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独断大明-第9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起锚!”
  洪武号上有人大喝,挥舞旗帜,船尾数个人立即拉着重重的铁链,吆喝声底气十足。
  没多久,声音再次响起:“扬帆!”
  不止洪武号,一百多艘船继二连三的打开帆,一面面帆打开,嘭嘭嘭不绝,尤其是洪武号上,一面面大帆打开,巨大的不可思议,甚至比船都大,颇有些遮天蔽日之相!
  “臣等出征!”
  在洪武号上,朱由检与上百个官员,齐齐向着朱栩方向跪下,沉声大喝。
  这一刹那,朱栩有种冲上去,与他们一起走的冲动。
  旋即就被深深压制,朱栩挥起一只手,沉声道:“准!朕等着你们凯旋而归!”
  “吾皇圣明,臣等誓死不辱使命!”
  一百多人的大喝,在港口回荡,激起一阵阵澎湃的热血。
  洪武号缓缓运转,向着东方使去,其他大小船只,同样转动帆桨,跟在洪武号之后,井然有序,又颇为浩大,盛大的慢慢远离。
  朱栩背着手,望着,看着,久久不能回神。
  这支舰队终于起航了,在起航的那一刻,大明的国运也正在随着他们的摇摇晃晃而起起伏伏,不可揣度。
  这个过程说时快,过时长,从朱栩到天津卫,再到现在的舰队离港,足足经历了两个时辰。
  朱栩不说话,一群文武官员只得陪着,直到舰队快要消失,曹化淳才低声提醒道:“皇上。”
  朱栩神情微怔,深吐了口气,平定着心里复杂的情绪,道:“嗯,可以了,走吧,去京东大营休息一晚,明天一早回京。”


第971章 以退为进
  朝局的乱象比朱栩预计的要更加纷扰,是以天津卫这趟送行也变得相当简单,急促。
  只有他一个人来,内阁六部,军方的大人们一个没带,本来当是极其隆重的事情,变得有些波澜不惊,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注意的那些人也不会想到,这件事对大明来说,多么的重要。
  朱栩在天津卫待了一夜,在基地,防卫工事等逛了一遍,与各级官员谈了一次话,第二天,天色泛着鱼肚白,就急匆匆的赶回京城。
  内阁与京外封疆大吏的博弈还在继续,并且有越发失控的迹象。
  大明北方区域的代表团,以周应秋为代表,含辽东,河北两省,东方以方孔炤为代表,包括南直隶,山东,江西,浙江等省份,南方以蒋德璟,钱龙锡为代表,包括了湖广,广西,云南,福建等省份,西方代表以傅昌宗,李邦华,林日瑞等代表,含有陕西,甘肃,四川等六省。
  并不是全体巡抚都在,毕自严等人希望在小范围取得共识,然后再推而广之。
  不过既不如此,十多个人还是争论不休,并且争论范围还在扩大,更家细致。
  从督政院,大理寺,刑狱司等的权职,再到税务总局,海关,商贸,丈量田亩,粮税,官吏的任免权等等方面,都在你争我夺,讨价还价。
  内阁一直以来都有着强烈的“权归内阁”的理念,不止对六部,甚至地方上的权力也想要拿上来,牢牢控制。
  尽管六部尚书不在,地方上的这些大员也不是吃素的,讲事实摆道理,与内阁相争的丝毫不落下风。
  内阁想要强力推动“新政”,对权力的渴望极其炽烈,在大部分事情上都不想让步。本来还算和谐的气氛,渐渐的争吵起来。
  蒋德璟,钱龙锡这些人宦海沉浮,经历的太多,没有表现的那么强势。但甘肃巡抚林日瑞,南直隶巡抚方孔炤,陕西巡抚李邦华都据理力争,在很多事情上与毕自严等人向左,并且坚定的毫不退让,甚至不惜以“避之不见”相抗。
  这个时候自然不能搞出巡抚集体辞官的事态严重的戏码,否则会将内阁推到尴尬的境地,对朝局,对“新政”极其不利。
  好在还有时间,毕自严等人提出了“先易后难”的办法,将其他事情相继处理掉,留下最难的一部分,再慢慢磋商。
  但是最终,又是一次不欢而散。
  是夜,孙承宗府上。
  孙承宗,毕自严,孙传庭,傅昌宗,周应秋,方孔炤,李邦华,陈奇瑜,蒋德璟等九个人齐聚在酒桌上。
  菜品简单,却是热气腾腾,色香味俱全。还有两坛上好的女儿红,酒香正浓,弥漫整个内堂。
  孙承宗端着酒杯,笑着道:“老朽的俸禄不多,皇上的赏赐不少,奈何老太婆吝啬,诸位就凑合一下,出去也别说。”
  孙承宗今年已经七十二,在场是最大的,他这话算不得托大,还有难得的放松,玩笑之语。
  众人连忙举杯,这位老大人平时低调,但资历,身份,地位,在场的即便是毕自严都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一饮而尽,孙承宗面带和缓笑容,一副家常便饭模样的环顾一圈,目光落在顺天巡抚陈奇瑜脸上,笑着:“玉铉,我记得你是万历四十四年的进士吧?”
  玉铉,陈奇瑜的字。
  陈奇瑜虽然不是火箭上升的人,也属于朱栩破格提拔,连升二级的人,在顺天府巡抚这个位置上,显得“资历不够”。
  他对孙承宗自不敢托大,倾身道:“回大人,下官是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天启二年的候补礼科给事中,还是大人点的名。”
  那个时候东林还没有得势,万历年间的格局未破,新的格局未成。孙承宗已经不记得,打量他一眼,道:“皇上识人之明,老朽一直佩服。今年北直隶能有这番景象,你功不可没。”
  在座的都清楚,今天几乎就算是“鸿门宴”了。陈奇瑜虽然比京外的封疆大吏高半阶,但在京城也是不起眼,上面高官密布如林,颇为谨慎的道:“下官不敢居功,朝奉令,夕照行而已。”
  孙承宗道:“无需谦虚,北直隶一直是皇上,内阁眼皮底下的试验田,很多政策都是北直隶先行,皇上与我等观效后,择优劣汰,查漏补缺才制定而出,你的奏本,在内阁我们几个都是第一眼要看的,有理有据,有问题有办法,皇上也曾多次赞许,偶尔还提及,有希望你入工部的意思。”
  陈奇瑜神色一惊,连忙站起来,道:“下官侥幸,不敢皇上如此赞许。”
  “坐。”
  孙承宗微笑道:“是与不是,皇上,我们几个都能看到。你不争名不夺利,无阿谀,不内讧,一心用事,成效显著,是为当朝为官之镜。戒骄戒纵,前途不可限量。”
  陈奇瑜直觉热血冲头,内心如沸,拿起酒杯,向着孙承宗道:“下官愚钝,蒙大人看重,玉铉敬大人一杯!”
  孙承宗端起酒杯,笑着道:“实话而已,坐下,无需多言。”
  陈奇瑜坐下,脸上的一丝激动不知道是醉酒还是其他。
  孙承宗的目光转动,落在方孔炤身上,道:“潜夫,你也是万历四十四年的进士吧?”
  方孔炤倾身,神色不动道:“是。”
  孙承宗面露赞许,道:“你在郧阳等地的事情,老夫详细看过,有谋有勇,处置得当,在本官看来,你比洪承畴更有能力,适合军伍。现在朝廷的意思,是要军政分开,互不相涉,若是你还想回来,本官今天就当众徇私一回,调你入我麾下,如何?”
  方孔炤当年在陕西确实有勇有谋,作战上百次,几乎没有败过,擒下的大小匪首数以百计,他的官职,基本上是以军功升上来的。
  但是方孔炤现在是南直隶,也就是江苏巡抚,正值“新政”大潮之中,如何能脱身?
  他抬手,依旧平静的道:“劳大人费心,下官已向皇上表明心迹,一心从政,为皇上分忧,为百姓造福,不敢有丝毫分心。”
  孙承宗看着他道:“也好。南直隶这一年,老朽也看在眼里,虽然有不少波折,但终归一直向前,好好做,再过三年,估计我就该致仕,内阁会空出几个位置来,其中一个我曾与皇上说过,是给你留的,莫要让老朽失望。”
  方孔炤哪怕再竭力控制,现在也不能再平静,起身,抬手道:“下官谢大人看重,定不负大人所望!”
  孙承宗笑着摇头,道:“坐,无需多礼。”
  方孔炤坐下,胸口轻轻起伏,眼神有些光芒闪动。
  不管官大官小,哪一个不想再进一步,作为一声封疆大吏,谁不想进六部,入内阁?
  这个时候,周应秋与傅昌宗很有默契的悄悄对视一眼,会意的微点头。
  这场“鸿门宴”,只怕没那么简单了。
  孙承宗招呼过这三人,看向傅昌宗,周应秋,李邦华,蒋德璟四人。这四人,显然以傅昌宗,周应秋为首,他沉吟着没有说话。
  傅昌宗自不用说,那是皇帝的亲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