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独断大明-第13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熊廷弼瞥了他一眼,道:“皇上,漠西蒙古虽然四分五裂,面对的敌人比较多,但实力尤强,非一战可定,还需耐心等待时机。”
  朱栩转头看了看,目光落在祖大寿,赵率教身上。
  祖大寿稍显木讷,反应却奇怪,道:“皇上,可以逐步吞噬,先从漠北蒙古入手,近来他们有些不老实,要求非常多,有要挟朝廷之意。”
  赵率教紧跟着,道:“皇上,臣陪同曹大都督西行一路,见到了太多,都是荒蛮不化,野蛮成性,当需王道圣化。”
  朱栩不禁笑了声,要是以往,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肯定一大堆理由来反对,“和”字在大明是深入骨髓,现在能有这样的态度,朱栩很是欣慰。
  “朕不着急。”
  朱栩背着手,感受着来自戈壁的寒风,道:“你们也不用急,给朕盯紧了,五年之后,朕要再来!”
  熊廷弼等人感觉到了朱栩勃勃野心,还有一种无法言喻的强烈信心。
  朱栩面无表情,心里焦急的等待着。
  今年是景正七年,历史上的崇祯十三年,最多还有五年,灾情就会慢慢消退。
  那时,“新政”已经差不多完成,大明的国力会飞速恢复,加上海贸的助力,将会有一个不可预期的腾飞!


第1441章 归来
  朱栩在甘肃镇待了几天,视察了军队、要塞以及具体的战略规划。
  这里历经秦良玉,熊廷弼二人,朱栩也指摘不出什么,见事态比他预想的要好,很高兴的转道去了成都。
  四川巡抚卫凉雍等陪着朱栩在四处走动,介绍各种情况,体察民情。
  从城外回来,卫凉雍与朱栩在一个小茶馆歇脚。卫凉雍见四下无人,这才道:“皇上,四川的灾情比陕西严重,民乱也比陕西重,虽然最近几年经过林巡抚,秦元帅的多番整治有所恢复,但总体来说,依旧是民不果腹,民心疲惫,士气低迷……”
  四川不止有民乱,还土司作乱,多年前,还发生土司十万大军围困成都的重大叛乱事件。
  朱栩喝着茶,目光看着各处。
  卫凉雍历经浙江参议,贵州参政,陕西参政,资历非常厚实,对四川,陕西,贵州等的情况尤为了解。
  他见朱栩似乎心不在焉,继续道:“皇上,贵州,四川,湖广,陕西等地的聚集的土司已经在移民中被分散在各地,已经没有作乱的危险,四川已经移出去三百多万人口,压力大减,勉强自给自足……”
  朱栩转过头,看向他,突然道:“你觉得,制约四川发展的问题有哪些?”
  卫凉雍一怔,迅速反应过来,道:“四川是天府之国,沃野千里,若是灾情过去,‘新政’得以完成,必然百姓富饶,安居乐业,成为古往今来,最富盛的时期……”
  朱栩看着他,摇头道:“朕说的不是这个,嗯,比如灾情之后,制约四川进一步发展的限制条件有哪些?”
  卫凉雍满脑子是应对眼前的灾情,对日后还真没怎么考虑,加上自古以来的官府都专注农桑,这里面有什么要刻意上奏的吗?
  卫凉雍心里飞转,一时间有些不知道如何回答。
  朱栩暗自摇头,眼前的这些大人们还是没有对商品经济有所重视,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发展。
  朱栩也知道,现在说这些有些早,喝口茶,淡淡道:“工部那边在大力的兴修水利,修桥铺路,构筑全国的官道网落,四川道路难行全国首屈一指,你们是怎么考虑的?”
  卫凉雍连忙道:“臣已经向朝廷申请了专项资金,对四川的道路进行规划,准备用五年时间,在四川开辟六条主官道通向四周各省,勾连京师,南直隶等地,内部各府也将陆续打通,确保官道通畅……”
  朱栩微微点头,笑着道:“嗯,道路畅通是发展的第一要素,要放在心上。朕从内帑,每年给你们四川巡抚衙门拨付五百万,你们要成立专门的道路部门,用以四川的道路建设发展。”
  卫凉雍神色大喜,站起来抬手道:“臣替四川百姓,拜谢皇上!”
  朱栩压了压手,道:“先别急着谢恩,你们要不折不扣的使用,不能挪用这些银子,全部专款专用,你做好规划上呈给朕看。朕,内阁,工部每年会派出多轮次的监察,这一件事你亲自盯着,要是出差错,朕就拿你问罪!”
  这些卫凉雍自然连连保证,就差拍胸脯了。
  朱栩懒得听他的大话,继续在四川各地走着。
  四川的情形确实很不容易,哪怕有番薯等的推广,还是时不时有人饿死,即便饿不死,也只能堪堪果腹,没有半点剩余。
  在四川待了七八天,朱栩启程前往陕西。
  他这次是微服私访,没有惊动陕西巡抚衙门,直接进入了几个州府的农庄,深入了解其中的运作与问题。
  这个农庄,还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农庄,更多的是聚集了一群人,划分一些地方,同劳同休,然后由农庄分配每个月的粮食,因为移民造成的人少地多,外加番薯等的集中种植,可以说温饱没有问题,外加劳作间隙,还有各种手工生产作为弥补,可以说,除非是农庄出现腐败,不然不会有人冒险造反才对。
  朱栩转了几个,继而进入西安府,走入最大的一个农庄。
  这农庄有三千人之多,农田三千多亩。农庄里有大食堂,学堂,工厂,衣坊,甚至还有一个银行的支行,简直就是一个小型社会,虽小,五脏俱全。
  朱栩在这里待了两天,然后不动声色的离开,径直向山西走去。
  在山西朱栩又逗留十多天,这才回京。
  时间,已经到了六月,朝廷准备的皇太子册封大典已经准备就绪,定在六月二十一。
  而后宫给朱栩选的秀女也已经完成,本来是三人,最后一人选不出,定了两人。
  朱栩是悄悄回京的,没有入宫,而是住进了曹家。
  曹文诏的皇家军团驻扎在廊坊,离京畿就是一步之遥,在朱栩入京之前,他已经等着了。
  曹家的院子后面,有一个澡堂子,朱栩,曹文诏两人如过去一样,在堂子里泡澡。
  曹文诏虽然年过四十,模样还是很健硕,半躺在朱栩右侧不远,笑着道:“皇上,您要是再不回来,内阁就要炸开锅了。”
  朱栩毛巾蒙着脸,热气遍布全身,声音闷闷传出道:“怎么了?”
  曹文诏嘿嘿一笑,道:“内阁传出风声风,想要降低兵部,刑部的品级,归为内阁的直属衙门,三品,甚至是四品。”
  兵部,刑部都是二品衙门,尚书也是正二品的大员,要是这两个部门被降低,不止是两个正二品,还有六个从二品,无数的三品,四品,五品等官员会被依次降低。
  再涉及到两部门主掌的各种事务,牵扯就更多,别说内阁炸开,就是到朱栩手里也要斟酌再三。
  朱栩笑了声,道:“刑部还好说,权责较小,刑部尚书也算权小言轻,兵部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过去的兵部,主掌大明内外军务,朱栩连翻改革后,依旧主管日常事务,包括一部分后勤,商贸进出口,还负责新兵训练营。现在的大元帅府与兵部的关系也是千丝万缕,哪怕是孙承宗督师辽东,当年挂的也是兵部尚书衔。
  另外,这里面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兵部尚书是张国维,这个人是毕自严的政治遗产的继承人,是毕系在朝廷的代表,有人要动他,毕系上下哪里能束手待毙。
  这说不得又会是一番热闹。
  曹文诏自然也知道里面的道道,轻轻翻了翻身,道:“皇上,现在朝野弹劾张尚书,那叫一个声势浩大,群情汹涌,怕是不等孙首辅出手,张尚书也要扛不住压力辞官了。”
  孙传庭地位日渐稳固,权势扩张的飞快,既然内阁透出口风,自然有的是人上赶着表现。


第1442章 孙承宗要隐退
  朱栩听着曹文诏的话,将毛巾拿下来,在热水了转一圈,拧了拧,又蒙在脸上,道:“内阁那边怎么说?”
  曹文诏看不清朱栩的神色,从他话里也分不清什么,于是有些谨慎的道:“傅阁老,周阁老态度不明,靖王,汪阁老明确反对,认为这样动作太大,需要仔细斟酌后再定。赵阁老,沈阁老也是有些迟疑,希望明年再做考虑。”
  朱栩没有说话,心如明镜。
  刑部与汪乔年的大理寺,靖王的督政院联系最多,合作相当紧密。汪乔年,靖王应该是担心孙传庭动完刑部,会对他们出手,限制他们的职权,“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于是将刑部挡在前面。
  赵晗,沈珣担心的或许这两个部门的“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