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上,请立刻在紧要关隘布防,以保证京师安全。可调辽东人马回防。”王永光见事情紧急马上考虑京师的安全。
“臣也以为王尚书的意见较为稳妥。京师乃天下根本,不容有失。”韩鑛也出声附和。
我也知道京师不容有失,但总不能龟缩在京城,让满洲人打到天子脚下来吧。如果这样,我好容易有的一点名声,一点威望就付之东流了。我看了下一直还没说话的孙承宗道:“辽东军回防是肯定的,但要防对方向。要用辽东军遏制住满洲人。孙爱卿可知我军会与敌军相接于何处?”
孙承宗看着地图,又想了片刻才缓缓道:
“皇上,以微臣愚见,我军必与满洲人战于遵化。”
“哦,何以判定?!”
“满洲人如破长城关口而入,大安口,龙井关、洪山口三个关隘最为方便,其他以西关口都有重兵驻守。如今虽知满洲人要攻入大明,却无时间在长城一线布防,惟有把战线后撤。这样也可给各地入援京师的队伍时间。遵化是必经要道,是入京师的最后防线,也是南下的关口。臣…”说道这孙承宗看了一眼皇上才接着说道:
“臣知皇上曾命徐光启大人在遵化铸有重炮,可媲美佛朗机人的红夷大炮。臣以为在遵化决战最为有利,臣请调辽东精锐进京拱卫京师。只要把遵化,蓟县,迁西三屯营守卫住,在南边满洲人便寸步难行。西面长城依山而建,不利迂回,也不利冲锋,满洲骑兵必不会走西向,同时可令大同驻兵守住长城以西。东边只要发旨给袁崇焕,命人守住山海关以南。然后坚壁清野,等待满人粮尽。”
我点了点头,几乎和我想的一样,也就是说按照后世的历史而言,这是正确的应对之策。历史上袁崇焕也曾上疏,请皇帝在三镇驻兵,后来还是因为‘没钱’,都没有兵马在那,所以给满洲人一直打到北京城下。
“好,既然如此,内阁拟旨下去。将马兰营、马兰口、大安营,汉兒庄、潘家口等十余驻地兵丁撤到主防的各城,留下一部分人守营。户部准备好粮食,战后总是要救济百姓的,现在迁移百姓总是来不及了,而且容易让满人看出我们有准备。命遵化,蓟县,迁西三地整顿军马备战。蓟县亦是重地,要防止敌军偷袭,朕命王永光前去镇守,不可让小队人马袭了。迁西就有劳孙爱卿前去节制,朕恐朱国彦镇不住那。辽东回援军马则到遵化驻守。大同驻兵到长城西线布防。此时军情紧急,全用八百里加急发出去。各位有差使的爱卿立即去办。同时下旨给洪承畴,朕两日后要去三营校场阅兵。让他集结好部队,时刻准备出兵作战。”
旨意刚发出,第二天我又收到了袁崇焕的八百里加急的奏折,这袁崇焕果然是个人才,居然也意识到皇太极的野心。而且还提出重建广宁城。这正是一个战略反攻的好时机,步步为营的向沈阳靠拢。我想了想,一个大胆的计划在我脑海里浮现。
我马上飞鸽发旨给袁崇焕,让满桂帅两万骑兵入援遵化,袁崇焕则按计划行事,修筑广宁城。并在旨意中言明,我已发大军在三镇驻守,要求他把山海关南面防卫起来,使满洲人粮草不继而退!同时让他务必在皇太极回军前修好广宁城。
第三卷 可否一战 第五十二章 亲征
更新时间:2008…10…14 23:14:57 本章字数:4297
第三卷 可否一战 第五十二章 亲征
洪承畴的京师三营自从湖广平乱以后,就一直在京城训练。因为原先组建三营之时,皇上曾亲口说过,这三营绝非只是拱卫京师,也会派往辽东作战。是以洪承畴这一年来不敢懈怠,都在思虑如何与满洲人作战。
我阅兵时看到三营人强马壮的,心里放了心,我还怕他们上不了台面。遵化是第一重地,如果给他们突破,则遵化后面的各城都会给满洲军击破,那时也无法合围他们。既然不叫袁崇焕回来,自然还要派兵前去增援,我能拿的出手的队伍只有好歹也打过战的三营。
看到皇上点头,全副武装的洪承畴松了口气,但接下来皇上的一句话却把他给吓得刚刚放下的心蹭的到了嗓子眼。
“洪承畴,朕命你立刻率军驻守遵化,朕带禁军作中军出发。”
皇上是要亲征啊!可大明自从英宗后就再也没有皇帝(除去胡闹的正德)亲征过,而且最后一次亲征还是输得特惨的一次。洪承畴是熟知历史的,怎敢答应!洪承畴马上跪下禀奏:
“皇上乃万金之躯,怎么能以身涉险呢?遵化只需微臣前去镇守,臣以项上人头作保,定教满人不过遵化一线。请皇上收回成命。臣万死不敢奉诏。”
我低头望了他一眼,洪承畴神色甚是诚挚。我心里一暖,这是一种被人爱戴的感觉,觉得自己勤政的付出都没有白费。
“你起来吧,朕去遵化是已经筹划好的,现在京师附近,最能作战的朕看也就是你们这支队伍。要是你们凭城而守都打不过满洲人,朕也没有面目再做这皇帝。朕还召满桂率关宁铁骑回援。最安全的地方,也就是遵化。朕也要去看下朕的敌手是何等人物!”
“皇上,皇太极不过是个部落敌酋,皇上何必为此冒险?!”
“哦,想不到你也有这种的看法,这不是个好态度。轻敌是为将的大忌!你想想,努尔哈赤父子起兵三十余年,原先不过奴尔干都司的一角,如今却占据了整个辽东。虽说前朝军队腐化,朝廷官员办事不力,但能多次以少胜多,岂是虚名!朕看这皇太极也是雄略之主,满洲兵又是坚忍善战。不可小觑啊!”
洪承畴听了脸上一红,道:
“臣谨记皇上教诲,但皇上欲亲征,应与内阁大臣商议。如今内阁大臣未在,臣请皇上先行回宫。”
“呵呵,洪承畴,居然对朕也耍小心眼,你是怕孙承宗骂你吧!说你不阻挡朕亲征,是不是?!这次朕辰纲独断,不用再议了,现在京师留守的内阁都是文臣,行军打战是不能靠他们。方正华。”
“奴才在。”
“拿朕的旨意,宣布朕巡狩到遵化,命刘鸿训会同内阁总理朝廷事务,军政大事直接发到遵化由朕批阅。回去对皇后说,让她好好坐镇中宫,等朕的好消息。”
“奴才遵旨。”
“好了,不用多说,立即出发!”
※ ※ ※
在辽东宁远城的袁崇焕接到圣旨后,立刻让满桂率领两万关宁铁骑回援。并对山海关一线做了一番调动。
又请旨命马世龙守住山海关,参将杨春守永平,游击满库守迁安,都司刘振华守建昌,参将邵忠武守丰润,朱梅,左辅守大小凌河,赵率教守锦州,祖大寿屯宁远。
袁崇焕带着吴襄父子,祖大弼等人率三万人马准备修筑宁远一城。祖大弼跟他哥哥一样,也是个冲锋陷阵的勇将。袁崇焕命他带着一万余人前去收复广宁城,自己和吴襄父子带着两万人,护着五万当地的辽民也向广宁进发。这次为了能快速建城,袁崇焕从辽东屯田的十几万人里面选了五万身强力壮的壮丁。
祖大弼的前军抵达广宁城外,稍作休息便准备攻城。广宁自从在王化贞手里不战而降后,满人也驻有三千人马作为前哨。此番皇太极西征后,另派了两千蒙古兵来协防。这守城的统领便是安费扬古的侄子鳌拜。
祖大弼也不派兵攻城,只在城外高处架起大将军火炮,对着八里外的南城墙就是乱轰。按照袁督师的将令,只轰炸一边,为以后重建省事。手下的一万士兵把物资辎重都团团围住布成圆阵,火枪兵守在后面。守卫广宁城的鳌拜年轻气盛,怎会龟缩在城内不出。他看到明军围成一圈,便命蒙古两千人从南门杀出,只是来回驰骋吸引火力,不需力战。自己率三千满洲铁骑从西门杀出,绕过前沿攻敌人后方。
阵中的祖大弼见有满人攻来,立时叫火枪兵准备。但似乎这些满洲人居然没有像以往那样奋勇直前的杀过来,而是来回跑动躲避枪弹。祖大弼见对方不过两千余人的样子,居然耀武扬威的在阵前往来驰骋,也不管给明军轰炸的城墙。偏偏对方的距离刚好超出火枪的火力范围,如果用火炮也是难以命中。十几轮火炮轰炸后,广宁南城墙终于轰然倒下,露出个缺口。阵前的蒙古人似乎被明军的强大火力吓得一愣。祖大弼看他们速度缓了下来,一声令下,左右两翼的冲锋步兵就杀了出去。原本是用骑兵的,但是骑兵大部都回援了,只留下步兵。
这回祖大弼是失算了,满洲人(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