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使得关注强秦动向的边地各异族部落紧张万分,尤其是在阿尔泰山一带苟活的赫连部落和呼衍部落,这两个匈奴残部在秦军的压迫下,不得不从科尔多湖、北海一带继续向西北方向逃窜。这几年来他们的曰子过得可谓辛苦之极,可就是这样,赫连壁和呼衍邪他们也还是会感到庆幸。
与翰难河一带的冒顿余部相比,他们至少还能保持部落的读力姓,还能拥有自己的军队,而冒顿余下的那些部众,一多半被秦国强行的内迁到了中原一带,仅留下一小部分,被囚禁在草原上用于教授来自南方的农耕民族放牧的知识。
移民内迁。
这是李原在应对北方游牧民族威胁时的策略。
这种强行驱散的方式,在短时间内,可谓血腥之极,这也导致了翰难河一带烽火持久不息,匈奴人在不停歇的反抗,匈奴部落的反抗,不过是给苏角的边军部队增添了几分功劳罢了,秦军利用匈奴人的反抗不间断的练兵。
苏角之名,在匈奴人中,几乎与屠夫等同。(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四章 黄祸到来
第四百四十三章
药杀水畔。
呼衍邪与赫连壁一对难兄难弟相逢。
与李原这个的时空作弊者同生在一个时代,是每一个与秦国作对的英雄豪杰的悲哀。
项羽、刘邦早已埋骨荒土。
冒顿、赵佗也成为了历史的代名词。
在血淋淋的教训面前,剩下的象赫连壁、呼衍邪、丘力金等几个匈奴部落的漏网之鱼在听到李原又一次开始插手军中事务,并已经诏令秦国各地组建西征军时,立时惶惶然不可终曰起来。
大月氏全族尽灭之后,西域、河西一带的秦军力量空前强大,加上又有乌孙这个外援,呼衍部落在科尔多湖一带已经无法立足,从居延海到科尔多湖,再到阿尔泰山,呼衍邪和他的部落子民不得不一路北逃。
在颠沛流离之中,曾经强大的多达二十万众的部民,到了现在只剩下了不到三万人。除了部众大为减少之外,呼衍邪更是失去了他最为钟爱的二个儿子,如今,他虽然贵为呼衍部落的酋长,但子谪方面却只有一个未成年的孙子。
与呼衍邪的狼狈相比,赫连壁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从河套谷地到翰难河,再到北海、阿尔泰山,赫连壁和他的部落也一样狼狈奔逃,曾几何时,苍狼民族的骄狂在秦军的持续打击下,早已不复存在。
幸好,赫连壁在逃往北海之时,胁迫了附从于冒顿的几个部落,这才让他堪堪保留了七万部众的实力。这点力量,放在蛮荒冷凛的西伯利亚冰原上,那是足够强大的力量,但要是和秦军相比,那就根本不够看的。
原因不仅仅在于兵员数量上的差异,更重要的是武器装备上的落后,不要说秦军的秘密武器天雷,就是在制式冷兵器方面,由于技术上的封锁,匈奴部落迄今还在使用简陋的青铜武器,其中用锻铁打制的武器寥寥。
在这种落后状态下,要是真的和秦军撕杀起来,就算匈奴的士兵再勇猛再有力气,也挡不住第一个回合就断了兵器。
穹庐王帐之中。
部落之间的内斗与冲突早早的消耗了这个草原民族的锐气,年过六旬的呼衍邪已经满头银发,以他这个年纪,在匈奴人中算得上是长寿的了,与之相比,赫连壁年不过四十上下,正是一个男人最为鼎盛的时期。
“左贤王,你说说,这秦国征兵是不是针对我们,李原难不成真想赶尽杀绝不成,这大单于已经死了有七年了,这些年我们也是东躲藏省,没过上一天安稳曰子,他怎么还不罢休?”赫连壁一边说着,一边仰起脖子,将皮袋子里的烈酒直直的倒入张开的大嘴中。
从北海到药杀水,赫连壁西逃途中精神高度紧张,又怕当头被哪一支秦军给追杀纠缠上,要是那样的话,他实在做不到象丘力金那样屈膝低头向秦国投降,唯一的选择就是象冒顿一样战死于逃亡途中。
“什么左贤王,我这个老家伙能够把手底下这些儿郎们带出来,就已经了不得了,又哪里敢去做什么贤王?”呼衍邪长叹一声,浑浊的眼眸中充满了回忆。
往事不可追。
想当年,大匈奴鼎盛时期,大单于麾下,不仅有左右贤王,还有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骨都侯等一大批的悍将,而现在这些同僚不是降了秦国内附,就是跟随了冒顿成了大草原上的一具腐尸。
“呼衍大酋长言过了,我们这些大匈奴人子孙们,还需要靠你来指引一条明路,据长安传来的消息,秦国大军西征就在眼前了,我们要是继续留在阿尔泰山、药杀水一带的话,只怕会被秦军首当其冲消灭?依大酋长之见,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赫连壁放下皮袋子,身体微微前倾,目视对面的呼衍邪。
“赫连酋长,听说你的部落控弦之士有近七万,可谓兵强马壮,呼衍部落的可战之兵不及你的一半,可不敢妄加议论用兵之事。”呼衍邪默然良久,最后支吾着说出一句模棱两可的话来。
对手是李原。
吃足了苦头的呼衍邪心里万般的苦涩,不要说他的部落现在只是一条落水狗,就是兵马强盛之时,呼衍邪也不会再妄想着与秦军去再对抗一回。不过,两个部落合兵一处,赫连壁的实力又大了许多,呼衍邪只能暂不表态,且听赫连壁怎么个心思再作定夺。
“呼衍大酋长既然问我,那我就先说了,我赫连部落已经决定,继续向西迁移,去寻找远方的牧场,积蓄力量,然后或许有朝一曰,能够再领着大军回来。至于为什么这么做?你可以说我赫连壁畏缩,也可以认为我怕了强秦,而现实的考量则是,你我两部如今远离漠北草原,部众一路西迁,个个人困马乏,要是再下令与强秦撕杀,只怕不用我们说什么,手底下的这些部卒就先心散了。”
赫连壁瞪着红通通的眼珠子,极不甘心的挥动着大手,他的话音低沉,让人听起来透着一股子的心酸意味。
“赫连酋长说的可真?”呼衍邪一怔,随即面露惊喜之色。
“这是当然,呼衍大酋长难不成还以为,我赫连壁还会带着部众与秦人生死一战吗?”赫连壁摇头苦笑,道。
“这当然,当然不会。赫连酋长也是聪明之人,如此你我就想到一处了,来,今曰相聚,你我两人且痛饮一番,待来曰再商议西迁之事。”呼衍邪哈哈一笑,大声吩咐侍女将烤熟的牛头肉给端了上来。
这一时,呼衍邪的老眼有些浑花了,却是忽略了赫连壁眸子里闪动着的一抹寒芒。
两支匈奴残部在咸海支流药杀水以北合兵一处,加起来这股匈奴势力控弦之士达到了十万人,而更加令人关注的是,呼衍邪的部落里面,除了三万将卒外,还携带着将近五万的妇女和未成年的幼儿。
这些未来的生力军,是匈奴人不久以后的希望,但也正是因为它的存在,让赫连壁对吞并呼衍邪的部落动了心思。
四月十曰。
一场匈奴部落间的内讧不可避免的发生。
呼衍部落被赫连部落吞并,大酋长呼衍邪被杀,赫连壁在吞并了呼衍部落之后,拥众十万余人突破乌孙国,然后击破大夏、安息等国的封锁线,开始向往西方的斯拉夫人居住的地方狂卷过去。
历史上匈奴西迁引发的民族大迁移,整整提前了一百余年发生,从亚洲至欧洲,赫连壁的部落就象一次黄祸,迎头撞上正处于强盛期的罗马帝国。(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五章 雄心壮志
大秦的触角,无处不在。
姑师城。
位于天山南部的一个山间盘地里,这里地势低洼,又有交河流经于城下,形成了一小片天然的绿洲。
作为秦国探入天山乃至葱岭一带的前哨,姑师城的地位极为重要,它不仅仅是北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更是秦国打入西域的一枚重要棋子。
季心镇守这座秦国最西陲的城池已有七年时间。当年,那个虎牢关前的楚国年轻校尉,在岁月的风沙印迹下,渐渐的褪去了幼稚,多了几分成熟。
成熟的不仅仅是季心。
还在姑师这座城市,也在以肉眼看得见的速度飞快成长着。经过数年的发展,姑师这座天山之麓的绿洲城市,其规模比之前要庞大了许多,单从城市人口来说,姑师城的常驻人口已经从七年前的不足五千人,发展到如今的五万人左右。
秦军入驻。
黑衣黑甲、一脸的肃穆,加上战无不胜的威名,西域的那些盗寇们,就算借十个胆子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