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逆流伐清(稀松)-第3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得明白,几个人也没什么太大的反感,毕竟对于刚刚投降过来的,无论是谁都要考察,都要慎重使用。

而琼州的降兵差不多有六千,岷殿下只说要三千,其余的则是要遣散安置了。嗯,这也算是一种提防的办法,朱永兴把这些降兵分开,比较精壮的去河仙,以后家眷也会陆续迁移过去,多半是要在那边安家落户了。

“湄公省、河仙省都是好地方啊!”朱永兴笑着说道:“不仅土地肥沃,一年三四熟,还有很多美女。到时候,你们可莫要看花了眼啊!”

一句玩笑话,冲淡了刚刚略有些紧张的气氛。朱永兴又设了便宴款待几人,看着他们受宠若惊的样子,朱永兴感到很满足。

等级观念,到什么时候也改变不了。即便到了现代社会,那什么什么领导人去吃烤肉,不也上了新闻,有幸碰到的,又有谁不是兴奋异常,将此作为自豪骄傲的谈资。

朱永兴的身份尊贵,这几个人又是叛而复降、降而又叛的家伙,能与朱永兴同席用餐,这是何等的恩典。

跪下去的敌人应该用双手将他扶起来。朱永兴印象很深地记着这么一句话,好象是某个电视剧中的台词。虽然他并不是完全能做到这一点,但他可以尽力去做。

便宴结束,这次召见算是彻底结束。朱永兴独自坐在书房内,品着香茶,慢慢露出了笑容。

“平生不识陈近南,便称英雄也枉然”。嗯,晾了郑家来使两天,该是见见的时候了。想想这句话,还真是有些期待呢!

第一百六十九章讥讽

冯锡范,号希范,福建龙溪人(今福建漳州龙文区崎岭村),工官冯澄世之子。台湾明郑时期的主要将领,与陈永华、刘国轩并称为台湾三杰。

朱永兴虽然知道小说、电影什么的不靠谱,但“一剑无血”还是不由自主地浮现在脑海中,对冯锡范的印象也是很不好。而陈永华呢,自然不是什么天地会的总舵主,更不是什么武艺超群,一个普普通通的读书人而已,但朱永兴就是很喜欢。没办法,先入为主的想法并不是那么容易消除的。

恭贺大胜,献上贺礼,这些表面上的事情过去,双方很快便谈到了正题。陈永华和冯锡范根本没再提忠勇侯陈霸的事情,之前补上的调兵谕令已经让郑家知道了朱永兴的态度。有台阶,给面子,在东征大胜之后,再说这件事情便殊为不智了。

“策应东征,郑世子费心了。不知贵军计划什么时候发动,出动多少人马?”朱永兴听说郑家准备出兵,并没有什么意外的表情,台湾的荒蛮令金、厦诸将感到头痛,搬迁家属便诸多不愿,如今有了在陆地夺取立足之地的机会,岂会放过。

虽然话说得平和,但贵军这两个字一说出,陈、冯二人便知道朱永兴并没有要把郑军当作属下明军使用调遣的心理和打算,还是一副商议的口吻。同时,这也说明朱永兴的亲疏态度,郑家已经游离于朝廷之外。

“郑世子已经调遣精兵数万,战船数百,只待殿下谕令,便可出击攻取。”陈永华态度恭谨,说得也极客气,将郑家自甘于朝廷之下。要依令而行。

“那还是尽快出动吧!”朱永兴淡淡一笑,并没有因为这个小小的改变而感到心喜,“汝阳王所率大军势如破竹,如果出动晚了,潮州怕是要落入我军之手了。”

这个表态有些讥讽之意,东征之初郑家推三阻四。按兵不动;如今想来摘果子,还做出一副假惺惺的样子。难道没有谕令,郑家便会老老实实,真是笑话。

陈永华面有惭色,冯锡范却是神色如常,躬身领命,然后开口说道:“殿下,金、厦弹丸之地,不足养兵。可否定潮州为我军就食之地?”

“潮州一地怕是不够吧!”朱永兴早有准备似的拍拍桌案上的地图,示意陈、冯二人上前观看,手指在地图上划了划,“饶平、东山、云霄、漳浦四县如何?若是延平藩下兵强马壮,便是把漳州一并拿下作为就食之地,孤王也无不允。且还会派出得力官员治理地方,使藩下兵马无粮饷之虑。”

这四县在潮州东南,已经是闽省所属。朱永兴话中意思也很明确,想有就食之地。简单啊,从清军手中去夺吧!还有,这些地方打下来,朝廷还是要派任官员的,这合情合理,可不是你们郑家说了算的。

有些讥讽。又有几分揶揄。朱永兴装作没听出冯锡范话中的意思,就食之地嘛,可以,可这什么潮州总兵、知州之类的文官武将,就是不给你们郑家。

“总兵以下皆自委任。如公、侯、伯及提督,必修表请封,然后出印谕”,这是郑家以前的做法。而所谓“修表请封,然后出印谕”不过是一种形式,等于左手写报告,右手批准,恩威自操,何等愉快。但现在,朱永兴要改一改。形势不同了,郑家应该有所觉悟吧?

陈永华有些醒悟,冯锡范的脸却涨红了起来,与刚才的表情却是颠倒了。

有什么问题吗?延平王都是朝廷封的,他不应该有那么大的权力。之前惯出来的臭毛病,现在可不行。别人都求着哄着,朱永兴却偏要让郑家看看,不用你们,依然能够成事。你们不是自恃实力,不遵谕令吗,那就把你们甩到一边晾着去。

“怎么,延平藩下兵马众多,战船上千,却连这区区四县都拿不下来吗?”朱永兴突然沉下了脸,这么长时间身处上位,威严和气势还是积聚了很多,目光所望,冯锡范也不敢直视。

“殿下,清廷行迁界之策,我军粮饷供应困难,国姓爷又率兵收复台湾,金、厦兵马并不雄壮。”陈永华心中暗自叹息,躬身说道:“且闽省清军水师尚存,又有黄梧、施琅等叛贼,熟习水战,并不易取。”

“同安总兵施琅,嗯,倒是不可轻视。”朱永兴抿了抿嘴角,淡淡地说道。

顺治十八年(1661年)九月,清廷派出钦差大臣前往沿海各省监督《迁界令》的执行情况,出巡福建的钦差大臣是兵部尚书苏纳海。苏纳海至闽后,不仅监督实行《迁界令》,还巡视了驻闽的各清军部队,观看了施琅整练兵马的情况。同月的三十日,苏纳海回到京师,即上奏清廷,举荐施琅为总兵。十月二十五日,清廷即擢用施琅署都督佥事、同安总兵官。

陈永华和冯锡范不由得快速对视了一眼,对朱永兴消息的灵通,感到很惊讶。

对于施琅,朱永兴可是比郑家更加重视。清军广东水师被击败,下一个对手便是福建水师,而福建水师中的施琅无疑是朱永兴比较忌惮的。幸好施琅还只是同安总兵,还没有成为福建水师提督(康熙元年,清政府在福建建立水师,设置水师提督一名、总兵两名,这是清朝组建的第一支水师部队)。

“不过也不必妄自菲薄。”朱永兴话锋一转,目光在陈、冯二人脸上扫了扫,说道:“如果联合打击福建水师,或者重点打击施琅,可有胜算?”

思维跳跃得过快,陈永华和冯锡范都是一愣,然后便思索起来。

从总体上看,郑家是海军强于陆军,特别是南京一役后,精锐陆军损失惨重,面对闽省的清军和水师,几乎丧失了登陆进攻的能力和信心。但现在情况有所变化,闽省清军既要防范金、厦的郑军,又要抵挡东征的明军,力量必然分散。而郑家少了广东清军的威胁,再联手南海舰队,击败清军福建水师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第一百七十章瞻前顾后

福建水师一败,东南再无威胁,郑家便可放心出击。闽省有耿逆,陆战或许没有把握,但浙江呢……

陈永华和冯锡范都想到了这以后的前景,好处多多啊!特别是施琅还是郑成功非常痛恨的家伙,郑家水师的强敌,灭了他以免后患,还能报仇雪恨,何乐而不为?

联合,没错,岷藩口中又说出了联合二字,依然是把郑家当作盟友,当作外人。但陈永华和冯锡范却不能这么答应,徒惹话柄。陈永华是正统读书人,自不必说,冯锡范爱弄权,却也不是无脑之辈。

“殿下谕令一下,我军定奉令而行,即便有些困难,也当努力克服。”这回是冯锡范表示恭谨,显然,他是赞同这样对郑家有利的行动。

在沿海迁界的初期,确实给郑家造成了很大的麻烦。经济封锁,断绝海上贸易往来,大陆货物的出海渠道阻塞,使郑氏集团既不能获取大陆的商品和军用物资,又无法向沿海居民征收粮饷。而台湾新定,开拓之初,不仅无法从中获得物资,反而要从外面输入,以度过这最初的阶段。

单纯的陆上封锁策略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并不能保证完全切断郑军的一切对外经济联系,更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