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赫煊撇着茶沫子道:“请讲。”
魏大铭说:“重庆是雾都,时常有大雾,按理说日本飞行员很难准确轰炸。但日机每次轰炸重庆,都正好赶上晴天,就连夜间轰炸也能准确找到人最多、最繁华的地方。”
周赫煊道:“你们怀疑重庆有日本间谍?”
“肯定有,但能把情报实时精确发送,那就不是一般的间谍能办到的。”魏大铭叹气说,“事实上,年初的时候我们就抓到一个间谍,但却因此打草惊蛇,导致日寇把电码更换得非常复杂。这次请周先生来密电组,就是希望你能帮忙破译日军的电报。”
周赫煊有些无语,苦笑道:“魏处长,我只懂简单的摩尔斯电码,实在爱莫能助。”
魏大铭摇头道:“不,这正是周先生的强项。我们通过截获的日寇电码,破译出三个英文单词,经过反复研究,那三个单词应该出自一本英文书籍。只要搞清楚是哪本英文书籍,就能轻松把日寇密电给破解。周先生对西方著作非常熟悉,而且听说你有过目不忘之能,我实在是没办法了,才想到请周先生帮忙。”
“哪三个单词?”周赫煊问。
“周先生请看。”魏大铭拿出一张纸条。
纸条上写的单词分别是:she、pistol和never。
难怪密电组的人无法破译,凭借三个单词找出一本英文书,那简直无异于大海捞针。
可惜周赫煊没读过雅德利的《中国黑室》,否则他肯定想都不用想,直接就能指出到底谁是日本间谍。
当然,蝴蝶效应让历史出现了小变动,密电组破译出的那三个英文单词,已经跟原本出现的单词全然不同了。
周赫煊摇头苦笑:“再给点提示。”
魏大铭说:“这本英文书应该在中国或日本比较出名,并且在中国比较容易找到。”
“为什么这样说?”周赫煊问。
魏大铭解释道:“我们军统对重庆的控制排查很严密,那个给日寇发密电的间谍,多半早就潜伏了,或者干脆就没离开过重庆。他和武汉的日军用秘密电码沟通,必然得使用一本比较常见的书,否则短时间内不容易搞到手。”
“容我想想。”周赫煊闭上眼睛。
魏大铭没有打扰,而是静静坐在旁边等待。
什么英文著作是在中国很出名,而且在重庆和武汉能够比较容易得到的呢?
周赫煊下意识就想到一本书,那就是他自己的《泰坦尼克号》!这本书的中文版还没在中国销售,就已经有很多英文版从美国传入,可以说是英文版在中国最多的书籍——仅次于《圣经》。
周赫煊仔细回忆,果然发现自己写过she、pistol和never三个英文词汇。she就不用说了,出现频率很高;pistol也有好几次出现,但she和pistol连起来应该是女主角母亲和大反派的对话;never则是在沉船之后的一段叙述当中。
周赫煊睁开眼睛说:“试试《泰坦尼克号》。”
魏大铭猛地起身开门,吩咐秘书道:“去找一本英文版的《泰坦尼克号》,马上!”
大概过了一个小时,秘书终于把书找来。
魏大铭带着周赫煊前往密电破译室,把书交给一个老外:“雅德利先生,快试试这本书!”
“好!”老外没有亲自操作,而是把书交给一个年轻人。
魏大铭介绍道:“周先生,这是军统特聘的密码破译专家雅德利先生。雅德利先生,这位是我国的大学问家周赫煊先生。”
“你好!”
周赫煊和雅德利互相握手问候。
雅德利是美国密码之父,曾主管美国军事情报局破译课(美国国家安全局前身),他是戴笠花1万美元月薪请来的。
周赫煊对雅德利没有多少了解,因为此人在战后被中美双方刻意忽视,他的著作《中国黑市》更是被美国封杀40多年。周赫煊没有机会接触到这本书,也不可能刻意用网络去搜索相关信息。
说实话,就算周赫煊知道这些,他也没法靠记忆来帮忙破译密码,因为历史已经发生了改变——原本日本间谍使用的是赛珍珠的《大地》,现在却改成了用周赫煊的《泰坦尼克号》做密码本。
抓间谍不是关键,关键是破译密码,然后通过密码给日寇发去错误的信息。
苏联飞行员库里申科能够成功轰炸武汉W机场,就是因为雅德利在破译密码后,给武汉的日军发去重庆有大雾的消息。这让武汉的日机在当晚没有出动,大部分都停置在机场,结果被库里申科带领轰炸中队给一锅端。
历史上雅德利破译密码,简直就跟拍电影一样离奇。
首先,密电组没有成功找出那部作为密码本的英文书,而是戴笠的军统特务发现了日本间谍。确认谁是间谍以后,军统怕打草惊蛇不敢抓人,必须先确定英文书才敢下手。
最神奇的是,那个间谍居然是雅德利在酒吧认识的朋友。
更神奇的是,雅德利得到了他在酒吧认识的另一个朋友的帮忙。这个朋友还是女的,名叫徐贞。而根据雅德利的记述,徐贞应该是汪兆铭投敌前的地下情人……
雅德利的胆子非常大,他在明知徐贞和汉奸汪兆铭曾经关系密切的情况下,把自己的身份和面临困境全部说出。接着,雅德利带着徐贞去间谍家做客,中途那个间谍听到防空警报离开了。雅德利则聊天稳住间谍的女朋友,让徐贞去间谍的书房,最终把那本英文书给找出来。
这位名叫徐贞的奇女子,虽然做过汪兆铭的情人,但她却为抗战立下大功,最后惨遭日本特务暗杀。
经过几十位密码破译员的忙碌,不到一个小时,就有人来欣喜报告:“魏处长,雅德利先生,我们比对测试了最近截获的十多份日本电报,他们使用的密码本正是《泰坦尼克号》!”
“干得漂亮!”
雅德利抱住周赫煊猛拍肩膀:“周,你帮了我一个大忙。”
“是你帮了中国人民的大忙。”周赫煊笑着说。
雅德利手下的几十个破译员,都是从日本归来的留学生,因为日军的电报密码大部分使用日文字母。谁说留日学生没用?至少这些电报破译员,就在抗日战争中截获了无数日军情报。
第九百零八章 锄奸
一份份密码电报被破译出来,全都汇总到魏大铭的办公桌上。电报内容让魏大铭又惊又怒,因为间谍很可能是一个中国高炮部队的汉奸军官。
南京国民政府在1933年开始组建高射炮班和防空班,同时进行人才训练储备,1935年正式建立起第一支高射炮部队。
自武汉、广州失守以后,常凯申随即将高炮部队重新部署,重点布防于重庆、桂林、衡阳等地。从去年10月到今年5月,重庆高炮部队共击落来犯日机2架、击伤8架。
但在今年5月份以后,高炮部队再也不能伤及日机分毫。大家都以为是日军变聪明了,却万万没有想到,居然是有高炮部队的汉奸军官发出密电——让日本轰炸机保持在12000英尺以上高度,因为重庆高射炮的最高射程是10000英尺。
“简直是王八蛋!”魏大铭咬牙切齿的骂道。
从老蒋到平民,但凡居住在重庆的中国人,都对日本的无差别轰炸深恶痛绝。魏大铭自然也不例外,他很多时候三更半夜睡得正香,却被警报声弄得不得不跑防空洞。
竟然有中国高炮部队的军官,为了不知什么利益,把全体重庆军民都给卖了,他的良心不会痛吗?
周赫煊坐在旁边问道:“魏处长,我可以看看吗?”
“当然。”魏大铭没有多想,就把翻译出的电报递给周赫煊。他把周赫煊找来帮忙,是事先请示了戴笠的,戴笠说周赫煊绝对可靠。至于给周赫煊的眼睛蒙黑布,那纯粹出于安全考虑,公事公办而已。
周赫煊看着一封封电报,默然无语,那个汉奸实在太可恶了。
汉奸军官不但告诉日军中国高炮的射程,还实时发送重庆的天气状况,发送哪些街区还没被轰炸,发送哪些街区汇集的市民最多,又有哪些地方拥有重要工厂和机构。
而且,当日军轰炸重庆的时候,地面上还有人发指引信号。如果阳光明媚,则有间谍用镜子反射光线;如果属于夜间,则有间谍在重要区域点亮火把。
这些负责地面引导的间谍,已经被军统抓获三个,但依旧屡抓不绝。
突然,正在翻阅电报的魏大铭愣住了,表情从愤怒变成惊讶,甚至是不可思议。他把电报飞快收好,对周赫煊说:“周先生,我有重要消息通报戴局长,今天就失陪了。”
周赫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