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风云(闪烁)-第10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场持续了整整一天的战斗中,叙利亚的三个精锐装甲师损失极为惨重,以色列陆军则守住了戈兰高地。

战斗结束的时候,戈兰高地上摆放着上千辆被击毁的坦克与装甲车。

事实上,这也是第三次中东战争中,阿拉伯国家发动的唯一像样的进攻,更为“阿拉伯联邦”的分裂埋下了祸根。

原因很简单,叙利亚军队发动了进攻,而埃及军队则在隔岸观火。

八月二十日,埃及与叙利亚不得不接受安理会出面调停,并且正式答应与以色列进行停战谈判。

到此,第三次中东战争基本上宣告结束了。

当然,停战谈判持续到一九七四年初,而且几经波折,也爆发过多次小规模冲突,但是再也没有出现大规模战斗。

对阿拉伯国家来说,通过军事手段击败以色列已经不大可能了。

说白了,停战谈判期间,就算德意志第二帝国为埃及与叙利亚提供了大批武器装备,中国也同样在为以色列提供武器装备。更重要的是,以色列国防军掌握着绝对优势,在北面控制着戈兰高地,而在南面则霸占着西奈半岛。即便埃及与叙利亚的国力更加强大,也需要花费数年时间做准备,才有望在下一场战争中反败为胜。在以军气势如虹的时候反击,只会是自讨苦吃。

问题是,战争不一定要在战场上进行。

八月十四日,埃及总统就发出号召,希望阿拉伯世界联手对付共同的敌人,而且得到了几乎所有阿拉伯国家的响应。

十七日,阿拉伯国家联盟正是决定,对中国实施石油禁运。

两天之后,石油禁运的范围扩大到了中国的所有盟国、以及友好国家。

这下,“石油战争”正式打响。

从某种意义上讲,“石油战争”对中国的直接影响并不明显,至少在半年之内,对中国并没有多大影响。

这就是,中国早已建立起了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储备的石油足够国内消耗半年,如果能够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石油,则中国储备的石油则能确保供应国内消费市场的石油在一年之内不会有太大的波动。

再说了,中国也是产油国,而且中国有很多盟国也是产油国。

也就是说,通过适当扩大国内油田的产量,以及加大从其他国家进口石油的力度,完全能够抵消阿拉伯国家石油禁运造成的影响。

只是,中国当局并没有这么做。

原因很简单,中国支持以色列,就是要通过第三次中东战争引发全球性经济危机,然后推动金融货币改革。

此外,“石油战争”也是一把双刃剑。

中国得发达工业国需要来自中东与海湾地区的石油,而中东与海湾地区的产油国,同样需要来自中国等工业国的工业产品。

更重要的是,石油是部分阿拉伯国家最主要的出口产品,而中国则是其头号贸易伙伴。

也就是说,不把石油卖给中国,这些阿拉伯国家也就失去了最大的出口市场,而且没有另外一个国家能够替代中国。

显然,并非所有阿拉伯国家都希望对中国实施石油禁运。

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海湾地区的沙特、科威特、卡塔尔、阿联酋与阿曼。

二十多年来,这几个国家一直通过向中国出口石油来换取华元,然后再从中国、或者是其他国家购买工业产品,甚至是农业产品。在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前,沙特出口的石油有百分之七十运往中国,而科威特达到了百分之九十。对中国实施石油禁运,等于让这些国家失去了最主要的收入。显然,中国能够从其他国家购买到石油,而这些阿拉伯国家则未必能够把石油卖给其他国家。

八月下旬,中国外长周润康对伊朗与海湾阿拉伯国家进行了紧急访问。

当然,周润康在阿拉伯国家没有取得多少成果。阿以停战谈判才刚刚开始,即便沙特等国并不支持埃及总统发出的禁运倡议,也不会在这个时候与整个阿拉伯世界为敌,也就不会公然与中国合作。

在私下,沙特等国都表示,在阿以谈判结束之后,肯定会恢复对华出口。

在伊朗,周润康受到了热烈欢迎。

伊朗不是阿拉伯国家,而且伊朗王室与中国当局的关系非同一般,巴列维国王曾经在中国学习生活了十多年。

当时,巴列维国王明确表示,伊朗将把石油产量提高一倍,以满足中国的进口需求。

只是,由石油禁运引发的经济危机已经到来。

这场经济危机,正式宣告战后的黄金时期结束了。RQ

叶子悠悠最快更新,请收藏叶子悠悠。



卷一德意志的荣耀第二百零九章和平的代价

更新时间:201321822:51:43本章字数:5226

进入一九七四年,最引人瞩目的不是阿以签署停战协议,而是发生在中国的两件事情。

一九七四年一月,在春节休会前,中国国民议会通过了一项意义重大的法案,即《贵重金属储备法》,明确规定黄金为战略储备贵重金属,禁止以任何名义将用于战略储备的黄金输出国外。

显然,这不仅仅是一部只针对中国国内的法案。

在该法案正式生效之后,其他国家存放在中国的黄金也将受到影响,即其他国家存放在中国中央银行金库里的黄金将只具有流通价值,即只用来进行贸易结算,必须无条件的存放在中国的金库里面。

说白了,即便拥有这些黄金的国家想要提现,得到的也不是黄金,而是等值货币。

显然,这件事情立即引发了金融风暴。

一时之间,华元被彻底看空。

对老百姓来说,最理想的选择肯定是立即把手里的华元兑换成黄金,或者是用来购买一切能够保值的商品。

可是,对国家而言,就没有这么简单了。

最受伤的,正是那些通过出口石油发财的阿拉伯国家,特别是海湾地区的产油国。

比如,沙特拥有数百亿华元的外汇储备,在中国中央银行里存放了一千多吨黄金,而这几百亿的外汇根本不可能兑换成黄金,存放在中国的黄金也无法提取出来,也就必然会在金融风暴中遭受惨重损失。

紧接着。中国当局展开了频繁的外交活动。

二月初,中国、德意志第二帝国、意大利等五十多个国家的央行行长齐聚上海,召开了战后的第一次全体央行行长会议,商讨华元与黄金脱离关系之后的金融体系,为建立新的金融体系做准备。

外界并不知道的是,在此之前,中国已经在外交上取得了重大胜利。''

这就是。在一月底,中国与沙特等石油输出国集团主要成员国达成了双边协议,确认以华元做为石油贸易唯一的结算货币。以确保沙特等主要石油输出国的利益,为进行金融货币改革奠定了基础。

结果就是,在央行行长会议上。华元与黄金脱离关系得到了多数支持。

一九七四年四月,中国国民议会正式通过了《货币法》,确定华元不再跟黄金挂钩,而是根据市场浮动调整。

这下,华元在“苏州园林体系”中确立的信用完全崩溃了。

该法案通过后的第一周,华元就贬值了数十倍,与黄金的兑换比例由十比一跌落到了二百八十六比一。

到此,金融风暴演变成了金融危机。

这场危机将持续数年之久,直到八零年代初,华元的币值才趋于稳定。国际金融市场也才接受了既成事实。

当然,金融危机也不全是以华元贬值为主。

在一九八零年初,华元的币值跌到谷底,加上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地位已经得到全面巩固,以及全世界对黄金的需求缩水。华元出现了一波反弹行情,并且维持到下半年,到一九八一年才再次由涨转跌。

这些折腾,保住了华元在世界金融体系中的霸主地位。

关键就是,华元得到了石油输出国集团的承认,为全球石油贸易的结算货币。即买卖石油必须使用华元。

金融战场上的胜利,巩固了中国的全球霸主地位。

更重要的是,华元成为了一件强有力的武器,其实际价值甚至超过了足够毁灭人类文明的核武器。

原因很简单,在通过成为石油贸易的唯一结算货币巩固了地位之后,华元还成为了其他主要大宗商品的结算货币。

这样一来,任何一种大宗商品的国际贸易都受到了华元币值的影响。

在现代经济中,任何一个国家,特别是大国都离不开国际贸易,而且贸易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德意志第二帝国也不例外。

德意志第二帝国是典型的资源匮乏型工业国,其贸易结构以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为主。也就是说,德意志第二帝国是典型的进出口加工贸易国家,其获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