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桑子明眉毛一挑,说道:“我只听说过后面三山,前面两个没有听过。”
陆九渊道:“岱舆和员峤,被龙伯国的祖巫牵走了。”
莲香笑着问道:“先生,龙伯国在哪里?”
陆九渊答道:“那是传说中的国度,可能在北海某个地方,只在古时候出现过,现如今早已在黄昏界消失了。相传龙伯国的人,身材极其高大,至少在三十丈以上,你们能想象吗?人世间,竟然有那么高大的巨人!”
莲香转头看了看秋婵和白飞儿,口里“吃吃”笑道:“哎呀,那真是太恐怖了。”
她心里想:“你恐怕不晓得,我如果放开身躯,能有一百丈高呢!我这两位姐妹的身高就有三十丈。我家相公有六十丈高呢!”
陆九渊接着道:“传说昔年,五座仙山没有固定的根基,在海上飘来飘去,今天在这儿,明天在那儿,连神仙都难以找到,所以那些神仙烦了,便将这件事禀报天帝。
天帝派北海之神禹强,驱使十五头巨鳌,分成三组,每组五只,六万年一换,分别用头顶住一座神山,如此一来,五座神山才不会四处飘动。
后来,龙伯国的祖巫来了,一钩钓走了六只巨鳌,导致岱舆和员峤这两座仙山漂走了了。如今只剩下蓬莱,方丈和赢丘。”
莲香听了十分好奇,又问道:“请问先生,禹强是谁啊?”
陆九渊想了想,道:“禹姓的人,乃是黄帝的后裔。黄帝生禹號,禹號生禹京,禹京处北海,他就是帝俊。《庄子大宗师》里提到,夫道有情有信,颛顼得之以处玄宫,禹强得之立乎北极。从这里可以看出,禹强乃是堪比颛顼一样的大人物。”
桑子明插言道:“能跟颛顼并肩的人,只有真武大帝了。或许禹强跟真武大帝有关。只有他,才能号令十五头大鳌。”
秋婵想起当初在王屋山,见到的那一头大龟,禁不住用力点头:“桑郎,你说的有道理。真武大帝麾下一蛇一龟,那龟是所有大鳌的祖先。”
莲香却追着问:“那位龙伯国的祖巫呢?他既然钓走了巨鳌,岂不是得罪了天帝和禹强?”
陆九渊道:“是啊,天帝轮流转,那时候的天帝,便是黑帝颛顼。他得到消息后大怒,将龙伯国的祖巫囚禁起来,还惩罚龙伯国的人,让他们的身躯变得越来越矮。但是他们的后人中,依然有很多身材高大的人。据说夸父便出自龙伯国。”
白飞儿轻叹道:“听先生说这些古代神仙的事迹,纵横不羁,钓鳌驱山,真是令人神往啊。”
陆九渊面带微笑,“呵呵”笑道:“莫要羡慕他人!那些仙王、仙帝,也是从凡人修炼出来的。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他们能修成想仙帝,我们也同样有希望做到。千百世之上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千百世之下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
莲香竖起大拇指,赞道:“先生,能说出这样的话,显然您也是圣人啊!”
陆九渊被她拍马屁很开心,“哈哈”笑道:“哪里哪里,我刚刚开辟心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距离圣人还差得远呢!”
陆九龄一面听众人说话,一面四处张望,看来看去,口里问道:“六弟,海外三神山,究竟在哪儿呢?怎么还没到啊?”
陆九渊道:“五哥,这片大海,浩瀚无边,至少还要飞十来天,才能看到蓬莱山的影子。”
“我们只去蓬莱一处地方?”
“是的,方丈和赢丘都已经衰败了,只有蓬莱山还有仙踪。”
莲香感到好奇,问道:“先生,为啥方丈和赢丘衰败了呢?”
陆九渊答道:“因为年代久远,随着大量的灵仙,从黄昏界白日飞升,带走了仙山上的资源,所以方丈和赢丘那两处地方,每况愈下,连仙灵脉都没了,仙草仙材都被人搜罗光了,也就没有仙人过去定居。”
莲香追问道:“先生,为啥蓬莱山还在呢?”
陆九渊道:“因为蓬莱山从数百万年前,就被八仙控制了。后来,八仙虽然离开了黄昏界,却留下一道道复杂的仙阵,护住了山上的仙灵脉,所以蓬莱山才没有被人连根刨了。”
“先生,八仙是谁啊?”
“八仙是八位神仙,就是铁拐李,吕洞宾那些人。”
“喔,我好像听说过。那些人应该是天仙吧?而在黄昏界,一般只有灵仙,不是吗?”
“早年的黄昏界,跟现在不一样。那时候灵气丰富,经常有大仙前来光顾。后来灵气越来越稀薄,所以很少有大仙来了。”
“不知道八仙后来去了哪里?”
陆九渊答不出,只能笑呵呵的摇头。
此时,桑子明却开口说道:“他们已经位列仙班了,正在天庭任职呢。能在天庭位列仙班,至少也是金仙级别的大人物。数百万年前,这些人出现在黄昏界,可能那时候就是祖仙了。
祖仙需要放出若干个化身,前往许多个小世界,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借机研究大道法则,同时也在很多地方,留下自己的传说。因此之故,他们不单在黄昏界出现过,还在别地方出现过。
这就像五老帝君一样,在许许多多的星辰上,都有他们作为帝王,领着百姓开荒拓野的历史。如此一来,五帝宫才会有无数的门徒,成为纵横仙界的大门派。”
第482章 仙儒之别
神医桑长离开黄昏界的时候,给桑子明留下了三十六卷《灵医宝典》,还有七十二卷《仙医圣传》。
在《仙医圣传》中,专门有一卷,讲到天庭,讲到仙界知名的神仙,还讲到各大门派的修炼方法,以及每个修真境界的瓶颈,只有明白了这些东西,才能更好的成为仙医。
如果不知道对方是什么人,不知道人家的修炼方式,不了解对方的瓶颈,怎么能帮人排忧解难呢?
桑子明阅读了这一卷的内容,所以对仙界的事知道了不少。
另外,他还看到春秋老仙留下的三万字传记,里面提纲挈领,提到了很多东西,让他站在仙帝的角度,极大的开拓了视野。
换言之,现在的他,已经跟以前不一样了。
以前的桑子明,只是懵懵懂懂的少年,如今的他胸有沟壑,目光敏锐,知道很多普通人不知道的事,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景象,和细微的天道法则。
说到这一点,他就要感谢师傅陆九渊。
陆九渊传他的心学大法,明心见性,心即是理,言出法随,画地为牢,宇宙便是我心,我心便是宇宙,万物皆备于我,内容太丰富了,可以说博大精深,他只是刚刚入门而已。
桑子明心里明白:“心学大法,这是连春秋老仙都没有掌握的法门。有着极大的潜力,能让我有别于其余的‘上林仙种’!”
按照秦十八的说法,“上林仙种”总共有三千人,能不能脱颖而出,还需要一番努力。
桑子明觉得:“不管怎么说,我都要感谢陆师傅!我应该帮他突破瓶颈,走上修仙大道。”
如今的陆九渊,已经到了地仙第九重,再上一步就是灵仙了。像他这样天资卓绝的大儒,即便没有别人的帮忙,也能进阶为灵仙、天仙。
桑子明只是想帮他加速这个过程。
因此之故,他沉吟许久,拿出几枚玉简来,递给师傅陆九渊。
陆九渊接过玉简,微微一笑,问道:“子明,这里面有什么?”
桑子明答道:“师傅,我以前曾经说过,昔年春秋老仙留一些石碑,其中绝大多数的内容,都是仙家修真的法门,但我没敢说,其中有两三块石碑,跟儒门有关。”
陆九渊神情一震,道:“是吗?那你仔细讲一讲。”
陆九龄也凑了过来,睁大眼睛望着桑子明。
桑子明深吸一口气,道:“那三块跟儒门有关的石碑,其中一块,您已经读过了,至今还摆在圣碑殿中。第二块,是属于仙音的内容,春秋老仙融合了儒门乐音、仙家乐音,再加上佛音,刻在石碑中,这部分内容估计您也学不了。我给您这几片玉简,里面牵涉到第三块石碑,其中有关于‘三坟五典’的内容。”
陆九渊精神大振,双目放光,禁不住抓紧了玉简:“你是说,这里有传说中的三坟五典?三皇五帝传下来的法门?”
桑子明点点头,缓缓说道:“三皇五帝既是仙家大帝,也是儒门老祖,三坟五典记录了他们的言行和历史,有他们对于天道法则的解析和领悟。师傅您仔细研读,一定会很有收获。”
在《三坟五典》中,除了有一些五帝宫的功法之外,还有一些跟儒门有关的内容,如果仔细琢磨,能让儒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