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洽是因为韩鑛做了首辅,才硬去攀了关系,为了能在京师有一个好位置他放弃了南京六部侍郎的空缺。但在京两年了,韩鑛丝毫没有给王洽机会。恐怕王洽心中早有怨怼,甚至已经在谋划其他的出路。现在韩鑛被弹劾,下台几乎是十拿九稳的事情,王洽自然着急找另外的靠山。不过思来想去,王洽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现在朝堂里只有郑三俊跟韩鑛争首辅,若自己能另外支持一人上位,那么好处是可以预见的。支持韩鑛的官员主要是吏部跟工部,郑三俊的拥护者则是在刑部以及督察院,户部应该是支持次辅钱龙锡的。如果英国公上去竞争,至少有兵部跟世袭的公侯们支持,特别是五军督府的提督们。再加上自己礼部的话,张惟贤任首辅的可能性极大!张惟贤又是自己的老上司,这回该不该冒一次险呢?!
就在温体仁还在权衡利害的时候,朝堂的辩论已经告一段落。杨延鳞,傅山,还有钱士升都已经认罪,毕竟他们的责任太明显,地位也非极为重要,没有多少人帮他们开脱。现在攻击的目标是首辅韩鑛,御史们弹劾韩鑛有罪,但定罪的却轮不到他们。现在他们等的是有人让皇后娘娘说出个定论来,可但垂帘的皇后在整场辩论中都没有说一句话,只是听着朝臣各抒己见。
郑三俊方要起奏请皇后圣裁,又有一人出列道:“臣工部主事李逢申有折奏禀!”
郑三俊心中冷笑,这李逢申是韩鑛的门生,出来无非是为他老师说话。可惜啊,现在已有三人认罪,韩鑛是在劫难逃了!郑三俊这般想着,但接下来的事情却出乎了他的意料,应该说朝堂内的人大多都没有想到。
“微臣以为大明刑律乃太祖之定律文也,历代相承,无敢轻改。今刑部左侍郎钱士升审理谋逆案为国之大案,然不足半月便结案。行刺者何人?有无同党?为何行刺?都未详细查明而匆匆结案!钱士升知刑部已有数年,岂不知律法呼?如此仓促必然是有所维护,逆案中有数名朝臣失职,钱士升一不审问,二不拘押,唯见御史弹劾方自辩认罪,其心不言自明。钱士升与韩鑛相交甚好,他胆敢知法犯法,必是为了维护首辅韩鑛。微臣曾与二人相交,然此乃私情。今日朝议,微臣忠心侍君直言其事。请皇后娘娘圣裁!”
李逢申的奏称让满朝皆哗,郑三俊虽想有人扳倒韩鑛,但这李逢申乃韩鑛的门生,如此忘恩负义让郑三俊不禁流露出一股厌恶的神色。钱士升更是愤怒异常,怎么也想不到平日相交不错的同僚居然落井下石。他站出来指着李逢申厉声道:
“你这无耻小人,往日我钱某人瞎了眼方与你相交!”
他转而面向朝堂道:“臣审理逆案草率,未能尽查案中细节,罪在微臣!然臣之心天地可鉴,绝非为了一人而蔑视律法。皇上病重,又出滔天逆案,臣是恐有动荡才尽快结案。若有人借逆案党同伐异,排斥异己,祸害则深已!人心浮动于朝廷,大明不利,请皇后娘娘明鉴!”
此话说得声嘶力竭,一些朝臣不禁动容。但是犯了罪就是犯了罪,除了天子开恩,大臣们说什么都是假的,一不小心还会扯上同党的嫌疑。
刚好又有一人出来道:“钱大人此言差矣,若每人都以此为借口,又有何人有罪!”
出言的是左庶子丁进和,这无异于在朝堂中丢下一颗火雷弹。因为这丁进和也是韩鑛的门生,平日几人走得甚近。不想今日韩鑛的两个得意门生在危机时刻反噬,这让众人感叹不已。钱士升,韩鑛此刻已经心如死灰,低着头不再言语。丁进和兀自在那洋洋洒洒‘揭露’韩鑛的罪证。
“昔日刘首辅在位之时,韩鑛居于其下。韩曾言刘首辅不过竖子,自己登科早二十年,羞于作其副手!又言‘皇上年幼,主事多有荒唐,朝野内外皆靠内阁!’如此等语!今韩鑛失责,皇上遇险此乃其一贯轻视之心所然,方给刺客有乘之机!臣这里亦有中书原抱奇弹劾韩鑛居家不法的折子,此折已递交内阁!微臣以为韩鑛已不适再作首辅,请娘娘圣裁!”
丁进和更加直接了当,面对这样的指控,韩鑛颤巍巍的站出班来。他带着一脸的愤懑跪下道:
“老臣韩鑛识人不明,又犯失察之罪,老臣无颜再对各位同僚,恳请皇后娘娘准臣致休!”
谁也没有想到事情会演变成这个局面,韩鑛的支持者们都怒视着郑三俊为首的‘倒韩派’。在他们看来,今日的局面便是郑三俊的‘杰作’。现在韩鑛自己出面认罪致休,他们想出言论救都没机会了。
皇后终于道:“韩大人先起来,你乃内阁首辅,本宫需听下三法司的意见!左都御史房可壮,刑部尚书张致发,大理寺卿曹于汴你等以为如何?”
左都御史房可壮道:“首辅韩大人在逆案中曾允许行刺郎中入内为皇上诊病,虽韩大人不通医术,然轻易放逆犯进宫确有失察之责!”
房可壮说得算是实情,刑部尚书张至发自然不会逆流而上,他道:“老臣与房大人意思一致!”
曹于汴原本想着辩驳两句,但事已至此,他也只得道:“臣无其他意见!”
三司这么一说,已经是将此案定了性,韩鑛,钱士升瞬时变成了待罪之身。帘后的婉琴似乎并不急于发落他们,而是引出了另外一个话题:
“既然三法司如此审定,那么他们四人就不便再任官职,如何处置待有司写好奏折递交上来再议!只是如今出现空缺,日子久了必不利于朝政。各位有何建议?”
郑三俊按捺住心中的激动道:“皇后娘娘明鉴,老臣以为可以由朝臣共举!”
“那好吧,顺天知府,诸位大臣以为何人可任?”【歪歪书屋论坛 bbs。。com】
大臣们对望一阵后,中军府提督郑其心出列道:“臣以为巡城御史吴玉可任!”
郑三俊有些疑惑的扫了眼郑其心,他举荐吴玉,难道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嘛?!不过中军督府管着京畿一带,跟顺天府也会有些关连。这吴玉是第一个炮轰杨延鳞打开局面,给他个顺水人情也不为过!想罢,郑三俊道:
“老臣也以为吴御史可任!”
其他人都没有作声,他们想得更多的是待会举荐首辅会是怎样。吴玉为人还算正直,又是巡城御史,自然没必要挡人仕途。
“那就是吴玉吧!”皇后见没人反对一锤定音。
“微臣吴玉谢恩!”现在是顺天知府的吴玉慌忙站了出来,虽然举止还算从容,但旁人都看得出他内心的激动。有人下自然就有人上,也原本就没什么好说的。
皇后又道:“傅山的巡风使乃皇上设立,原非定制,今儿就不议了!刑部左侍郎的空缺,又该何人补上?”
这一次郑三俊率先发话了:“老臣以为太常寺少卿薛国观可担当此任,薛大人乃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曾任刑科都给事中熟悉律法,为人甚正,用为刑部左侍郎可让人放心!”
郑三俊提薛国观,不仅是因为他在这次‘倒韩’中出力,更多的是因为薛国观一直就跟在郑三俊的后边。自从他入内阁,一些奏章建议薛国观的论调跟他基本一致;上次皇上让群臣自省,大多数人都向皇上写了谢罪折子,只有薛国观一直跟着自己坚持到了最后。现在有机会,他当然要将提上来引为助臂。
张惟贤出言道:“老臣也举一人供皇后娘娘参考,现任礼部郎中王洽,万历三十二年进士,阉乱时以右佥都御史遭罢,崇祯元年起用,能治廉一方。资格,能力,操守都足以任!”
他们两位内阁大臣提完,吏部尚书李长庚则提了刘之凤作为候选;温体仁似凑热闹般的提了王应雄的名字。不过朝堂上呼声最高的还是薛国观,因为一来他本身为官还算过得去,二来他是由郑三俊提名,不少献媚的人自然会摇旗呐喊;张惟贤虽提了王洽的名,却并没有真的跟郑三俊唱对台戏,提名之后就再未言语;韩鑛那边的人虽然想要反对,奈何缺乏了领头人物,声势远远不及他们。最后自然是以薛国观任命为刑部左侍郎而结束。
不过相对于首辅而言,其他的都算不得什么!皇后一说开始推举首辅,下边的各派朝臣都竞相举荐,当然能被报上名的自然只有现任内阁成员。否则连辅臣都还不是,就想一越成首辅,那是痴人说梦。内阁中,户部推举了次辅钱龙锡;兵部原有人想举荐孙承宗的,但考虑身体问题,最后推举了英国公张惟贤;虽然成基命不在,但吏部仍旧推选了他;刑部的人早早就报上了郑三俊的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