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叶枫,本来我还为乔先生在沧州准备了一套房子,但现在是不能留乔先生一家在沧州居住了,易局长从蓟城带来了王妃的命令,让我们派人护送乔先生一家马上到蓟城。”孟冲笑吟吟的对着叶枫道。
“这,姐姐这是要干什么?”叶枫很是不满,刚刚与心上人见面,话都还没有说上几句,居然就又要将人带走。
“呵呵呵!”孟冲笑了起来,“长姐如母,叶枫,王妃也是为你好嘛,再说了,蓟城的条件比起沧州可要好上不少,难道乔先生去了蓟城,王妃还会亏待乔先生一家不成?”
“王妃?”一边的乔晚听得目瞪口呆。
李朴笑容可掬地对着乔晚道:“乔先生可能还不知道,叶师长的亲姐姐,可是我们大汉王上的王妃,叶师长是王妃唯一的嫡系弟弟,而且叶师长,也是王上从小看着长大的,都宝贝得不得了了,叶师长的终身大事,王上与王妃郑重一些,也是情有可缘的。还请乔先生不要见怪,王妃想先见见乔姑娘。”
乔晚艰难地咽了一口唾沫,前不久自己还是一个小小的平头百姓,可转眼之间,就与这世上最强大的国家的统治者扯上了关系,也真不知道是祸是福,可人已经到了这个地方,现在还能由得自己吗?
第一千一百七十章:继往开来(60)檀锋心中的死局
檀锋一身便服,只带了两个卫士,随意地游荡在颖川城内,与自己当初刚刚上任时相比,现在的颖川已经渐渐的恢复了元气,当时逃亡的百姓渐渐的返回了故居,如今的颖川城内已经有了近十万人,这在檀锋看来,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
不过他也不得不苦涩地承认,颖川的神奇般的恢复到战前,甚至比战前还要繁华,根子并不在自己身上,而在与自己对峙的汉人身上,在颖水城,那里的繁华程度比起自己这里,起码要好上一倍也不止。
两国停战之后,越来越多的商人涌向这里,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汉商,他们带来了无数汉国国内生产的物品,通过颖川,涌向秦国国内,而秦国国内的商人,则以颖川为基地,从汉商手里低价转进,再运到国内高价售出。
檀锋是一个学习精神极强的人,对于能壮大自己的事物,他从来不吝于向对手学习,就像当年他败于高远之手之后,回到蓟城,立刻便开始整编新军,完全按照高远建军的模式组建了一支新军。高额的薪饷,严苛的纪律,精良的装备,严格的训良,当年的那支军队的确让檀锋看到了一些希望。
但渔阳一战,还没有成气候的燕国新军再一次败在了高远的手下,这一仗,也彻底将燕国的脊梁打断了,为后来的被齐人攻入蓟城埋下了恶果。
这许多年来,檀锋一直潜心在与高远作对,当然,他更用心地在研究着高远的一项项政策,每当汉国国内出台一项新政策时,檀锋都会将其拿来细细研读,判断这项政策对汉国的影响。
这许多年研究下来,檀锋有些痛苦的发现。汉军战斗力的强大,并不仅仅是建立在军队的战斗力之上,而是一个整体的有系统的体系,后勤的供应,指挥体系的高效,战后抚恤以及国内民生,经济政策的施行,而在秦国,他是根本无力改变这些的。
比如说战后的抚恤,这是最直观。也是最容易学的,但秦国却并没有这样做。汉国对于战死将士的抚恤极为惊人,对于那些因伤致残的士兵更有一套完善的体系让他们能够在退役之后体面的生活,仅仅这一条,檀锋就认为足以让士兵在战场之上毫无后顾之忧的为汉国作战,反观秦国,那些沿街乞讨的乞丐十有**都是因伤致残的退役士卒,这些人的存在,不仅是伤了秦国的体面。更是让现役的士卒们寒心,谁不担心自己也会变成这个样子?
可是秦国朝堂并不愿意在这个上面作出更多的改变,他们只愿意花大本钱给那些立下战功而且活下来的人,十九级军功。每级三转,达到一级便有相当的待遇,可是这样的人,毕竟是极少数。而更多的普通士卒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连这个就不能满足,更惶论其它了。
汉国已经将自己的后勤体系完全交给了商人,这在檀锋最初看来。完全就是一项乱政,商人都是逐利的,都是卑劣的,为了获得利益,他们敢干什么事情,但汉军实施这一政策已经快要两年了,其结果却是汉军的后勤运输能力大大提高,汉国的商人们为了得到这份差事,不惜投下大资本来改进自己的运输能力以及配送能力,大量的新式马车投入使用,一座座的物资贮存转运站在交通线两边矗立起来,能在最短的时内,将汉军需要的物资送到军队的手中。
汉国政府每三年进行一次公开的招投标,所有在汉国备案的,资产达到一定程度的商户都有资格进行投标,这也让所有的商人们赚了钱之后,丝毫不敢懈怠继续改进自己的服务水平,运送速度,以期待下次的招投标时,自己还能得到这份任务。
现在檀锋已经完全搞清楚了这里头的各个环节,这项政策的实施不仅仅是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简单。就是因为这一个政策,汉国政府完全摆脱了一次战争便需要动员大量的民夫来押运辎重,这些工作,全都由商人来实施,而商人们雇用民夫是需要付钱的,百姓有工钱可拿,热情也是极高。
更重要的是,汉国政府大力投资基础建设,汉军打到哪里,道路就修到哪里,完善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让他们的运输能力也大大提高,新式马车的运用,节省了大力物力,那种运用铁轮子并在外头包裹着橡胶的新式马车,能装得更多,所有的牲畜也更少。
而更为关键的是,完善的道路,新式的马车,科学的转运,使得汉军无论在面临什么样层次的大战之中,所动员的人力最少,他们不会因为一场大战便抛荒国内的田地,不会因此而对国内的经济民生产生致命性的影响。
而在秦国,这就不行了。像两年前的那一场与汉国的大战,光是李信的十万部队,便动员了近二十万民夫押运粮草,辎重,从而使得那一年国内的粮食产量骤减两成,多数地方出现了粮荒。
檀锋将自己这两年的研究,全都写成了详细的报告,上奏给了秦王,他希望自己的这些研究能够引起秦王以及朝廷的重视,从而从根子上对秦国进行一些变革,否则长此以往,汉国的优势将越来越明显,到时候,即便是秦楚联手,也将难以抗衡汉国。
这是一个难以解决的死局,绕来绕去,终在局中。
国家之间的对抗,军事之上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更多的是国家的整体实力的对抗,单以军队来论胜负,就算暂时取得一定程度的胜利,也难以改变大势,就像这一次楚汉的彭城之战,秦楚为些殚精竭虑,构画良久,最终虽然成功地将汉国新一军包了饺子,但楚人却没有将新一军斩尽杀绝,黄歇与屈重是相当清醒的,他们不愿意在这个时候与汉国结下死仇,从而成为秦国的一面挡板,他们在提出了要求并获得满足之后,将新一军残存下来的军队尽数放了回去。
只可惜楚国有黄歇,屈重这样清醒的人在啊,要是楚人将新一军屠杀殆尽,那么现在的高远必然会因为国内的压力而不得不对楚国动武,两国打起来,而且是大打,那才是对秦国最有利的一种态势啊。
想到这个,檀锋又不由得想起了高远搞的那个大议会,这是一个到现在檀锋也没有看清楚的衙门,说他有权,他们没有任何的施政权力,但说他没权,连汉国最高政事堂的决议他们也敢否决,高远弄这个东西,到底是想做什么呢?
他想建立一个上古时期才存在的那种制度吗?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算是秦国的福音么?
摆摆头,檀锋不再去想这个问题,现在他已经明白,高远的脑袋,就不是一个正常的脑袋,但他弄出来的东西,却又能让他的汉国如同插上了翅膀一般越飞越高。
茅威事件,他损失了最得力的手下檀康,当年在燕国留下的最后一批人也在这一次行动之中灰飞烟灭,十不存一,基本上已经失去了在汉国活动的能力,对于那些幸存下来的,檀锋让他们深深的隐藏下来,没有自己的命令,再也不要有任何的活动,这些最后的钉子是宝贵的,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能动用。
让他感到安慰的是,檀康没有白死,他成功地劫持了茅威,并引此而重创了汉国的新一军,而檀康也因为这一次的功劳而被追封为将军,算是自己为他的家人给了一个交待,而自己,也因为这一次的功劳,被秦王封为了颖川候,这也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