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gl]凰涅天下-第6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军攻占银、石、夏三州后,便将整个银夏视为囊中之物——地斤泽就属于银夏之地。雷动以萧合达的归辽义军为左军,徐徽宁的晋宁军为中军,往北攻打地斤泽,又以府麟二州的折可求部为右军,从东路攻打,三军会合拿下整个地斤泽。

    其中以地斤泽西面最不好攻打,因为全部是荒漠,没有熟悉路途的向导和足够的马匹骆驼,进入荒漠就是死——这一路的进攻任务分给了萧合达的左路军。

    萧合达当然不乐意,但他要率军归辽,北廷若不借边道给他,他就只能穿过地斤泽,经东胜或宁边州入丰州,才能回归辽国。

    按辽国内定的战略,当然是一路挥师南下,占据丰州、宁边、东胜后,继续南下,会合萧合达的队伍,与北廷抢占丰腴肥美的河套地区,则可从西面形成与北面相连的对宋地理优势;又有利于增强国力——一个河套地区,抵得上塞外千里苦寒之地。

    而地斤泽就属于河套,位于河套内的北部。

    萧合达被分了个最难攻的方向,这一路上,要经过泥泞的半沼泽地带、草原区和沙漠,还要与地斤泽的部落打征服战,真是一路艰辛,一路憋屈。

    晋宁军的副将李永奇率领三千宋军就跟在萧合达后头,归辽军攻下哪个部族,李永奇就赶上去接收,宣告为宋地。萧合达气得要吐血,但宋军言明他是“借道归辽”,既然是借路,借过之后当然不能霸着——他不服也不行,因为他已探知到武、朔二州的宋军已经攻占了东胜州和宁边州,堵住了他北进的道路,如果他动了占据地斤泽的心思,他这支孤军就会被宋军绞杀在河套内。

    萧合达只能率军北进,替宋人攻伐地斤泽。而辽国进军河套的战略也成为水中泡影,上京朝廷甚至得忧虑宋人会不会遵守盟约,让萧合达的人马顺利归辽。

    辽国知河套不可为,已经放弃了进军河套的打算,耶律夷浩奉命攻打阴山和黑水一带,想将察哥的夏军赶到兀剌海城——黑山威福军司驻地——以西的大漠,实现收复阴山和黑山地域,并西进兀剌海的目的。这一片东西四百里的地域是河套之北的适耕适牧之地,占据后有利于辽国恢复国力。

    但察哥是一块硬骨头,并不是下嘴就能啃掉。

    即使辽军有兵力优势,但耶律夷浩想啃下这块硬骨头,如果不想付出大的代价,短期内恐怕很难如愿。

    就在耶律夷浩率军进驻丰州北面,还没有进军阴山时,宋军攻打地斤泽的三路人马经过一个多月的往北推进,已经完全占领地斤泽——徐徽宁的中路军和折可行的右路军进军更快,已打到了河套的北部边缘。七月十三,两军渡过黄河,攻占云内州南面的牟那城堡(包头市西面),与云内州夏军相隔牟那山对峙。

    七月十四,西夏都城兴庆府插上了大宋旗帜。

    此时,距北廷向西夏宣战正好三个月。

    作者有话要说:撒花,又弄垮一个~~~~~~~

    不过,西夏没有亡国,这与金国不同。但失去了东面的半壁江山,也就是整个河套地区——黄河“几”字形以内的那片地域。金国覆灭前,西夏东面与宋朝交界的地带,大约就是黄河的右大腿。

    西夏的都城兴庆府(就是宁夏银川)在黄河的左大腿外侧,兴庆府的西面就是贺兰山。贺兰山以西是腾格里沙漠——因在黄河以西,西夏称为“河西沙漠”。出了腾格里沙漠的西南边缘,就是凉州城,历史上很有名的地方,在今天的甘肃武威。

    总括地讲,西夏拥有的半壁江山包括:甘肃省+内蒙古五原以西,北至内蒙与外蒙古的边界。

    …………………

    PS:原计划修文后明日再发,因今晚八点半出差,后日才回,所以来不及检查,先发文了——可能有虫,请诸君包涵:)

正文 364纵虎西去

    雷霜夹马策入贺兰山中段山谷;踏着东面谷口斜缓的山坡向上,从山上俯瞰东边;贺兰山与黄河西套之间,是辽阔的兴灵平原;上面沟渠纵横;绿色草场;果林耕地,一派塞上绿洲景象——她想起唐朝韦蟾那首诗: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

    如今,这个“塞北江南”已经重回中国。占据这个“江南”二百年之久的党项西蕃已经仓惶西去;留守兴庆府的最后一支军队就在两刻钟前,从他们脚下这条东西山谷逃窜而去。

    山下的□内扬起了阵阵黄色尘烟,五千宋骑尾追而去;旗帜扬得哗啦啦响,又有呼喝呐喊阵阵,蹄声响如雷鼓。

    但仔细看去,却有种声势大、追击并不紧骤的感觉。

    □之上,雷霜这行人沿着坡崖策马向西,最后伫停在西面谷口的高坡上,居高临下眺望贺兰山以西,棕黄色的高原荒漠上,有一条青白色的道路,宛如飘带般,从看不见边的北面迤逦而下,一直没入到西南方向的漫漫黄沙中。

    这是西夏运送青白盐的驼道。

    在贺兰山以西有三个大沙漠,夏人称为西北漠(巴丹吉林沙漠)、北漠(乌兰布和沙漠)、河西南漠(腾格里沙漠),其中河西南漠横亘于贺兰山和甘凉二州之间——沙漠中分布着许多盐湖,以青盐湖和白盐湖居多,西夏人开采了外缘地带的盐池,经由贺兰山西麓这条南北通路,将盐运往兴灵、甘凉和吐蕃等地,由于运盐的驼马队伍长年行走,经年累月下来,这条路就成了青白色——盐路的最北端是白马强镇军司驻地(吉兰泰盐池),最南端是应理(宁夏中卫)。

    从应理往西去四百三十余里,即为凉州——就在两天前,乾顺率领兴灵几十万军民百姓,西出贺兰山,顺着贺兰山盐路而下,在北距应理二百里时,折向西行越沙漠,避开早被宋军占据的应理城,横跨河西南漠,行往凉州。在这里即进入甘肃长廊(河西走廊),沿道西北而去六百里,即是乾顺西迁的目的地——新都甘州。

    乾顺行在所在的西迁大队伍已经到了凉州,此刻正在贺兰山下逃窜的这支夏军是枢密使慕浚率领的留守军队,大约一万人马。

    慕浚的身后是他的同胞兄弟慕洧,两人形容都很狼狈,心里骂着濮王仁忠,若不是这个死忠迂臣誓要与都城偕亡,他们也不会被迫留到最后一刻,早就脱城离险了,哪会被宋军迫到如此危急的地步?!

    慕浚心里更恨着乾顺。身为枢密使却被夏主留下断后,这绝不是委以重任的信任,而是被抛下做了弃子——乾顺对他们慕氏一族的疑忌竟然已经到了恨不得他们身死的地步了。这是在为太子清道啊,慕浚狠狠抽了下马匹,两腮绷紧咬着牙,眼底一片冷森。

    “辰巳营留下断后,其余人马进沙漠。”他冷峻下令。

    被留来断后的一千擒生军都是慕氏子弟,情知此去必是九死无生,却都在接令后没有犹豫地停马,勒缰转向,迎向后面追上来的宋军,呼喝着杀了过去。

    雷动率领七八名宋将站在贺兰西山的高处,遥望山下两军厮杀,眼见宋军五千骑围了夏军断后骑兵,不出两刻必能全歼,但夏军大部已去,向西逃往百里外的沙漠。

    站在雷动身侧的一员宋将皱了下眉,说:“都帅真要放过党项人?”他声音顿了下,“某担心会遗虎成患。”

    说话的是北路军兵马总管郭忠孝,出身将门,他的父亲是北宋名将郭逵,历官至签枢枢密院事,仅在政事枢密之下,只有武略而无政略的武将很难坐到这个位置上。与父亲相比,郭忠孝的将略已有乃父十分,但战略和政谋却是远不及,为人又过于直爽不会馅上,以前一直不得重用,直到被雷动发现并提拔起来。

    这两日郭忠孝心里存着疙瘩:之前是乾顺,现在是慕氏——若非故意纵去,夏人岂能逃得这般轻易?由于性格使然,他心存质疑就敢直言相问,即使质疑的对象是一力提拔他的恩人、朝中军中都威望无俦的权臣第一人。

    站在他身后的杨沂中心里叹了口气,他是郭忠孝的副手,任北路军兵马副总管。这位出身杨家将门的杨延昭曾孙时年三十四岁,在场诸路统将中是年岁最轻的,但论心机却排在前位,能将大他十二岁的郭忠孝甩到最后面去。

    杨沂中知道,宋廷绝不会允许纵乾顺而去。纵然雷动贵为王爵,又以太师统三衙之兵,为当朝第一权臣,连天子也无法掣肘,但朝中若知雷动故意纵乾顺西去,必定引起轩然大。波——郭忠孝这话问得冒失了。

    不过……杨沂中转念又想道,雷动向来算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