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谛听嘿嘿笑了一声,说道:“你这臭小子,平时精的狠,怎么现在还没反应过来?这人讲的是似是而非法,引的是颠三倒四门。”
师子玄闻言,便一下子明白过来了。
这平天大圣,说的根本就不是什么,而是讲自己编的。
法门也能编吗?
能,当然能,怎么不能?
道说三生万物,佛说万物有因。我说万物循因果三化归元如一!行不行?可不可以?是不是感觉很厉害?
但实际上呢?我只是取了两家的东西,胡编乱造。有没有实际利益不说,让你听的只觉得厉害,是那么回事就行!
师子玄这个念头转过,真是有一种啼笑皆非的感觉。
张孙也笑着对师子玄说道:“师兄,你刚才不说你也是个真人吗?怎么听不懂这平天大圣的?莫不成这大圣真的是太过厉害?”
师子玄微笑道:“孙兄。先不说我,你听此人来,有何收获?”
张孙想了想,很老实的说道:“感觉自己好像领悟到了什么。但我自己也不清楚。”
师子玄点头道:“这就是了。这世间道法传承,都分显密两种。显外之法,是为可以普传世间,任何人听之,都会得到利益,不会损害自身的法,此为世间法。多是开智之法,处世之法,为人之法。多为高真大德宣讲,也有人可以从经文之中,自修自得。而密法,因其传承,有人可传,可得大利益。而有人得传,却得大妨害。所以只在密中求,不在外中显。”
张孙似懂非懂道:“原来还有这么多说法。那往日那些的僧人道士。讲的都是显外的法门?”
师子玄道:“是!所以一般这种法会,开讲之人。讲的都会是某一部经,某一篇论。而且说的,会十分浅显,通俗易懂,谁人听到,都会有所收获。”
张孙皱眉道:“既然如此,那这平天大圣,讲的就是密的东西了吗?”
师子玄笑了笑。没有说话。熊大黑却哼了一声,说道:“你这人可真够笨的了。还没反应过来吗?密传的东西,怎么会在这里宣讲?不怕讲出事情吗?这人分明就是个骗子,满口胡言乱啊。”
“啊?”张孙惊呼了一声,说道:“不会吧?这位平天大圣。在玉京可是有不少信众。怎么会是骗子?”
师子玄道:“是骗子倒不一定,他的确是有道行在身。但是他讲的,未必是什么有用的东西。不过糊弄一下人,还是可以的。”
张孙奇道:“为什么啊?他为什么这么做?这对他来说,有什么好处?”
师子玄想了想,说道:“不好说啊。他本是修行人,而且我看不出他的深浅。但却在这里故弄玄虚。应该是有他的用意吧。”
约翰忽然说道:“也许这就是他布道的方法吧。”
约翰这句话,可算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师子玄若有所思,约翰的猜测,很可能不离十。
说显外法。人人可听。说玄虚之言,可以取信他人。这平天大圣这里说的半是通俗,半是玄奥,的确很吸引人。也引来了许多追随的听众。
师子玄好奇道:“约翰,你说这是他布道的方式。你怎么看?”
约翰很老实的说道:“我不喜欢。也不认同他的做法。”
师子玄来了兴趣。问道:“哦?这是为什么?”
约翰说道:“你的门徒,追随你的指引。接受你的布道,首先,在他的心中,你一定是唯一的光明,唯一的指引。不可对我有疑惑。不然,你无法到达我将指引你的道路。”
师子玄点点头,约翰的话。他也听明白了。
用修行人的话来说,就是心中一定不能生疑惑。一般你入道拜师,首先一点,就是不能疑法,更不能疑师。
譬如我修了三十年法,却一点精进都没有。就去问老师,是不是我修的法门是错的?老师会跟你说,你修的没错,只是火候不到,再来三十年刚刚好。
这种情况下,你有两个选择,一种是坚定自己的信念,再修三十年。另一种就是心中对老师生出疑惑,老师是不是在骗我?并没有传我真传,而是在糊弄我?
前一种,便是心无疑惑,苦修就是,终究会有所成。另外一种,就是越问越疑惑,到最后,修行懈怠,渐渐退转。之前三十年的功夫,全都毁于一旦。
就如约翰所说,你既然在内心接受我的指引,就不要对我有疑惑。不然你无法到达我指引你的道路。
平天大圣这样开讲,大家对他都很信服。应不会疑师。但却会对他所讲的“玄”而生出疑惑。
因为他讲的本来就是似是而非的东西。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连他自己,也说不明白。因为本来就不是能明白的东西。这样一来,他的信众,终究还是会疑法,因为老师也讲不明白。
师子玄又问约翰道:“约翰。我听你说,你一路行来。想要布道。不知你想出如何布道了吗?能跟我说一说吗?”
约翰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我的确想到一些办法。但这个办法,有些愚蠢,也有些笨拙。我也不知道我做的对不对。”
师子玄含笑道:“无妨,无妨。说来听听呗。或许我还能给你一点建议。”
约翰有些心动,想了想,便点头同意了。
第245章利益取信以传道,隐忧千载今日埋!
约翰说道:“在我一路东行的过程中,我谨守我心中的信仰,我即是光明在人间行走的表率。¤:¤我还收下了我的门徒。他们能够从心底接受我的指引,并在得到指引之后,为世人传播我的教诲。”
这就是约翰的主意?听起来好像没什么特别啊。
师子玄听了,没有说话,张孙疑惑道:“门徒是什么?就是你的弟子吗?你的弟子帮你传法,不是应该的吗?”
约翰道:“是这样的。”
张孙问道:“他们都是什么样的人?是不是有非常出众的天资?”
约翰道:“不。他们都是很普通的人。他们有的是农夫,有的是渔民,有的是刽子手。有的是马夫。他们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平常的人。”
师子玄问道:“约翰。你给他们的指引是什么?他们如何接受你的指引?又如何为世人传播你的教诲?”
约翰道:“对渔民,我给他们挂满网的渔,给农夫,我给予他们满斗的粮食。对刽子手,我让他看到亡者的悲哭。对马夫,我让他的的马圈里,跑来许多头彪壮的骏马……”
师子玄道:“这都是施以恩惠。用现实利益,取信于人。”
约翰道:“是。你说的没错。但只有这么做,他们才会信任我。从而接受我的指引。”
约翰所说的,很有意思,也很现实。
说起来,古往今来,传道者,基本用的都是这种方法。
而大多数人,信佛信道,也多是因为如此。
比如说。有人信佛,是因为家中有病人,寻大夫郎中看过,又没有看好,如此才寄托与仙佛。寻个精神寄托。
这种信奉,算不算是接受了仙佛的指引?
不算的,最多只是有一个信力。而且这个信力不可能会坚定。因为这样的人,他是不会去熟读佛道两家遗留下来的经典,不会去领悟其中的开智妙言。而多数为的是求现实利益。
比如。我拜你,求你赐我外财。我拜你,赐我美满姻缘。我拜你,庇佑我平平安安,保佑我金榜题名等等。
一句话。灵就信,不灵就不信。世间所谓自称自己信佛信道的,大抵如此。
约翰说他的门徒,都是普通人。而约翰给了他们现实的利益,看得见的,摸得着的。让他们对他这个人,深信不疑。如此。约翰对他们潜移默化的教导,他称之为,来自心中的指引,是可以的。因为本来就有一个信力的前提。
这样做的结果会是什么?
约翰的门徒。会接受约翰的教导,对他十分信服。但这个信服,并不坚定,因为人心多疑。总会生出重重困惑,出现反复无常。而即使约翰的门徒。都遵从他的指引。但他的门徒再去引导他人的时候,会更加艰难。
为什么呢?
因为约翰布道的目的,是为了所有人,都能够受到心中的指引。去往天神的国度,享受永恒的快乐。
用修行人的话来说,就是超脱轮转,离此五浊恶世。最不济,也是要去往其他大成就者,大愿化传的一方世界,利益修行。
而世间人如何?
早就有言,无非利益二字。
但此说利益,是无形的,世人看不到。自然无法相信。
约翰可以让无形利益,变成切实利益,让他的门徒追随他,信奉他。但他的门徒却没有这个修为,也没这个神通,所以让他们去布道,去引导他人,他们会怎么办?
师子玄似笑非笑的对约翰说道:“约翰。你让你的门徒去布道,我已经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