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当人们都在看着陈冬生要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来安抚这些狂怒的士子的社会。陈冬生却采取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态度,军情局频繁出动,短短半个月的时间里面,那些带着不满声音的读书人就大量的消失在人们的眼前,谁也不知道他们到了那里去了,其中还不乏一些有着大量威望的所谓族长等等。
而同时,各地的东北驻军,东北的六个地方守备旅以及第四军进入了高度警戒的状态,连续扑灭了几次的氏族大家领头的叛乱行为。
面对因为一次简单科举引发出来这样的问题,陈冬生是没有多余的表示,而是直接对李俊说:“以后,我不要东北内出现反对的声音。”
虽然看上去,东北各地的反对声浪很大,但是,实际上,在东北的六个地方守备旅以及第四军的高度镇压下,并没有出现很大的动荡,因为很多的叛乱都是以前残留下来的土匪,又或者的那些被军情局残害了重要人物的豪族世家弄起来的动乱。
在子弹加大刀的形式下,这些叛乱都被消灭在萌芽的阶段,甚至,有着刚刚商议决定叛乱后,就有大量的东北军士兵出现在门外。而剩下的就是抓人后,以叛乱的罪名在菜市场当街枪毙。一时间,东北各地都是人心惶惶,不管是豪族世家还是那些读书人都在担心,那一天,那些佩戴着红色袖标的军情局的人就找上门来。在一开始的反抗后,后面就彻底消失了反抗的声音。
这一场东北动乱持续的时间并不事很长,从一开始爆发到平静下来,也就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但是,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各地因为叛乱而被处决,消灭的人数高达五万多人,其中,大部分都是以前残留的土匪还有那些盘踞在东北境内各地的豪族世家,基本上,都是连同孩童都全部处决。这此动乱过后,东北境内的豪族世家就整整消失了三层。这三层中,不管是真的叛乱还是假的叛乱,总之,有一点就是,这些豪族世家中,都是盘踞一方的世家,在当地,他们比东北军政府有着更大的权利,更大的威望,而且,都是基本对东北军政府不感冒的世家。
这场被后人称为白色恐怖的动乱是东北军政府建立以来,第一次对内部反对自己的声音进行镇压。并且,动用了超过十万的部队,大量的当地地方政府的警备队和军情局都投入到这一次的一、镇压当中来。并且,在一个月结束后,又断断续续的延续了一年多的时间。
第二卷 展翅 第七十七章 读书人
更新时间:2008…12…19 21:53:49 本章字数:3262
而这一次的动乱,很多人都或明或暗的感觉到了这是一场陈冬生刻意为之的,为的就是打压内部反对的声音,平定东北内部的安稳而进行的一场镇压。
因为自从东北军占据东北三省以来,虽然明面上的清军抵抗已经完全消失,但是,暗中里,各地的满族贵族和一些地方上的豪族世家却对于东北军带有着很大的反感。
尤其,是在东北军执行了对无敌农民发放土地,开垦了大量的土地分发给农民,造成了那些拥有大量土地的地主手中的土地因为天租过高而无农民租种,而为了让那些土地荒废,那些拥有大量土地的豪族世家也不得不降低田租的水准。
这一个东北军只是单纯的为了解决无敌农民和吸引新移民而推行了开发新土地的政策,简介的打击了那些豪族世家的势力。而同时,东北军对于钱满洲贵族的手段是比较残忍的,除了保留必要的土地外,所有的土地都没收,而那些原本属于满清皇室的所谓皇庄则是全部都没收,然后分发给无敌的农民。
这样一来,就相对的造成了那些豪族世家和原满洲贵族对于东北军的极大不满。暗中里,不断的给东北军政府找麻烦。
而来多几次这样的麻烦后,陈冬生也就感觉到不耐烦了,趁着这一机会一次性解决掉。但是对于很多在人们中流传的所谓这一场动乱是陈冬生可以造成的留言并不真是。
事实上,一开始,陈冬生并没有这样的打算,而是在事实爆发后,才下定的决心。军队也是在那些豪族世家和原满洲贵族开始有所行动地时候才紧急打压。
虽然在这个期间,出现了大动乱,也有很多人发对这样,尤其是那些迂腐的读书人。如果不是东北没有后世那些所谓的言论自由的话,恐怕他们就要指着陈冬生地鼻子开骂了。
所幸的是,这个世界上的人虽然有顽固不化地。但是却也有大量的人是面对现实的。那些农民和商人就不用说了,在从东北军中得到最大好处的就是他们了,所以,他们也是没有什么多说的。而那些读书人中,也有一些开始动摇。
由于在东北军在东北试行的科举条例中,前满清的功名要想要重新继续保持下去,就要再一次的通过东北军开办地科举考试。
只要通过了,就可以继续保持在满前时代所获得的功名。所以。一些不事说很顽固不化的人就开始动摇了,三三两两的就开始准备着东北军举行的科举考试。
而由于是第一次开办,陈冬生为了不太刺激那些旧式读书人的心,也就把原本的八股文的一些形式也保留了下来。并且,还有加入了算术,等有关于洋务方面地考试。
而也并没有为难那些只会八股文的的,只要通过了八股文的考试,一样可以得到功名。但是,就仅仅是功名而已,而如果还通过了新式考试的人中,除了得到功名,他们还可以直接地进入到东北军政府中工作。
所以。一时间,两方人的人都没有怎么反对了,不愿意接触新科学的,可以通过八股文获得功名,而想要更加高一层的话。就必须要掌握一方面的新科举地知识。不管是算术还是天文,还是其他地。只要你懂其他的。并且顺利通过考试地话,就可以直接得到一份让东北各人都会羡慕的差事。
都说,人都是由利益驱动的,只要通过了考试,不管是那类型的。就可以直接进入军政府中工作,这可是以前的任何一个朝代都没有事情。于是间,那些书局中就开始出现了寻找新式书籍的读书人的。而,这也开始涌现了大量的从事这一方面的专业人才。也开始了大量的翻译外国的一些书籍。并从关内等地找回来大量的新式书籍。通过翻印,大量的出现在东北的一些读书人手中。
就在东北军颁发了新的科举条例,又经过了动荡的半个多月后,东北军政府举行的第一次科举考试,终于在盛京拉开帷幕。
而这些来参加考试的人都是以前有着满清功名的秀才,举人,等等,这事,因为时间太短,那些重新招收考试的人还要经过像以前一样的县试,州试,最后来能来到盛京参加最后的考试。算起来,最少也要在两个月以后。
而这一次,纯粹就是为了在旧式读书人中找一些可以堪用的人才,就算这几百上千人中出来十几个,那么也就值得了。
但是,当考试结束后,基本上原来的那些满清秀才,举人的士子中,通过八股文考试得以保留功名的占据约八成左右。这些陈冬生都并不关注,最让他关注是的是,在这上千人中,通过初级新式科举考试的人仅有一百多人,而这次的考试,里面的内容都是及其简单的,比方说一些简单算术加减题目,一些基础的物理化学等。这一些,只要看过新式书籍的人,基本上都能够回答出来,就算是死记硬背也能够回答出来。
这让陈冬生大为失望,要知道,这仅仅是初试,按照陈冬生的试想,后面还应该有中级和高级的测试的,不过,按照他们目前的水平的话,能有几个通过中级考试,还是一个很大的疑问。
所以,陈冬生就让编辑题目的杨承瓒等人按照自己的意见,重新吧中级的题目难度降低,而这次考试后,只剩下了仅仅有八人。
看着上面这些人的名字,陈冬生有一种目瞪口呆的感觉,东北境内数千有功名的士子中,仅仅只能挑选出来几个通过中级考试的人,而这中级考试的难度如果放在现代的话,就算是小学生都能闭着眼睛回答出来。
而通过看这八个人的履历中,发现,这八人里面,有五个家中事属于工匠的家庭,有木匠,还有铁匠,等等。而还有一个就是两人就是商人家中的子弟,而剩下的一个,就是东北大儒,人称:樵山公,的弟子,名为:于康,以前就是满清的举人,后有接触过一些洋务的东西,所以,才不会像其他的那些所谓书香门第中的子弟一样,只会琴棋书画。
他甚至还对于那些机器很有研究,特别的蒸汽机,家中财务颇丰的他,甚至在家中自造过蒸汽机,不过,最后由于没有设备和其他人才的支持,失败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