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尚行看向那文士,文士摆摆手笑道:“三千人而已,不必心惊,江宁城内外无非就只有这城防营一万人和四个行营的一万两千人,咱们独占一万三千人,拿下皇宫唾手而得,只是城外百里处尚有一支人数在三万人的燕家私军,若是今晚天亮之前攻不下皇宫便难说了,麻烦宋将军领着本部人马前去南门堵住吴集那三千南行营大军,城内诸军中,也就只有这南行营是块难啃的骨头,其他两个行营,不值一提。”
宋卫点点头,领命道:“末将领命。”
宋卫转身离去。
中年文士忽然开口道:“王爷,早在之前我便已经说过,这皇宫就算打下来,咱们也只有一半的机会能成,不过现在看来,王爷似乎不是为了自己,是要拥立哪位皇子上位?”
听到这句话,李尚行这才眉头舒展,看似这是一次并未准备政变,实则便是李尚行多年的谋划,从安排亲信入城防营到他当上城防营领军将领,不多不少,正好十年,再到他收买宋卫许以高官厚禄,也用了整整五年,可就算谋划了这么多年,要是没有李尚跃近乎疯狂的想法要去出兵攻楚,继而冷落大将军武越和吏部尚书王良和刑部尚书张惊蛰,他也不可能得到这城中空虚的天赐良机,可以说,这每一点都要占到,不然便是个全盘皆输的下场。
可就算占齐了这么多,这一场政变也只有六分的胜算,因为城内尚有九千士卒不是他的人,李尚行丝毫不担心这场政变之后那些被派出去的大将军,像什么鄢征和刘去疾会来勤王讨伐他,因为一旦成功,他李尚行第一件事要做的便是杀掉李尚跃和他的两位皇子,只留李江潮一人。
到时候就算朝臣不拥戴他做皇帝,那便让李江潮来做皇帝吧,本来这个江山,就是他李尚行为李江潮打的。
看着大军正一步步往前,李尚行笑道:“有一口恶气不出不行,憋在胸中几十年了,不过先生既然肯帮我,那不也是因为不赞同此时伐楚么,若没有此事,本王就算再憋屈,也只能憋着,国家大事,可比本王一时之气重要的多。”
中年文士微微一叹,看了看天色,轻声道:“陛下雄才大略,可就是急了些,这刘去疾十万大军,加上鄢征的十万新军,花去这些年一半的税赋,可结果如何,对上那支靖南边军,居然到现在连靖南关都还没攻破,由此可见,此时不是伐楚的好时机,更何况与北匈相谋,无异于与虎谋皮。”
李尚行打了个哈哈,看着前面不远处便要临近御书房,自然也能看见前面的惨烈厮杀光景,早先驰援的东行营三千将士已经死的差不多了,一具具尸体流出的鲜血染红了白玉石铺成的道路。
与此同时,西行营的士卒也从侧翼加入了战场,暂缓了李尚行前行的步伐。
李尚行眯着眼,看着御书房内的光亮。
李尚跃,你从我这儿拿走的东西,今天该还了。
正文卷 第二百一十七章 一群乱臣贼子
宋卫领着三千北行营将士在南门对上那由吴集领军的三千南行营将士,不由分说便是一场血战,本来这守卫皇城的四支禁军队伍中,只有南行营战力稳稳压其余三大行营一头,吴集更是大将军武越的老部下,终日在武越麾下,深得武越用兵之法。
领着三千将士的宋卫本来便不是为了全歼吴集这三千人,仅仅是拖住片刻而已,因此宋卫并未有什么心理压力,倒是久久不能突破这道防线的吴集十分恼火,这皇宫南门地形来看,用什么兵法韬略都是枉然,除去把对面这三千人击散之外,并无其他办法。
吴集一刀砍下一名北行营的士卒脑袋,扯着嗓子喊道:“宋卫你个狗娘养的,吃着皇粮怎么能做出如此猪狗不如的事来,速速给老子让开,否则今天就要你把脑袋留下。”
平日里一向十分记仇的宋卫破天荒的没有生气,淡然笑道:“吴将军,别枉费心力了,此刻御书房应该已被攻破了才对,你的那位皇帝陛下指不定已经身首异处了,我劝你还是早些放下兵器,随我一起恭迎新君吧。”
吴集怒骂:“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宋卫一怔,高声道:“怎么了,咱们亲王殿下就不姓李了,就不是先帝的血脉了,这李家天下当真只能李尚跃来做主不成?”
吴集不再与他辩论,只是喊了声杀,便冲入敌阵。
……
……
就在皇城里厮杀声震天时,东宫太子李江启满脸慌张的推开了御书房的大门,总管王胜看着慌张的衣物都未曾穿戴整齐的太子殿下,微不可查的摇了摇头。
李江启扑通一声跪在李尚跃身前,带着哭腔说道:“父皇,皇叔带兵攻进来了,整个皇城里都在死人,咱们怎么办?”
李尚跃坐在桌前,看着自己眼前这个没有一丝王者风范的太子,面无表情的斥道:“慌什么,朕还会怕那个乱臣贼子?”
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的李江启抱着李尚跃大腿,希冀说道:“父皇肯定还有手段应对,我怎么没想到呢,父皇您肯定还有手段应对的。”
李尚跃厌恶的将李江启一脚踢开,站起身来,看着王胜说道:“王总管,看清楚了?是李尚行带着人进来了?”
王胜躬身,看着李尚跃的鞋面。
“亲王殿下带着一万城防营将士已经往这儿来了,北行营宋卫的三千士卒在南门堵住了吴集的三千南行营将士,东西两个行营的将士已经死了不少了,估计再有一炷香时间,亲王殿下就该踏进御书房内了。”
李尚跃冷眼看着王胜,平静开口说道:“你是什么时候投靠了李尚行的?”
李尚跃面对这个事实,尚且能够平静应对,可太子李江启可就没这份定力了,抬头看了一眼这位父皇面前的最亲近的总管大人,脸色煞白,不知所措。
有些人生来便应该选择一方站好,当年李尚跃被立为东宫太子的时候,王胜被送入太子东宫,按道理说,他选择的一方便应当一直是李尚跃才对,在这之后数十多年王胜也是一直忠于李尚跃,并且在成为总管之后,更是小心翼翼的处理着宫中事物,这些年并未犯什么错误,反而是把这些事物处理的很好,充分证明了他能做总管,并不是因为他只是皇帝陛下多年的忠奴的原因。可大家有意或者无意的忘了一件事,这件事情中有一个十分极其重要的因素,那便是王胜是被送入东宫的,并不是他选择进入东宫的,这件事把什么都考虑进去了,可唯独没有考虑这位总管大人是不是愿意站在李尚跃一方。
或者是说,王胜的意愿,从来没有人关心过。
可王胜不是一个普通的太监,他入宫之前的理想是做一名优秀的裁缝,就算入宫之后,对于李尚行和李尚跃两兄弟,他更看好的也是李尚行而不是李尚跃,而他之所以生出这个想法,只是因为李尚跃的身体实在是不好,他有病。
智虑相差不了多少的两位皇子,一位身体很健康,一位却有病,很有可能活不了多久,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应该会选择谁才是,可那位已经逝去了的先皇,却选择了嫡长子李尚跃,原因也很简单,李尚跃从来不承认自己有病,哪怕他的确有病,先皇也知道他有病,可就是逃不出嫡长子三个字,硬生生将李尚行无视了。
如果单单是这个原因,王胜似乎并不会生出些其他想法,可李尚跃却几乎和他那位父皇一般,明明知道李江启不过是个志大才疏的皇子,却仍旧将他立为东宫太子,而对于那位心智远远超过李江启的三皇子李江潮又如当年李尚行一样被无视了。
皇宫里的事,没什么能够瞒过李尚跃。
李江潮的韬光养晦,对于李尚跃来说,并未有什么意义,他没有资格继承皇位,一个居住在掖幽庭的皇子,这辈子最好的结局就是默默老死。
可王胜不怎么认为,当初他想跟着李尚行,现在他不想李尚跃死后跟着李江启,既然不愿意,他自然要做些什么,于是当李尚行找到他的时候,他没怎么想便答应了。
为何北行营的宋卫能和李尚行搭上线,他有一半的功劳。
想到这里的王胜直起身子抬起头,露出个笑脸,轻声解释道:“陛下,老奴也不知道我是什么时候跟着亲王殿下的,或许我便一直是他的人,老奴这一辈子的命运似乎都在别人手中,没谁问过老奴的想法,当年抓老奴入宫的那位老太监是这样,先皇也是这样,就连陛下您也是这样,可老奴总觉得要选一次才行,不知道对错,但总归心里舒坦,况且陛下有病,活不了多久,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