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青州之战后两日,赵云与郭嘉贾诩二位军师赶到了前线,针对之前的战役会同五大主力军统领进行了深入的总结,此次未能拦住青州营实在非战之罪,徐晃麴义二人已是竭尽全力!仅仅一日一夜的激战龙骧营之伤亡就达到了一万六千余人,烈火军的数字与之大致相若,按战局推测,曹军的损伤当也要在四万上下,其中仅青州营就当不下三万,已经占了起总兵力的三成,就算谈不上大伤元气亦是伤筋动骨了,这对接下来的兖州之战是极为有利的,燕军并非没有收获!
除此之外两年方略之中刘毅与众人行之与军营的一系列变革也在此次殊死搏杀之中得到了最好的检验,燕军战力与士卒的身体素质较之两年之前都有了不小的提高,而这两者之间正是相辅相成。燕王提出的营养学这个概念经过长期的实践之后的确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当然这也是与幽州各州的兴旺富足分不开的,如今每个士卒五个月的伙食花费就要胜过十年前的一年还多,物质基础不足根本难以承担,且这个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向民间的普及还会越来越为明显。
青州之战只是刘毅问鼎中原之前的前奏,亦是周密策划的青兖战役的第一部分,接下来的兖州之战才是整个大战的核心,只要燕军能够一举夺下这个中原腹地,豫州荆州随时都在北地百万大军的威胁之下,到时刘毅将会在与曹操的对决之中处于极为有利的战略位置,因此这一战虽然未能全歼于禁的青州营,但赵云与二位军师言语之间还是给了徐晃麴义二将极大的褒奖,大战在即军心士气不可废,便是燕王在此想必亦是同样主张,当然两军将士此番的付出亦是有目共睹!
至于未能达到战略目标的责任,赵云只字未提,他的着眼点已经到了接下来的兖州一战之上,此前他便下定决心要将所有的责任归结为自己的指挥不力,与艰苦奋战全力行军的各军将领士卒无关!对此郭嘉贾诩二人都是极为赞赏,敢于承担责任本就是统帅所为,虽然心中肯定燕王是绝不会因为此战之过责备三将军,但为人下属者哪怕是情若兄弟该有的态度一定要表现出来,身居高位自然负担更多!
青州之战对于燕军而言有着多种的先天不足,但这并不能成为子龙原谅自己的理由,大哥如此重托,手中集结了几乎全军精锐,他就应该可以为人之不能为。从涙无痕刘信大战许褚曹彰到太史慈北平军赶到不过相隔一个时辰,随后而来的高顺辽东军及高览烈火军也都在两个时辰之内赶到了战场,可想而知倘若两军士卒可以阻击敌军多一个时辰,此战便是全胜之局,而这一个时辰的差异就完全是两个概念,也造成了赵云更多的遗憾,或许某个细节他做的再到位一些就能争取决定性的时间,自己派兵布阵之中是否有所缺漏还需好生自省。
燕军这些统军大将平素相处关系默契,一到战时抢起功来却是毫不相让,徐晃张合乃是至交,但在军功面前一样面红耳赤,刘毅对此也很少加以劝阻,与军人而言,军功就是最大的肯定,不敢抢功的将领何以独挡一面?不过此次却是完全翻转了过来,太史慈、高顺、高览三人是自责行军速度还不够快,未能及时赶到给同袍以强力的支援,而徐晃麴义二人则在检讨自己用兵之中的失误,此战之所以没有堵住于禁所部最为遗憾的也就是他们,尤其是付出了如此的代价。
众将抢着承担责任绝不是寥寥数言,对于此次恶劣天气状态之下的作战他们也提出了很多自己的心得,燕军的操演纲要之中不是没有这方面的操练,只是强度还不够尽善尽美,且许多集中众人智慧的操练之法还是在实战之中表现出了一定的瑕疵。战阵之上有所失误在所难免,但如何能够不贰过就需要众人认真的去加以总结了。
面对众将抢着承担此战之责,赵云表现出了少有的强硬,责任在己不在众人,龙骧烈火二军士卒拼死搏杀亦是有功之臣,还当后赏,此外刘信与涙无痕带领的一营北平军士卒亦是立下战功,无论结局如何,他们毕竟是第一个赶来增援的,且二人与虎痴黄须儿的一战亦鼓舞了燕军的士气,功是功过是过,军中最讲的就是赏罚分明!
此事在子龙的坚持之下毋庸多言,可对战役之事的检讨众人是做得极为细致的,何处成功何处失误,一一都要经过商讨写入战报之中上呈燕王,在今后的战事之中自己与同袍都必须要避免这种失误的再度发生。比如说如此规模战役造成的医疗营人数严重不足就是众人总结的要点之一,虽经医者护卫及周围强征而立的郎中们全力以赴,却还有不少的伤兵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治而阵亡,这不但会是燕军战力的损失,对其军心士气也是很大的影响,医疗营的扩大,战事医用营帐及一切所需物资的增强变成了众人商讨之后的统一意见,燕王今后的对手乃是实力强劲的南方三雄,这样规模的大战绝不会少,在保证自身战力坚强的同时亦要兼顾士卒们持久作战的能力!
这次的会商众人集思广益之下又提出了不少针对大兵团作战的建议,直接促成了后来各军工兵营的设置,也使得刘毅再度去思考多兵种配合在大战之中起到的作用,更使得燕军之中出现了一支不同于以往所有大汉军队的新军!
第八百八十八章 权威日重
“青州一战,龙骧烈火二军将士奋勇拼杀,与敌青州营、陈留营等部以重大杀伤,其功可嘉!此战之失在时而不在诸将,强要究之,孤之过也,盖因有料敌不明,查事不周之忧。此战已了,三弟当要严明军纪,赏功罚过,众将宜详察战事之得失,青州事毕,兖州之战便在眼前,还望众将同心同德,前番未尽之志皆在此间也!其详若何,三弟与军师诸将会商后速速报上,唯兖州一处定再不容有失。”燕王的亲笔信到得很快,恶劣的天气或许能顾影响飞鸽传书,但猎鹰飞羽却不在此列,根据前线传来的军情,刘毅对战局的走向早就有了精密的分析,之前不言只是为了收“法乎其上,取乎其中。”之效,如今战事已了,身为最高统帅,作战告一段落之后首先便要振奋士气。
燕王的来信使得包括赵云在内的众将在心中欣慰的同时更感到了肩头重担的分量,自从相随主上,燕王就从不会掩饰自己的过失,无论其身份地位如何变化,“闻过则喜”这四个字在刘毅身上是可以得到最好的体现的,为燕王效力,身为下属只需要尽心竭力的去做好自己的本分,至于一切功过主上都会看的清清楚楚,亦不需他们挖空心思的去猜度奉迎,有这样的主君对下属而言无疑是一种幸福。
身为主上,你可以没有绝世的武勇,也可以没有战场之上的运筹帷幄,甚至可以不善治国治政,但有一点是必须的,那便是驭下之道,这要做好这一点,便会有各方面的人才来弥补自身的不足,所谓帝王之道的精华亦在其中!自从来到此世,刘毅就没有停止过对自己这方面的磨练,且不出意外的话,这将是他一辈子都需琢磨的事情!
燕王大军征战在外,如今北平城与整个燕地都是由世子监政,此乃不公开的秘密,刘毅今年已然三十有六,刘桓也到了十八之龄,继承人的问题对于如今的朗生而言亦是紧要之事,古人对于传承是极为看重的。看过了原先历史之中许多的争权夺位,刘毅能够想出的应对之法就是尽量树立长子的权威,让其一众兄弟们无法也没有能力威胁到世子的地位,进而去避免可能出现的悲剧!在王权争斗之中,世俗礼法与诸般道德准则都不会适用其间,那才是**裸的丛林法则,且不是全胜就是全败,人对于权力的**是无穷无尽的,现在的刘毅无法去预计将来的事情,他能做的就是尽量将之扼杀在未起之时。
对于自己的一众亲子,刘毅心中最喜的还是二公子刘信,这个小子也是与他最为相像的。按照此时的礼法,蔡琰所生的刘信才是嫡长子,地位应该要在玉儿所出的刘桓之上,更拥有继承父亲一切的第一顺位,正常的情况下如果刘毅立刘信为世子根本谈不上废长立幼而是天经地义,反之立庶长子刘桓才会为人诟病,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名位出身在汉末乃是最为重要的资本,各路诸侯莫不如是!
这些刘毅都是心知肚明,不到万不得已他也不会去和当时的世俗礼法相抗衡,将之改良亦要经过一个阶段。刘桓的世子地位正是名正言顺,究其关键之处还在刘毅已然去世多年的祖父刘宇,身为上党刘家家主,在玉儿诞下刘桓之后老人家便将其长孙的地位固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