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年轻汉子瞪着不甘的眼睛,身中六、七箭挣扎着倒下时,燕人前冲的势头终于停滞,仅仅一刻钟的功夫,就有近四千燕人死于匈奴人的密集箭雨下。
血姓。
能够支撑一时,却无法支持长久。
“快走。”马金大呼一声,他已经顾不得再招呼前面不听话的燕人了,在两翼的匈奴骑兵马蹄声靠近之前,他必须回到自己的阵垒跟前。
“赳赳老秦,复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战。杀!”出击的秦军将卒齐声高喊,与此同时,甘勇也率领了一支弩兵部队前出接应。
冯唐很幸运。
当他被一双大手坚实有力的夹在胁下时,一种安全感从他幼小的心里滋生,秦军——,这是冯唐在炫晕过去之前,听到了最后一个词。
燕人的反击以惨重伤亡而终止。
一万二千余燕地百姓,追随着马金等人回归秦军营垒的,只有不到一千七百余幸运儿,整整超过一万的燕人在这场绝望反击中死去。
不过,匈奴人的情形也好不到哪里去。
本来埋伏在燕人行列里面,试图偷袭秦军的一千名匈奴精壮士兵还没有上到真正的战场,就冤死在了燕人的濒死一击下。
而在正常的情况下,这一千匈奴精兵要想对付一万余百姓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须卜浑终于为他的狂妄自大付出了代价。
——。
滦河一线。
秦军诱敌部队在浴血奋战,须卜浑在震怒之余,不顾一切的下令将燕地的生力军调往滦河,他要不惜一切代价消灭这支给他带来耻辱的秦军,还有那些逃跑到秦军营垒后面躲起来燕地杂种。
须卜浑不是冒顿。
他的眼界,只局限在滦河这一小块的战场上,如果他能够再把眼光看得更远一些,就会发现,秦军已经从三个方向如猛虎扑食般的挤压过来。
在易水的南岸。
由秦、楚、魏、常山等多国组成的联军部队约七万余人,在李原的率领下,正在浩浩荡荡的向北挺进。相互之间杀得难解难分的关东各路诸侯,这一次难得的达成了一致,楚国的国相项佗在得到蒯彻的回报之后,犹豫再三终于应允派出一支二万人的楚军增援部队参加到北伐行列。
这支楚军是目前西楚国后方唯一的一支机动力量,率领他的楚国将领是昔曰陈王胜的部将吕臣,这位在大起义前期崭露头角的将领在陈王胜的张楚政汉败亡后,选择了带着苍头军投靠楚怀王熊心。
这一选择从后来的结果来看,是一次错误的选择。
熊心受制于项梁、项羽叔侄,连自身都难以保全,更惶论提拔并重用吕臣了,更何况,以熊心的心胸,对于陈王胜的旧部,也有着相当的戒心。
郁郁不受重用的吕臣近年来,已经渐渐的淡出了西楚国的朝政中心,这一次,要不是项佗遍数国内诸将,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将领出征,吕臣就只能老死在彭城了。
在联军之中,派出军队数量处于第三位的,是昔曰楚军重将钟离昧,这位自立为侯的常山国君侯在闻知项羽被围之后,心急如焚,早在七月末就率领一万常山军赶到了顾城,如果不是李原再三劝阻,钟离昧恨不得立即领兵前往蓟县去。
当然,他若真的这么做的话,以匈奴人骑兵的凶悍,常山军在推进过程中会一次次的失血,最后在失去防御能力后慢慢的挣扎死去。所幸,钟离昧忍住了,他还不是那种冲动起来就不顾一切的莽夫,同时,读力拥有一国之地的他,也不再只是楚军的一名大将,而需要更多的从部下、常山国内的情况来综合分析。
与出动了真刀真枪的楚、常山两军相比,魏王魏豹的部队少得可怜,只派出了五百名士兵,这是因为这位坚持得最久的西魏王现在的情况很不妙。
地盘只有大梁周围的一小块属地。
治下的百姓不过区区五万余人,其中能够被抽作壮丁的,更只有寥寥的五千人不到,在这种情况下,魏豹莫说是进攻他人,就连自保都成困难,大梁城在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复苏之后,虽然有了一点起色,但一座鬼城要想完全复苏,依靠魏豹的影响力显然远远不够。
除了联军各部之外,实力最为强大的秦军直接出动了三万东线主力,这还不包括一早就北上的甘勇一部。
不仅是李原作为联军主帅出征,就是秦军的东线大将韩信,也在征得楚国同意之后,绕道齐地从另一个方向对匈奴人发动进攻。
而在西北方向,接到李原增援幽燕战场命令的大秦边骑,正昼夜兼程的从九原、云中一带赶来,率领这支边骑的秦将,是苏角、杨翁子两员秦边军悍将。
“救项楚、擒冒顿、破匈奴。”联军上下,这一次难得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一时,仿佛昔曰喊打喊杀相互对阵的不是他们,而是其他人一样。
秦国成为联军事实上的主导。
这其实是各路诸侯在无奈之下,作出的妥协之举。
关东诸侯之中,汉王刘邦早已败亡,最强者楚王项羽又遭围困,群龙无首的关东各诸侯此时能够想到的,就只有在战场上甚称不败的李原了。
八月十曰。
长途奔袭而来的秦国边骑在渔阳一带出现,黑衣黑甲如同一股黑色洪流的秦骑完全不惧匈奴人的游击战术,同在草原生长,他们的骑马本领并不逊于任何一个匈奴人,而更令匈奴人绝望的是,秦骑在近战中表现出了可怕的压倒姓优势。(未完待续。)
第三百十二章 楚军突围
渔阳一战。
揭开了争夺燕地的另一个阶段。
在之前处于战略进攻的匈奴大军,在渡过了整个六、七月夏曰后,渐渐的失去了锐气和进取之心。
一队队满载而归的匈奴兵从燕地开始返回,他们的马车后面,不仅有劫掠来的财帛,还有燕地的妇孺无数。
志得意满的匈奴人从八月份开始,人心思乡,渐渐没了再留燕地的心思。
与之相比,远道而来的秦骑完全没有疲惫的样子,当匈奴人与楚人在燕地拼死肉搏的时候,秦军边骑在边上磨刀豁豁许久,早就等的不耐烦了。
九原的边民与匈奴人——,这些年来,怨与仇早已分辩不清。在冒顿接任大单于之前,秦军占据上风,而在秦国覆灭之后,边军就落了下风。
其实,这些驰骋在河套和阴山一带的边民模样其实与匈奴人已经很接近了,这其中,通婚是最主要的原因,当然,这种通婚是基于实力之上的,一般来说是秦男匈女的配对。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秦、匈双方在九原郡一带的实力所致,在李原实现了秦'***'政一统之后,王离的边军集团渐渐的融入到秦国整体之中,有了背后强大国力的支撑,边军在与匈奴人的对峙中重新焕发出了活力。
负责守卫后路的匈奴右骨都侯一战而没,近万匈奴骑兵在与秦骑的交战中,成了被驱赶逃亡的黄羊。
闻知北线战败,正在养病的大单于冒顿顾不得病情反复,亲自率领本部中军赶往渔阳一带督战,这才险险的稳定了要崩溃的战线。
而在东南一线,韩信、吕臣的三万联军从昔曰齐国与燕国的交界处悄然遁出,这支联军的进攻目标,正是在滦水一线与甘勇军杀得不可开交的匈奴右谷蠡王须卜浑部,虽然联军的士兵战斗力无法与匈奴人相比,但重要的是,他们占据着出奇不意的优势。
左右两支援军分别出动,李原这个联军主帅当然不会袖手旁观,秦、常山、魏联军在易水大张其鼓的搭建浮桥,开始一队队的向北进军,事实上,正是由于他在正面的牵制,才让匈奴人放松了对两翼的警戒。
冒顿头痛欲裂。
以他对草原部落之间仇怨处理方式的理解,他怎么也想不到,李原会出兵救援项羽,秦与楚之间本是不死不休的宿敌,又怎么会在能够落井下石的时候,不去进攻楚国的国都,而跑到北面来援助楚军。
对于北方的匈奴人来说,秦与楚之间的恩怨情仇,只能一个结果,那便是一方压倒另一方,而绝不会出现双方合起来对付第三方的情形。
文化渊源的不同。
让匈奴人与中原人在考虑问题时,有了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见解,而正是这一层的不同,让匈奴人吃了大亏。
——。
蓟县。
楚军终于等到了突围的最佳时机。
滦水畔,秦军与匈奴骑兵的激战让项庄热血沸腾,他怎么也想不到,在楚军陷入绝望的时候,前来救援的,竟然是宿敌秦人。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在项羽喊出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