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小闲人-第11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本已经快要睡着的李勣听得来济这么一说,不禁皱了皱眉,不太对劲呀,心里开始犯嘀咕了,我坐在这里是干什么的?难得张口道:“陛下,老臣以为这治国人才不可缺少,但这行兵打仗的人才同样也不可缺少呀,首先得安邦,方能治国,以往关于军政方面的是划到进士科里面的,而且考得甚少,而如今进士科里面又儒道并行,因此老臣建议是否能够增加一门涉及军事的科目,为军中选拔人才。”
  他一个纯粹的元帅,只会领兵打仗,在此之前,他也没有打算出声,他很有自知之明,治国他不拿手,可是看着这些文臣们老是只顾着文臣的选拔,对于军队却是只字不提,心中当然极是不爽。他也不蠢,一旦将科举视为唯一入仕的途径,那么在百姓心中肯定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长久这么下去,朝廷肯定会变得重文轻武。
  如今大唐可是尚武的国家,他作为一个军人,当然不希望这种情况发生,必须要为军队说句话,为自己的将士说句公道话,打仗的人文科不行,这么个弄法,那对于军中将士太不公平了,考兵法的话,不但可以选拔人才,还可以展现出朝廷对于军队的重视。
  李治一听,猛然吓出一身汗来,觉得好险呀!
  要知道这可不是宋朝,文人的天下,现在可是武将的天下,凡事你不能将武官弃之不顾,现在的武官都是很牛的人,你皇帝不给我面子,我们也不会给你面子,李治笑着点头道:“爱卿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呀,朕差点就忽略军方。不错,朝廷是决不能荒废军事,必须要重视这一点,这一科必须要加入科举。”
  这个谁敢反对,包括许敬宗、李义府这些文臣,哪怕这建议不是李勣提出来的,他们也不敢多说什么,唐朝的武将那个个都是敢抡膀子在大殿上揍人的猛将兄,深受胡风影响,相当彪悍的,这与宋朝的儒将不一样,军方的势力在唐朝不是一般的强悍。
  进士科、杂文科、明法科、军事科。日,这一下多出好多竞争对手来了。韩艺很是郁闷,就方才的谈话也看得出,他们根本就不提制科,而其余的科目都有大臣支持,可想而知,制科是多么的不受人重视,这也是为什么一千年多后,会有八国联军的事情发生,这真的只能怪自己,目光太短浅。
  李治突然瞟了眼韩艺,见他一脸郁闷,是心如明镜,但其实他并非不重视贤者六学,恰恰相反,他是考虑过的,因为这“贤者六学”是以前未有的东西,如果将它添加到科举来,失败的话,反正制科一直以来都这么失败,没有人会关注,但万一成功了,那就完完全全属于他的功绩,别说跟李世民没有关系,跟以前任何一代君主都没有关系。
  他轻咳一声,道:“韩艺提议将贤者六学放入制科当中,朕也觉得这对于国家是有利的,因此朕打算根据贤者六学,建办六院,专门为朝廷招纳这方面的人才。”说着他又看向韩艺,道:“韩艺,这既然是提出来的,朕就让你当这六院的总院长吧。”
  他也不懂这贤者六学,普天之下,也只有韩艺一个人懂,只能让他来做这总院长。
  许敬宗他们也没有反对,这六学中,没有一门学问跟权力挂钩,总院长估计也就是喊喊,没啥大用,迟早要被抛弃的。
  “多谢陛下。”
  韩艺心中一喜,又道:“陛下,微臣想找一人来当这副院长。”
  “何人?”
  “太史令。”
  “李淳风?”
  “正是。”
  “他在这方面倒也多有建树。”李治点点头,但转念一想,李淳风好歹也是名声在外,让他去给韩艺打下手,人家会答应吗。于是道:“这朕还得问问太史令。”


第900章 里程碑
  经过一番讨论过后,大概的框架便定了下来,制科中主要就是根据贤者六学,分为六科,而常科分为进士科、杂文科、军政科、明法科四大科目,史科是专业性科目,其余的要么已经归为制科里面,要么就取消了,而学士科是科举的最高荣誉,只要通过杂文科和进士科,便可获得,那么接下来就是讨论细节。
  比如几年考一次,什么时候考,各地州县又如何配合朝廷,等一些细节为什么。
  李治正在兴头上,就没有打算放他们走,继续讨论吧,临时还让人准备宵夜。
  其实这等大事,皇帝也不喜欢跟满朝文武一块谈,这人多嘴杂,一般都是跟几个中枢大臣谈,因为这些中枢大臣代表的一个势力,几个合在一起,就代表着大部分大臣的意思,这样的话,就能够省时省力。
  但是讨论这些,可就不太省时省力了。
  直接从晚上讨论到第二日的中午,方将一些主要的细节给定了下来。
  因为科举这东西,不仅仅就是选拔人才这么简单,而且还预示着历史上一个重大的突破,是门阀制度过渡到官僚制度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议题,直接影响整个大唐王朝未来的走向,大家在讨论的时候,兴致也都非常高昂。
  当然,李勣的话,毕竟年事已高,这事他也不是很感兴趣,因此讨论完军政科后,李治就让他先去休息了,那许敬宗的年纪跟李勣相当,但他是不会走的,这么大的事,他觉得他必须要参与到底,为自己添加一笔功绩,可是毕竟年纪大了,力不从心,到了半夜就支持不住,只能去休息一下,年迈的崔义玄也是如此。
  但其实论治国的话,李治主要还是得依靠韩瑗、来济二人,这两个人一直受到长孙无忌他们的培养,都是非常有才干,只要两个在,就可以讨论下去,李义府的话,文章好,诗赋好,但是治国才能也不怎么样,主要就是李治、韩瑗、来济、韩艺四个人在讨论。
  细节的话,韩艺只能出主意,大致方面,还得韩瑗、来济来定,韩艺不太懂这科举的流程以及各地的情况。
  这其实也缓和了韩瑗、来济与李治之间的隔阂,因为李治也看到二人的才能,还得留着他们。
  等到讨论完之后,大家就是筋疲力尽。
  唯独李治和韩艺两个人还很有精神,因为他们两个都非常年轻,通个宵而已,小意思啦。
  李治本想留他们吃午饭的,但是韩瑗、来济他们只想快点回去休息,于是就婉拒了,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去了。
  韩艺本也想回去的,但却被李治给留下来,陪他吃午饭。
  这韩艺当然无所谓,宫中美味,没有必要拒绝吗。
  “陛下,微臣有一事还想恳请陛下。”
  “什么事?”
  “我想在我大唐日报上,写明这一次科举的改革,也就是给大家一个更详细的解释。”
  李治微微皱眉,道:“此等大事,必须得由朝廷来公布,就算朕答应,百姓又岂会信你。”
  韩艺道:“陛下误会了,微臣的意思是,先有朝廷公布这些法令,然后我们大唐日报对此稍加解释,让每个百姓都有一个清楚明白的认识,这样也就能够避免更多的误会。”
  李治点点头,沉吟片刻,道:“这倒是可以,但是你必须先拿给朕看。”
  韩艺颔首道:“微臣遵命。”
  忽听得门外响起一阵高喊,“皇后驾到。”
  过得一会儿,只见一位艳丽的少妇走了进来,云髻高悬,一枝纯金凤凰的钗子插在云髻正中,身着宫廷低胸装,一对豪乳惊艳炫目,华贵的衣裙上丝丝金线绣出的凤凰栩栩如生,腰间束着一条宽大的金色腰带,说不出的雍荣华贵。
  韩艺赶忙起身一礼。
  武媚娘笑着点点头,又向李治埋怨了几句,无非就是说李治不照顾自己的身体,这是对天下百姓不负责。
  对此李治唯有点头认错,说自己讨论的太投入了,没有注意时间去了,随后三人又大致聊了下这科举的事。
  武媚娘听后,眼眸轻轻一转,道:“陛下,臣妾觉得这科举还是有些不公平。”
  李治哦了一声,道:“此话怎讲?”
  武媚娘道:“科举制只能提拔一些寒门子弟上来,但是对于普通百姓而言,还没有太多的改善,因为普通百姓读不上书。”
  韩艺眨了眨眼,一种心领神会的感觉油然而生。
  李治皱了下眉头,道:“这朕也知道,但是朕对此也无能为力,目前朝廷可没有能力让天下百姓都能够读书。”
  韩艺立刻道:“陛下,微臣认为皇后说得非常有道理,虽说不可能让每个百姓都读上书,但是朝廷也的借着科举,获取民心,毕竟如此重大的决定,理应也让百姓参与其中来,这也可以让科举深得人心。关于这读书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