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姜绍祖自幼师从彭裕谦,研读经史,满腹经纶,胸怀大志,礼贤好客。他为人重义轻利,乡人邻里有困难多得他帮助,在新、苗地区素有“赛孟尝”之誉。加之姜家在新竹和北埔的地位,故倭寇侵台时,他登高一呼即有千人响应。姜绍祖在起兵时还写下了一首自挽诗;“遑戍孤军自一支,九回肠断事可知。男儿应为国家计,岂可偷生降敌夷!”这更增添了邢亮对这个豪爽年轻人的好感。
徐骧虽然只是出身于普通农家,之前也不如姜绍祖这样声名赫赫,但他性格坚强,为人豪爽,深受乡里百姓的爱戴。日军武力攻台后,徐骧毅然投笔从戎,召集民众进行动员,并发出了“在这生死存亡之际,我们要人自为战,家自为守,就是战到我们的骨血与台湾俱为灰烬也在所不惜!”的铮铮呐喊。
对于这样两个为人爽直、心思细密,且作战勇猛顽强,才堪大用的人,邢亮如何能够不重视。既然他们真的有要事相商,邢亮自无不允之理。当下,除了姜绍基以“你们研究军国大事”为由告罪回了天水堂,其余几人在姜绍祖的陪同下,向着不远处北埔上街路边的一个三合院式饭馆行去。
本来前次日军进攻新竹时,这个饭馆已经关门歇业,如今随着战事的稳定和志愿军的到来,又于近日重新开了张。几个人步入厅堂,老板立即殷勤地迎上,看到是姜家三少爷陪着几位军爷光临,他愈发的热情起来。待邢亮、萧山、王承斌、徐镶、姜绍祖以及其敢字营的两个营官徐泰新、陈登元依次坐定,老板亲自奉上北埔著名的“膨风茶”,并再三说明这是今年刚刚采摘的新茶。
这“膨风茶”其实就是一种以夏茶期间受小绿叶蝉吸食的嫩叶采制而成的极品“白毫乌龙”。邢亮打开碗盖,立时便觉得一股熟果芳香扑鼻入窍;细观之,只见茶汤橙红润泽;慢慢地啜上一口,滋味甘醇浑厚。既便是邢亮这种不懂茶经的人,也品出了茶水入喉的甘冽无比,而王承斌更是连声称赞:“好茶,好茶!”
知道邢亮他们不喜欢奢侈浪费,姜绍祖也没有点太过精细的菜肴,只是叫了些诸如白斩土鸡、姜丝大肠、酸菜炒肚丝、椒盐溪哥虾、客家腊肉笋干、红烧鸡蛋豆腐之类的特色菜。看到菜基本上齐了,姜绍祖站起身:“自志愿军入台以来,总指挥诸事繁多,绍祖始终都未能一尽地主之谊,一直颇感遗憾。今天有此机会,还请总指挥好好尝尝我们传统的客家菜。”说罢,他一边热情地请邢亮他们品尝,一边详细地介绍每一道菜的特点和来历。
姜绍祖精心挑选的这些客家菜,果然都极具特色,让邢亮几人吃的津津有味,赞不绝口。不过,邢亮可没有忘记这次“请客”的主题,看到众人已经吃得差不多,他开口询问道:“绩堂、云贤,你们不是有事情要与我说吗?”
因为参加中元祭祀,姜绍祖特意换了一身习武者的短装,外面还罩着一件崭新的海蓝色长袍。鲜亮的服饰不但把他衬托得更加英俊、洒脱、干练,而且令人丝毫都辨认不出这就是那个从鬼子牢笼脱险,衣服褴褛、遍身伤痕、满脸胡子拉碴的粗豪汉子。一见邢亮言归正传,姜绍祖脸上的神情也立时变得严肃起来:“总指挥,其实我们今天要和您谈的这件事情,只是我们的一个请求,还请您务必要答应。”
微微一愣,邢亮轻轻地“哦”了一声。尽管心中奇怪,但他嘴上还是诚恳热情地说道:“绩堂,咱们可是一家人,有什么事你尽管讲。如果我能够办到,必定不会推托!”
姜绍祖没有再罗嗦,又看了一眼徐骧后,一口气说出了自己的心愿:“好吧,既然总指挥不拿绍祖当作外人,我就有什么说什么了。台湾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局面,皆是拜总指挥和志愿军所赐。如果没有你们千里迢迢的大义相助,以及在新竹-中坜的七战七捷,恐怕如今就连台中都已沦于倭寇之手了。绍祖虽然不才,但也知道谁才是未来台湾抗倭大业的中流砥柱,还请总指挥不嫌绍祖驽钝,接纳新苗军‘敢’字营成为志愿军的一分子。”
“徐骧亦愿率‘捷’字营归附志愿军领导,还望大人应允!”姜绍祖的话音刚落,徐骧也立刻站起身来,目光炯炯地向邢亮请求道。
与此同时,坐在姜绍祖左右两侧的徐泰新和陈登元二人也一齐点头:“不错,姜大人的这番话也是我们敢字营全体官兵的共同心愿,万望大人予以接纳……”
望着姜绍祖、徐骧等人诚挚、热切的目光,邢亮心中猛的一热:谁说中华民族还将沉沦,如此多的热血男儿不但是守卫台湾的希望,更是未来中国的脊梁。
不过,当邢亮激荡的心情慢慢平复下来之后,他却不由得陷入了两难之中。姜绍祖、徐骧这样忠勇双全的战将,如能加入志愿军,邢亮自然是求之不得。可他同时也极为清楚,台湾各方势力的关系虽然表面看起来还算和谐,但其实却潜流涌动、微妙异常。当初如不是唐景崧离台内渡,使得大批台湾官员、士绅名流亦纷纷内迁大陆,一下子造成了极大的权力真空,邢亮和志愿军就算能得到丘逢甲、刘永福等人的支持,也很难这么快就掌握抗倭保台的军事领导权。如今,各方势力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刚刚达成了一种平衡,一旦姜绍祖和徐骧加入志愿军,这种平衡就有可能被打破,也将直接影响到台湾的抗倭大业,行事不可不慎呀!
第四十二章 新竹保卫战(上)
晨雾渐渐消散了,猩红的太阳跳跃着钻出了海面,平静的大海碎银万点,闪烁着红宝石般的粼粼波光。看着南方水天交际之处出现的一片黑黝黝的陆地,站在甲板上顾盼自得的陆军少將、混成第四旅团旅团长伏见宫贞爱亲王感到一阵激动:台湾!那就是天皇陛下“开万里之波涛,布国威于四方”的新疆土,那就是帝国军人建不朽功勋,立万世基业的地方!
自御前会议内阁与军方达成共识后,在内阁有意识的舆论宣传及引导下,日本国内扩大战争的论调甚嚣尘上,迅速形成了一股异常狂热的好战狂潮。几乎所有的报纸都以“支持圣战”、“为正义而战”为题,连篇累牍地为日本继续出兵台湾造势,《时事新报》上还发表了“文野的战争”的论文。另外,三井、岩崎、涉泽等实业家还组成了报国会,积极筹集军费;妇女们则从事恤兵运动。和政府严重对立的议会,也在各方面的压力下,通过了巨额军费预算,做出了协助战争的决议。原计划再次募集2000万元的军事公债,在国民们的踊跃认购下,实募数竟然达到了4700万元。
为了配合第二师团南进增兵台湾,日本各报纸还纷纷向战地派遣随军记者报导战况。国木田独步作为《国民新闻》的特派员,随第四混成旅团旅团长伏见宫贞爱亲王上了千代田舰,开辟了“爱弟通信”专栏;画家久保田米仙作为画报的从军记者,也在《读卖新闻》上设立了专门介绍战争场面的专栏。佛教各宗也借机随军布教,慰问军队。《雪的进军》、《妇人从军歌》等表现侵略狂热的歌曲更是在国民中广为流传,令军队的士气与斗志愈发的高昂起来。与此同时,各地还出现了一些义勇兵志愿者,强烈要求入台作战。日本国内终于再次形成了舆论一致,上下协力的“团结”场面。
日本此次南进台湾的“第二师团”,是在原来“第二师团”的基础上,重新进行整编之后组成的。第二师团师团长由乃木希典中将担任,下辖第三、第四两个混成旅团,旅团长分别为山口素臣少将和伏见宫贞爱少将,其作战兵力达到了25000人。由于运输及补给等多方面的原因,日本大本营决定由伏见宫贞爱亲王率领第四混成旅团,以及配属给该旅团的臼炮大队、工兵大队和宪兵大队共计13000余人先期入台。就是带着这样一种“神圣的使命感”,第四混成旅团于9月16日,踏上了这块让几代日本人垂涎三尺、梦寐以求的肥沃土地。
这一个多月,台湾总督兼军务司令官桦山资纪可以说是惨淡经营、度日如年。第一旅团被歼以及比志岛支队受重创,使得侵台日军已经无力对新竹地区发动新的攻势,而台北民众此起彼伏的顽强抵抗,更是令日军疲于奔波、一筹莫展。盼望已久的第四旅团在基隆登陆,终于让心有不甘的桦山资纪、北白川宫能久亲王等来了与台军再决雌雄的时机。
9月19日,当刚刚抵台、人地生疏的第四旅团才接替完第二旅团在台北各地的防务,桦山资纪就迫不及待地再次组成了以近卫师团第二旅团为主力,由北白川宫能久亲王任总司令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