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恪立在一旁没插手,只是笑眯眯的看着两人
“子纯兄,你怎么来了?”伴着这如洪钟的一声,一个相貌英俊、豪气勃勃的年轻人,走了过来
听到这一声,像斗鸡一样的白衣年轻人,登时泄了气郁闷道:“章子厚,你怎么也在这儿?”
那被叫做章子厚的,这才看见两人方才在角力,沉声问道:“怎么了?”
“没事儿”宋端平揉揉手腕道:“切磋一下”
“哈哈,这下王子纯碰到对手了”章子厚大笑道:“看你还敢不敢自称,是吧生中的第一能战”
“唉”王韶郁闷道:“碰上你准没好事儿”
既然身份被人道破自然没必要再走了,陈恪邀请他到净室一叙,宋端平和章子厚作陪
坐下后,众人先叙了年齿,那叫王子纯的名王韶,二十五岁;叫章子厚的名章惇,二十岁与陈恪两个同年
说起话来才知道,王韶是江西人,章惇是福建人,两人同在南少林寺学习过武艺,是那时认识的虽然王韶武艺强过章惇,但章惇比王韶强,所以谁也不服谁当然同在他乡为异客,同门兄弟间也没那么多针锋相对最多只是打打嘴仗而已
看着这师兄弟俩,陈恪不禁心中苦笑南少林怎么净培养些亡命徒出来?
王韶自不消说,那章惇却也不是省油的灯他是福建浦城人吕惠卿的同乡,因为这层关系,甫一进京,就通过吕家兄弟,加入了嘉佑学社他相貌阳刚俊朗,举止豪气勃勃,出手阔绰大方,一进学社就和众人打成一片
在学社一帮人里,和章惇关系最好的是苏轼,两人都是才气纵横,爽俊一时的青年,有个好动不喜静的性格,别人整天闷头,他们却得时不时的到处转转,先是在汴京城转,转够了又出城去郊游,有时候一去两三天不回来让苏辙十分担心,哥哥会不会又碰上了个程之才……
但某次出游之后,苏轼说什么也不跟他出去了,弄得陈恪以为,难道未来的苏仙,被个男人要了身子还是怎着?追问之下,苏轼才一脸后怕道:“章子厚是个疯子……”
原来两人结伴爬山,到了一处万仞绝壁前,只见峭壁之上景色绝美,但只有一根横木相连章惇便对苏轼说:‘此地甚美,你应该题个字,千百年后可能就是段佳话’再三请他过去,苏轼却直摇头,人生美好、珍惜生命,冒那么大险作甚?
却见章惇从容举步,走上横木到对岸之后,他攀山藤上绝壁,以漆墨在石上大吧一行字:
‘章惇、苏轼到此一游’
原路返回之后,他仍然面不改色,神采依然的望着苏轼,想等他夸自己两句谁知苏轼盯着他半晌,竟感叹道:“你日后一定会杀人的”章惇不解,问:‘你怎么知道?’
苏轼便道:“自己的命都可以不要,别人的命怎么会放在心上?”
章惇闻言哈哈大笑
还是在同一次,两人晚上在庙里寄宿,喝酒到一半突然间有人说山里来了老虎,就在不远处话说老虎这玩意儿,虽然在宋朝不稀罕,但人们大都没看见过活的……主要是因为,让老虎看见了,你还能活么?
章惇马上来了精神,叫上从人便出去看老虎,酒壮怂人胆,苏轼也跟了出去
两人骑着马走了不远,就真遇到虎了,马吓得再也不敢往前走这时苏轼勒马就回,章惇却叫人拿来一面铜锣,自己敲着迎了上去,结果跑的是老虎……
在苏东坡看来,章惇是个亡命之徒,跟这样的人出去不是旅游,是玩命而且通过这两件事,他也对章惇将来为官的表现,产生了深深忧虑
但陈恪却不以为然……要是喜欢冒险就是潜在杀人犯的话,那那些玩极限运动的家伙,统统该拉出去枪毙相反,他十分欣赏章惇的豪气激越,认为这是一位胆气豪壮的纯爷们
好,尽管他也知道,这家伙最后名列《奸臣传》其实,又何止一个章惇呢?还有吕惠卿和曾布得亏蔡确不在这,要不拗相公座下四大奸臣,就要让自己一锅烩了
不过也没什么遗憾的,还有比奸臣名声臭的邓绾呢……这厮跟陈恪还是老乡
都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陈恪简直要怀疑,是不是自己也是个奸臣胚子,所以身边会聚集这么多预备奸臣?
他甚至想过,要是把这些人统统骗到一艘船上淹死,是不是华夏的历史,便可就此改变了呢?
当然他万不会这样做的,因为陈恪知道,王安石变法这段历史,已经被司马光、程颢为首的反对派,抹黑扭曲了不少又在维变法时,被梁启等人粉饰一,从坟墓里拉出来说事儿
所以那段历史,根本就是面目全非的而在一个谎言时代长大的家伙,早就已经不相信历史说,只相信自己的眼睛了
谁对谁错,自己只有亲眼看了才知道……
至少在目前为止,陈恪从吕惠卿、曾布、章惇这些人身上,感到了迥异于这年代士大夫的乞丐那是一种让人着迷的激情,一种无所畏惧的胆识,一种建功立业的决心
今年是嘉佑元年,换成西元就是一零五六年,距离靖康元年,也就是西元一一二六年,还有正好七十年……似乎这个大宋朝目下最需要的,不是苏轼那种雍容华贵、才华横溢的大才子,而是这些如狼似虎之辈?
陈恪目前没有答案,他愿意与他们继续交往,直到……没法再交往下去为止
“仲方兄,仲方兄”
几声呼唤,才把陈恪唤回神来,他歉意的朝众人笑笑道:“不好意思,方才神游去了”
“仲方不是俗人啊”章惇对陈恪同样极为喜爱,他就喜欢这样敢想敢干、豪气干云的汉子,笑道:“子纯兄方才说起,他竟是从相国寺过来,他说那里讲课的是呆子,听课的是傻子,听得久了,好人也会变成木头的”
“哦,你老侄子不就在那儿听课?”陈恪笑道:“你不担心他也变成木头?”
章惇是跟他侄子章衡一同来赶考的,但他这个当叔叔的,反要比侄儿小上十岁,尽管这在大家庭里十分普遍,可出门在外总是个笑柄所以两人干脆分开,一个在大相国寺听二程讲《易经》,一个在这儿跟陈恪他们厮混
“管他呢”章惇颇腻味那老侄子,撇撇嘴道:“何况他本来就是个吧呆子”
“唉”陈恪叹口气道:“好好个人,为什么要去受二程的毒害?”
“怎么,仲方兄也听过他们讲课?”王韶闻言问道
“当然,而且是连听了七天”
“那你可够厉害的,我听了三天就受不了”王韶赞道
“什么呀,我也是硬着头皮听的”陈恪苦笑道:“二程和横渠先生的名气不小,总要听出些什么来着?”
“你听出些什么?”王韶追问道
“怎么说呢”陈恪想一想,笑道:“二程那一套,用修身养性,自我锤炼,确实很不错但他们要‘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就纯属白日做梦了”
分割
还有一,求月票(未完待续)
百度搜索文学网阅读最最全的小说///
第二四六章 宣战 (三更求月票!)
原创
“何出此言?”王韶笑问道原创首发'
二程在后世很牛逼,但在现在还不算什么,陈恪就是把他们骂出蛋黄来,也没关系。他笑道:“这两人是道学派,也叫理学。他们的师父,也是理学的开山祖师,叫周敦实。”周敦实就是周敦颐,后来为了避英宗的名讳,才改为众所熟知的周敦颐。现在仁宗还活着呢,轮不到避赵宗实的讳,自然无需改名。
众人摇头,他们没听说过这个敦实兄,是何方神圣。
“这位敦实兄,乃合州府的一个小官儿,你们不知道也不足为奇。”陈恪解释道:“二程现在宣讲的理学,就是这位老兄捣鼓出来的,号称纯儒之学!不过说来好笑,其理论根基却来自于陈抟老祖的《无极图》。其所谓天人感应,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等等主张的源头,都是道家的。也不知这‘儒’纯在哪里?”
“不过,他们的很多主张,好像也不错。”王韶却有不同看法:“我记得他们说,‘读书将以穷理,将以致用也’,不可‘滞心于章句之末’,为此者乃‘学者之大患’。我觉着这话就发人深省。”
“他们还说。‘人之学莫大于知本末始终’,‘致知在格物’则所谓本也、始也;治天下国家,则所谓末也、终也。”王韶此刻侃侃而谈,与当初那白衣杀人的形象,简直判若两人:“这即是说,为了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必须从格物致知开始,才能修身以正,担当治国平天下的大任!”说着有些兴奋道:“我觉着他们说得通,至少比别家都通!”
“那你为什么只听了三天?”陈恪笑问道。
“呵呵……”王韶闻言干笑道:“暮气,两人小小年纪,就在那里大讲‘存天理、灭人欲’。孔夫子还曰‘食色性也’呢。我还年轻,不想现在就连点人欲都没了。”
“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