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夺清-第1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路。惟有利用列强之间地矛盾。利用他们追逐利益地心理。把我们中国尽可能地保存下来。把我北洋军地种子、骨架、主力给保存下来。等待将来有人挥臂一举!”
“将来有人挥臂一举?”张佩纶吃惊地看着突然变得“大逆不道”地老丈人。
地李鸿章并不是绝对地愚忠君主之人。他因甲午到两江总督后。暗地里与孙中山地革命党有联系。在1900年地庚子事变中还参与了“江南互保”地行动。后来不知是因为看出孙中山等人无法成大事还是因为对袁世凯寄有厚望。李鸿章与革命党人断绝了联系。
所谓的“江南互保”是1900年“义和团”大闹山东、河北,杀洋人灭洋货引起西方列强反感而联合出兵中国之际,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铁路大臣盛宣怀、山东巡抚袁世凯、闽浙总督许应等凑在一起商议如何保存东南各省的稳定,避免列强有藉口入侵。同时密议盘算倘若北京失守而二宫不测,则选李鸿章为总统保存东南各省的稳定。当慈禧所代表的清政府向西方列强十一国宣战后,刘坤一、张之洞、李鸿章、许应、袁世凯、四川总督奎俊等和西方列强达成地方协议,称为江南互保。他们这些人宣传当时朝廷的诏令是在义和团的逼迫下出的“矫诏、乱命”,东南各省拒绝遵从。
从这些来看,李鸿章还是做出了与朝廷离心离德的事情。
李鸿章波澜不惊地说道:“但愿这次北洋军在战场上的表现能让朝廷那些目光短浅之人变聪明一些,以血淋淋的事实告诉他们,一个国家的强盛不能依靠打压国内能力强大来实现,那只是自断胳膊,带来的只有屈辱。这次中日之战,老夫的战略思路是:北洋应战还是应战,但不能主动也不能拼光。要利用西方列强的调停保护好北洋的种子,也把朝鲜抛出去作为拖垮日本人的泥潭。”
“可……”张佩纶觉得面前这个受了多年委屈的老头有点意气用事的味道。
李鸿章不知道佩纶怎么想的,他说道:“你不要被《风雨报》所迷惑,说失败的是他说胜利的也是他。那个人当然希望我们拼光最好,他想来捡桃子。你想必也知道了婆罗洲三市的什么兴华军,他们才是《风雨报》的后台。哼,真是烂蛤蟆想吃天鹅肉,突然征集了近万部队,就凭这些人来捡桃子,老夫还真是佩服他们,佩服他们胆子比身体还大。……”
李鸿章说完兴华军的事,平静地说道:“其实,除了为大清考虑,老夫不能战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老夫也有点私心。”
张佩纶又把落在这个老头的脸上。
李鸿章道:“现在朝廷一个又一个旨过来,要老夫备战,也就是要老夫背负战争失败的全部责任。你还记得你看的《风雨报》上那句话吗?‘在中国历史上还没有因为抵抗外敌而背负骂名的汉子,只有投降屈膝而遗臭万年的奸贼!’
呵呵,说得好啊。
但这说明了什么?说了只要主战,无论成败就会担心被人骂,所以朝廷这么坚决。
但是,这是对朝廷而言的,对们这些具体打仗的人就不会这么宽松了。古往今来,因战事失败而被凌迟处死的大将,被诛三代灭九族的将军家属比比皆是。
老夫率兵赤膊上阵全力拼杀,战事一失败,朝廷会第一个拿老夫开刀问斩。老夫这么大一把年纪死不足惜,可你们呢,你们的儿子女儿呢?拼光之后老夫手下的兵没有了舰没有了,老夫还能依仗什么,还不随别人砍杀?老夫若能借助列强调停成功,老夫就是功臣,朝廷最多也就是斥责一下老夫而已,只要老夫的北洋还在,谁能把老夫一家怎么样?”
张佩纶说道:“小婿理解了您的苦衷。可这个度很难把握啊。我们努力避战肯定会逐步失去战机,而列强调停又没有效果的话,那北洋军不还是会被消灭光,我们不还是没有保障?”
李鸿章微笑着说道:“呵呵,你啊还是缺少一点点见识。我偌大的北洋军怎么可能喊完就完?就是再不济拖它一二年没有问题吧?在这一二年内难道老夫在列强之间还斡旋不出结果来?你不要轻信《风雨报》上的,那篇文章似乎将国际形势分析得很透彻,也指出了列强没有一个好东西,讲的只有利益,相互之间也只有利用。到底是出洋的人,见识比朝廷那些迂腐的学究高多了,简直不能比。但文章忽视了二个很重要的方面,也许是故意隐藏的。”
张佩纶拱手道:“请父亲指教。”
【感谢订阅】
第一第177章 【战争脚步近了】
鸿章举起一根手指道:“第一,他没有说出英国和沙是有矛盾,而且是仇敌,是那种不把对方消灭不心甘的仇恨。在欧洲的利益是这样,但远东的利益也是这样。沙俄的是就是英国的非,英国的非就是沙俄的是。二个国家在朝鲜都有巨大的利益,他们觊觎该处多年,都不会放弃。既然他们是敌对的双方,就有利用的可能。老夫现在放出了一份大礼,既然沙俄拒绝,老夫就试着送给英国。实在不行,老夫可以把礼包做大一点,他们实在没有拒绝的可能。否则,老夫再转送给沙俄。”
“父亲这是在走钢丝啊,万一他们双方联合起来,那……。我们大清实在没有****他们西方列强的本钱。”
历史上李鸿章****西方列强不成,反被列强****,特别是被沙俄****:每当日本要大举进攻前,沙俄就答应调停,到了战斗最危险的时刻,沙俄就摆手不干了。
几次差点让李大人气得吐血,但他还是锲而不舍地周旋在列强之间,甚至甘愿冒着不遵圣旨、私通敌国的风险命令他的亲信幕僚伍廷芳与日本驻天津领事荒川已次私下谈判以结束战事。
将心比心地说一句,如果不考虑甲午战争的结局,李鸿章大人还是做了不少事的,可谓呕心沥血废寝忘餐,再加忍辱负重。这种性格是他相交曾国藩统领淮军后逐步形成并强化的。这种优良品质成就了李鸿章,也在最后给李鸿章带来了一身的骂名。也许此时的他不是这么坚持,换上一个脾气暴躁的人,甲午战争的结局就会不一样。
李鸿章听了张纶的话,说道:“你的担心不是没道理,也正是老夫说的第二点。那就是那篇文章忽视了个人之间的交情。西方列强国与国之间没有公理可言,讲的只是利益。但私人之间还是有亲情、友情可言的,不少西方人还是讲信誉讲道理的。以前担任我北洋水师总教习的琅威理也算是一个言而有信的汉子。老夫在直隶总督和北洋通商大臣位置上坐了二十四载,也结识了不少洋人朋友。这些人多少能帮老夫一点忙他们的影响力,能影响列强的一些政策走向。……,世上没有十拿十稳的事,什么事都需要努力去做才能成。老夫不能做一个开拓疆土的绝世勇将,就当一个修理破屋子的糊裱匠吧,大清这房子也只能哪里漏风哪里补了。”
张佩纶深深鞠了一躬,说:“小婿明白父亲的苦心,一定帮父亲完成这难以完成的事。”
历史上李鸿动了英国驻中国公使欧格讷格讷也积极向国内提建议请求英国政府调停中日之战,还建议英国舰队对日示威。这让疲于奔命的李鸿章李大人于黑暗的黎明中见到了一缕曙光。
很可惜的是欧格讷的议最后被当时的英国首相罗斯伯里否定了。这个坏李大人好事的家伙说道:“这是不合时宜的。我们不能削弱在东亚的海洋上具有能够成为防范俄国屏障的伟大力量的强国,不应该与之合。”
1894年7月23,英国政府还照会日本政府:“此后中日两国开战时,中国之上海为英国利益之中心。故欲日本政府承认不在该港及其附近为战争的运动”。这是直接向日本暗示,未来的战争只要不影响到英国在长江流域的势力范围国不会进行干预。
此照会让鸿章大人地外交努力再告失败。他转而又去乞求沙俄。接受沙俄地调戏。
弱国外交在李大人身上诠释得淋漓尽致。
有人说甲午战争中地李鸿章是投降派实在是有点冤枉他。但说李鸿章没有错误。那也是高抬他了。而且从后世地眼光看。他地战略思路并不能完全算错。毕竟当时地清朝政府太腐朽了。想让李鸿章一人来力挽狂澜不现实。
但他不应该固执地寄希望于战争之外。寄希望于调停。他既然知道北洋军反正会输而西方列强不会允许日本独占中国他就应该两手都要硬:一手让手下地部队放心备战大打出手。
既可以打击日本人地嚣张气焰又对列强显示中国人地决心。同时还能堵住朝廷内外地悠悠之口自己没有那么多骂名。北洋军奋战之后地失败还能让国人清醒——不变革真地不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