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独断大明-第8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外,还有宗法律,盐法,商法,钱法,私茶条例,贱籍暂规,内阁发布的禁令,规定等等,凡还有十七法未列六律,单独成本……”
  靖王说的有些口干舌燥,但毫无磕绊,显然是准备了很久,极其熟悉。
  朱栩静静的听完,知道了基本框架,心里推敲一阵,道:“这样吧,你明天带着主修各部法律的人,明天到内阁来,朕,内阁辅臣,六部尚书,侍郎,都要听一听,有什么问题,记录下,再仔细研讨,等明年各地巡抚进京,再进行一次扩大讨论,争取做到更完善一点……”
  靖王听着,倒也没有异议,稍微犹豫的道:“皇上,诸位大人若是对法典某些条款友异议,还请皇上公正处理。”
  朱栩眉头一挑,道:“你是说,有人对你修的律法不满意,让你感到为难了?”
  靖王抬起手,道:“回皇上,修订各项法律,六部,内阁都有派人参与,其中很多争议比较大,内阁,六位尚书大人颇有微词,臣担心明天会引起争论,祸及一些无辜之人,并且让督政院的努力付之流水。”
  朱栩微微眯起眼,看着靖王。
  靖王分明是话里有话,谨慎小心的给一些人上眼药。
  在整个大明,除了朱栩,也只有二位次辅,毕自严,孙承宗能给靖王压力,外加靖王近来与毕自严的关系多有龌蹉……
  朱栩心如明镜,端起茶杯,淡淡道:“朕知道了。督政院是你的直属衙门,外人不应该插手,这件事你心里清楚。至于在内阁的政务,你虽然低于二位次辅,但毕竟是内阁辅臣,该有的坚持,你也要拿出来,所谓的‘纸糊’,‘泥菩萨’这些不堪的名声,朕不想在朕的内阁里听到……”
  靖王一听就大喜,抬起手,沉声道:“臣遵旨。”
  朱栩也不希望内阁一团和气,凡是都稀里糊涂而过,靖王与毕自严不和,对朱栩来说,是某种需要。
  放下茶杯,朱栩问道:“关于督政院的权职,范围,你们督政院是怎么看的?”
  朱栩这段时间一直在与内阁,大理寺,六部尚书等官员“闲谈”,谁都知道这是年底的一种“考校”,靖王心里也十分清楚,早有准备。
  靖王抬着手,道:“回皇上,臣等商议过,有八,一,律法;二,督察;三,核举;四,秉政;五……”
  朱栩听着,微微点头,道:“与内阁奏呈的倒是差不多。嗯,朕还在考虑一条,就是百姓代表可以在督政院陈情,督政院一定比例投票后,可以罢免一个品级范围内官吏的官职,并且在一段时间内不得复职,任用,你觉得如何?”
  这个不新鲜,朱栩很早之前就提过,只不过还没有实施的环境,现在的省府一级,基本上具备条件,可以试试看了。
  这是在给督政院增加权利,靖王自不会拒绝,沉声道:“是,臣回去之后就会商议,详细的条陈明日上奏皇上。”
  朱栩心里也是撑着一口气,道:“嗯,做的精细一点,不要给人抓漏洞,抓把柄,发现律法的漏洞,要及时堵住,不要给小人机会……”
  “臣遵旨。”
  靖王本来还带着忐忑,现在却是高高兴兴而去。有了朱栩的支持,他就无需担心毕自严将手伸到督政院,在内阁的政务上,他也有底气与毕自严争一争!
  看着靖王离开,朱栩看着已经冷透了的薯饼,肚子里感觉还是空空的,不禁有些想念慈宁宫的鱼羹,抬头看向曹化淳道:“还有几天到年?”
  “回皇上,今天是二十一,还有八天。”曹化淳上前一步道。
  朱栩微微颌首,神色若有所思。
  过年后,朝廷休沐二十天,正月二十开朝,他大婚定在二月初九,近一点的还好说,偏远一点的,只怕这个时候就已经启程入京了。


第914章 巡政御史
  朱栩坐在椅子上,翻阅着奏本,心里还是在不断的计较。
  明年是大明“新政”的第二年,很多改革举措将向深入推动,去年还是他在京外走了一圈,开了一通杀戒,这才让很多事情顺利起来。明年的“新政”将更加困难,同时他又不能随意出京,朝廷上下面对的形势将极其困难。
  一阵之后,朱栩合起一道奏本,突然向曹化淳道:“对了,巡政御史,准备的怎么样了?”
  曹化淳稍微想了想,道:“回皇上,二十二个省,需有二十二巡政御史,外加配齐各种各类的官员,总人数有近三百人,内阁,六部,大理寺,督政院等都还在商讨,还没有完全定下来。”
  朱栩沉思片刻,道:“让内阁加紧督促,必须在元宵之前出京!巡政御史,要将各方面都摸一摸,朕要看看大明的具体状况!还有,这二十二巡政御史还要交错巡视,不能出现糊弄的情况,一经发现有内鬼,严厉惩处!”
  “遵旨。”曹化淳应声。
  朱栩摆了摆手,低头认真的批阅起来。
  曹化淳悄步退出去,转身向毕自严的班房走去。
  在朱栩批阅奏本的时候,内阁的各种命令也不断颁出去,相当的密集。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一系列的任命了,除了任命各省的参议,参政,副督正,还有就是大理寺的官员,这个异常引人注目,因为巡抚的品级是从三品,依照“战区”划分,设立的四个由京城大理寺直辖的“巡回大理寺审判廷”,品级是正三品!
  也就是说,这个巡回审判庭,有权审理辖区内的所有案件,哪怕涉及巡抚,总督都可以!
  他们的品级,是从三品!
  这对地方来说,简直太过可怕,犹如绳索套在脖子上,大口呼吸都不得!
  京城的一干观察家,舆论批评家都为之侧目,继而掀起一股股的风潮,各种言论铺天盖地,席卷京城,接着就如狂风大浪,滚滚如潮,冲击向大明的四面八方。
  大理寺的动作相当突然,这原本应该是年后的安排,可汪乔年新任大理寺卿,又入了内阁,迫不及待的想做些事情,因此也不愿意等到年后,着急忙慌的就对原本大理寺的计划进行了大幅改动,强力推进。
  大理寺。
  大理寺现在的基本架构,一个大理寺卿,少卿二人,六个大理寺丞,还配有断官三十六人,专司审判,另外还有常参官等七十多人,机构上是越来越庞大。
  汪乔年现在正在大理寺,听着二位少卿的讨论。
  “大人,这东西南北四大巡回判廷,我等建议由寺丞担任,两年到三年回京,轮流任职,并且地方也要轮转,以免被腐蚀,为祸地方……”
  “省级官员,自然都是还要押送京城受审,但其他的,在地方上审,是不是有些……就是不放心……”
  “没错,现在的地方上,什么事情都推来推去,一推二推之后,事情就糊涂了,怎么理都理不清……”
  “皇上给我们大理寺这么大权力,就是要朔本清源,打击那些贪官污吏,还吏治一个清明,不能给他们机会,决不能手软!”
  汪乔年静静的听着,等了一会儿道:“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明日召集大理寺各级官员,建言献策,本官回来后进行梳理,对于有用,可用,全数采纳,并且重奖!”
  “是。”二位少卿齐齐应声,声音澎湃。大理寺现在真的不同了,那是有内阁辅臣坐镇的二品衙门!
  在汪乔年商议的时候,督政院正忙碌不休。
  除了对各项律法加紧完善之外,对各地督政院督正使,督正的任命,也需要督政院复核,随着一个个任命发布出去,预示着督政院的权势,影响力也将越来越大。
  二十二巡政御史,大部分都由从督政院选拔,其他各机构派人参加。
  靖王的班房内,看着眼前的魏学濂,有些头疼。
  这个魏学濂之前与吏部的人在皇家政院门前打了一架,闹的是沸沸扬扬,连后宫都牵扯,介入了,虽然没有被判刑,可也“拘禁”了半个多月,短时间内,是不能复起的。
  偏偏,这位又是皇帝点过名的人,又是皇家政院系的学生领袖,不能一直放着不管。
  从本心来说,靖王也觉得这是一个人才,算是他半个心腹,有心启用。
  “你是说,你想做巡政御史?”靖王看着魏学濂,面色淡淡的道。
  魏学濂知道自己的情况,一本正经,老老实实的道:“是,下官也不想王爷为难,正的不行,副的也可以。”
  在巡政御史上,靖王的话语权很大,任命一个副手根本不叫事,想了一阵,靖王道:“你想去哪里?”
  二十二巡政御史,负责巡视的都是一个省,要长时间观察,总结汇报给朝廷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