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共和国的战争生产力上体现得非常清楚。拿陆军与陆战队的通用地面主战平台的产量来说,毖年超过万台。基本上实现了战前预期,即在战争的第一年将产量在和平时期的基础上提高旧倍;到凹年,这一数字达到了惊人的旧万台,即以心的速度增长,如此巨大的产能不但能够武装共和国陆军与陆战队,还为盟国武装了劲个师的地面部队。预计到田年的时候,这一数字将达到占万台,既在2馏年的基础上再翻一倍。在满足共和国陆军与陆战队的扩军需求之外,帮助盟国武装的个师。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这一数字将在接下来的几年内保持稳定,并且在战略大转折出现后稳步递减到时候扩军需求将明显减弱,按照共和国当局的估计,到战争结束的时候,共和国的军火工厂生产的地面主战平台在四万台左右。
正是如此,共和国陆军杀入东欧大平原之后,就有人认为,对共和国来说,要不要越过内穆纳斯河攻入波兰,不是兵力上的问题,而是有没有这样的政治需求,即攻打欧州对共和国有没有好处。
当共和国决定向俄罗斯增兵数百万。肯定不是闹着玩的事情。
事实上,对欧盟威胁更大的,还是共和国在中东战场上的举措。从战略布局来看,共和国首先得占领莫斯科,然后得把战线向西推进大约 劝千米,才有能够对欧盟国家构成威胁,而在中东战场上,因为交战区域内的国家都没有能力阻挡共和国的大军,所以只要美军在该地区战败。共和国的地面部队就能迅速将战线推到地中海边上,然后通过以色列将战线退到西奈半岛,结合在红海方向上的行动,迫使埃及表态。北方战线上,共和国的地面部队则能直接从伊斯坦布尔进军欧洲大陆,在控制了希腊、保加利亚与罗马尼亚等国后,与北面大陆战场上的军团会师。打到这个,时候,欧洲国家不但需要在东线战场上抵抗数以百万计的共和国军队,还要提防南面的侧翼方向,防止共和国军队从地中海南岸推进,完成对欧洲的侧翼包围。
战争打到这一步,欧洲的问题就暴露了出来。
说得直接一点,就是在共和国进行赤裸裸的军事威胁时,欧州国家却没有应对办法。
虽然法国、德国、意大利都是得到公认的军事强国,但是比起超级大国,法国这种地区性强国的差了好几个级别。更重要的是,共和国已经完成战争动员,国家处于全面战争状态,而欧洲还在安享和平,就算立即进行战争动员,也不可能赶在共和国的大军扫荡整个欧洲大陆之前取得成果。更重要的是,以欧洲的政治体制,在共和国的军队攻入欧盟成员国之前,恐怕没有哪个欧州国家的民众会让政府进行战争动员。摆在欧洲国家面前的选择只有一个,即按照预定线路前进。
受此影响,在曰年口月下旬。法德意代表欧洲集体安全组织与共和国达成了一份秘密协议,即在不要求欧盟向美国宣战的情况下,欧盟将出兵控制俄罗斯西部地区。以及白俄罗斯全境,顿河以西的半个乌克兰。三个波罗的海国家,以及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而欧盟要做的,就是让俄罗斯当局承诺不在战争中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作为对等条件。如果俄罗斯使用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欧盟则将向美国宣战,参与接下来的所有作战行动,并且在战后与共和国瓜分俄罗斯。
当然,这份秘密协议的具体内容肯定不会如此简单。
虽然欧盟并没有提出以什么方式让俄罗斯放弃抵抗,但是对共和国来说,这也是结束大陆战争的唯一办法。更重要的是,即便出现了最糟结果,即俄罗斯在最后关头使用了战术核武器,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共和国也不是真正的受害者,欧盟向美国宣战、并且参与针对美国的所有作战行动,足以弥补共和国在俄罗斯战场上的损失。可以说。有理由相信,就算欧盟没有办法“说服”俄罗斯,也会联合美国向俄罗斯施压,并且以保证在战后不直截俄罗斯的方式,让俄罗斯放弃抵抗。
不管怎么说,这是一次时大家都有好处的交易,共和国当局没有理由拒绝。
再来看太平洋战场上的局势,更有理由相信,为了在最重要的战场上取得足以带来最终胜利的战略优势,别说答应欧盟的那些条件,就算欧盟要求控制莫斯科,甚至要求控制俄罗斯的欧洲地区,共和国当局也会答应。事实上,后来为了稳住欧盟,共和国就将占领的半个乌克兰交了出去。
总而言之,在战略大方向明确无误的情况下,共和国要做的只是将优势转化为胜利。
第一章卷十四 硝烟漫天 第九十三章 大转折
6和国做好了战略进攻的准备。不等于美国做好了决战悔咄糊
站在美国的立场上,“欧州的背叛”可以说是对总体战略的致命打击。虽然欧盟严格履行了承诺,即在参战之后没有向美国宣战,而是与美国保持着“冷和平”的关系,但是由欧盟参战导致的影响,仍然让美国失去了赢得胜利的最后一线希望。对美国当局来说,在阻止欧盟参战已成泡影的情况下,最应该做的肯定不是谴责欧盟的背叛行为。而是赶在战局变得不可收拾之前找到一条出路。
从现实情况出发,美国首先就的设法顶住共和国在田年初发动的新一轮战略进攻。
事实上,早在凹年4月份,即共和国通过瑞士提出“限武”之后。美国总统杜奇威就意识到,战争很有可能发生重大转折。当时,杜奇威唯一没有预料到的,恐怕就是转折来得如此之快。客观的讲,站在杜奇威的立场上,在中东战场上的进攻进展得还算顺利曰年4月份的时候。西约集团联军的进攻正好达到顶峰,美以军团不但攻占了大马士革,土耳其国民军也在北方战线上扫荡了大半个库尔德斯坦,以共和国陆军为首的集约集团联军只能且战且退,将两河流域当成最后的战略防线的情况下,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即便共和国当局拿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做文章,而且用全球最强夫的军事力量做要挟,也至少需要2到3年才能让俄罗斯就范,让欧盟在迫不的已的情况下做出选择。受此影响。由杜奇威亲手策戈的很多应对行动都没有完全达到目的。
别的不说,太平洋战场上,美军主动撤出关岛,就与杜奇威的战略刚断有关。
按照当时的情况,如果俄罗斯真能坚持2到3年,共和国就得在大陆战场上持续投入重兵,不但会对中东战场上的战斗产生影响,还会对太平洋上的战斗产生影响。美国海军由此断定,就算主动让出关岛,共和国海军也很难迅速发动下一轮战略进攻。即便发动战略进攻,也会受到陆军拖累。如此一来,主动将主力部队转移到下一道防线上去,还能直接下来的战斗中以最小的代价重创对手。
这种不思进取的思想,在其他战场上也表现得非常明显。
比如在中东战场上,到曰年4月份的时候,如果阿尔梅尔继续要求增兵,赶在李东石得到相当于4个战斗单位的增援部队之前发起新一轮进攻,就很有可能彻底改变局势,即打到巴格达,迫使李东石率领部队退守伊朗。虽然从摩苏尔到巴格达也就几百千米,但是千万别小看这几百千米。以曰年的情况,如果西约集团联军能够赶在年底之前把李东石指挥的集约集团联军赶出两河流域,别说共和国军队不可能立即扭转被动局面,共和国当局还很有可能把重点放在中东战场上,即在力的年发起战略反击的时候,首先在中东战场上发力,然后再考虑其他战略方向。果真如此的话。不但大陆战场上的美俄联军可以松口气,就连太平洋上的美军也能松口气。
同样的道理,受杜奇威的乐观预测影响,俄罗斯在大陆战场上与“限武谈判”中的表现都非常被动,并不积极进取。比如在“限武谈判”期间,俄军就没有在大陆战场上发动强有力的反击,几次为推动谈判而进行的反击都被共和国军队轻而易举的打了回去,结果俄罗斯不但没有因此在谈判桌上获得好处。反而在战败后做出了重大让步。当然。大陆战场上的这一局面也与美军的不作为有很大的关系。不管怎么说,俄罗斯军队已经精疲力竭,在大陆战场上起主导作用的是美军,没有美军参与的反击,就算俄军拼尽全力,也很难取得重大战果。因为美国在“限武谈判”中的根本利益与俄罗斯不尽相同,所在俄军为了推动谈判而进行反击的时候,美军自然会袖手旁观。总而言之,曰年4月之后,美军的最大敌人不是共和国军队,而是不作为。
当然,这也不能完全怪罪于杜奇威那过手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