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陆权强国(战列)-第10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决的态度推行这个计划,分别游说陆军省、陆相、外相、首相等,并联络民间团体,一待欧洲宣战,就迅速动员出兵,并联络在外的关东州驻军、朝鲜驻军、中国驻屯军,配合趁机吞并东三省,变东三省为帝国之殖民地。可以考虑若俄国从远东抽调兵力回国,在满蒙的影响力下将后伺机觊觎外蒙……日本国内对于满蒙数十倍于日本全国的领土,不知道眼红了多少年了。

这些日本军官都知道,他们国家还不像英美那样强大,要达成独霸中国、转移国内矛盾的目标,经济实力和外交实力都是不足的,只能暂时先吞并了肥沃富饶的东三省,然后再对全中国甚至整个远东伺机争夺领导权。

日本在经过日俄战争之后连续几年的衰退与国内政局的混乱之后,终于寻觅到了这个机会。近几年来欧洲局势紧张之后,英德等国对中国局势要不就是只能用外交手段平衡,要不就是接近于抽身不管。一旦正式开战,欧洲各强国甚至连发表意见的声音都大不起来了。放眼望去,就快要没有力量制约他们的野心。日本这只野兽已经开始在磨砺他们锋利的爪牙,准备在自己伟大的邻居身上抓下一大块血肉来。欧洲强国大战,是李汉领导下的中国走上强国之路的机会。而对于日俄战争之后背负着十数亿债务,国内民不聊生、连年爆发米乱,经济陷入衰退,只有军事工业还在政府源源不断支持下发展的日本而言,又何尝不是获得进一步发展的机遇?他们在甲午的尸骨上崛起,这次又想在华夏民族的血海当中继续壮大,历史,还会给他们这个机会?

第五卷 大炮主义 第五百六十五章 一触即发

在萨拉热窝暗杀事件后一个多星期,奥地利外交部保持沉默,但许多报刊和其他机构却鼓动反塞尔维亚情绪。维也纳的广告牌宣称:“所有塞尔维亚人必定灭亡”。但这些似乎都是一时的爆发。在被杀害的假定继承人和他的妻子埋葬两天之后,弗兰西斯·约瑟夫皇帝没有参加葬礼就回到他的夏季别墅去了。

弗兰西斯·约瑟夫的侍从官、忠心耿耿的帕尔伯爵,对任何说他的君主要指望一场战争的暗示,都置之不理。他解释道,“这不过是又一次悲惨事件而已,它在皇帝的一生中是经常发生的。我不认为他会从任何别的见地来考虑这个事件。”帕尔提到的是1889年在迈尔林的悲剧,当时皇储鲁道夫开枪打死了他的十七岁情妇费特泽拉女男爵,然后自杀。他还提到九年后伊丽莎白皇后被一名无政府主义者所暗杀的事。

但帕尔显然没有意识到,在维也纳,事情正在发生新的转折。除阿皮斯之外,对大公之死最为兴高采烈的人是奥地利外交大臣莱奥波尔德·冯·贝尔希多尔德伯爵,他是坚定的大欧洲主义者,一直以来都是奥匈帝国国内最坚实的吞并‘塞尔维亚’派领袖之一。与他意见一致的还有奥地利参谋总长弗兰茨·康拉德·冯·赫岑多夫将军。第一次巴尔干危机爆发时,康拉德就怂恿斐迪南大公出兵吞并塞尔维亚,还是因为奥匈帝国无法面对来自英法俄等国的压力,并且盟友德意两国也拒绝支持,才暂缓了吞并塞尔维亚的念头。现在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惨遭厄运,这么好的机会,奥匈帝国国内的扩张派们岂能放过?

素有花花公子之称,私生活十分不检点的奥匈外交大臣兼奥地利政府首相——贝尔希多尔德,这些年来一直饱受奥匈帝国国内各界,尤其是匈牙利贵族集团的指责跟讽刺,理由不仅因为他的私生活,还因为在任期间他的表现堪称拙劣。拒绝了皇位第三顺位继承人卡尔伯爵提议的在远东扩张跟发展的他,显眼令奥匈帝国国内众多眼红德国在远东势力扩张的家族跟公司十分不满。而且他之所以能够出任首相,完全是因为他出身于一个贵族的、富有且具有极大势力的家族。结合这些种种,贝尔希多尔德在国内的地位并不稳固,他迫切的希望能够通过一场胜利,比如吞并塞尔维亚建立不世功勋来展示自己。因此和康拉德一起极力怂恿老皇帝发动对塞尔维亚的战争。

皇帝虽然老了,但并不糊涂,塞尔维亚虽然弱小却绝非易取之国,而且塞尔维亚后面站着俄国,这让他非常犹豫,面对国内扩张派的逼宫,他反驳道:“……如果它们全都向我们猛扑过来,特别是俄国,我们怎能开战呢?”对此,他的首相跟手下的将军们回答的十分坚决,“但是我们不是有德国的再次保证吗?”

这位谨慎的君主很快发现他已经控制不住奥匈帝国国内的局势,这些年来他远离了太久的政权,他将太多的权力移交给了自己的继承者斐迪南大公,又在斐迪南被刺后没有第一时间重新掌握军队,这导致他这位奥皇,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傀儡。他的首相跟将军们趁着斐迪南大公之死,趁机掌握了奥匈帝国。面对越来越多的请战之声,同时也警惕的发现了政府正在不断的操控媒体跟各种工具煽动帝国敌视俄国跟仇视塞尔维亚。隐隐感觉到不安的老皇帝只好做出了妥协,他同意召开御前会议。御前会议上,主张战争的激进派和主张谨慎的温和派僵持不下,最后勉强达成妥协——…征询德国的意见。

为得到必要的保证,贝尔希多尔德的内阁秘书亚历山大·霍于奥斯伯爵,乘车前往柏林,带了一封弗兰西斯·约瑟夫写给德皇威廉的询问信,由奥地利驻柏林使节马里希·施策居尼伯爵转交。弗兰西斯·约瑟夫询问,如果奥地利对塞尔维亚采取行动,它能依靠德国吗?施策居尼星期天在同德皇的一次愉快的午餐会上,得到了答复。会谈未作记录,但施策居尼大使报告,“即使事态发展到奥匈帝国同俄国开战的极端,我们依然得到保证,德国出于它通常作为一个盟国的忠诚,将站在我们一边。”

历史的真相或许永远淹没在细节中而不为人所知。尽管奥匈帝国国内的媒体随后大肆报道德奥两国的友谊跟德皇的承诺,英国人甚至讽刺道:“那个疯子以整个德意志帝国资源为担保而随便填写的一张空白支票”。然而没人知道的是,实际上对于盟友奥匈帝国国内局势的变化,德皇威廉二世此时感到的是一种无力感和孤独感。自从从远东中国意外得知了意大利意图背叛同盟国体系的情报后,德国一直都没有放松过对意大利的拉拢跟威胁,情报机构更是做出了倾斜,每日都有大量的有关意大利高层的情报送往德国。然而,现在意大利国内,亲近德国的新总理西德尼·桑尼诺处境并不是很好。意大利国内从国民到王室都对他普遍带有敌意,这导致新政府成立以来步履维艰,不但财政困难而且得不到国内各界的支持。更令他感觉到手脚冰冷的是,意大利国内的报纸,普遍表示了对英法同盟的向往跟对德奥两个盟友的敌意。而意大利国内的将军们,原谅了那些更愿意在情人的肚皮上冲刺的将军们吧。从意大利发回来的情报总结起来只有一句——一旦全面开战,意大利恐不可信!

威廉二世已经经不起另一个盟国的背叛了,如果在这件事上不支持奥匈,势必在德奥之间造成离心力,虽然他对德国的实力有充分信心但毕竟英雄难敌四拳,德国今后地发展空间更加狭窄。为了将来,即便是战争也不可怕。威廉本人将战争和和平分为好的战争和坏的和平,如果和平是以德国牺牲盟国为代价换来的,他宁可不要。显然这么多年的身居高位,这位一直被称呼为‘狂人’、‘精神病患者’、‘疯子’的皇帝,已经开始理解跟接受他的半个老师——前首相俾斯麦的外交观点了。

当老皇帝收到德皇的承诺时,他的和平感突然化为乌有。他喃喃自语地说道:“现在我们不能再回头了,将要有一场可怕的战争。”

在取得德国地保证后,再次召开的御前会议一扫前次动摇犹豫的气氛,变得亢奋而激进,而德国地保证犹如给奥匈帝国打了一支强心针,让他们更加强硬——奥匈的战争决心已下,接下来就是准备如何找塞尔维亚人算账。

会议上唯一反对对塞尔维亚动武的奥匈帝国高层是匈牙利总理伊斯特冯·蒂绍伯爵。他担心入侵塞尔维亚会招致同俄国打仗,还有充分的理由怀疑,吞并了塞尔维亚之后,在二元君主国中,匈牙利的地位将降为奥地利的一个很小的伙伴。贝尔希多尔德庄严地保证塞尔维亚继续独立,在他的卷宗中有许多肢解塞尔维亚的计划。他向匈牙利总理伊斯特冯·蒂绍伯爵保证,日后塞尔维亚将被分割成几部分,分别并入奥地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