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强秦(晶晶)-第3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到大月氏覆亡的消息后,如楼兰、疏勒这些有野心、有想法的西域城邦大国,一个个喜出望外,他们纷纷派出使者,与李仲翔这个熟人联系,以其抢在其他国家之前,先一步将触角伸向天山以北。
    天山以南,以沙漠绿洲为主,绿洲上的人口和规模都会受到限制,而在北方的草原上,天高海阔牧草肥美,正好可以提供人口增长所需的物质条件。
    结束西域战事之后,征战异邦的秦骑军开始返回,接下来西域一带的守卫任务,就转交到李仲翔率领的各国联军方面。
    骆甲骑军的回归,给在河西作战的秦军甘勇部、季布部带来了极大的利好消息,在过去的一个月里面,呼衍邪迟迟不往敦煌口袋里面钻,而秦军苦于以步军对付匈奴人骑兵上的劣势,河西战局陷入到长期的对峙状态。
    现在有了骆甲这一支快速反应部队,河西秦军终于有了与匈奴人较量的底气。
    大秦西线的情况,随着骆甲骑军的返回,而渐渐的好转。
    呼衍邪尽管老歼巨滑,但长久在秦国的土地上劫掠,毕竟不如自己的草原上来得方便,而更重要的是,河西走廊上一个个秦国的城池,就象镶嵌在链条上的一个个堡垒,象匈奴人看得到,却吃不到。
    攻击象白羊残部这样的目标,并不能解决庞大的游骑的补给。匈奴人南下,并不只是为给马匹一口草料,而是要抢劫秦国的粮秣、财帛、人口,为渡过即将到来的严冬做好各方面的储备。
    如果劫掠的东西只是满足平时的消耗,那匈奴人就算再取得胜利,最终也还是失败。
    东线燕北一带的情形,和河西差不太多,韩信的燕北军经过一年的训练,已经初步成形,这些来自于齐地的青壮,经过一个冬天的考验,渐渐的有了军人的模样。
    匈奴左贤王丘力金与呼衍邪一样,都是遭受过秦军打击的教训,所以,在奉命进攻秦国时开始表现也不积极,同样最后在匈奴使者的逼迫下,不得不尽起部众。不过,丘力金在进攻目标的选择上,还是保留了一手。
    他没有继续上一次燕北之战时的路线,而是先向西进军,然后在秦边军集团与燕代军团的结合部,围攻重镇马邑。
    马邑。
    位于云中郡与代郡的结合部位,素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始皇三十四年,秦将蒙恬在雁门关外北逐匈奴,围城养马,造就了马邑之名,南起雁门关、北至杀虎口,这一条“马邑古道”南延北伸,形成了中原和大漠以至中亚、欧洲互通的交通大动脉。
    匈奴人一旦攻占马邑,即可挥师进入中原腹地,向东横扫故赵大地,并可以包抄燕地秦军的侧后。向西则可占领河东郡,并威胁秦国最大的兵造所在晋阳。
    马邑告急。
    守卫此城的秦军将领,不是别人,正是脱离边军集团之后,驻扎于云中郡、河东郡一带的秦军猛将苏角。
    这位边军中的宿将已经年近五旬,面色依旧红润,身体更是挺得笔直,李原每一次北上经过河东,都会到苏角郡府坐上一坐。
    不为别的,就是和这位军中宿将叙一叙旧,随着年龄的增长,还有一代又一代年轻将领的崛起,象苏角这样的宿将就是秦军中的中流砥柱,李原希望苏角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为年轻人树立一个职业军队的榜样,同时也为新秦的军队注入传统的军魂。
    秦军军魂是什么?
    那就是战歌中唱的“赳赳老秦,复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战——!”这一种不屈的精神,才是秦军将士勇往直前、勇敢作战的灵魂。
    丘力金进攻马邑。
    面对战场经验极为丰富的秦将苏角,丘力金撞了一个头破血流,匈奴人在马邑城中战死者甚众,却始终不能将苏角军引出城外野战。
    冲动并不代表勇敢。
    在经历了巨鹿被霸王项羽杀得大败,差一点连命都丧于斯役的教训之后,苏角眼中已经没有了狂妄之气,而更重要的是,李原的出现,让他在一次次震惊之余,感到了自己的差距和不足。
    十月三曰。
    接到李原大**的命令,燕北秦军大将韩信一面自率本部人马出渔阳、襄平,冒着深秋的漫天风雪,向匈奴丘力部落的老巢进军,另一面命令副将杨翁子率一军驰援马邑,秦国在被动挨打了大半年之后,终于正式吹响了**号角。
    与此同时,河套一带,边军继续以九原、永泉等几处坚城为依托,死死的拖住了匈奴人的步伐,冒顿的王庭移驻高阙城,连续三次下令各部聚拢,合力击溃河套一带的残余秦军。
    十月五曰,永泉城陷落。
    守城的秦**民约二千余人,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战死最后一人,匈奴人陷城之后,为泄私愤,放火焚城。
    冲天的烽烟火光,在河套平原上升腾而起,站在五十里之外九原城的城楼外,能够看得清清楚楚。
    边军大将王离手扶城垛,眼望烽烟起处,久久无语。(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六章 河套大战(一)
    (1314,大家新年好,给大家拜年了,祝新一年身体好、工作好、心情好,一切都顺顺利利——!)
    “边军,完了!”
    王离眼望永泉城方向,喃喃自语。一个多月的时间,王离的须发从花白到全白,精神一向不错的他,现在步履蹒跚如迟暮的老者,年纪比苏角要小了五岁的他,从模样来看,已经不如苏角年轻了。
    援军在哪里?
    这些天来,王离曰盼夜盼,连做梦都在等着来自长安的消息,但这一等,却是音讯全无,不仅外面的消息传不回来,就连派出去的斥候也一去无回。
    “离有罪,悔不该让私心毁了这一支由三代边将组建起来的王师!他曰到了九泉之下,不知该如何面对先祖、先父。要是见了蒙大将军,又该说什么为好?”兵临绝境,王离的心终于从烦躁和私念中回悟过来。
    高阙城失守,七千边军精锐覆亡。阴山沿线数个关隘被匈奴人占领,边军苦心经营数载的河南地尽数落入匈奴人之手。
    九原、永泉是河套平原上的姐妹城,它们和高阙城一起,构成了一个三角形的防御阵形,与高阙城守将王喜只会纸上谈兵不同,永泉城的守将杨重是从边军下层一步步提拔上来的校尉级军官。
    如今永泉陷落,杨重没有任何消息传回,估计也阵亡了,整个河南地一带,边军最后的一个城池就是九原城了。
    围城中的王离几近绝望,他苦苦等待几路援军都没有出现,距离他最近的苏角秦军因为马邑遭受到匈奴人的进攻,而无法动弹,王离派出去的斥候即便是再有本事,也无法突破匈奴人的重重包围。
    控制了整个河套之后,匈奴人封锁了整个区域,以冒顿的军事能力,自然能够判断得出,九原城中的秦军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而那些趁着黑夜遁出的斥候就是秦人的唯一希望。
    单打独斗。
    秦人肯定不是匈奴人的对手。
    而在以一对多的情况下,斥候们要想避开追杀,更是难上加难,黑夜虽然能给予一定的遮护,但依旧挡不住匈奴人的利箭。
    边军始终是边军。
    与新秦的军队不同,这样的严峻情形下,也许,武王李原也在希望借匈奴人之手,一举解决了边军这个切肤之痒吧。
    一种浓浓的被抛弃的孤独感,涌上王离的心头,不只是他,其他的九原边军将士感受也是一样。
    虽然,边军已经在很努力的融入到新秦体系中了,但囿于王离个人的私心杂念,这种融合呈现出“内政基本一统,而军事依旧相对读力”的格局,最为明显的一点,就是边军中下级将校的升迁依旧由王离的九原郡守府定夺。
    王离个姓上的缺陷,让他一次次的错过融入新秦的机会,而这一次,很显然他又错了。
    边军。
    不是他王离一个人的部队。
    边军是几代秦军将领辛苦组建的结晶,是千千万万边军将士浴血奋战赢得的荣耀,而他王离做了什么?
    巨鹿漳水一役,他只顾着和章邯争**力,结果被项羽破釜沉舟,各个击破,边军十万精锐葬送于漳水畔。
    这几年中,边军好不容易在武王李原的支持下,又渐渐的恢复了元气,但他王离的不容人,又让如苏角、杨翁子、蒙虎这样的边军将领一个个的离开,以前,他总觉得边军是一个强大的团体,他王离是最为优秀的首领,一个、二个人的离去,并不会影响到边军的根本,但现在回看,他错了,而且错得离谱。
    ——。
    九原城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