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合第二轮的要求,审评官便同意了。
这首诗让何振有点紧张起来,这首诗他在很久前给学生们讲过,时间有点久远了,就看他们中有没有谁还记得。
他们只有一炷香的思考时间,时间一点点过去,但学子始终想不起来,何振发现墙角正好有一丛竹子,卫南镇学堂年初种竹子时,他便专门给学生们讲了刘禹锡的《竹枝词》。
何振偷偷向后看了一眼,只见两个学子正眼巴巴地看着自己,他便若无其事的抓抓耳朵,迅速指了指墙角的竹子,暗示学子想到刘禹锡的竹枝词。
这时,主审官不满地重重咳嗽一声,他看到了何振的小动作,但没有指责他作弊,毕竟大家都不容易,只要不过份,审评官还是会稍稍宽容。
但正是何振的暗示使其中一名学子想到了师父在竹林前讲过《竹枝词》,又想到了刘禹锡,便终于记起了这首诗。
他们嘀咕几句,主答学子站起身道:“这是刘禹锡所作。”
他也背诵道: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主审官狠狠瞪了何振一眼,勉强敲了一声磬,算是过关了。
四名学子再次激动得抱在一起,这一关过得不容易,因为对方轻松答对第一题,他们已经没有刚开始那样轻蔑,甚至也开始有点紧张起来。
或许是姚鼎事先真有一种直觉,他在饭堂上让岳飞背《腊日》,正好就是第一轮的题目,而当何振抽出第二轮的题型时,他也呆了一下,居然是杂考。
杂考就是对联、灯谜、天文、地理、数学、绘画、书法等等内容,因为涉猎太广,所以童子会就只考两类,对联和书法。
书法是学子的基本功,基本上都能过关,所以作为第二轮出题,一般是选对联,这就是姚鼎觉得很巧的原因。
卫南镇的主问学子抽题问道:“我出上联,请对下联,补天娲神,行地母神,大哉乾,至哉坤,千古两般神女。”
不料主审官对刚才何振的暗示十分不满,便直接否决了这个十分冷僻的对联。
卫南镇的主问学子又连出两个极为生僻的上联,都被主审官毫不犹豫否决了,何振气得满脸通红,他知道是刚才自己的提醒被看见了,所以主审官才如此对自己不满。
主审官冷冷道:“三题都未过,按照规则,就由我们来出题了。”
主审官对李延庆笑了笑,我也出一个上联,“不算很难,但也绝不简单,请听题,上联是:‘以忠孝仁恕传家,无大盛亦无大衰,先世之贻谋远矣’,李学子请把下联写下来,一炷香时间。”
主审官便对卫南镇的学子道:“为了以示公平,这个对子你们也可以对,对得上来,第三轮我就算你们提前通过了。”
这个题目是考对联和书法,李延庆本身就十分擅于对对联,他沉思片刻,便提笔一挥而就,旁边岳飞激动得拳掌相击,“好联!”
姚鼎虽然背对着他们,却听到了外孙的夸赞,他心中顿时一松,便知道李延庆对上来了。
李延庆上前交了下联,主审官先不急着看,而是面带微笑地等着卫南镇学子的下联,一炷香结束,他们始终没有能写出来。
主审官点点头,“机会给你们了,但你们没有抓住,那就不是我偏心了。”
他这才展开李延庆的对联和其他两名审评官共赏,只见李延庆的下联是:“于困苦艰难行善,有厚德必有厚福,后人之继述勉旃。”
三人异口同声赞道:“好联!”
书法是隶书,虽然还谈不大家,但也十分流畅漂亮,是一笔好字,主审官连连点头,“可惜只是第二轮,如果是第三轮的话,我也算通过了。”
“当!”他拾起小锤,敲了一声磬。
四人同时欢呼起来,这时,主审官缓缓问何振道:“我出的上联是:以忠孝仁恕传家,无大盛亦无大衰,先世之贻谋远矣;鹿山学堂对的下联是:于困苦艰难行善,有厚德必有厚福,后人之继述勉旃。何师父,你觉得可行吗?”
何振无话可说,对方的下联工整大器,志格高远,他挑不出一点毛病。
连姚鼎脸上也展开了一个大大的笑颜,自己这个弟子真的堪称奇才。
第二轮,双方再次战成平局。
第0029章 擂台首赛(三)
两轮后,双方休息一炷香时间,王贵和汤怀又跑去上茅房去了,岳飞向李延庆一竖大拇指道:“刚才的对联,我真的紧张啊!以为你答不上来,是谁教你的啊!”
李延庆眨眨眼笑道:“我两岁识字,三岁就开始练书法,四岁能填词,五岁能写诗,六岁便写小说了,李文村远近出名,你不知道么?”
岳飞愕然,摇摇头道:“我真不知道,李二还说你曾是傻——”
“说我曾经是傻子对吧!大智若愚,他不懂啊!”
岳飞若有悟地点点头,他想到了自己昨天读到的两句诗:“纵无显效亦藏拙,若有所成甘守株。”说的就是李延庆啊!
鹿山镇学堂连答两题,和去年判若两队,尤其第二题,连卫南镇学堂也答不上来,对方居然轻松过关,何振再也没有轻视之心,开始紧张起来,他们知道这一次姚鼎是有备而来,他们遇到劲敌。
何振走到姚鼎面前,干笑一声道:“想不到姚兄也会明珠暗藏啊!”
姚鼎冷冷道:“七雄逐鹿罢了,这是贵学堂的运气,昨天何师父不就象金榜题名一样激动么?”
姚鼎狠狠刺了何振一下,何振脸上挂不住,咬牙道:“还有一轮呢?别高兴得太早了,等会儿让你看看我的第三题。”
“彼此彼此!”
这时,主审官向李延庆招了招手,李延庆上前躬身施礼道:“请三位师父教诲!”
主审官笑道:“李学子的对联很好,看你年纪不大,你今年几岁了?”
“学生今年六岁,没有违反规则。”
三个审议官一起惊叹,才六岁,这是童子试最小的学子了,对联还这么厉害,另一名最年长的审议官忍不住道:“我也来考考你。”
“请老师父赐教!”
这时所有人的目光被吸引过来,姚鼎心中十分紧张,生怕李延庆在这时候出了差错,何振捋着山羊胡,光李延庆的从容应对就让他心怀嫉恨了,才六岁,哼!
审议官笑了笑道:“不用紧张,我不让你做对联,但我要考考你,马上要过新年了,我就考考春联吧!最早的第一幅春联是何人所做,提醒一下,我说的是春联,李学子能否把它背下来?”
这个题目可不简单,在京城的士大夫中或许会有传闻,但对于交通不便,消息闭塞的汤阴乡村学子,这种题目无疑是极为冷僻,连旁边的何振都答不上来,姚鼎虽然知道这幅春联,但他却不知道是何人所作,至于旁边的几个学子更是目瞪口呆。
李延庆却哑然失笑,他从前老家过年时,家家户户都贴着这副对联呢!他略一沉吟便道:“如果我没有记错,是前蜀国国君孟昶的一幅桃符对联,上联是:新年纳余庆;而下联是:嘉节号长春。”
“说得好!”三人一起鼓掌起来,主审官一竖大拇指,“孺子可教也!”
刚才出题的老学究对其两人笑道:“看来我还得好好保养,多活上十几年,否则就错过这个佳徒了。”
“老师父过奖了。”
何振心中嫉妒,便冷冷道:“休息的时间够长了吧!”
主审官见香已燃尽,便笑道:“大家请入座吧!准备第三轮辩试。”
第三轮辨试难度最大,时间也最长,给半个时辰,按照惯例,只要对方能说出典故出处,审议官都不能否决,所以一般都是在第三轮决出胜负。
又是姚鼎先抽题型,他抽出一根题签,主审官高声道:“是即作。”
果然是最难的一种,岳飞随即抽出即作一类中的最下面一题,这是姚鼎准备的第三轮题目。
岳飞站起身朗声读题道:“押阳韵填词牌《江城子》,以雪为题材,请作词一首。”
阳韵就是【ang】这个音韵,苏轼的两首《江城子》,如十年生死两茫茫,以及老夫聊发少年狂,都是阳韵,目前《江城子》也是大宋最流行的词牌。
主审官缓缓道:“此题不作文才要求,只要格韵合规,意境押题,就算答上来了。”
他意思就是说,只要符合最基本的规则,水平差一点也没有关系。
说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却很难,因为词牌本身就有字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