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陆权强国(战列)-第8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9月21日,前任民国内阁总理唐绍仪出面呼吁国内扔在交战数方以国事、民心为重,呼吁各方停战。下午,熊秉坤打退北军第四师第五次强攻,丢失沙石堡、倪家店、瓦河集等数处战略要地。

当日晚,入皖援军第十二师抵达桐城休整。张炳乾率部强攻巢湖,遭遇冯国璋第二军所辖直隶混成旅阻击,双方恶战一夜后陷入僵持。

23日,飞行队领兵空袭巢湖,直隶混成旅虽因有所防备导致损失不大,不过因机枪不足无法有利防御来自空中的威胁,导致士气折损厉害。

24日,合肥王安澜部配合夹攻巢湖,当日第十二师投入巢湖战场,至下午六点巢湖已不可守,冯国璋下令直隶混成旅撤退。付出一千三百死伤,巢湖重镇落入西军掌控之中。

随着在国内拥有巨大影响力的梁启超、唐绍仪等人先后献身呼吁重新展开南北会谈,民国内部各大报纸纷纷随之改变风向,众多忧心国事之人纷纷在报纸上呼吁南北和谈。同时,唐绍仪翁婿二人等亲自奔走南北,往北京、武昌面见袁世凯、李汉等陈述己见,希望双方能够如同去年初一般,重新坐回谈判桌前,就民国局势进行协商。

到了九月中下旬,这场因为‘刺宋案’引出的民国国内北洋、西北、国民党三大势力的对垒,战场蔓延国内近半数省份的战事眼看着终于是要平歇下来了。袁世凯占着上风自然口上不饶人,说的也是冠冕堂皇,认为原西部五省巡检使李汉公然派兵干涉安徽局势并伺机偷袭中央之兵,公然酿成对抗中央之势。中央讨伐令并没有下错,更在报纸之上通篇责难,责令李汉立刻解除西军抵抗,前往北京领罚!

这是袁世凯惯用的以大势压人的手段,偏偏李汉就还不吃这一套。自打战事一开启之后他便在控制七省内学习后世重新管制了报纸这一民国唯一能够普及全国影响民心走向的工具,导致对他不利的言论到了西部已经被削弱到对他造不成多少影响了。因为有这种先手,他在报纸上的回答十分简单,只有‘继续打’三个字。暗中加快了扩兵计划,更是从原本编练的建设兵团之中抽调了几千接受过一个月简单军训的年轻人,第十四师、第十五师眼看着就要编练完毕。汉阳、襄阳、成都、重庆、西安五处招兵点还在源源不断的将一批批报名参军的年轻人经过短暂的训练之后剔除掉不合格者,剩余送往各地接受为期一个月的简短训练,训练完毕之后,预计最迟十月中旬,军政府计划中的兵力将能扩增达到二十个师。到时候需要头痛的就不应该是他,而是袁世凯了!

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在西军援军抵达河南将占据死死维持在南阳至汝宁一带,同时李汉又在安徽集中重兵强攻芜湖意图一举消灭冯、段第一军、第二军主力之时,北方口风开始软话。内阁总理熊希龄登报呼吁南北节制,口称战事纠缠,徒苦生灵,南方又何尝能抵挡中央雷霆一击。但大总统视天下为公,眼看法定总统大选日期在即,不愿破坏本次大选,南方北方错误谁属,留待总统选举结束后公断。同时,唐绍仪也于报纸上呼吁邀请李汉北上共同商讨国事,望两军就地停火,探讨善后办法。

李汉一边严肃地表示愿意等待民选大总统正式决出后,接受新任大总统公断,是非曲直付诸公论。一边却跟袁世凯一样,你来我往、快马加鞭督促前方军事迅速进展。

26日晚,安徽宁国府宣州兵变,原安徽军政府混编第三旅一团宣布起义共抗袁世凯中央暴政,同时击毙正在宣州休整的北军第六师步兵第二十一团团长吴金标。宣州在皖南的地位与江北重镇合肥并提,号称“南宣北合”,地位仅次于安庆。宣州出事芜湖冯国璋大惊,立刻下令王占元率一部连夜赶赴宣州平乱。

第二日,熊秉坤部遭遇第四师连续强攻之后,合阳失守被迫退往澄城防守。同一日,榆林道守军将领陈树藩、阎贲青投敌,陕北防线全线崩溃。西安陈天祥得知后大怒,一边向武昌请罪,一边下令从陕南、汉中各自抽调一个巡防营,有鉴于陕西守军不足的问题,他一边知会熊秉坤部警惕,一边将两营巡防调往洛川驻守,全面放弃陕北收缩阵线。

第五卷 大炮主义 第四百五十九章 西部股票交易所

28日这一天起了风,天微乎有些阴沉。因为靠近江边,武昌的天气倒也清爽了许多。

啪啪!

一声汽车的喇叭声,一辆福特小汽车缓缓行使过来。

“这天是要下雨了吧?”车内传来一个中年男音,口音有着浓重的江浙侬味。

“今天不下明天也要下,昨天务农不就提示过了吗?他这人素来喜好农事,连自己的表字都改成了‘务农’,对于天气把握不下任何田间老农!”

车子里缓缓传出另外一个声音,一样是个中年男音,同样带着浓重的江浙侬味。

车子前方、后方,各有四五骑兵跟随,路人瞧见其身上的蓝灰军装便知道乃是军人。这武昌尽管经过了李汉近两年的经营,不过如今西部七省拥有的四十多辆汽车,皆是军政府采购供府内高官乘坐,少数几辆用于迎接来访客人。武昌街头稍微有些眼色的只需要看一看车牌便知道这车是哪个部门使用了。这一辆车牌为‘036’的汽车为杜公馆的接待专用车,就是不知道里面乘坐的人是谁了!

升斗小民自然不会知道,这车里面坐着的两个中年人都不是一般人物。

其中一人略显矮瘦,留着齐根断发的他带着一副眼镜,此人姓张字静江,又名人杰。其兄长张弁群为上海通运公司总经理、舅父庞青城为上海中国银行董事。出身江南丝商巨贾之家的他半生充满传奇色彩,在结识孙中山先生后便开始对孙中山先生给予经济上的支持,近十年来累计向其直接捐赠数十万元,为其拉拢援助不下百万,因此被孙文敬称为“革命圣人”。

而另一个也不简单,此人名叫虞洽卿,曾任历任德商鲁麟洋行、荷兰银行、华俄道胜银行买办,自办四明银行、宁绍轮船公司,更是上海商团的幕后掌控者。当然,他还有个不为人知的身份,其乃是与前任上海都督陈其美私交莫逆的革命支持者。这两人会在这个时候前来武昌,不得不说,这里面若是没有问题任谁都不相信。

车子行驶在新铺建成柏油马路的武昌主干道——共和路上,张静江目光笃笃通过车窗看向外面的平坦柏油大马路。出身豪富的他虽然不喜汽车这种新东西但是并不是没有坐过,在上海他有很多生意要跟洋人打交道,租界内有几位与他有生意往来的洋商经常邀请他一同乘坐汽车,因此他倒不是对此没有一点了解。

只是,他乃是出访过法国并在欧洲待过很长时间的人了,这柏油路在国外谈不上多稀奇的事物,国外各强国国内都已经开始兴起了修建柏油路的热潮。但是柏油路对于民国来说无疑是一桩新奇的稀罕玩意儿。与他同车的虞洽卿或许只感觉车子行驶在这柏油路上要比寻常在上海的路面少了不少颠簸,却忽略了这背后所代表的意义。

似乎感觉到眼往车外看得太久有些花了,张静江收回自己的视线,脑海中却思绪万千。根据他的认知,兴修一公里柏油路,光是造价就数十倍于普通路面,甚至比之官道也要超出十倍。不过比之两者,柏油路的优点十分明显。能在战时还能腾出钱跟资金用于修建这利民工程,这西北的财政看在只怕不比中央差多少,难怪孙先生他们都败在了北方那位的手中,如今尚能留他一家独扛中央外加南方数省。

“静江兄……静江兄?”

一旁虞洽卿呼唤两句,张静江方才回过神来,面上有些灿灿,道:“虞兄勿怪,勿怪,方才想些事情出了神!”虞洽卿这两年在上海因为橡胶投机案跟洋商对上了,结果导致被打压的厉害,财力自然不能与他相比。因此张静江虽然比他小了九岁,虞洽卿也一直放低姿态,敬称他一句老兄。

“哦?什么事情能够让静江兄如此入神?”虞洽卿来了兴趣了,笑着追问。

张静江微皱眉,指着窗外道:“三年前我来过武昌,不过却不是如今这般光景。我在报纸上曾经多次看到有关川鄂等地的报道,只是一直都未当真,毕竟报纸上的东西如今已经变得虚假难辨。没想到今天亲眼一观才知果然,难怪有人将这武昌称之为‘小上海’,你看这人流跟道路还有街上百姓面貌,可比我上海还要强上一筹!”

虞洽卿点头,颇有些感慨的道:“你要是去年来过湖北,如今感慨还要更多一些。去年四月我曾跟随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