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清国地诏书为:“内阁奉上谕:朝鲜为我大清藩属二百余年。岁修职贡。为中外所共知。近十数年来。该国多内乱。朝廷字小为怀。叠此派兵前往勘定。并派员驻扎该国都城随时保护。本月四月间。朝鲜又有土匪变乱。该国王请兵援剿。情词迫切。……。各国公论。皆以倭国师出无名。不合情理。劝令退兵。和平商办。乃竟悍然不顾。迄无成说。反更陆续添兵。……。著李鸿章严派出各军。迅速进剿。厚集雄师。陆续进发。以拯韩民于涂炭;著沿江、沿海各军督抚及统兵大臣。整饬戎行。遇有倭人轮船驶入各口。即行迎头痛击。悉数歼除。毋得稍有退缩。致于罪戾。此通谕知之。钦此。”
日本地外务大臣陆奥宗光向驻东京各国公使发出宣战通告为:“帝国政府为使日清之间之争议合理解决。并使彼此关系永远协调。虽曾使用各种光明正大之手段。迄今显然未奏其效。为解决此事。本大臣荣幸地通知阁下:帝国与清国现进入战争状态。”
薛兴华仅仅扫了一眼二份宣战文告。没有细究。毕竟这只是双方地官面文章。里面并没有多少他所需要了解地内容。
他现在得好好看看那个情报人员发
欢之战情况。
这个情报人员写得言简意赅,写了战斗爆发日期,写了双方士兵的大致数量和双方主要将领,也大致描述了战场情况和双方死伤情况。从所写的内容看,在成欢观战的情报人员还不止一个。
薛兴华很欣慰地看到战斗是从7月29日凌晨五时爆发的,也就是说历史拐了一个小步又回到了原来位置。
因为中国军队比历史上的部队多了近一千的部队参战,双方实力非常接近,战斗也比历史上的战斗要激烈得多,双方死伤人数远远超过历史上的成欢之战,但清军还是放弃了成欢逃往平壤。
他凭着自己脑海里的记忆和情报人员提供的情报,认真地泡制了一篇《成欢之战》。对于这种败仗还真不知道怎么写才好,如实写一定会打击国人抗日的信心,不如实写又担心国人以为日本人是豆腐,随便一个人就能杀几个日本鬼子。
薛兴华之所以持写这篇文章在《风雨报》上披露,就是希望阻止叶志超打了败仗逃到平壤还向朝廷报捷,饰败为胜嘘牙山大捷,蒙蔽清政府。清政府还以为真的获得了大捷然明令奖,并委派败将叶志超为驻平壤诸军总统,造成平壤之战再次一败涂地。
他必须在叶志超到达平报捷之前让世人都知道他的嘴脸,阻止朝廷给予重权。
虽然薛兴华自信,兴华军海军的实力还不清楚他对自己的陆军部队很有信心,现在兴华军陆军的火力可是世界一等一的上训练时融入了前世先进的军事技术又经过了实战的检验。一比一上战场决斗的话,完全可以击败对方甚至全歼对方。就是一比二、一比三也不怕,因为火力强大、战争观念先进的兴华军胜利的可能性很大。
但是,他也知道面对日一比十、一比二十就没有什么把握了。在前世的记忆里,日军就是一群变态的牲口,不怕死。在甲午战争中他们一直打顺风仗看不出他们的变态。在几年后的日俄战争中,日本人的变态才充分显露出来别是打沙俄军队占领下的旅顺时,乃木希典这家伙指挥3个师团、2个预备团、2个野战炮兵旅团共566万人兵力和386门大炮用了肉弹自杀战术,向旅顺俄军发起3次总攻役历时近百日,日军狼奔豕突,血肉横飞,战死的日本军人高达万余人,最后拿下了旅顺!
一支万六千士兵的部队竟然战死五万人,谁会舍得这么下本钱?除了日军这群变态,又有哪支部队能在损失百分之九十的兵力后不崩溃?
一个打得剩一个士兵,这个幸存的士兵有可能为了报仇继续干!一个排打得剩一个士兵,这个士兵也有可能横竖是死而坚持战斗。但一个连、一个营打得只剩下几个人时,士兵的神经很难很难不崩溃。
没有领过兵、没有上过战的人不知道战争的残酷,“战斗到最后一人”说起来容易要做到真的很难。至少薛兴华不敢保证自己的兴华军能做到这点,部队能够保持到损失四分之三的兵力而不逃跑就算烧高香了。
因此薛兴华还没有自信到独抗几十万侵华日军的地步,他希望这次战争还是由清军挑大梁,自己的兴华军在旁边敲边鼓,利用已知的历史知识多杀一些鬼子,扭转几场局部战场的结局。
历史上的甲午战争,日军虽然打的比做梦还顺利,但还是动用了二十三万部队。一旦他们得知兴华军加入了,日本人动用的军队肯定只有多不会少。
《成欢之战》写完之后,薛兴华马上将其用电报发到上海,吩咐廖卫先用号外印发。
八月二日一早,上海租界里就有不少报童大喊:“号外,号外,中日在朝鲜成欢首开一战!”
“卖报!卖报!提督叶志超贪生怕死率先逃跑!”
“号外,成欢一战清军歼灭日本六百余人!”
“号外,聂士诚将军身先士卒,冒枪林弹雨奋起杀敌!”
“卖报!清军在成欢溃围而去!”
……
中日之战牵动了无数人的心,《风雨报》的号外一出来,立即引起了众人的哄抢。购买报纸的有老人、有妇女、有小贩、有脚力、有富豪、有小姐、有公子,还有不懂中文的洋人以及官府的衙役、官员等等。
一个热心的读书人站在街边对着众文盲大声地念着报纸的内容:“二十五日倭军少将大岛义昌率其混合旅团骑、炮、工兵各一个中队共四千余人,配备山炮八门,由汉城龙山出发南犯,准备进攻驻牙山清军。27日进至成欢北20公里之振威。因我军已移防成欢,乃决定进攻成欢。
我军倭寇到来之前已分兵二路,一路由提督叶志超率领一千五百马步守公州以做后应。聂士诚率三千五百马步守成欢阻止敌人。在成欢以左右两翼展开布防,其中右翼由武毅军老前营一部及古北口练军马队驻守。左翼在距成欢西北约2公里之牛歇里高
堡垒工事,江自康率仁字营扼敌此阵地一线配备防御主阵地……”
开始的时候,很多人都认真听书生念,但不久就失去了兴趣,觉得这些书生念的没有说书人说的精彩,更谈不上刺激果能像《说岳全传》、《三国演义》一样就好了,“老子乃你爷爷张飞张翼德是也对面无名鼠辈是谁?报上名来!杀!”带劲、刺激、威风。
面前这个人念的一点也不好。
不过,还是有用心地人在听,想知道中国军队是打赢了还是打输了,虽然比听书的滋味少一点,但不要钱且听听何妨?
念报的书生眼睛扫到听众的反应,心里也很郁闷:又不是我的错是这报纸写的寡淡无味,我就是最厉害也难念出花来啊,真是一群蠢家伙。
他提高声音大吆喝道:“注意听,马上来刺激的了。”接着,看着报纸念了起来,“29日凌晨五时日军到达佳龙里附近,于光_等清军在此早已严阵以待突起狙击。枪声大作,子弹如雨般射进入敌阵当即将日军步兵第二十联队中队长步兵大尉松崎直臣击毙,山田四郎中尉被击伤日军士兵伤亡多人。
黑夜中,日军不辨清军虚,猝然遇伏,仓惶败退,互相践踏。退至安城渡,因桥小人众,拥挤坠水,溺死多人。……”
人群中大叫声:“打得好啊!”
“太好了,死了多少?”
也有人问道:“击毙就是头不?”
“大尉啥官,是提督不?”
“会不把倭军的脑袋送过来示众?”
书生很有气魄,大声道:“还更刺激的呢,你们再听。倭寇司令官武田中佐闻警,立即令本队向右迂_,攻击清军左翼以支援前卫部队。并令步兵中尉时山造率五个分队士兵前往助战。时山等在行进途中,误陷泽中,水深没颈,挣扎得出,时山等四十九人,全部溺毙。……,溺毙知道不?就是沉到水里淹死了……”
果然,众人又是大叫:“好啊,淹死四十九个东洋鬼子!”
“死的好!”
一场失败的战斗再怎么修饰也难以夸出一朵花来,当书生念到“终因日军势大,清军被迫退走。路上,突围清军遇到因惧怕倭军而放弃公州的叶志超部,二部合一向东而去。逐放弃固守公州之计划。是役清军死伤七百五十余人,倭军死伤六百七十余人。因为敌方武器装备优良,杀伤力较强,人数较多,导致我军丢失了牙山,损失辎重武器无数”后,众人兴奋的心情又凉了下来,这才知道原来是中国军队打了败仗。
很快,人们如薛兴华所预计的一样大喊:“叶志超是混蛋!”
“杀了叶志超!”
有人甚至还喊出了“灭叶志超九族,免了聂士诚的官!”
……
一些聪明人则在思考今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