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哈哈!你个白痴,亏你还当了这么多年的官了,连这局势都看不懂,老子现在就算胡说八道,脏话连天,你也奈不何了我啊!韩艺心中暗自冷笑,朝着戴计道:“抱歉,在下刚刚上任,不知你是?”
戴计昂首洋洋得意道:“好说,我乃户部侍郎,戴计。”
“原来是户部侍郎,失敬,失敬。”韩艺拱拱手,又道:“可是平康里的烟花三巷非出自我韩艺之手,一直就有人在那里做买卖,而且做得全都是肮脏的买卖,怎么以前也没有见你过问。哦,如今我让北巷改做正当买卖了,你倒是来弹劾我了。难道——”说到这,他突然看着戴计,猛抽一口冷气。
戴计有些怕怕道:“你——你什么意思?”
韩艺道:“难道——难道那些肮脏的买卖,都是朝廷暗中支持的?”
“胡说!”
褚遂良立刻怒喝道:“朝廷怎会支持那等肮脏之事。”
“右仆射说的是,但我思来想去,除此之外,想不到别的理由,为什么戴侍郎会要弹劾我令北巷改邪归正,难道是以公谋私,还是若有所指,还是指桑骂槐,还是杀鸡给猴看,亦或者我把戴侍郎平时消遣的地方给弄没了,若是这样的话,那韩艺实在是感到抱歉。”
韩艺自言自语一般,说了一大通四个字的成语,果真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啊。
不少官员都底下了头,这一串成语要是深究下去的话,可就不得了。
“你——你——!”
戴计毕竟上年纪了,开始有些气短了,指着韩艺,一张老脸都涨成了猪肝色,道:“你胆敢造谣,诬陷本官。”说着他老泪纵横的向李治哭诉道:“陛下,你可是看见了,微臣好歹也是正四品,他韩艺无证无据,恁地诬陷微臣,你可得为臣做主啊!”
李治看到戴计那冤枉的表情,心中没有半分同情,反而有些幸灾乐祸,这都是你自找的,我让你上奏,你就弹劾我的人,我就这么一个心腹,你也不放过,你这不是要赶尽杀绝吗。但是话可不能这么说,淡淡道:“韩艺,你可知罪。”
可这语气哪里有半分问罪的意思啊!
韩艺急忙道:“微臣知罪,但是微臣并非诬陷戴侍郎,而是微臣让朝廷颜面有失,让朝廷蒙羞,还请陛下降罪微臣。”
朝廷颜面有失?李治听得一愣,这是什么情况?一脸茫然道:“此话又从何说起啊?”
韩艺一脸委屈,道:“皇上,这我不能说啊,我若将这事说穿了,朝廷会没面子的。”
戴计也没有看清楚状况,以为李治是站在他这一边的,瞬间底气十足,指着韩艺道:“你擅开市集,已经严重触犯了我大唐律法,朝廷按罪论处,再正常不过了,若是朝廷姑息养奸,那才是有失颜面了。”
韩艺哎呦一声,惶恐不安道:“戴侍郎,我这可是为你着想呀,你可别拆自己的台啊!此话不可再议,否则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呀,你到时可别又来怨我。”
戴计哪里肯听他忽悠,道:“我堂堂户部侍郎,用得着你为我着想,真是笑话。”
李治见韩艺泰然自若,不禁放下心来,道:“韩艺,朝廷的面子,岂非你一言可失,你最好是说清楚。”
“微臣遵命。”韩艺瞧了眼李治,突然叹了口气,又向戴计道:“戴侍郎前面说我扰乱市坊,两市商人怨声载道,不知此言当真?”
“这当然是真的,昨日进出两市的百姓减少过半,他们能不怨声载道吗。”
“哦。”
韩艺点点头,又问道:“敢问两市又是属何人的?”
戴计怒喝道:“混账,世人皆知,两市乃属朝廷,你分明就是在这顾左而言他。”
“抱歉,抱歉。”
韩艺连连拱手,不情不愿地说道:“那我是不是可以说,偌大的朝廷,开了两个集市,而且还有数十年之久,然而,一个卑贱的商人就弄了一条小巷,结果第一日间,就致使两市人流减损过半。”说着他立刻向萧钧道:“谏议大夫,如果我前面没有听错的话,你方才是不是说我大唐国力强盛,无事可谈?”
群臣皆是一愣。
萧钧顿时冒了一头大汗出来,一个劲的擦着汗,他万万没有想到韩艺枪口一转,冲着他来了。
国力好强盛啊,强盛到一个商人就可以打败了。
李治眼中一亮,心中暗爽,没事可谈是吧,这下把柄拿到手里了,等你们说完,就轮到朕开口了。
戴计脸都青了,指着韩艺道:“你这是强词夺理,此乃讨论你擅开集市,私下交易,你扯国力去作甚。”
韩艺笑呵呵道:“关于我擅开市集,前面我已经解释过了,我现在是本着监察御史的职责,弹劾你们户部无所作为,让朝廷有失颜面,偌大的两市,在你们的管理下,竟然是如此的不堪一击,你还好意思弹劾我,论这脸皮,我还真是不如你呀。”
说到这里,他深深一叹,道:“真不知道我大唐财政究竟糟糕到什么程度了。”
“你你——”
戴计被韩艺堵得差点没有将舌头咬成三截。
诛我?你韩爷爷电都劈不死,是你能诛的吗,真是不知所谓。韩艺心中暗自冷笑,若非看到对方年纪大了,怕气死他,故此才没有乘胜追击,但这事绝不会就这么算了,韩艺是打算等他缓过来再算总账,反正都已经到了这种地步,想不继续下去可就难了哦。
第352章 治国之策
唐初时,这市坊制可是非常严格的,只有两市可允许百姓交易,在居民区是严禁任何商业活动的,唯独平康里是一个例外,朝廷对于平康里的态度,一直都是默许,因为面子的关系,朝廷不便在两市开青楼,但是这是不能少的,故此,平康里的出现,就很好的弥补了这一点。
韩艺就是抓了这个漏洞,当然,其中跟长孙无忌他们不闻不问,也有莫大的关系。
李治现在反倒不说话了,他希望见到这一切,任何皇帝都希望朝堂上有争斗,其实任何朝代的党争就是皇帝挑起的,如果朝堂上没有争斗,那就只能说明一点,皇帝失去了权势,因为只有一家独大的情况下,朝堂上才会出现沉默的情况。
“哈哈!”
忽听得一个粗狂的笑声,只见左边为首一老者抚须大笑起来,“老夫看韩艺这话说的还真是不错,人家北巷还不到西市的一个角大,一日间把两市的客人给抢光了,亏你们户部还真有脸说呀,我要是你们的话,恐怕连这早朝都没有脸来了,真不嫌丢人,要是不服气,你们就去把客人抢回来呀,在这里告状,算什么英雄好汉。”
说话的正是程咬金。
他身后站着的一干无良的武将纷纷无良的大笑起来。
嘲笑之意,尽显无疑。
这就是大唐的朝堂,文武相互拆台,那是常有的事。
长孙无忌很是隐蔽的瞪了程咬金一眼,心中暗骂,这个老匹夫还真是唯恐天下不乱。
这时候一个老者站了出来,微微笑道:“韩御史此言差矣,戴计身为户部侍郎,如果两市人流减损过半,他还不闻不问,那才是有负圣恩,玩忽职守。”
韩艺都不认识,只能拱手道:“不知您是?”
老者微微颔首,笑道:“我乃户部尚书,高履行。”
户部尚书?哦——原来是小弟被欺负了,老大想出面找回场子。韩艺暗自冷笑。
殊不知这高履行可是大有来头呀,他可是开国功勋高士廉的长子,也是长孙无忌的表兄弟,因为高士廉就是长孙无忌的舅舅,同时还是李治的姐夫,这就是联姻的妙处,盘根错杂。
“原来是高尚书,失敬,失敬。”韩艺拱拱手,又道:“戴侍郎心里着急,这我能够理解,但是他也不能一口就咬定我犯法啊!”
高履行笑道:“你这话倒也不错。平康里乃是朝廷默许的,这烟花之地,自古有之,非我朝才兴起的。朝廷以前也都商量过,将平康里纳入东市,只是朝廷害怕会引起风气不正,官员流连于烟花之地,故此一直并没有这么做,但是平康里除了青楼之外,从未有过别的买卖,基于我朝制度,平康里是绝不能开市集。不过这里面确有难言之隐,毕竟朝廷也没有明言说过,因此而治你的罪,恐怕也是不妥。”
说着他向李治拱手道:“陛下,国有国法,家有家规,韩艺虽无罪,但是若开这口,恐怕百姓会争相效仿,市坊制恐遭破坏,微臣建议此事不宜闹大,当大事化小,韩艺将北巷市集关闭就行了。”
李治显得有些犹豫,他当然是支持韩艺的,但是高履行已经将那一层窗户纸给捅破了,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