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公明哈哈大笑,拉着师弟开怀痛饮,只是喝酒时心里也有些犯嘀咕。
该不会,真的是杨戬吧?
闯气运这事,并非有修为、有神通就能做到的,必须是有运道、有大气运才行。
刚才那百灵鸟之所以能穿透金龙的龙爪,通俗点来说,就是命比帝辛硬,也身居大气运庇护。
这般想来,近来比较活跃的身携大气运之人,好像也就是玉鼎的徒弟,那个棘手的小混……
“师兄怎么了?”
“没,没事,”赵公明放下酒杯,站起身来,拿起了一旁的幡旗,戴上了一顶布帽。“我去王宫那边溜达溜达,你等会记得结账,凡人生存也是不易。”
“师兄等我,”和赵公明对饮的男子也站起,扔下两块金饼,笑道,“左右无事,我也回商容府上继续炼丹了。”
“嗯,记得多打探一些有用的消息。”
“我省得,师兄放心。”
赵公明点点头,提着自己那幡匆匆下楼。
瞧那幡,正面写着天地玄黄四个大字,北面则是两行标语。
‘问卦求仙改命途,迁宅驱鬼定风水’
可谓相当专业。
据朝歌城巡逻守卫感觉,这几个月,城中各处出没的江湖骗子,明显激增了几十倍。
而且更神奇的是,平日也没见有几个江湖术士闯出名声,但这么多江湖术士天天出入酒楼之中,似乎各个都是富商士族一般。
王宫,一只小蜜蜂在花丛中四处飞舞,却正是施展了变化之法的杨戬,在寻找帝辛的踪影。
寝宫没人,王后、王妃们的宫殿之中都没男人的影子;倒是意外撞破了某个‘美人’和侍卫暗通曲款,这也是宫中常有之事,杨戬自不会惊讶。
只是驻足观摩学习了一番洪荒的知识。
终于,在一处靠近中央的偏殿,杨戬听到了玉质物件摔碎的动静,寻声飞去,见到了帝辛。
帝辛,纣王,大商最后一名君主,在后世人尽皆知的暴君……却未曾想,倒也是生的好面相。
帝辛身形修长,面若冠玉,双目隐含逼人神光,面容棱角分明,发怒时嘴角会露出些冷笑。但他的气度、威严,倒是个合格的王者。
此时,帝辛面带怒色,站在一处书案前,脚边有破碎的琉璃盏,几名宫人跪在地上捡走那些碎片。
帝辛似乎是烦闷极了,抬起一脚将一名宫人踹开,大刀阔斧的坐回了自己的座位上。
又是砰的一声拍在了桌子上。
“说!继续说!”帝辛冷笑了声:“你们平日里劝寡人不要纳妃、莫要享乐不是口若悬河吗?呵,这时候怎么都哑巴了?”
案前,有四人站着,两人面容苍老,两人较为年轻,但也头发花白。
这四人杨戬都不认识,可他在最前面那名老人身上感觉到了微弱的道韵,思忖少许,明白这位应该就是号称唯一能‘管住纣王’的太师闻仲。
“陛下,”闻仲躬身低头,叹道:“诸侯联名请求降赋增兵,已非一年之事。陛下何必动怒?此事自前朝而今,无一年不有之。对诸侯,安抚则是,稍后展露兵威,自可安顿个十年五载。”
帝辛额头有十字筋跳动,冷然道:“寡人不想安抚,又能如何?”
“这……”闻仲沉吟少许,看着帝辛,老眼中也有些无奈。
“大王!”一旁的老者拱手,中气十足的道了句:“自古以来,对诸侯都是恩威并施,此举并非一味的退让,只是让这些诸侯安分下来,静等大王收拾!”
这老者身后的中年武将也劝道:“如今东夷之地战火不停,确实无太多精力应对这些诸侯。其实,大王,哪怕您不给他们政令,他们私下也是募集私兵,更是可恶!”
“哈!”帝辛突然一笑,倚靠在龙背上,突然一掌拍在面前的桌子上,这名贵木材雕刻而成的长桌直接从中炸开!
砰!哗啦——
“看看!这就是寡人所拥的天下!这就是寡人的天下!八百镇诸侯,半数心怀叵测,半数占地称王,不尊调令!寡人要他们到底何用!”
四位重臣尽皆缄默不言,此事他们听帝辛已经抱怨不知多少次。
可在先帝已在位时,八百镇诸侯便已势大,帝辛继位之后,诸侯更是肆无忌惮的招兵买马,其心可诛。
闻仲道:“陛下,天下诸侯以四大镇为首,若杀鸡儆猴,不若在此四人中选其一,多做筹谋。”
“太师欲如何筹谋?”
帝辛挑挑眉,目光之中颇多期待。
而一直在房梁上听着这些的杨戬,心底却泛起了些古怪的情绪。
真正的封神之战,莫非是帝辛想镇压八百诸侯、反被八百诸侯掀翻的过程?
这还真是……
具体如何,听下去便知。
第二百二十九章 冀州寻妲己
却说商汤立国之后,因为商王之位,以‘兄终弟及’、‘父子相传’两种方式并行继承,故而纷乱不断,历经九世,国力衰竭、诸侯离心。
待帝辛——也就是纣王继位,内忧外患层出不穷,诸侯势大已无法压制,当真如日薄西山一般。
今日朝会时,数百名诸侯联名请命,因为四方不平,有犬戎、东夷、南蛮之威胁,恳请帝辛下令允许他们扩军,并将每年朝贡朝歌的钱帛取之一二,以作军粮。
帝辛当时面色铁青,拍案而去,差些将那奏禀此事的大臣斩首。
半个时辰后,帝辛召了四位重臣入内殿相商。
这四人,一位是那大商的顶梁之柱太师闻仲,一位是那界牌关总兵黄衮,还有那聪慧天下闻名的王叔比干,与帝辛所期中的大将,武成王黄飞虎。
其他大臣,商容丞相、梅伯大夫,尽皆在殿外等候,不得帝辛相召,不敢入殿。
杨戬来的刚好,便是见了这一幕。
帝辛心里压着一肚子火,却不敢发、不能发,还要顾及帝王仪态,还要去考虑诸多大臣的言语。
更重要的是,他不想让自己气急败坏的模样,让那些该死的诸侯见到!
太师闻仲,截教金灵圣母之徒,和杨戬有些相似,也有那天眼的神通,擅领军、善治国,乃是帝辛左膀右臂。
这位太师也是无奈,他在二月时北征逆贼,大军刚至,却突然感觉到天地异变,听闻了帝辛提诗之事,匆忙安置好大军,返回朝歌询问后事。
闻仲毕竟是大臣,并非纯粹的修士,当年虽在金鳌岛修行,但时日短暂,金灵圣母传授了他神通就放他回来,并不知修士之事,也不知圣人之怒何等严重。
他回来后,对帝辛一番说教,帝辛自是讪讪而笑,倒也不敢再提广纳美女之事。
闻仲想休息两日便赶回北海,却又被帝辛召入宫中商议诸侯进言之事,当真是劳心劳力,片刻都不得停。
帝辛不想对诸侯服软,却又无法对天下诸侯动武。帝辛当然不傻,他若是无故征伐诸侯,恐怕这天下诸侯一夜之间便会大举反旗,杀向朝歌。
闻仲也知帝辛此时只是感觉无法下台,沉声道:
“陛下,且听老臣一言……”
他将诸侯之势细细说来,又将那四大诸侯点出,定下了稳东、镇西、策南、调北之计。
东伯候姜恒楚,八百诸侯之首,也是帝辛之岳丈,总震东路二百诸侯,这是帝辛可以信赖,也是最为稳妥的一路。
西路则是大患,西伯侯姬昌素有‘圣人’之名,西岐越发强大,天下有德之士多去投奔。
南伯候鄂崇禹,为人正直刚毅,近年来大兴冶炼,帐下私兵数不可数,且其屯粮甚多,令朝歌不安。
北伯候崇侯虎……这是帝辛的心腹,乃是帝辛一手培植起的北镇诸侯,忠心耿耿,能征善战,不必多言。
所谓的‘调北’,便是将崇侯虎的兵马调动起来,策应朝歌,暗中征伐西岐。
在朝歌城南侧布置重兵提防鄂崇禹,以计策散其军心民心,分化南路两百路诸侯,最好掀起几场战戈,令其自断臂膀。
八百家诸侯之间若有私怨,自是可以互相征伐的,只要师出有名,不必报于朝歌城。
东路暂且不动,东夷部落——东胜神州的人族势力乃是夏商尽皆需面对的大敌,有东伯侯在,帝辛也可少点烦心事。
杨戬在梁上听的有趣,多打量了几眼这位头发花白的闻仲,心中还真就把他当做了大敌。
闻仲不死,商朝难灭啊。
帝辛听得闻仲进言,嘴角勾勒出些许弧度,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