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策根本不想杀人,以后也不想轻易杀人。
但对于董承这种自命皇家忠仆,皇帝救星这样的不安定因素。却一定是不会加以容忍的。这样的人,本事没有一点,却最爱做些害人害已的事情。
随着董承的身体重重倒下,殿中突然变得鸦雀无声。大臣们都在此时突然明白过来,原来这个相貌俊美,总是带着笑意的江南总督也是有脾气的,而且很可怕。
窄小而拥挤的大殿里,响彻了献帝一个人那有些惊惶的声音:“御医,御医何在!来人,快来人。救治董将军!”
在这个世上,献帝能完全信任的也只剩下这仅存的几个亲信老臣子。其中董承更是绝对的主力人物。若是他也倒下了,势单力薄的献帝又能去依靠谁,此刻的皇帝自然难以平静。
几个眼色机灵的黄门侍者听到皇上焦急的呼叫。却是先偷眼看看并没有动静的江南总督。这才一拥而上,连抱带抬的将死了过去一般的董承,向着殿外不远处的御医帐篷抬去。
冷冷的看着抬着董承的人群消失,孙策却是如同看了一场闹剧。脸上恢复了笑容,向着献帝道:“皇上,那些不明事理的老糊涂就不必在意了。咱们还是继续议事吧!”
被孙策提醒,献帝只能收拾了复杂的心情。含意莫测的扫了一眼几乎站到身前的孙策。继续读起了面前,事关大汉天下未来的奏折。
“要务五,调益州牧刘璋入主荆州,念其父子在益州功劳卓著,特封刘璋为江夏候。原扬州刺史刘繇调任为益州牧!原荆州牧刘表刘景升为扬州牧!
三人接旨后,即刻上任,不得延误,违者作抗旨论处!
这。这孙爱卿,为何要这般调动。这三州之地就算荆扬两州在孙爱卿治下,只怕那益州牧刘璋未必会服从朕的这道旨意吧!
据说他在益州深得民心。手下悍将无数,也有着数万大军。还有无数才智过人之士拥戴于他,孙爱卿,你就不怕引起州郡动荡吗?”
看着献帝的一脸担心,孙策知道他是担心被刘璋抗旨,落了皇帝的面子。却又拿益州毫无办法。当初李傕与郭汜也都是担心惹怒了各地的州牧,引起所有诸侯的联合反抗。
只能对各地诸候们以封官拉拢为主,根本不敢对诸候们说出些责备的话。更不用说是想要调动州牧的职位了。也只有实力强大的孙策,才敢这样有恃无恐的安排。
而刘璋一旦接到献帝的旨意,他只要出了益州。就只能是江南军手中的菜。但他要是抗旨不出,就必然落下反叛朝廷的恶名。统领益州不过三四年的刘璋,根基还未必稳定。
到时不但是有着杀母大仇的张鲁能名正言顺的攻击他,就是江南军迟早也不会放过他。那些只想着自身前途的地方大族们,也未必会对他安了好心。
孙策微笑道:“皇上不必担心,从今往后。大汉这州牧到任轮换的制度就必须要定下来。一任州牧,主政一方不得过五年。而一人在一州任职,最多不能过两任。
且州牧只管一州所有的政事、民生与维持地方治安。任何州牧不得干预军事,所有五品以上的将领都必须由皇上亲自任命,这些都是必须要施行的。
不过身为皇亲的刘璋胆敢不听圣旨吗?哈哈!皇上以为如今你的权威,连你的亲人也不能认可了吗?若是他刘璋听旨,转任荆州牧就好!将来的大汉还有他一个州牧的位置。
若是他想要抗旨,皇上以为这大汉天下能有他容身之地否?嘿嘿,这益州牧的位置想坐的人怕是不会少吧!皇上你就只管下旨,如有任何不服,都由我江南军负责。”
对于孙策来说,如今有了献帝在手,对四方诸侯来说,果然是一个最大的杀器了。加上手中充足的兵器、粮食。只要他想要,平静了数年的江南大地上顷刻间就能征召出百万大军来。
如今江南军强大的战争潜力,决不是历史上曹操初迎献帝时,那样的地盘小,兵力少,到处都有人可以随意欺压的时代。
当然能不动用兵力解决问题那还是最好的方法。必竟,交州还没有平定下来,江南军的主力都还在南方的数千里之外。真要停下各方面的建设大量征兵,对江南的损失还是比较大的。
所以在这个时候,借用献帝的力量是绝对必须的。对于一心想要自立为皇的袁绍,与实力还算强大的曹操来说,献帝的圣旨也许不会那么灵验。
但对付那些不上不下的地方小势力,加上江南军的威慑,献帝的旨意必然还会起到一些相当大的作用。就象孙策所说,只要将这些势力分化瓦解之后,还有不服的那就出兵打服了便是。未完待续。。
正文 第九十章凉州牧之争
见孙策对于州牧间的轮换,似乎已经是胸有成竹,献帝也就不再想去深究,继续认真的做起了他傀儡皇帝的职责。
“要务六,大汉重新迁都洛阳,因宫室颓败,必须重修。朝廷需暂迁居于秣陵。即日起秣陵城改名为金陵,做为大汉之南京!
待洛阳重建完成后,朝廷再回迁洛阳。另从今年起,大汉国号改为建安元年!”
念到这里,献帝不由得深深的叹一口气:“建安元年!是应当改一个年号了,不论是先皇的中平,还是最近的初平、兴平,却没有一年能为大汉,为皇家带来一点平安的日子。
建安,建设安定的大汉吗?希望这江南军的实力能先让朕与臣子们过上几年安稳的日子吧!”
对这一条,不论是献帝还是众位大臣都没有任何人提出异议。本来更换年号是件十分庄严的事,要求太常所属下的太史令仔细测算推演,没有什么犯冲之处,才能向皇上提出新的年号。
可是前几个年号却从来没有让大汉太平过一天,已经让皇帝对太常这个职司没有任何信任。
更何况如今的皇宫里,不说掌管历法星象的太史令。就连最高职位的太常,也是死在了逃难般的迁都路上,根本就没有负责历法测算的人物了。
再则孙策提出的这个年号,倒是让大家都还感觉过得去。看到他身边时常有个高深莫测的道士打扮的人在走动,自然会以为他已经让人测算过了。
大臣中连最为硬气的董承也气倒下了,也就更没有人想要在这点上与孙策争辩什么,反正辩也没有个结果。却不知道孙策只是顺应了历史,随手捡来了一个年号而已。
在孙策的想法里,年号不年号的,对大局根本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一个国家实力是否强大,历代帝王那个亡国之君的年号中的含意,会差于开国皇帝的年号?
可是再怎样去绞尽脑汁取新的年号。该打的仗从来不会少一次。该有的灾难更不会减半分。整那些虚妄的名号来,还不如多用点心思在内政上。
见献帝与众大臣都没有出声反对,孙策却是感到有些意外的摸摸后脑勺。
“不是都说这些皇帝大臣们,最为看重这年号的更换吗?怎么没一点动静就通过了?看来这建安还真是适合这献帝与大汉了。不反对也好。省得我再费口舌!”
就在孙策楞神的时间里,献帝已经接着下面的章程念了下去。
“要务七,大汉从今日起对内奉行节俭,教化万民以朴素的传统德行。并对天下百姓进行爱国教育。所有大汉子民都必须牢记,遇汉人有难时必要互助,互爱。
若有外族敢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之!大汉朝廷对外奉行不割地。不赔款,不和亲的政策!
大汉军民严禁内斗,为首者凌迟,从犯皆斩首示众三日!
真正的男子汉应能为国开疆拓土,凡对外族作战有功者,战功以国内作战的一倍计!”
这一条的开头还算平淡,到后面却让献帝读着也有几分惊诧,几分激动:“孙总督。你这是要对外宣战吗?可是我大汉未必有如此战力吧!若是,若是战败,只怕!”
献帝当然担心。若是孙策过于狂妄,在此时向外族挑起战端。一旦战败,那就不是死多少人的事了。得胜的胡族必然会乘虚而入,他们强大的骑兵,必然会毫不留情的横扫大汉天下。…;
虽然年少的献帝也想开疆拓土,建立丰功伟业。可他更担心会连这残破的大汉,也不能在自己的手中留传下去。身为一个衰败的帝国傀儡皇帝,做什么事也要瞻前顾后的想清楚。
“皇上是怕咱们不能胜过那些塞外的胡人吗?放心吧,咱们眼前还不会向外出兵,一切都会等大汉的内政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