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异世明皇-第1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若明蒙能夹击皇太极,那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说不定大明便可在五年内平辽。这能节约出多少时间跟金钱来整治大明内部,这样的设想确实太诱人了。
  结果朝中大臣分成两派,内阁递上来的意见也是模棱两可,他们把最后的决定权还是交给了我。
  因为这结盟的事情我仍没有下定决心,这次的中秋也是没有什么心情。按例赏了百官,然后在园子里设宴请了些宗亲外戚。既是中秋佳节,下边臣子们也是少不了些称功颂德的话,按着规矩折腾了好一会。因为我没有心情,只是敷衍了下,好容易等到罢宴,我便让方正华去清场,曹化淳去送客,自己便到乾清宫看看折子。
  宫内案台上有不少各地大员上的奏折,他们也就与察哈尔结盟的事情上书意见。这里面袁崇焕是第一个递来的奏折,他在辽东经营就注重跟蒙古人的关系,因此他也是支持大明跟察哈尔部结盟。他提到了原辽东经略熊廷弼的主张:“蒙古可扶不可恃,扶之免资敌,恃之必误事,惟坚守待机,徐图进取。”就是要避免蒙古人在大明长城一线骚扰,使他们处在一个中立的位置。
  我又翻了其他人的几个奏折,多是觉得不应结盟。可能英宗被俘给明朝官员留下太大的印象,对于蒙古人的很是戒备。
  “皇上,”不知什么时候,方正华进来了。
  “什么事?”
  “英国公在宫外求见!”方正华小心翼翼的回道到。
  “哦!”我放下手中的折子,他还没有回去吗?!这个时候来见我,有什么事情呢?!
  “宣他进来!”
  很快,张惟贤迈着稳健的步伐,这几年,他倒是养的白白胖胖,红光满面的。对于张惟贤,我心里总有一种难以言谕的感觉。从助我登基看来,他是一个很有心计谋略的人,能够在纷乱中把火候跟分寸掌握得恰到好处。要是能用得好,不失为一个国家栋梁。但他是皇亲,又是世袭的公侯。我不愿把他放到政治漩涡中心,让他势力扩大,尔后又成为我改革的阻力。张惟贤倒也识趣,虽然贵为太师,又是礼部尚书,但于军国大事,人事任免向来都极少开口。若偶有进言,却是直中要害。
  “老臣叩见我皇!”
  我笑道:“张爱卿平身,外边的宗亲都散了吧,恐怕他们回去自己都还是要团圆一下的,怎么张爱卿这么晚还有事情来求见朕?”
  张惟贤起身回道:“老臣方才蒙太皇太妃跟懿安皇后召见,因为席间见皇上面有忧色,知皇上必是为朝堂上的事情烦忧,故斗胆来见驾。”
  “既是如此,不知英国公有何教朕?”
  张惟贤躬身道:“老臣不敢,老臣知皇上尚在权衡与察哈尔结盟之事,现进一言以供皇上参考。”
  “张爱卿见识不凡,但讲无妨!”
  “老臣以为,如今无论朝野内外都在争论是否结盟,但都立场鲜明,只看到彼此的害处,却不知行中庸之道。盖因大明与蒙古对峙数百年,彼此忌惮太深,然林丹汗再雄心壮志,也不如当年的努尔哈赤。首先不论其两人勇略如何,便是时间上,林丹汗就输了一筹。如今女真人团结一致建立汗国,这是努尔哈赤跟我大明对抗三十年得到的结果,也是我大明三十年的失策。而此时林丹汗虽占有漠南蒙古,但人心浮动,手下部落多有投靠女真人。林丹汗自身根基不稳,又面对女真人的蚕食,他要立足必然寻求外援。而大明正是最为合适的选择。”
  讲到这张惟贤停顿了下,看我听得认真,他又舔了舔嘴唇,思绪了下又继续讲道:
  “故臣以为,林丹汗也急于寻求结盟,宋献策的奏报更是体现了这点,林丹汗只不过为了掩饰,才狮子大开口而已。大明自皇上登基,便未予察哈尔部旧例的赏银,但林丹汗仍没有什么举动。因此大明修改掉一些条件,他仍旧会同意。况且在大明,女真,察哈尔中,察哈尔是最弱的。大明即便财力上支援察哈尔,他仍旧不及女真人。老臣听闻女真敌酋皇太极在沈阳开科取仕,设立六部九卿,笼络士人,野心恐怕不只是辽东。相反,蒙古人向来都是好利无厌,尚不成气候,最多也不过让他统一漠南。两百年来,漠南蒙古即便统一,也难有作为,旋即又会分裂。因此要以女真人为首要解决的威胁。再者,女真人拉拢蒙古部落,身为蒙古部落共主的林丹汗怎么会善罢甘休,他们打起来是肯定的。面对如此微妙局势,微臣以为可以用小利使得林丹汗处在一个中立的位置,只要袁崇焕在辽东取得优势,蒙古人自然会配合作战捡取渔翁之利。”
  张惟贤的话使我豁然开朗,便接着问道:“那不知张爱卿这结盟的合约如何修改呢?”
  “这铁可以少量供应,老臣以为只要给予每年千斤数量便可;岁赏按旧制;开放大同,宣府外,马价银不再统一拨给,由马市现银交易。另外三大部的赏银九万两也可以在大同发放,可以告诉林丹汗,唯有其他三大部使者不来领取,方可归于察哈尔部。”
  “果然妙计!若林丹汗想的话,大明即便封他个王也可以!”
  张惟贤谦虚道:“皇上夸奖,老臣不敢当。这封王甚好,就封他作个顺义王,让他们蒙古部落去争好了。”
  “呵呵,在朕面前你就不必客气了。嗯,朕明日便发旨给宋献策,让他再跟林丹汗好好谈谈。朕现在给你说动了心思,你就陪朕再聊聊,把其中细节想想。方正华,你去给英国公府上的人传个话,就说朕留英国公一会,晚些再回去。”
  “奴才遵旨!”
  接着,方正华就出乾清宫传旨去了,我邀英国公秉烛夜谈,尽兴而散!
第五卷 战火烽烟   第九十三章 歃血
 更新时间:2008…10…14 23:15:47 本章字数:6432
 第五卷 战火烽烟 第九十三章 歃血
 尚在归化城的宋献策这几天心里也是惴惴不安,他倒不担心自己的安危,而是紧张皇上对自己奏折的意见。见过林丹汗几次后,宋献策发现林丹汗并没有外界所传的那么凶暴,反而还有些刻意收敛出来的斯文。大明使团也没有受到什么刁难,会谈完毕后,他们就直接给安排到公馆。相反的是,这次出使是他自己第一次被赋予重任,又没有相关经验,若有什么闪失便是死罪难逃,宋献策心里不紧张才是奇怪。
  又过了几天,朝廷仍旧没有消息。宋献策有些坐不住了,不禁站起身来急急的走了两步,然后转身对这一个中年人说道:“凌大人,你看朝廷会不会接受我等商议的条件?”
  此次出使,除了宋献策,还有个礼科给事凌义渠做副使,剩下的就是一队卫士。等了几天后还没有传回消息,宋献策再没有那么自信,便忍不住找凌义渠商量一下。这凌义渠是天启二年的进士,对本朝典制比较熟知。他作副使,一是辅助下宋献策,二来则有些监察的意味。
  “大人不必着急,此事事关重大,朝廷必然会有争执,所以迟几天也属正常。”凌义渠在朝廷里多呆了几年,知道朝廷的习惯运作。
  得到这个回答,宋献策长嘘出一口气。他倒不是没有想到这层,只是身上责任重大,关心则乱。问凌义渠也是想找个人证实他的想法,当他知道凌义渠也是跟他一般想法时,顿时轻松下来。同时又暗怪自己太沉不住气,差点在属下面前失了方寸。宋献策走回座位,端起几子上的茶杯,缓缓喝了口茶方道:“唉,我也是觉得责任重大啊!希望能快点接到旨意,咱们顺顺利利把这差事给办了,才不负皇上所托。”
  “那是,那是!”
  正当宋献策还要讲点什么的时候,门外便响起了急急的靴声。人还未进门,便有气喘喘的喊开了:“大人,朝廷来旨意了。”
  宋献策与凌义渠闻言大喜,都站起身来赶忙设香案接旨。这可是他们千等万等要的消息,但真等到跪下听旨的时候,两人心里又不住的担心起来,谁知道皇上的旨意里面说的是什么呢?自己的一生荣辱也都在这旨意的字里行间!好在,让他们放心的是专使带来的是皇上褒奖勉励的圣旨,同时还有一封盖有玉玺的密函。
  宋献策知道事关机密,小心翼翼的拆开……看完里边的旨意,宋献策陷入思虑之中。他转手将密函给了凌义渠,凌义渠迅速浏览了一遍,然后郑重的重新包好交还给宋献策。
  “宋大人,此事有些棘手。原先的条件都是大人费尽心思争来的,现在朝廷还要削减,恐怕蒙古人不会轻易答应啊!”
  宋献策虚应了一声,旨意所论的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