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工科生-第5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请克明公教我。”
  杜正伦行了个大礼,杜如晦连忙扶他起来,正色道,“此事说难不难,说易不易。且待老夫修书一封交予张操之。”
  


第六十六章 南行之利
  说来也是奇怪,自老张十岁那年进长安开始,广州就没遭过太大的风灾,连个拿得出手的风暴潮都不曾出现。 。
  于是这几年的灰糖产量,在冯盎治下着实厉害,冯家赚的盆满钵满不说,还顺带捞了个好名声。獠人彻底服帖,各洞洞主的漂亮话还不如冯盎放的屁来得香。
  加上冯盎自带“南霸天”属性,又有李渊李世民两代唐皇的威慑光环bff加持,手握钱粮那是相当的不慌张。
  同时又因为灰糖的主要消耗是制成白糖和冰糖,冯家几近琢磨想要打探白糖制法,却几年来不能成功。现如今,冯家也是放弃了打探的心思,倒不是说不想,而是不敢。
  事情还要往冯盎越国公这个头衔换成耿国公,冯盎封越国公时,有一件事情是非常让冯家提心吊胆的。当时阿史那咄苾还没死,未央宫里开国宴,和他一起赴宴的,就有冯盎的嫡亲儿子冯智戴。
  贞观七年的大唐,因为财政上的恐怖结余,已经轻松地摆平了西北东三个方向上的所有直接对手。
  多少有点抑郁的太上皇李渊,也难得地从贴着**画的室内游泳池出来,让冯智戴唱诗,让阿史那咄苾跳舞。
  曾经的突厥小霸王当时已经没了节操,说让跳舞就跳舞,冯智戴一看这行情,赶紧也唱了一“提携玉龙为君死”。
  然后老董事长就特高兴,哈哈大笑:“胡越一家,古未有也。”
  差点把冯智戴吓尿,因为按照老董事长的“金口玉言”,这是钦定你是“越”。是带有一点贬义的,总之就不是中原正统序列中的一员。
  这事情得追溯到“冯冼联姻”事情上,冼夫人就是后来民间供奉的“岭南圣母”,一千多年后形成的“年例”,正是因为她。
  而“岭南圣母”嫁给了谁呢?此人可以说是拥有莫大勇气的豪杰。当时属于南朝梁陈交际,汉家高门或者说汉人士大夫精英,娶一个平民乃至寒门都是非常“有辱门庭”的事情。但这个人不但没有和士族联姻,反而娶了一个俚族女子,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这个人叫冯宝,娶“岭南圣母”时,他是高凉太守,一方诸侯似的人物。其出身更是不凡,乃是北燕皇族。
  而冯宝,就是冯盎的祖父。
  所以不管是从出身还是从自身情况来看,冯盎父子都不可能认这个“越”字,汉人自来以父系血统为准,李渊的哈哈一笑,别人可以当作戏言,但冯盎父子是万万不可以不放在心上。
  冯智戴返回广州,当时是韦氏子弟同行,而这个韦氏子弟,其阿姊乃是李世民的韦贵妃。
  整个事情就很清晰,是李世民让他老子唱黑脸,似褒实贬震慑冯家。
  贞观七年灰糖依然是入京或者入洛,随后开始了全国铺货的分销大业。返回广州之后,冯智戴赶紧找他老子合计此事,冯盎得出一个结论,要想冯家长久,“冯冼联姻”要持续,但对中央,要不断地服软认怂。
  冯盎做了三件事,一是上表;二是找了几个洞主打了一顿,其中还有姓冼的亲族;三是就算张德把白糖制作流程扔到他面前,他也不会去看。
  灰糖是薄利多销,且田地在名义上,还是朝廷的,岭南永业田就那么多。生地种蔗一事上,诸獠部族都是尝到了甜头,但收购甘蔗的主力是以长安白手套为代表的关中巨室和以洛阳白手套为代表的山东世家。
  如果两地同时禁止收购岭南灰糖,“冯冼联姻”也压不住接下来要爆的事情。
  最大头的利润当然是白糖,而冯家放弃制作白糖,只赚灰糖的辛苦钱。这是真正挠到了李世民的心头肉,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李世民在贞观八年认可了冯家的努力,当然贞观八年的大背景……“八年造”的飞凫箭都能淹死冯家。
  实力绝对强横的李世民,为了表示认可,把“越”这个字,拿走了。
  冯盎父子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就越地在“民族融合”上努力,冯盎孙子们且先不说,光儿子,冯智戴以下,还有三十五个。姬妾出自诸獠、诸苗及俚族者,计数单位是百……
  冯家父子努力造人的实际原因,除了子孙兴旺这个汉人传统观念外,其实也是冯盎做给李世民看的第四件事。
  至此,冯家的主要心思,就放在了仕途和地方经营上,对于可能触碰李董利益的任何敏感事情,坚决不伸手。
  “冯冼联姻”的强大实力,却又不染指白糖,那么就相当于凭空出现了一个市场。
  知道这个市场的人不少,但想要摸摸底的却一个都没有。原因很简单,想要在岭南世家和土豪那里推销白糖,也得“冯冼联姻”点头答应不是?岭南土豪又有几个知道冯家不会去碰白糖这件事?
  能和冯盎说得上话的人,贞观朝也没几个人,要么地位不够,要么资历不够,要么智商不够……
  恰逢太子在淮南闹出来的“音训推广案”,杜正伦中了李承乾被动技能——“又被爸爸讨厌了”,于是被李承乾的爸爸扔了一双小鞋穿穿。
  要死要死没死成的杜克明作为天王级的大牛,为了帮他一把,就想起了一件事情:别人或许没办法和冯盎套近乎制作白糖,但其中绝对不包括那条江南土狗。
  因为这两年冯盎有个心愿,这个心愿却意外的在别人身上实现了。
  那就是前隋宿国公麦铁杖封神。
  冯盎的心愿是想要给自己的祖母封神,但这事儿自己操作不了,只能靠冯家冼氏慢慢地经营,几百年后,那肯定是没问题。
  眼下么……没有两京巨室放文章,没有外朝内廷的重臣巨宦建议,难成气候。
  杜如晦不介意给冯盎做一回跨河桥,但天王级的援手,那也不是谁都能享受的。杜正伦有这个资格,那是因为杜正伦是才之秀者,冯盎再怎么“南霸天”,洗掉一个“越”字就拼了老命,伏低做小的滋味可不好。
  于是杜天王给做了“祥瑞”好多年的江南土狗写了一封信,随后杜正伦就揣着这封介绍信,踏上了南下的旅程。
  此时此刻的交州南部西南部,被一口气分了三块,被李道兴勾引来的最大一块,初定州名为欢州,而欢州北面那块,叫爱州……
  欢州刺史杜正伦手头的任命书告知他的治所在一个叫九德的小城,而小城旁边就是一片河洲,入海口能进“八年造”大船,只是河口有座岛,岛名很奇特。
  当地土人亲切地称呼它为……“鬼才来”。
  


第六十七章 曹宪题字
  汉阳城一如往昔的热闹,只是如今却又多了一桩让高门寒门钻营的事情。曹夫子的汉阳学社,一夜之间多了不知道多少带着束修的童子,像一只只待宰的鸭鹅,就这么团在了一起,团在汉阳学社的前院天井里。
  “嚯!”
  打马过来的李德胜瞧见这边光景,笑了笑,跳下马来,随手把缰绳扔给了长随,一边跑一边嚷嚷道,“曹大夫,京里有个秀才要路过汉阳,可要见见他?”
  曹宪最近跟着张德学习石版印刷和油印,木制的手摇油印机让他大开眼界,每次刻蜡纸出卷子,都有莫大的成就感。
  扶了扶眼镜腿,曹宪一看是李德胜,笑道:“好歹得了个水部差使,怎地还这般放肆。”
  将袍子解下,进屋中找了挂衣的屏风,随手一扔,只穿着短打就在那里来回走动,然后笑呵呵道:“曹大夫,杜明理这个秀才要路过汉阳,要不要见他?”
  “你是拿了他的人事?”
  老花镜是张德让人捎带过来的,老夫子很满意,当然了,验光啥的……还是算了吧。
  “是也不是,只是和他杜家有些交情。”
  “相州杜氏和你们李氏还有交情?”
  “杜慎微啊。”
  曹宪想起了这个名字,噢了一声,那大约是久远的事情了。慎微,是杜正玄的字,也是秀才,更是“海内一人”。可惜,死得早。
  有那么一阵子,曹宪是想要收他为弟子的,杜正玄是王佐之才,当然也的确辅佐过一个隋朝的王爷,不过和杜正玄一样,都是短命鬼。
  至于说和李家的交情,大概就是把李靖摁在马邑丞这个位子上好几年吧。
  想到这里,曹宪又笑了起来。
  “杜三郎是来求小张办事的?”
  “大概也是听了李楚子的事情,这便过来了。”李德胜哈哈一笑,抄起案几上一块酥饼,啃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