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学良甚至给朋友写信说:“意大利和德国之所以能复兴,主要是由于人民对其领袖的衷心支持。因此,他们才有充分的力量克服通往民族复兴之路上的障碍……中国无法实现复兴,是没有能够绝对忠实于自己的领袖,并全力支持他……内战与外侮皆由此出。”
等张学良回国后,立即号召全国支持老蒋,想把老蒋打造成一个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式的人物。
老蒋高兴坏了,连忙对张学良委以重任,任命张学良为南方地区的“剿匪”副司令,而他自己则是“剿匪”总司令。在老蒋看来,自己做得已经够厚道了,让张学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啊,他却不想想张学良讨厌打内战。
此事表明,张学良在政治上极其幼稚。而此时此刻,张学良的思想也处于极端迷惘当中,他拿着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反复比较,一会儿觉得这个好,一会儿又觉得那个好,整个人都快被弄疯了。
“表象是什么?真相又是什么?”张学良求教道。
周赫煊说:“我们先要知道,英法两国为什么看起来衰落和软弱。”
“因为世界经济危机。”张学良给出答案。
“回答正确,但又不完全正确。”周赫煊详细解释道,“英法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而现有的自由资本主义有重大缺陷。相关的研究文章有很多,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从欧战(一战)结束后就在讨论这个问题,六帅可以找些资料来阅读一下。世界经济危机,以及危机所带来的各种严峻后果,都是资本主义缺陷的一种体现。”
张学良又问:“那德国和意大利,又为什么能依靠法西斯而复兴呢?”
“两个原因。”周赫煊竖起两根指头说,“第一,德国和意大利,本身就有很强的教育、经济和工业基础。包括日本,日本现在的军国主义也是一种法西斯,跟德国和意大利没有太大区别。而这些,正好又是中国所欠缺的。中国不仅缺乏强国的基础,而且还四分五裂,所以中国根本没有实行法西斯主义的先决条件。”
张学良惨然地笑了笑,问道:“第二个原因呢?”
周赫煊说:“我们要搞清楚法西斯的本质是什么,法西斯其实是一种垄断资产阶级对内实行的集权专政。而其领袖,不管是希特勒、墨索里尼,还是日本天皇,只不过是垄断资产阶级的代言人。”
“只是代言人?”张学良诧异道。
在张学良看来,领袖就代表法西斯,法西斯就是领袖。一个国家,只要有了一个被民众爱戴的铁血领袖,就能全国齐心协力,摒除内外矛盾飞速发展。
周赫煊笑道:“六帅,你不会认为,希特勒和墨索里尼能够上台,没有他们本国的财团支持吧?中国连垄断资产阶级都没有,又拿什么来实行法西斯主义?”
张学良沉默许久,又问道:“那些垄断资产阶级,为什么要支持墨索里尼和希特勒?”
“我们就来分析希特勒吧。”周赫煊说,“德国在欧战中一败涂地,欠下了无数外债,国内经济也破败萧条。而希特勒的政治主张,不仅符合德国民众复仇和改善生活的需求,更加符合德国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希特勒赖账,一下子让德国摆脱了外债,让德国的资本家得以喘息。希特勒扩军备战,把全国经济都纳入国家控制,实行强制生产,这看似破坏了经济发展规律,但却使得垄断资产阶级得利。”
“资产阶级如何得利?”张学良问。
“要扩军备战,就必须造枪造炮,军工及相关企业就能开工,而且不愁销路,因为国家和军队会站出来买单。军工企业的兴旺,不仅挽救了部分人口的失业问题,还带动了一系列产业的发展,让更多工人找到工作。工人有了收入,就要消费,于是更多的产业得到恢复。”周赫煊摊摊手,“你看到的德国复兴,其实就这么简单。”
张学良好奇道:“中国不可以这样吗?”
周赫煊笑道:“德国是在扩军备战,国家的钱都用来发展军备了。政府哪有那么多钱?于是希特勒就要迫害犹太人,打着民族主义的幌子,从犹太人手里抢钱。但犹太人手里的钱也有被抢完的时候,到那时,德国就必须对外扩张,通过抢其他国家的钱来继续发展。抢完一个国家,必须再抢下一个国家,希特勒根本停不下脚步,因为一旦停步,以军工为主的国家经济体系就要崩溃。”
“我有点明白了。”张学良恍然大悟。
周赫煊继续说:“日本也是这样,现在疯狂的扩军备战。他们最初是抢东北,等从东北抢的钱用尽,就必须抢整个中国,甚至是整个东亚、东南亚和太平洋。不出五年时间,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全都要对外扩张,因为他们不得不对外扩张。只要他们停下脚步,他们国内的经济就要崩,人民连吃饭都成问题。这就是法西斯主义,说穿了,就是一口气把家里的食物吃完,把钱都换成刀枪棍棒,然后吃饱喝足武装起来出去抢劫。”
张学良苦笑:“这个比喻倒是很形象。”
“你现在觉得,中国能实行法西斯主义吗?”周赫煊问。
张学良摇头说:“中国就是个虚弱病人,手里的钱也买不到好的刀枪,不被人抢就万幸了,哪还有能力去抢别人?”
周赫煊笑道:“日本、德国和意大利,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中国现在是病人和穷人,美国、法国、英国是有钱的壮汉,但不管是穷困病人还是有钱壮汉,他们共同的敌人都是抢劫犯。毫无疑问,局势发展到一定阶段,全世界国家都要联合起来对付法西斯国家。如果在中国实行法西斯主义,就是跟全世界为敌,六帅还想让中国法西斯化吗?”
“当然不行。”张学良惊得一身冷汗,由衷说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明诚,你把法西斯分析得够透彻,比我那些幕僚好多了,一个个大道理弄得我头昏脑胀。”
第六百六十四章 我的祖国
“呜~~~”
江轮的汽笛声飘荡在水面上,周赫煊靠着栏杆抽烟,说道:“六帅,你说自己见过希特勒,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张学良回忆说:“非常擅于演讲。我虽然听不懂德语,但他演讲时抑扬顿挫,配合着手势和表情,让人不由自主的感觉热血沸腾。他个子不是很高,不过气势却很足,而且彬彬有礼,不像欧洲媒体说的那样神经质。”
“看来你对希特勒印象很不错,难怪会认为法西斯主义是好东西。”周赫煊笑道。
张学良道:“不管如何,德国确实帮中国做了很多事,希特勒是中国人民的朋友。”
“也许吧。”周赫煊吐了个烟圈出来。
30年代中前期,中国和德国的外交关系非常好,老蒋隔三差五就要派人到德国考察学习,甚至德国“国防军之父”冯·西克特还亲自访华。德国不仅帮助中国培养军官、训练部队,帮助中国引进步枪生产线,还帮助中国组建防空体系。
德国“国防军之父”西克特被老蒋聘为军事顾问,西克特专门为中国写了一篇《陆军改革建议书》,如此说道:“中国急需的不是人数庞大的陆军,而是全力建设一支训练精良、装备齐全的精质部队,应先建立一支模范队伍,再逐步推广到其他部队完成国军的改造。”
这个建议被常凯申虚心采纳,并在1934年底进行“国军六十个师的整军计划”。到全面抗战爆发前夕,国军已完成35个调整师和24个整理师,另调整东北军10个师、广东军10个师、川康军26师及9个独立旅,可谓是中国近代第一次军政军令系统的大改造,极大的提高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和指挥水平。
只不过,这次大整军也彻底确立了常凯申的军事独裁地位,他趁机把原本不听指挥的许多杂牌军和地方军掌握在手中。
就在去年,常凯申向德国购买了价值1500万银元的军火,明年还要买价值2300万马克的军火,后年再买价值8200万马克的军火,保障了抗战前期的军火需求。如此数量庞大的国际军售,是英法美等国无法提供的,因为害怕引起日本的抗议。
而德国才不管什么日本抗议,德国的经济体系已经全面转向军工。在德国正式入侵其他国家之前,必须找一个大买主消耗剩余产能,而中国无疑是全世界最理想的军火客户。
即便日本和德国签署了秘密协定,正式结成轴心国联盟,德国依旧在悄悄向中国卖武器。比如1938年,全面抗战已经打响一年,德国又暗中卖给中国步枪30万支、手枪5万支、机枪2万挺、战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