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异世明皇-第1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任命让不少人都百思不得其解,曹文诏在年初才护驾立了功,恩宠正在兴头上,怎么会把他打发到朝鲜去呢?!再者曹文诏原先就是辽东的将领,如今驻守汉城却又是领京营的兵,归中军督府节制。虽然一切看似不合理,可又完全说得过去。
  随着广宁的收复,辽东的防线拉长,袁崇焕几次上折说要增兵都给兵部,内阁挡了回去。拒绝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国库不够支出,无法征兵。这样势必不能再从辽东抽调人马驻守朝鲜,唯有在别的地方选部队。曹文诏是京营的将领,又是领着京营的兵,自然归中军督府。
  不管人们怎么想,到了朝鲜使者回程的日子,曹文诏领着五千人马威风凛凛的站着接受检阅。因为朝鲜是藩国,使者回国,还没有资格让大明天子来送。我命礼部尚书张惟贤主持遣将典礼,曹文诏他们在京城百姓的欢送中开赴朝鲜,同行的还有作为大明使节的朱瞬水。
  朝鲜的事情告一段落,但面对大明所处的境地,要想安枕无忧还有好一段的路要走。虽然后金有两年没有过来攻袭,但两家迟早还是会要决战。战争打到最后仍旧是靠经济人力的支持,后金满人不过百万,耗我也要耗死皇太极。不过现在仍旧不能掉以轻心,而且在长城外还有一个对手,那就是自命黄金家族的林丹汗!
  在长城北面,一直与大明对峙两百余年的蒙古已经分成三部分:一个以瓦刺为中心的漠西蒙古,以土默特为中心蒙古右翼,还有以察哈尔为中心的蒙古左翼。其中漠西蒙古势力在西,对大明尚未有直接威胁;而大明的主要敌人中期来自土默特部,著名的有俺达汗!后期则是来自蒙古左翼的察哈尔。在天启朝的时候,察哈尔的林丹汗开始武力统一蒙古,派兵收服右翼鄂尔多斯、喀喇沁、土默特等部,与喀尔喀部却图汗结为联盟,声威大振,所辖地域东起辽东,西至甘肃。但是,朵颜兀良哈的苏布台、喀喇沁的达来台吉、土默特和布石图汗、额尔多斯的额仁沁济农以及永谢布、阿苏惕、阿巴嘎、喀尔喀等部联合组成大军十万,在土默特的召城一战中,消耗了林丹汗精锐兵力四万余人,这使得林丹汗的实力大为削弱,但在蒙古的势力中,林丹汗仍旧是最强的。此后几年随着局势的变化,特别是遵化之战后,林丹汗重新开始了统一蒙古的步伐。同为蒙古左翼的喀喇沁、阿苏惕、阿巴嘎、喀尔喀等部,已经在后金,察哈尔,大明三方势力的拉扯下四分五裂。面对着林丹汗的武力征服,后金的拉拢,他们大部分都投降后金,察哈尔部。只有少数象斡赤伦的部族因为受大明的救济才迁到大明的地界上归附大明。
  因此在辽东,现在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以战斗力最强来说自然是女真的八旗,人数最多的便是明军,林丹汗现在也有数十万的部众,控弦骑士十万之多,而且机动性强;无论他加入哪一方,都会使得哪方有压倒性的优势。偏这林丹汗自以为是成吉思汗的后人,一心图谋恢复祖上的荣耀。大明自万历末年便开始拉拢辽东蒙古对付女真人,许以赏银。但花费百万钱财后,蒙古人仍旧是反反复复,时而进攻后金,时而骚扰大明。所幸近年来,林丹汗老实了不少,一直在忙于收服部众,才使得大明没有两面作战。
  面对这样微妙的局势,如果能够跟察哈尔部结盟,那自然是最好。后金收容林丹汗那么多的仇敌,怎样都是拉不拢林丹汗的。这点上大明比较有优势!不过怎样才能使得林丹汗在大明的赏银,后金的武力下不反复呢?而且面对林丹汗这样有野心人,这个同盟如何维持才能不把他的实力给壮大呢?林丹汗若是要钱要粮还要兵器又当如何?这确实是我要仔细考虑的一个问题!不管怎么样,为今之际只有派一个使臣跟林丹汗接触一下,看看情况如何。我想自从遵化一战后,蒙古人也不敢小瞧关宁铁骑。
  那派谁去合适呢?这个差事更加危险,那些机灵之人肯定是躲都躲不及。肯去的大臣多半是抱着为君分忧的老古董,他们脑袋僵化,又不肯变通,说不定就为了一个小小的礼节就把我结盟的大事给破坏了。谁能把这件事漂漂亮亮的办下来呢?我又开始头大了!
第五卷 战火烽烟   第九十章 说服
 更新时间:2008…10…14 23:15:42 本章字数:3771
 第五卷 战火烽烟 第九十章 说服
  既然想到联合林丹汗对付皇太极,那我就得早作打算。如何结盟呢?估计林丹汗提出互市那是肯定的,中原的茶叶,盐巴都是他们的必须品;原先每年的百万赏银自然也少不了。虽然这笔花费很大,但要是能从蒙古人那里得到优良的战马,并且在辽东战场上得到他们的兵力援助,那么还是很值得的。
  只是谁去合适呢?我把朝中大臣都过了个遍。不过无论派谁去,都要先说服朝中的大臣。第二日早朝,就此事我征询了下臣子们的意见。但没想到,一开始就遭到了反对。
  首先站出来的是礼部右侍郎温体仁,老实说我不是很喜欢这个臣子,一个在明史上位属奸臣的人实在让我实在没有好感。要不是他资格老,又没有什么把柄让我抓,我早就让他回家养老去了。
  “皇上,老臣以为我大明乃天朝上国,蒙古不过边患而已,与其和谈有失国体!再者现在顺义王(明朝册封俺达汗的王位,现指其后裔)已被辽东的察哈尔人所杀,察哈尔人犯我国威,如何能与其行款和谈!自万历朝年间开始就有边臣以重金谋求蒙古人对付女真人,但花费了数百万,蒙古虏人未见其破敌相报,反而数次扰我边境。老臣以为,应该发檄文到九边,严命边城总兵整饬兵备方是正道。辽东建虏有袁崇焕在广宁驻守,已不成心腹大患,况且借虏人之力终究是冒险之举。人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若蒙古女真两虏暗中勾结,则我大明危矣。因此除广宁一线外,山西大同,宣府,延绥须得部兵以防万一。我大明政通人和,厉兵秣马才是取胜之道!”
  这个温体仁啊,我还以为他要老生常谈一番,宣扬下大明上朝的面子,但后面所说的却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整顿八边是我一直来就想作的事情,但边防不比内地,一旦边防崩溃,不单是士卒作乱,而是外侵会随之而来,须得谨慎才行。除了辽东,其他八边最重要的要塞莫过于大同,宣府。因为大同直接面对的就是察哈尔的老窝归化城,而宣府则受到蒙古跟女真人两路的压力。
  温体仁讲完,其他的大臣也点头附和。蒙古人背信弃义那是满朝皆知,在遵化之战的时候,林丹汗就曾经率兵到大同,想乘机讹诈边防将领,直到大明取胜他们才退去。再者大明如今财政入不敷出也是不言而喻。如今再用银百万去接纳林丹汗,反对者居多。
  “其他大臣的意见呢?”
  各部大臣都相互低声交耳,他们在等最有说话权的人出来。这个人自然是内阁大臣孙承宗。边事上,孙承宗的意见一向为皇上所看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事情处理的办法。好一会孙承宗才出班,各个大臣都安静了下来。只见孙承宗道:
  “皇上,微臣以为温大人所言极是。”
  其他大臣们都松了口气,既然孙内阁支持,自然就不需再跟那个什么林丹汗去讨价还价什么的。跟蒙古人和谈对他们而言,决不是什么光荣的事情。
  孙承宗继续讲道:“微臣以为在大同,宣府两处重兵布防是必须的。蒙古人与我大明相持两百余年,太祖皇帝置九边就是为了防止北虏入侵。英宗,世宗时蒙古都率兵来犯京师,大同作为京师北面门户,应当严防小心。”
  “大同,宣府布防朕是同意的,这点你不用再讲,与林丹汗的结盟你怎么看?”我急于知道这老臣子对于和谈的态度,要是内阁都反对,那就几乎没有戏了。
  孙承宗看出了我的意思,连忙奏道:“皇上,微臣以为如今辽东战事处于相持阶段,若是能加入蒙古人参战自然是极利于我大明。但蒙古人反复无常,臣以为须得稳重才是。”
  这算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回奏,也没有把话说死!我正思虑如何说服臣子的时候,又有人出来说话了!
  “皇上,微臣以为不可!”说话者是詹事府少詹事郑以伟,这位老夫子修洁自好,书过目不忘,文章奥博,大道理一套一套,我就是顶他不顺才让他到詹事府去。他可以说是明朝科考八股培育出来的典型学究。几乎说行事言行都引经据典,你也找不到毛病。但要他拿出办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