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gl]凰涅天下-第5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窈窕淑女,如花似玉,”叶清鸿清冷的声音隐含一丝笑意,“是该见上一见。”
  
  卫希颜斜眸看她,“见了后,留下来给你侍寝。”
  
  叶清鸿哼了声。
  
  罗三娘低下头拼命忍笑,膝行回去继续点茶。第二盏奉给叶清鸿。
  
  卫希颜已经拿起盏喝了一口,浓香醇厚的热茶滑入喉咙,还能感受到一分分丝滑,赞道:“三娘点茶的手艺越来越好了。”
  
  叶清鸿挑了下眉,服侍你这么个口味挑剔的主子,手艺能不越来越好么?
  
  想当年罗三娘为了练得一手点茶伎艺,在临安茶坊里断断续续学了一年,近两年茶道功底愈发纯厚,心中也颇自得,脸上笑容绽开,“国师、叶真人喜欢就好。”
  
  卫希颜转眸笑说:“想起前日在法华寺,那甚么大空禅师表演茶道时,真该让你上去试试手,让那些倭僧见识见识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原茶道。”
  
  罗三娘撇了撇唇,很有些不屑于比较的意味。倭国僧人的茶道是从渡日求经的大宋僧人处学得,听说这两年在公卿贵族中也流行起来,但所谓的茶道高手在大宋方家眼里,自是不够看。
  
  卫希颜见她这般表情,又是一阵大笑,愉快地喝完了这通早茶。
  
  中门北廊外,侍从已经做好出行准备。卫希颜带着叶清鸿出了使馆,继续平安京“观光”之行。直到近暮时分才返回使馆。
  
  戌初,富直柔和张致远等使团官员也赴宴归来。沐浴换衣后,两人碰头商议一阵,再一起出门到寝殿入见卫国师。
  
  鸿胪寺的大宋使馆占地约1町(14400㎡),采用了平安京皇宫和公卿宅邸盛行的寝殿造样式,但馆内的松柏夹荫、青石甬道、荷池小榭,垂柳拂岸,却是大宋风格,两相结合,倒也相得益彰。卫希颜居住在使馆的主院殿舍内,即日本人所称的“寝殿”,在使馆南面的中央位置。
  
  富直柔和张致远从中门北廊走入,便见卫国师正站在寝殿前的松荫下,仰首看着寝殿的房顶,殿廊下齐溜悬挂的灯笼映出那袭绯色的深衣直裾,在风中微微起伏,勾勒出修长优美的曲线,却让人生不出半分轻亵之意,仅是随意站在那里,就自有一种气魄,那如山威压的气势已经敛去,却无端得让人觉得必须仰望。
  
  那是大宗师的气度。
  
  富直柔和张致远同时放缓脚步,神情越发端重。
  
  两人徐步走过去,站在卫希颜身侧丈外,拱手行了一礼,“国师。”
  
  卫希颜回首点了下,转头依然看着房顶。使馆的房顶不是宫殿和公卿宅邸常见的桧皮葺顶,而是用大宋的青绿色琉璃瓦砌顶。若是白日,青绿的流光在阳光下十分醒目,远远望去,一眼就知道那是招待天朝使团的馆舍。
  
  富直柔、张致远看了一会,没有看出个所以然,正诧异间,便听卫希颜清越的声音道:“屋顶铺瓦在大宋很常见,但在倭国很少见。听这里的馆丞介绍,只有宫殿和寺院才可以使用瓦顶,六位以上的公卿贵族宅邸可以用桧皮葺顶。简单地讲,倭国因为地动多,所以房屋建筑多为木质纸糊,但这只是次要原因,主要还是森林多木料不缺,但相当缺瓦。倭国的瓦窑很少,更别说需要更高技艺的琉璃瓦窑。少数的宫殿和寺社砌的是灰泥瓦顶,多数都是桧皮葺顶。”
  
  即使在中原王朝,琉璃瓦直到唐朝才开始在宫室建筑中得到较多应用,但尚不广泛。到了北宋时期,由于琉璃烧造技术日益成熟,能够大批量造出色彩丰富、形式多样、规格齐全的琉璃件,琉璃瓦才开始广泛应用于宫殿坛庙等建筑屋面上。 但烧造技术还不完全成熟,琉璃瓦多为绿色——还没有出现明清时皇宫专用的黄色琉璃瓦——在大宋是华贵和地位的象征,除了宫殿和皇家坛庙外,只有皇帝诏准的寺庙和宰执宅邸才允许铺设琉璃瓦,但瓦面的绿色也要浅一些,就像使馆的青绿色瓦顶。 
  
  富直柔和张致远心中疑惑,不明白卫希颜为何突然关心起倭国的屋顶是瓦砌还是桧皮葺,但他们与卫希颜相处大半月,多少了解这位国师的性情,不会无缘无故地说些不着五六的废话,遂都认真听下去。
  
  卫希颜又说平安京的建筑,“倭国人认为白色是太阳和天照大神的象征,故以白色为最高贵的颜色。你们看这平安京的宫殿屋舍,宫殿房屋均以木质的本色和白色为主,纸拉门、纸窗也都是白色,整个京都的建筑可谓俭约素净,就算是宫殿也不求华美而以清雅为主。”
  
  卫希颜说到这里歇了歇,灯笼的蒙蒙光下映出她唇边隐约一丝笑意,“以后赴宴时可以给那些公卿大臣说说,大宋宫殿的大气堂皇,高官贵家白墙青瓦、彩栋雕绘,俱是富贵景象,咱们大宋京城繁华多彩,倒是这平安京白蒙蒙一片,少了几分京都皇城的富丽华贵,令人遗憾……”
  
  富、张二人渐渐听出味来了。
  
  “想来过不了多久,官贸单子中将加多一项琉璃瓦的交易,换倭国的金银,或者硫磺。”
  
  富直柔忍不住微微笑起来,捋着胡须道:“国师说的是,这倭国的京都是要华丽些才好。”
  
  张致远也捋须微笑起来。
  
  入到寝殿,侍卫上了适用晚上饮用的清淡煎茶,二位使臣遂禀报上午在绫绮殿会商的条款。
  
  富直柔道:“议的第一项是硫磺。国师在草案中提的那一条——‘大宋建炎朝是日本国硫磺的唯一贸易国,日本国不得贸易他国,并承诺禁令本国商民私贸……’,太政宫的左右大臣都已应诺,并无异议。”
  
  卫希颜对硫磺一向重视,缺了硫磺就无法制造火药,即使造出火炮也要受制于硫磺,日本国硫磺储量丰富,是南廷最大的硫磺输入地,这个输出产地必须牢牢掌控在南廷手中,并遏制北廷的硫磺输入。
  
  天皇朝廷会毫无异议地同意这一条款也在她预料之中,在日本人心中,拥有强大舰队的这个大宋王朝是大唐之后的天朝上国,他们忠诚地附骥强者,不会为了那个位置遥远的北边王朝而得罪他们眼中的天朝上国。
  
  张致远捋须道:“这些倭人比起高丽人,对我大宋更忠诚顺服。”
  
  卫希颜淡然道:“那是因为我们武力强,若是我们的水师不堪一击,倭人反口咬来,会比高丽人凶残十倍。”
  
  富直柔和张致远都震了一震,似乎有些不相信这些礼仪谦卑周到、态度温顺恭敬的倭国人会有卫国师所说的“凶残”。
  
  “别被他们谦恭的外表蒙住而失去了判断力。”卫希颜语气肃然道,“地理环境往往造就一个民族的性格,就如草原民族的凶悍是在严寒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博斗形成,反之,风景秀丽的江南山水塑造不出草原民族的性格。
  
  “中原地大物博,造就中原民族中正谦和之性,而东西南北风物迥异,使得我们这个民族包容性极大、兼收并蓄。但倭人的自然环境不同,这个岛国地狭物瘠,造就出来的族众性情多半偏狭偏执,易走极端,顺服时恭顺十分,但凶残时亦必凶残十分。”
  
  富直柔、张致远微微皱了皱眉,有些将信将疑的模样。卫希颜知道他们这些日子只见到倭人谦卑恭顺的一面,却没见识过这些岛国人偏执残忍的时候,自然很难相信她这番话。
  
  卫希颜也没冀望几句话就扭转他们的看法,换了一种说法道:“总之,保持警惕,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过分相信他们的忠诚于大宋并无好处。”
  
  富直柔、张致远听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八字时都赞同地点了点头,这是中原王朝的士大夫对异族人的普遍看法,根深蒂固。
  
  卫希颜点到即止,转而说起高丽,“……高丽人在外交上比倭人奸猾,既向金国朝贡称臣,又向北廷、我朝称臣,脚踩三只船,哪边都不得罪。说是称臣,实际上只是个称臣的名义,正经事半点不干,却觊觎着东北的土地、谋算着中原的财富。曾经猖獗东海的那些海盗里高丽人占了一半,要说背后没有高丽王室的指使,无知小儿才会相信。”
  
  “至于朝贡,”卫希颜唇角勾起一个讽刺的弧度,“说白了就是贸易,还是不等价的贸易。看中天朝上国好面子,那些朝贡物能换回超出几倍的慷慨回赐。可笑朝廷君臣还在沾沾自喜番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