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六百三十三章 大中华戏院
旧金山唐人街有两家著名戏院,一个叫大中华戏院,另一个叫大舞台戏院,早在清朝的时候就已经开张了。大中华戏院有着革命党的背景,大舞台戏院的后台则是保皇党,两家戏院水火不容,就连各自的艺人也禁止互相走动。
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支持革命党的大中华戏院生意更加兴隆。从孙中山在美国号召推翻满清,到胡适在美国为抗战而奔走,大中华戏院都是极佳的演讲舞台,贯穿了整个中华民国的历史。
周赫煊这次访美造势的首站,便选在大中华戏院。
“当当当当……”
舞台上的锣鼓响个不停,周赫煊、宋子文、范鹤言、司徒美堂、罗士等人坐在前排,身边都是本地的华侨和文艺界代表。
此刻正在表演的是一出粤剧,叫做《爱国儿女》,听说是1927年为了倡导三民主义,大中华戏院重金聘请高手创作的。台上的演员有很多,但周赫煊只认识其中一个小伙——关德兴,未来香港大荧幕上的初代黄飞鸿。
罗士这个美国佬听得摇头晃脑,似乎对中国戏曲很感兴趣。其实周赫煊很想问他:“市长大人,你能分清楚京剧和粤剧的差别吗?”
宋子文则是瞌睡连连,强打着精神把戏听完。他在上海出生,很小就去了美国。别说粤语,他连国语都说不利索,平时写文章皆用英文,然后让秘书翻译成中文。
“好!”
戏院里喝彩声四起。
周赫煊旁边不远处,一个女人喊得很大声,举起双臂使劲鼓掌。她叫刘科伦,芝加哥那边的舞蹈明星,曾在淞沪之战时发起义演,将所筹款项全部捐给十九路军。
坐在刘科伦旁边的女人叫黄澄华,革命家黄兴的女儿,这些年一直侨居美国。她曾经变卖自己的首饰,把钱汇给十九路军并附上誓言:“倘外侮日亟,余将为国服务,虽死不辞!”
今天这场演出邀请了很多爱国华侨,比如美洲侨领之一的谭光中。“一二八事变”后他也发起过募捐,并致函南京政府:“倭寇吞满,据榆侵热,蚕食我国,不尽不止。望即尊重民诀,集中人才,全国动员,决死抵抗,毋畏敌苟安,负亡国重罪。倘奋起抗战,全国民众,当实力相援。”
十九路军不仅在中国奋起抗战,在国外的宣传也玩得很溜,还聘请过华侨担任宣传秘书,专门负责与西方交涉。至少在美国,此时就有很多民众知道,中国有一支部队曾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
粤剧《爱国儿女》表演结束后,又是一出叫做《还我河山》的粤剧,同样是大中华戏院新编的进步剧。
紧接着,孟小冬、费雯丽登台演出,表演新编京剧《花蕊夫人》。
费雯丽这回脸上画了油彩,看不出是个西方人,表演得只能算中规中矩。但孟小冬却一鸣惊人,都没来得及开口,只凭身段、步伐和手势,就把一群海外戏迷给镇住,举手投足间表现出不输给梅兰芳的大家风范。
孟小冬手捋长髯,偏头唱道:“洛阳牡丹甲天下,我叫成都变洛阳。美人啊……”
“好!”
司徒美堂猛拍巴掌,惊叹连连:“这嗓子,绝了,不知是哪位大家!”
范鹤言小声提醒道:“基公,台上那位老生,正是周先生的夫人孟小冬孟老板。”
“女的?”司徒美堂更加吃惊,“我还以为是男人在唱,诶,先不说了,听戏要紧。”
当这一出《花蕊夫人》表演结束,谭光中已经忍不住站起来,疯狂拍巴掌说:“我离别故土十余载,竟然在美国听到了此等老生,完全不输给当年的谭鑫培谭老板啊!”
黄澄华笑道:“不知是哪位大师唱的,待会儿肯定要结交一番。”
京剧对于那个时代的国人来说,是真正的国粹啊,顶级的京剧大师已经脱离了戏子范畴,属于被世人认可的大艺术家。
想当初泰戈尔第一次访华,无数中国名人竞相与之交流。鲁迅对此直接开喷,大概意思是说:“胡适、徐志摩之流,根本就没资格论交,只有梅兰芳和泰戈尔是同一级别的。”
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也即是说,早在十多年前,鲁迅就认为梅兰芳与泰戈尔地位相当。
孟小冬初到美国,在见面握手的时候,大家都只把她当做周赫煊的普通女伴。她也没表示过什么,更没有强出风头,她只需登台唱一出戏,就能用自己的才华征服众人。
今天梅兰芳负责唱大轴,那全场的喝彩声能把屋顶瓦片掀翻,就连在场的美国人都跟着用蹩脚的中文叫好。
临近傍晚时分,所有演员换上普通服装登台,由戏院经理唐朴君亲自负责介绍。
孟小冬穿着一身白色丝绸小西服,头发扎成马尾,显得英姿飒爽。而费雯丽则穿着紧身旗袍,那完美的身材被勾勒得浮凸有致,只一眼就能让看她的男人脸红心跳。
“呕买噶!”
罗士指着费雯丽惊呼:“表演者里边居然有白人,她刚才演的什么?”
周赫煊笑道:“她叫薇薇安,演的是倒数第二出戏的女主角。”
“就是那个被俘虏的美丽王后?”罗士努力的回忆着。
“是的。”周赫煊点头道。
罗士市长惊喜道:“我要找她签名,她是第一个能把中国京剧唱好的西方人。对了,她是美国人吗?”
周赫煊说:“她是英国人。”
“真可惜。”罗士遗憾地说。
在场的美国记者已经疯了,不顾一切的对准费雯丽拍照,他们甚至都想好了明天的新闻标题。
戏院老板唐朴君逐一进行着演员介绍,轮到费雯丽的时候,果然引起了轰动,全场观众报以热烈掌声。
唐朴君又走到孟小冬身边,激动道:“下面我要介绍的这位,在中国戏坛有着鼎鼎大名,她被中国观众尊称为‘冬皇’,老生之皇!她就是《花蕊夫人》中蜀后主孟昶的扮演者,孟小冬女士!”
全场华人轰然,比刚才的动静更大。
“孟昶是个女人唱的?”
“完全没想到刚才的老生是女人啊。”
“那嗓子绝了!”
“冬皇,冬皇,果然名副其实,不愧为老生之皇。”
“又是一个不输给梅老板的大家。”
“我们这些人常年住在美国,真是孤陋寡闻,连出了一个这么厉害的女老生都不知道。”
“冬皇!冬皇!”
“……”
周赫煊看着已经沸腾的戏院,不由笑了起来,马上就要轮到他表演了。
旧金山唐人街的大中华戏院,是在美国做宣传的重要舞台,没在这里演讲过,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来过美国。
历史上,当日本全面侵华以后,胡适从主和派变为主战派,被任命为中国驻美全权特命大使。他半路上在夏威夷演讲过一次,而踏上美国大陆的第一站,就是在大中华戏院演讲。
演员们陆续下台,戏院经理唐朴君微笑道:“下面有请,著名学者、作家周赫煊先生,上台给大家做讲演!”
第六百三十四章 美好的明天
随着周赫煊缓步登台,许多观众都忍不住站起来,伸长了脖子朝前方张望。他们想要亲眼看看,名扬四海的周赫煊先生,到底有没有长着三头六臂。
两个戏院工作人员,抬过来最新式的麦克风。
“砰砰砰!”
周赫煊在麦克风上边敲了几下,微笑道:“非常高兴再次来到旧金山,我在这里见到了许多老朋友和新朋友。首先,我要感谢旧金山的市长罗士先生,他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陪我吃饭、听戏、看风景。还要感谢致公堂的司徒美堂先生,老先生不计回报的给了我诸多帮助。还要感谢中国驻旧金山领事馆的朋友,感谢关心我的华侨朋友,感谢这次迎接我们的美国文化艺术界与新闻媒体朋友……”
周赫煊上来就说了一大堆感谢的话,大家都笑着给予掌声。
紧接着,周赫煊开始进入正题:“八年前,我写了一本书,叫做《大国崛起》,我在书中预言了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很多人就问我,你怎么知道会有经济危机呢?还有人把我称作‘远东巫师’,认为我的预言是巫术,是神秘的占卜。”
戏院里变得安静起来,不管是白人,还是华人,都在侧耳聆听周赫煊的解释。
“关于美国大萧条的原因,这几年有很多经济学家做出了分析。”周赫煊笑道,“在经济领域,我是个外行。中国有个成语叫‘见微知著’,就是从一些小的事情来推测大的方向。”
“美国在20年代的经济发展太快了,我看了美国历年的工业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