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以为这些人会失望而归的,但两日之后,折文芯发现对方丝毫没有松懈!
这是个什么状况?
疑惑的同时。一个大胆的猜想浮上心头!
莫非是有人误会了,将自己当成是别人,当成是他?
完全有这个可能!
纸包不住火,自己能猜到林昭暗中来了环庆路,别人也能察觉到了蛛丝马迹。肯定会按照林昭的体貌特征进行寻访的,自己的打扮和林昭有相似之处……
环庆路也没有人见过林昭,有所误会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看来真是有人把自己当作是他了!
一瞬间。折文芯只觉得相当的荣幸,相当的幸福。
能成为他的替身,也是一种别样的满足……
与此同时,折文芯也意识到了一点,自己不能再这么等下去,必须要立即行动起来才是。
既然有人将自己当作是他。那么他现在受到的关注和束缚就少了,就能够更加自如地调查了……
既然已经吸引了火力,那就索性将所有的火力吸引过来,留给他足够的空间。
于是,次日一早,折文芯便出门去了,直奔宋夏交接的边境地区。各种小举动不断。
不过一个个都是浅尝辄止,根本不会深入。如此一来,有一大帮人就少不得要跟着她转,一个个都小心翼翼,忙得不可开交……
一时间,整个环庆路因为一个少年的脚步,鸡飞狗跳,乱成一团。
就在这种乱局之中。林昭与种师道混水摸鱼,悄然来到了庆州最核心的区域……
“灵夏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踏破贺兰山缺……踏破贺兰山缺……好大的口气啊!”
兴庆府,西夏王宫,一个美艳的妇人。不由冷冷一笑,给人一种高贵冷艳的感觉。
这个少妇正是大权在握的西夏梁太后,下首站立的则是他的弟弟,西夏国相兼国舅的梁乙埋。
梁太后冷冷发笑。梁乙埋却一言不发,准确的说,他不知道该说什么。
许久之后,梁太后冷冷道:“如果是别的什么人这么大言不惭,我会只当是个笑话,嗤之以鼻。可是这个人的……能让你在青唐城吃了大亏,那么就不得不重视了。”
梁乙埋的神情顿时有些异动,兴冲冲地出使河湟吐蕃,最终却闹成这个模样。即便是姐姐不说,他也有些无地自容了!
“阿姊,是我大意了……”
梁太后沉声道:“金山虽然不是我亲生,但终究是先王骨血。远嫁吐蕃也就罢了,还不能够风风光光,当真是委屈她了。事已至此,我也就不责怪你什么了,希望你吃一堑长一智。
我们的对手是何其强大,你也看到了。人家一个少年郎便能将你戏弄于股掌之上。你是西夏的国相,秉常还那么小,需要你多帮衬。”
梁太后不忍责备弟弟,只是有些淡淡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梁乙埋沉声道:“是!”太后阿姊虽然没有怪罪,但是他心里着实过意不去,这次在西夏国内大丢脸面,而这一切都是拜林昭所赐。
“这个林昭,有点意思,听说他又去了庆州?”梁太后的消息还是相当灵通的。
“是的,据说宋朝皇帝去让他调查李复圭去了!”
梁太后冷笑道:“还没怎么样,宋朝人自己就先闹起来了,环庆路现在肯定乱成一锅粥了。他想要踏破贺兰山,在此之前,还是先让我党项勇士踏平环庆路吧!”
说完之后,梁太后又饶有深意地看了一眼梁乙埋,沉声道:“他在庆州,给你个一雪前耻的机会,千万要珍惜!”
梁乙埋先是一怔,旋即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也闪过一丝冷冷的恨意!
第二六九章狼烟起
李复圭与陈桥派出的手下被误导了,自作聪明,张冠李戴,将折文芯当成了林昭。
当所有人的目光紧盯着折文芯的时候,林昭可就逍遥多了。
此时的林少卿并不知道,折七姑娘冒险帮自己引开了追兵,所有的事情意想不到的顺利。
正是因此,林昭与种师道一路畅通无阻,直接靠近了庆州最核心的区域。
之所以带着种师道,一来是相信他的人品,二来也是制造一种平衡。
李复圭在环庆路一手遮天,必须要让种家也参与一点才是,不至于在事实上偏向某一边。同时一个很现实的原因,那就是自己身边缺少帮手。
当然了,这只能是暗中调查的时候,公开场合,绝对不能有丝毫的偏颇。一旦立场有偏颇,调查结果的公信力就大为下降,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林昭与种师道前去的目的地是荔原堡,庆州城外的一座重要堡寨。
按照李复圭的说辞,西夏进攻大顺城之后,曾经又继续侵犯了了荔原堡,逼近庆州。
而另外一个说法则称,出战的李信、种咏等人就是从这里出发的。所以判定到底是主动冒进还是被动遭袭,一个很直观的证据就是荔原堡是否遭袭。
于是乎,林昭与种师道直奔荔原堡,一路上他们都很小心,一如既往的顺利。毕竟宋夏边境的堡寨都是军事重镇,弄不好被当成是奸细就麻烦了。即便是轻易泄露了行踪,都将会是非常麻烦的事情。
林昭突然感觉到,明察与暗访都是各有个好处,也各有各的限制。以大理寺少卿的身份直接调查,肯定阻碍全无,方便许多。只是那样一来,自己可能根本没有机会见到真实的荔原堡,这是一个很矛盾的现实。
荔原堡。城垣呈梯形,周长不足两里。宋英宗治平三年九月,当时的知庆州蔡挺修筑,原地名马练坪,宋英宗赐名荔原堡。
虽说就是这么一个周长不足两千米的小地方,却是抵御西夏的重要屏障。仁宗年间,范仲淹在西北抗击西夏。面对纵横的西夏骑兵,宋军无力抵挡。种世衡随即提出了一个建议。那就是修筑堡寨,用一个个的堡寨,串联起一条坚固的边防线。
从而避免了西夏骑兵长驱直入,边防形同虚设的尴尬。这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一直延续到现在,是宋军的一道坚固的屏障。
荔原堡是其中一座。但更为著名,更为重要的是丢失的那座大顺城!
庆历元年,范仲淹以龙图阁直学士的身份担任庆州知州。庆历二年,范仲淹派长子范纯祐与部将赵明率军偷袭西夏,夺回了庆州西北的马铺镇。
马铺镇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不但是庆州的门户,同时也是扼守西夏进入关中的要道。占领此地便可以掐断西夏南下的道路。战略意义十分重要。
范仲淹当即冒着重重危险,在与对峙的西夏人眼皮子底下,修建了大顺城。一来是拱卫西北边境,同时也可以起到报讯的作用。消息传到汴京,仁宗皇帝大喜过望,亲自赐名大顺城。
毫无疑问,大顺城是宋朝西北的前哨烽火台,也是钉入西夏的一颗钉子。意义非常重大。
西夏没藏讹庞时代,曾经多次来犯,结果都是铩羽而归。没想到坚守了三十年之久的大顺城,竟然在这次的战事中失守了。
准确地说,大顺城此刻暂时还在宋军手中,但失守是必然的。
也是到了庆州附近,林昭才知道。大顺城里还有少量的宋军将士在坚守。只是堡寨完全被西夏人围困了,宋朝人根本无法援助,失陷只是时间问题。
大顺城的重要军事意义,以及范仲淹的影响等诸多因素叠加。使得大宋君臣为之震动。这也是为什么此番庆州案如此重要,如此受关注的原因之一,并非只是李复圭和种咏两人的特殊身份。
种世衡是堡寨修建的提议者,他的孙子种师道对此知之甚详,于是乎,林昭听到了很详细的解释。至少从这一点上而言,带着种师道在身边,还是有好处的。
如今大顺城已经“丢失”,与之相邻的荔原堡就格外重要。作为一个很小的军事边防堡寨,外人想要混进去很难。
对此林昭有些犯难了,可种师道却很会想办法。不知道从哪里,变戏法似的弄出了两件宋军兵服,略微乔装打扮之后,化身为两名斥候。
而今西北局势混乱,西夏人虎视眈眈,环庆路派出大量斥候。派出斥候的将领和机构有很多,彼此之间可能存在互不统属的情况,不至于很快被人插穿。再者,种师道对西军情况相当了解,故而可以很从容地应对一些问题,所以短暂的冒充完全是可以的。
于是乎,两名新鲜出炉的斥候正大光明地奔荔原堡去了。
可事情似乎与他们想想的不一样,等他们刚刚到达荔原堡外,还来不进进去,也来不进被盘问的时候,便见到荔原堡上空燃起了烽火,狼烟冲天而起。
有战事发生?
林昭与种师道对望一眼,都有些惊讶。
没等他们反应过来,便有人呵斥道:“快些回营,准备营地。”
回营?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