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强秦(晶晶)-第4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军入驻。
    黑衣黑甲、一脸的肃穆,加上战无不胜的威名,西域的那些盗寇们,就算借十个胆子给他们,也不敢在姑师城抢劫商队。有了这一层保护,不管是来自哪里的商队,都将姑师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一个支点。
    姑师城池,仿照长安的架构,东、西、南、北四条笔直的大道。交错纵横的街巷、小道,还有繁忙人流不息的集市,这一切都在昭示着,姑师的未来无限光明和灿烂。
    得益于丰富的情报和信息资源,匈奴残部内部的异常变动,很快被镇守西域的秦军得悉,这一突如其来的变化,让姑师城中的秦将季心立时警觉起来,秦国大军即将西征,匈奴人却抢先一步迁涉,这会给秦军西征带来怎样的变化还是未知数。
    姑师八百里加急驿报。
    一堆堆烽火在不停歇的燃起,与此同时,在长安城外,高陵一带的秦军校场上,神武大帝李原正在巡视队伍,从各地征召而来的秦军将士正在接受出征前的最后检阅,这支大军中间,不乏让人耳熟能详的战将。
    与统一战争时期屡屡兵力不足,只能依靠精兵质量取胜的情况相比,如今李原麾下可谓兵强马壮。
    在北地作战,骑军的作用要远远的超过步兵诸多,李原这次也是下了大力气,征调了两大牧场的精锐骑兵参战。
    一脸横肉胡须的秦将曹信率领着他的部众,昂首位列于最西首,已经晋升为陇西军首领的他,麾下的兵卒有近五万余众,包括了小月氏、狄、楼烦等各族的勇士,这些一早就选降投靠秦国的部落,关注的是实在的利益,现在他们一个个在秦国的快速发展中得益,本部落的实力大增。
    曹信从五万陇西军中精挑万选,挑出了一万五千强悍骑卒为先驱,这支由草原民族的后代组成的骑兵队伍,将成为西征军中的先锋。
    以校场的规模,在容纳了五万将兵之后,已经显得拥挤不堪,站在曹信的陇西军边上的,是另一支并为先锋的部队,以能征善战而著称的河西军。
    河西与陇西一条大河相隔,从渊源来说,相互之间还是同一个根源,河西军的将领骆甲与曹信也关系不错,但在关系到谁为西征先锋的问题上,骆甲与曹信却是各不相让,此次西征,骆甲动员了将近三万的兵马,其中骑兵就有一万余众,在这支队伍中间,有一部骑兵分外引人注目。
    鬼方白羊部落。
    这个久违了的草原部落,在弱水一带休养生息整整七年之后,终于渐渐的恢复了生机,而在不断的融合和壮大过程中,白羊部落在女首领晋希的带领下,以更为开放的姿态容纳着来自异族的人丁,这种融合和开放让白羊部落由游牧民族渐渐的演变为半游牧半农耕的民族。
    由于实力上的使然,晋希这次出兵的数量不多,算起来约有三千骑,这点力量在整个河西军中算不得什么,但其重要姓却是不可取代的。
    白羊部落当年从阿尔泰山一带东归。一路之上,历经艰辛万苦,对于葱岭以西的地形地貌,秦军诸部之中,没有哪一支军队比他们更为熟悉。所以,三千白羊部落的勇士,将担负起先锋中最为重要的斥候部队的重任。
    当年,李原执意收留晋希残部的做法,让人无法理解,而今天,七年之后,许多当初怀有质疑之意的人,才始恍然大悟,原来李原一早就存了这一份心思,想到这里,不少人就更加对李原心存敬畏。
    除了河西军、陇西军这二万五千骑兵先锋外,位于东首的,是整整五万的气势滂溥的幽燕秦骑。
    秦国灭燕已经有九年时间,韩信在这九年里,北击匈奴丘力部落,东屠高丽半岛,再扫荡翰难河东端的匈奴人老巢,其实力增长之快,让其余诸军都望尘莫及,如果这回李原不下令征西的话,韩信这般扩张势头下去,很有可能会引发一场秦国内部的巨变。
    当然,如今西征在即,韩信也是意气风发,决定跟随李原的脚步,去更西方遥远未知的地方开拓新的征程。在共同的理想下,李原、韩信还有跟随他们的许许多多的秦军将领,眼眸中尽是激动和狂热之色。
    七万余骑军,这个规模是李原开国统兵以来的最大数目,两支骑兵部队,一支来自西边,一支来自东首,当然,这些骑兵并不是西征军的全部,剩下位于校场中央位置的,是西征军中的真正主力部队。
    足足十五万的步骑,这些来自于秦国内地各郡的兵马将卒,他们将担负起连接前线与后方的重任,他们中间的许多人是第一次来到长安,在前来的途中,他们满怀着憧憬,毅然告别家乡,投奔到李原的麾下,投身到一往无前的西征激流之中。
    来自江东的正当壮年的楚地英豪桓楚。
    来自岭南的秦军征南名将冯宣。
    还有马金、周平等许多出场机会不多,但却渴望在战场上证明自己的秦军将领,他们一个个神情敬畏,热切的注视着高台上的同一个人。(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六章 乌孙大夏
    秦历神武八年,也就是公元前195年,四月。
    来自西伯利亚的北风渐渐弱了势头,在和熙的阳光照射下,春天的山花,开遍秦岭关中的丘陵,厚实的黄土带来的丰厚矿物质,给予了这片土地勃勃的生机。
    沿着长安至敦煌的驰道上,一队队自发前来送行的关中百姓自带着瓦碗、盂罐,盛满了各种的干粮吃食。
    “赳赳老秦,复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战——!”
    “东有大秦,如曰方升,百年国恨,沧海难平——!”
    “天下纷扰,何得康宁,秦有锐士,谁与争雄。”雄壮有力的战歌呼喊之声,在队伍中间此起彼伏,不管是来自哪一郡哪一地的将士,都对这一首伴随着秦军一路高歌征战的雄壮战歌耳熟能详。
    制式统一的兵器、一样的战甲,一样的战歌,不一样的是天南地北的口音。
    “陛下有令,各部在曰落之前,必须赶到盖藏城一带驻扎,有延误时间者,斩无赦。”一名负责联络的骑军传令兵从前头超过,沿途大声的叫喊着。
    “江东儿郎们,加快速度,莫让人小瞧了我们。”一名年约三旬、穿着制式甲衣的秦军将领急促的叫喊着,不断催促麾下将士加快速度,如果不是他的口音里有楚地的原腔的话,没有人会认为,他们其实是来自遥远的最东方的江东一带的兵士。
    在庞大的征西大军之中,七千江东子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在经历了多年的战事之后,江东一带的男丁损失一空,就连后续的人丁储备也大为减少,由桓楚率领着来自江东的七千子弟,是江东所能出动的精锐兵力的全部。
    江东军位于队伍的中间靠后位置,江东子弟善舟楫的居多,而善骑马的少之又少,不过,在步战近战方面,这些江东子弟悍不畏死,颇有几分当年霸王项羽手下无敌之师的神韵。
    时光如逝,一切俱往矣。
    广阔的江南地,曾经孕育出英豪无数,项梁、项羽、英布一个个名字响彻时空,而今,年轻的桓楚将承担起重任,新生的江东军远赴西方,他们将用热血与勇敢,来为江东这片土地赢得新的荣誉。
    想要在征西战事中赢得尊严与光荣的,自然不会只有桓楚的这一支军,来自幽燕的铁骑,岭南、巴蜀的将士,也同样拥有自己的信仰。
    ——。
    浩浩荡荡的秦国西征大军从长安出发,一路唱着战歌,踏着齐整有力的步伐,向着西域以西的广阔地方而去。
    神武大帝李原带兵亲征,直接归于统御的兵马达到十万之众,燕王韩信为北路军副帅,率领北线秦军约六万众沿着翰难河、阿尔泰山、北海一线进攻,同时,在同盟军方面,已经在联军统帅位置上稳稳坐了有九年时间的李仲翔为南路军副帅,辖部众约五万人,西域各国这次不再迟疑,纷纷派出自己的精锐兵士。
    各部秦军,加起来的总兵力,达到了惊人的二十一万,这个数字可是实打实的数目,而不是如历史上那种吹牛的百万之数。
    秦国国内。
    太子李烨监国,丞相陈平、御史汲黯为左右手辅助,与陈平的老谋深算相比,汲黯的出现,让人眼前一亮。
    李政被罢免之后,曾经在秦国政坛昙花一现的汲黯出人意料的被李原从江东召回,在短暂的适应期后,李原即将御史台的一应事务交给了汲黯处理。除了这两个重要官员之外,一批更有活力更有朝气的年轻官员也得到提拔,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他们会在秦国的政治版图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