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事,码头又运来了一批海菜,正在卸货。”
“清点好了登记一下。”
“是。”
海菜不是一千多年后的海菜,而是琼脂。主要作用就是用来做土霉素的培养基,土法制备土霉素,这不是张德开的脑洞,而是当年老张在海上跟领导吹牛逼的时候,领导自己吹的牛逼。
那个因为生活作风问题下台的领导,他爸爸起家,就是靠土法制备土霉素,然后从农业口为了革命跑步前进……
和那些诗词比起来,这个牛逼老张个人觉得,是吹的最好的。诗词有个卵用,激励大头兵奋勇杀敌的时候,“抢钱抢粮抢女人”,远比什么“与子同袍”来的给力。这就是为什么张大象的铁哥们儿薛仁贵超不喜欢程处弼的原因,因为程处弼太粗鄙,没有气质。
虽然吹了这个牛逼,但土法制备土霉素,老张这条机械工科狗,实在是把仅有的生物实验知识喂了自己,于是为了弄出来这玩意儿,从163座养猪场开始,到去年才实验成功。
期间因猪瘟死亡的大猪小猪,怕不是有三四万头,肉痛的张公谨看到脱了衣服的老婆都不忍下嘴。毕竟,张叔叔后来可是为了养猪,豁出老脸带头吃红烧肉的。
红烧肉多好吃啊,希木叶尔人沙欣,现在打回老家的念头为什么那么强烈?因为他想给他的兄弟姐妹们,都来一碗香喷喷的红烧肉。
猪肉便宜又好吃,棒极啦。
原本老张弄琼脂的时候,还琢磨着是不是搞点海肠粉来当味精用。后来一想,妈的智障啊,关中吃的菌菇就有几十种,哪种没有鲜味?
于是此事作罢,不卖给中国土豪,而是做成粉末后,卖给胡人。
“黄冠子”真人跑去勃律的时候,就有好几头骆驼背的玻璃瓶中,装的就是这玩意儿。
开水变鲜汤,多牛逼的道术。每次李道长使出这一招,那些勃律没文化的下层土鳖,立刻就大叫“太昊天子万岁万万岁”,气势恢宏,绝对大场面。
“庞大郎,怎地圈舍场外还要开渠?”
“好叫明府知道,此间养猪和别处不同,圈舍成本极大,时常用水。若是不开渠的话,就要打井。只是打井的话,就专供圈舍牲畜,照顾不及周遭田产。”
“还要种地?”
“要的,蚕豆黄豆都是要的,噢,蚕豆就是胡豆。”因为竟陵离得近,从沔州去竟陵,乘船一个半时辰就到了。李德胜眼下就一门心思搞特产,暂时不去折腾地方大户,反正衙署里面告他刁状的坐地户,全部被吴王李恪给清洗了,他怕毛?
或许别人会担心坐地户概不合作,跟他玩阳奉阴违玩下马威,可有吴王李恪做后台,这些坐地户随时可以戴个“阴谋作乱”的名头,而且根本不需要废话,直接带人就抄家。
为了保证竟陵县的安定团结大好局面,县委书记李德胜,把某些破坏干群关系的坏份子,统统打倒……
最拔尖的四个大户,全部被判了流放。这四个大户也不是没有关系通到长安,有一家还能和李靖杜如晦攀上关系。可惜啊可惜,找错了人。李德胜是谁?李靖的侄儿。李靖不是不想弄死他,可他真要出手,问题就大了,上头皇帝盯着呢。
李天王关起门来修仙念佛好些年,皇帝还给了跟拐杖让他走路,瞧着特恩宠,可这不也说明李天王时时刻刻被盯着吗?所以,李天王不能犯错,犯错就会被打倒。
于是那些求到他门下的人,被轰走了。
至于杜天王,不管是李德胜还是李德奖,他都不掺和。再说了,谁举荐的李德胜?吴王李恪啊。吴王李恪下面有谁?长史权万纪那条疯狗啊。打李德胜就会惹上权万纪,他何必惹一身骚?再说了,旁边还有沔州长史张德,这可是自己人!
四个大户,定性为地方豪强,再定了一个“侵吞田产”“凌虐乡里”的次级罪名,一共七八百人,被发配沙州。
到这时候如果竟陵地头蛇们还搞不清楚状况,那不如直接造反的好。于是乎当李县令召集“诗书传家”的体面人到县衙,说“本官要养猪,你们觉得吼不吼啊”。
吼啊!
点头特别用力,养猪特别勤力,坚决不会乏力,浑身充满大力!
大力出奇迹啊。
荆襄地面上的官场奇葩,一时间传扬到了长安,连李董这个大忙人,都专门在大朝会上开了个玩笑,虽然魏征喷了一下注意影响,但玩笑还是传扬了出去。
钦定的“养猪县令”,就问你怕不怕!怕不怕!
第十三章 猪肉炖粉条
秦汉以来的地方主官主政,光会玩弄权术,那是混不下去的,大部分时候,要么被权力更大的弄死,要么彻底抱住皇帝的大腿做“酷吏”。
贞观年没有“酷吏”的生存环境,皇帝既不需要进一步“大清洗”来稳固地位,也不需要整治地方权臣或者军阀来拱卫中央,对外战争的节节胜利,让大唐帝国有限责任公司的业绩有目共睹。
优质企业的光荣,只属于董事长一个人,哪天董事长和员工们开始讲情怀而不是讲工资,那差不多应该是企业经营出了问题……
“蚕豆用湿地,亩产能有四石。豌豆可以在养殖场附近种植,亩产能有五石,沧州贞观八年平均亩产三石二,去年平均亩产已有三石六。”
听着庞缺的解说,李德胜微微点头,然后道:“芋头可以喂猪吗?”
“可以,但生芋艿不能喂猪,会引起腹泻。最好是芋艿煮熟或者发酵,除芋艿外,茎叶发酵亦可喂猪。”
芋头产量相当的高,只是出淀粉不如小麦豆类,但一百斤鲜芋头,实验室制备能过滤出二十斤芋头粉。不过在河北,薄地芋头亩产在两千斤左右,平均一亩地能出芋头粉三百斤,上下浮动二十五斤左右。
这样的产量,已经相当的不错。
贾思勰再三强调种芋头,就是为了防止灾年饥荒,一亩地就能保证全家不会饿死。晒干后的芋头,其淀粉含量已经超过了五成,接近六成,相当的抗饿。
《齐民要术》……生不逢时。
“明府,‘东风’船队曾在流求得一芭蕉种,植株一亩一百二十,一株能出芭蕉四十斤。苏州常州多有种植,喂猪成效不差。”
“可是松江芭蕉?”
“去年新出种猪‘松江一号’,肥膘肉厚,杂交‘沧州猪’‘登莱猪’,加上太湖土猪,出肉极高。只是寻常散养,若无豆粕、土霉、苜蓿,成效不甚好。流求芭蕉个头不大,不过甜味尚可,多粉多肉,短小却精悍,‘松江一号’喜事,亦能长肉。”
“你想在竟陵种植?”
“能种的地方不多,不过‘松江一号’肥膘肉厚,制备腊肉或是熬油,都是不错。”庞缺想法很简单,不过这事儿却不能直接就干。
只能等一年,等别人看到养猪能卖上价钱,才能继续引入新种。眼下荆襄这里,也不是没有前往沧州观摩的大户,对沧州猪相当的满意。
这年头油水太低,民间榨油设备基本控制在大户手中,农家小磨去弄点油,那真是亏的姥姥都不认识。动物油脂就是最好的油水,而且下饭,不爱吃的糙米,拌点热猪油,只要不是没阉过的土猪猪油,那真是无上美味。
张德还担着工部水部司差事的时候,工地附近就已经盖了猪圈,船运的饲料不但猪吃,人也照吃不误。但头一批出圈猪杀了之后,汉阳和江夏,就多了一种新的小吃,盐拌猪油渣。
为了延长保质期,那些门市小商,还咬牙从华润号订了大号玻璃瓶,玻璃盖子内衬无花果果胶制作的密封圈,再垫一层丝绸,放在柜上都不需叫卖,只一叠卖个三文五文,食客们吃的开心又痛快。
多有喜好脸面的家户,大人买了五文钱,吃饭时便点个几颗给子女,吃完嘴也不需去擦拭,油光锃亮,别家见了,也只当是又吃了肉,羡慕之语令人愉悦。
瘦肉率越高的猪,越是卖不出价钱,喜欢瘦肉的不是没有,但那是长安洛阳那些不上不下的贵族。大贵族直接一个眼神,城外的耕牛就吓的去自杀,然后以身事权贵,惊天地泣鬼神。然而小贵族们要是落魄,不说门路没有,就说吃肉这一事,羊肉鸡肉也不能日日顿顿有。
窦孝慈他老爸混到举债胡商,可不是一家如此,窦氏尚且如此,何况是那些更不入流的小门小户?
于是张公谨带头吃的红烧肉,便成了行销的好货,毕竟眼下跟着吃华润号所产的猪肉,不丢人啊。邹国公都吃了,那肯定是好吃的,跟着吃猪肉,那是向邹国公学习,而不是穷。
又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