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说宋哲武在军事上的崛起还有迹可循的话,那他在其它方面的做法就给人以天马行空的感觉,完全不是寻常人揣摩得了的了。
最让杨虎城惊讶的,还是宋哲武那匪夷所思的生财手段和大肆招揽人才的做法。
对于自己的这位强有力的邻居,甚至还很有可能成为朋友和伙伴的人,杨虎城在入主陕西后,一直在认真仔细地关注着。宋哲武在山西的所有公开事项和太原行署发生的大xiǎo事情,杨虎城都知道得很清楚。
不过,越是仔细关注,越是让杨虎城吃惊
仅凭一己之力,不仅使上亿元的贬值晋钞得以恢复,还将山西的大xiǎo银号、银行悉数挤垮,这样的实力除了南京中央政fǔ之外,是绝不会再有第二个地方势力所具有的。
据从太原行署回来的商人们说,太原行署此刻就好似一个大工地,到处都在修建铁路、公路和建设新工厂、开办新学校。
尤其是宋哲武要修建太库铁路的消息,更是让杨虎城吃惊,这么长的铁路,估计就是南京中央政fǔ铁道部要修建,这么大一笔巨款恐怕也不是轻易就能筹集到的,基本还要和外国银行借款修建。
虽然太库铁路军事价值极大,可这么长的一条铁路,这可不是仅仅敢想就能实现的,那是需要实力的,杨虎城很为宋哲武捏上一把汗。
可是,随后的事情发展却让杨虎城大跌眼镜,杨虎城也被宋哲武的手法所折服,同时他也为山西商人的富有所惊叹
而拍卖山西省政fǔ企业资产和强制实行土地改革,推行二五减租,更是让杨虎城对宋哲武佩服不已。
敬佩也好,感叹也好,很遗憾的是,宋哲武所做的一切都不是他杨虎城做得了的,这些都是需要巨额资金来支撑的。陕西这个穷地方,现在除了有几座xiǎo煤矿外,再没有什么能换钱的东西了。
在平时,虽然陕西省政fǔ这点微薄的财政收入不是很多,可除了补充他的十七路军的军饷,也还可以偷着买一些武器。可关键的问题是,他现在还要赈济灾民、稳定地方、恢复生产,这都是需要钱的,陕西省政fǔ的所有财政收入就是都用在这上面都是不够的,还需要中央政fǔ额外拨款。一句话,他杨虎城现在穷得很。
还有一点,宋哲武所做的这一切,并不是仅仅有钱就能做到的,比如实行土地改革和二五减租,这就是需要胆量的。
当年国民党元老张静江在浙江省主席任上时,在国内首推二五减租,可是,自始即饱受地主、官僚、士绅的强烈反对。
董松溪等以浙江全省公民代表名义上书,指责浙江省党政两方“高坐堂皇,罔知民间情状”,“自党部至处理佃业各机关,以逮于各农协会,均为恶化、腐化、无产暴民所占据”,“中xiǎo地主生平千辛万苦,粗衣恶食,齿积蝇头,购得薄田数亩,或数十亩,藉为一家数口或数十口养生之资者,莫不俯首帖耳。”
还有人指责,“近日农运,已入阶级**状况,流毒所至,中等之家立见倾覆”。“二五减租原为调剂劳资冲突,实行阶级调和民生主义,应从全民利益着想。民等弱xiǎo业主,似此横受佃农非法压迫,心何以甘”。
更有江浙士绅上百人联名上书南京政fǔ称:“受佃农之压迫,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夫岂训政时期实现民生主义之良象”
当年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屈映光、张载阳、吕公望、周凤岐的联名上书,他们攻击浙江所订缴租章程“尚欠平允”,“共党乘机捣luàn,勾结土匪、流氓,借减租问题向业方肆行抢掳,杀人烧屋,大祸频乘,势急倒悬。”
这四人中,屈映光曾是北洋政fǔ大官僚,张载阳曾任浙江省省长、北洋政fǔ时期的陆军上将;吕公望原为光复会会员,担任过广州军政fǔ参谋部长;周凤岐原为孙传芳所部师长,向北伐军投诚后被任命为军长,曾任国民党浙江省政治分会临时主席。他们的联合上书,反映出浙江城乡地主、官僚、士绅对“二五减租”及其相关规定的强烈不满。这也让蒋介石对二五减租态度急转。
最终,让那位“**奇人”,浙江省政fǔ主席张静江心灰意冷,从此过起半退隐的生活。全国各省,也再没有人敢步此后尘。
然而,宋哲武不仅敢做,甚至土地改革的做法要远比张静江仅局限于二五减租jī进得多,而且手段还颇为强硬,并且还真做成了。
不过,最让杨虎城感兴趣的,即不是宋哲武的行事作风,也不是二五减租和土地改革,更不是他的生财之道,而是宋哲武大肆吸引招揽人才和吸收各地难民的做法,极大地引起了杨虎城的关注。
招揽人才,在宋哲武以前的很多地方势力都做过,只不过那些地方实力派所招募的,都是政治、经济,甚至也包括少部分人文方面的人才,绝没有人招揽专业技术型的专家学者。因为,招募这些专家学者,就必须要给他们提供科研资金和设施,而这些可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得到效益的,这也是这些急功近利的地方势力们不愿意如此做的主要的,甚至也是唯一的理由。
而宋哲武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仅招募各种人才,而且好似还特别偏爱招募专业技术型的专家,甚至还在他的第四路军里成立了研究院。而且还不仅仅是他自己这么做,他还极力鼓动其它的sī营企业主们也这么做。
最为可贵的是,宋哲武竟然还真的搞出了名堂,冰箱、空调他可是在西安首富,大西洋钟表店老板家中见识过,这么神奇的连外国人也没搞出来的东西,竟然是宋哲武的兴华公司搞出来的现在竟然又可以造汽车了
如果说宋哲武招揽技术人才是为了赚钱,这还好解释,可是宋哲武大肆收留各地灾民,仅仅说宋哲武是沽名钓誉,就说不过去了。杨虎城根据他得到的消息,宋哲武这几年来收留的难民,至少已有数百万,安置这么些灾民耗费的钱粮那可不是一笔xiǎo数目。如果宋哲武仅仅是为了博取名声,那代价可是太大了。
尤其是进入六月以来,全国多数地域洪涝灾害严重,灾情轻的省份都害怕大量灾民涌进本省,加重他们的负担,可宋哲武竟然派人去各地主动联系帮助灾民来太原行署,而且数量还极大,宋哲武是如何安置这些灾民的?这让正为恢复陕西民生犯愁的杨虎城很是好奇。
因此,杨虎城决定亲自来太原行署看一看。一来看看宋哲武的办法是否对陕西有用;二来,宋哲武对自己帮助很大,自己也确实应该当面向宋哲武表示谢意,以便以后联系的更紧密。
杨虎城在平定雷中田叛luàn后,向蒋介石保举他的亲信孙蔚如任甘肃省主席,想要把陕甘两省一举纳入囊中。而蒋介石仅仅任命孙蔚如为甘肃宣慰使,这让杨虎城明白,蒋介石还是对他不放心,能有宋哲武这个这个强援做朋友,在这个时候是绝对必要的。
不过,心思细腻的杨虎城并没有通知宋哲武,而是带着他的十七路军总参议杜斌丞、十七师师长孙蔚如、陕西省政fǔ秘书长南汉宸、副官阎继明、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和培华nv子染织科职业学校筹建主任王子元、陕西建设厅和水利厅厅长李义址等一行人,微服前来太原行署。
深蓝昨天食言了,回来的太晚,今天尽力补上。感谢“血狼少将”、“xiǎo胖”书友的月票
第四百六十章抗战杨虎城来了(三)
第四百六十章抗战杨虎城来了(三)
杨虎城一行人是从河津过的黄河,经临汾、介休、汾阳、榆次等地,一路来到了太原。wWw、
这一路的观感,不仅让杨虎城大开眼界,更让杨虎城感慨万千。
临汾到介休这一段,处于临汾盆地,都是平原,自古就是山西的大粮仓。这里河流众多,自然条件非常优越,田里的农作物长势也都非常不错,就是田间劳作的农民们的气sè也很好。而杨虎城最在意的灾民,竟然一个也看不到。这同陕西比起来,虽然仅是一河之隔,也简直是天壤之别。
在陕西,今年旱情已经缓解,多数撂荒的土地都已经播种,现在庄稼的长势也还可以,可是毕竟夏粮还要等一段时间才能下来,需要赈济的灾民还有很多,就是西安城内灾民也是随处可见。
可是过了介休后,就进入了太原行署的地域。杨虎城发现,太原行署的情况于临汾等地的情况又大有不同。
这里田地间水利设施十分完备,几乎是每一块田地都有水渠连通,地里的庄稼长势也更好。农民出身的杨虎城,已经有好多年没有看到过长势这么好的庄稼了。他看得出来,一个大丰收是绝对跑不了的。
这里在田间劳作的农民相对要更多一些,不过干农活的人中,青壮年相对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