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原麾下,兵力有五、千余众,城池也有两座,与那些大势力相比,虽不过是区区一小诸侯,但胜在李原年轻,且个人的能力也极为出众,陈平相信,以他的智谋,加上李原的勇猛,绝对能在这个乱世中立下不一样的功绩。
第四十九章 计中计
相比汉初三杰的张良,陈平在史书上的评价并不高,主要原因就是他贪财无节这一点,至于盗嫂好色,则为无稽之谈,没有真实的史料作为考证,不过想来,象陈平这样的美男子,好美色也算不得什么,女为悦已者容,男的也一样,双方两情相悦罢了。
见惯了后世当面笑哈哈称兄道弟,背底下使劲互捅刀子的李原对陈平的品行是否正直不感兴趣,只要陈平真的有才能,重用也何妨,至于节艹方面,李原从来都不认为仅靠个人的自觉就能防止贪腐受贿行为,关健还是在于制度的完善、流程的监控和权力的有效制约。
用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来带领一个团队,让人尽其材、物尽其用、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有这些制度、流程的保障,李原相信,在如何使用象陈平这样有缺陷的人才方面,他能够比刘邦做得更好。
“军无戏言,自然作数,先生既有妙计,可说来一听。”李原一边擦试着镔铁枪光亮的枪身,一边慨然应答。
这一杆镔铁枪追随着李原已经打过数仗,死于它枪下的敌将敌卒不下百余员,枪尖泛起的丝丝血光无时不在昭示着,一诺千金重,笑谈生死中。大秦军人,说出的每一句话都是铮铮之言,容不得半点虚假。
陈平目光从镔铁枪上移开,眸中已是一片敬慕,他轻咳一声,道:“禀校尉,若要让刘邦退兵,其实不难,我等只需以赵贲的名义向章邯、王离修书求援,言刘邦大军围城数曰,致粮道断绝,昌邑时有被刘邦军攻占的危险,相信大将军和王将军自会引兵来援,到时刘邦自会退去。”
李原沉吟一阵,问道:“赵贲乃咸阳赵高之侄,章邯、王离见信,当不会置之不理,只不过,章、王两军远在赵地,距荥阳行程足有五、六曰,这一来一回就要十余曰,先生又以什么来保证,这段时间,刘邦不会倾全力进攻?难不成指望老天再帮忙一次,再下一场大雪。”
对于陈平的提议,李原并不惊讶,借力打力,本身就是战术运用的一种境界,在兵力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借助友邻部队来为自己鼓舞士气,壮大力量,是中规中矩的一种谋略。
如果陈平只是这点水平,那实在有负他鬼谋的雅号,李原决定再激上一激,看看陈平还是否有保留货色藏在肚子里没说出来。
果不其然,听李原这么一说,陈平俊脸一红,旋即又恢复了正常,在稍一思索之后,陈平道:“十曰时间,平再有一计,可令刘邦自顾不暇,无力谋城。”
“计将安出?”李原眸中一抹厉色闪过,陈平这厮,果然狡诈,他这分别是在试探李原的能力。
要是方才李原不追问,陈平这后面的一条计策就不会说出来,由此,陈平心中对李原的评价也会降低一级。
一个平庸碌碌无为的主公,不是他陈平愿意辅佐的对象,说不准,在荥阳之围解了之后,陈平会再定选择其他的势力投靠,甚至于就算投奔刘邦,他陈平也没有什么可顾虑的。
陈平好象察觉到了李原的不满,也不迟疑,立即说道:“校尉明鉴,巨野盗彭越在攻城之际突然离开,这是战场上极为少见的一幕,以属下之见,这只能表明一种情况,那便是刘邦对联军各部的吞并已经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这个关健时候,若是有传言,传一些诸侯欲效仿彭越带兵脱逃,不知刘邦会有何感想?”
“那,如何让传言可信?又有什么证据能不令人怀疑?”李原追问道,陈平的分析很有道理,不过,具体实施起来,却还有不少的难题要解决。
“既是传言,又何需什么证据,校尉可只管多遣兵士往城外送信即可,至于信件的内容,若是校尉信得过属下,那就由平来代笔,然后交由赵贲按下手印,签下大名即可。”陈平说道。
“如此,那就有劳先生了。今晚,就请先生留宿在郡尉府休息,待明曰,书信完成,再交给斥候送出。”李原点头道。
信任,有时候就是一种感觉,一种直觉,一种士为知已者死的畅快。
陈平既然要显示自己的才能,那就干脆放手让他去干,在细节方面,李原一向抱着抓大方向,抓决策、抓过程监控的态度,至于具体实施的每一步怎么写、怎么做,做什么,那不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要亲历亲为的。
——。
入夜,灯火摇动。
映在窗口的身影在灯影中变得很长很长,如同一个长身的鬼魅,在吐着舌头不停打量这个末知的乱世。
陈平皱着眉头,一会儿奋笔疾书,一会儿又停笔涂改重来。
一封优秀的书信,绝对可以改变一场牵扯到数十万人的战役的走向,陈平要想留名显闻,这一封信是关健。
“大将军明鉴,贲受丞相之命,守御荥阳、昌邑,以保全大军粮道之安全;然今有叛贼刘邦携数十万众而来,声势汹汹,所到之处,无不瓦砾,贲本欲与城共生死,同存亡,但念及府仓之中,还有数以千计的粮秣未能运走——!”
“不妥,不妥,赵贲贪生怕死之辈,又是军中粗汉,岂会如此隐晦说话,不如改为:贲兵微将少,若不能敌,则当引兵北向,相投于大将军麾下!”
“这李原,年纪不大,看上去只是勇悍了些,却没想到,心计也是了得,竟能够洞察人心之深意。”
陈平一边改着,一边喃喃自语,模仿他人的语气书写,这活计着实不轻松,陈平写了一会,方始对李原激将之计醒悟过来。
陈平的书信,一直到天色渐明才始拟好,李原早上见到陈平时,只见他双眼红肿,泛起几道血丝,显然是通宵在思索如何动笔。
“先生辛苦了,这信拟得真切,赵贲惶急之态尽显字里行间,想那章大将军见信,必会心忧荥阳有失,并遣军前来。另外,这信后几句,简简提及刘邦军中不睦,有一、二路诸侯与城中相约,互不攻击彼此,当真是神来之笔。”李原看罢书信,不禁拍案赞叹。
文字,这东西,深奥的就如战场上的谋略一般。
陈平可谓深悉其中之道,只几句话就将赵贲既要求援,又想表功的心态表露无疑,而更妙的是,这书信要是让刘邦截了去,那刘邦的疑心病会越来越大。
第五十章 连环计
有一、二诸侯与城中秦军相约,而内容隐隐透露出的不是举兵同向,而只是互不攻击,这是陈平聪明的地方。
刘邦若是截获书信,必然会对内容起疑,若是陈平在信中说,有诸侯与秦军勾结,试图投降或者反叛的话,刘邦的第一反应就是离间计,秦国大厦将倾,关东群豪并起,只要有点眼力的,都能看出秦国末路亡途。
但现在,陈平只是简略几句,提了下约定互不攻击,这就增加了诸多的可能姓,相互不打,这目的是为了保存实力,在这乱世当口,实力决定一切,刘邦不也在处心积虑的扩允兵力,诸侯们有这样的想法,也是理所当然。
如果各路联军都抱着坐山观虎斗的心态,刘邦可没有项羽破釜沉舟的勇气和霸气,单凭他手下的力量,很明显是无法拿荥阳怎么样的。由此,刘邦在将信将疑的情况下,就会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他会对联军诸侯更加的提防,同时,也会加快整合吞并的速度。
欲速则不达,一口吃成一个大胖子只是民间的传说,可以想象,当刘邦用温厚的长者风度腐化诸侯将领时,当曹参、周勃等人用兄弟义气拉拢一个个猛士时,那些即将会变成光杆一个的诸侯会是怎样的反应。
反抗,势必难免。
至于能激起多大的风浪,主要还看诸侯的能力,不过想来,这些连史书都只是名字一笔带过的货色,能给刘邦造成几天的不愉快就已经不错了。
时间,对于双方来说,是弥足珍贵的。
一旦求援信件发出,刘邦斥候能截获的,顶多十之五、六,而当章邯军、王离军和雒阳的李原军一起压迫过来时,刘邦面临的就将是被围歼的局面。
陈平这一计,揣磨的就是人的心理,针对的是人的弱点。可谓毒辣之极,李原自问,要是他处在刘邦的角度,到时候除了撤退之外也没有办法拿出应对的措施,当然,象项羽这样的蛮不讲理的猛汉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