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之林海-第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跟着黛玉的王嬷嬷忍不住笑道:“老爷说的是,其实早就不疼了,不过七爷小心,今儿早上特特过来给姑娘包上的。”

快三岁的孩子一时半刻注意力就能转移,夹手指的事乃是昨天的事情了,黛玉小小心思早就转了方向,她对林海行了礼,扑到林海怀里,道:“爹爹,我有话问你。”

林海抱着她坐在膝上,笑道:“什么事?”

黛玉如今虽然已经可见将来的美人胚子模样,不过毕竟年纪还小,脸上还带着些婴儿肥,装出严肃的样子来更显可爱,她问道:“为什么三哥是三哥,七哥是七哥,哥哥却不是八哥?”

林海一时没有转圜过来,道:“你说什么?”

黛玉又问了一遍,道:“母亲让我来问爹爹,说你一定知道。”

这个问题在快到三岁的她来看十分严重。昨天黛玉和林忆在贾敏那里被贾敏又搂又抱,安抚了半天,七哥却在后来赶到后只对贾敏行了个礼就站在一旁。如今她也知道数数,也知兄弟姐妹是按年纪大小排列,加上小脑袋也开始想事情了,便察觉她有个三哥,有个七哥,还有个哥哥,可为什么哥哥是哥哥而不是按着顺序排成八哥呢?她立时便问贾敏,贾敏呆了半晌,只道你去问你父亲吧。

林海被这问题问住了,这问题有无数答案,可怎么和还不到三岁的孩子说清楚实在犯难。想了半晌,他方才把黛玉放到地上,蹲下/身子,正对着黛玉,道:“玉儿,我不会现在回答你,因为现在说了你也不会明白。不过小孩子总会渐渐长大……你只要记得,”他郑重地道:“七哥和哥哥都是家人,可三哥不是。”

黛玉虽不太明白,不过她见父亲说的郑重,先是点点头,比划着自己的头顶,道:“嗯,我知道,就像母亲说的,我从很小很小的小娃娃,一点点长到这么高了。”又以自己的思路歪头想了想,道:“一定是因为三哥不和我们住在一起。”

林海叹口气,摸摸她的头站起来,抬起头却看到徒景之站在门口,显是听到他的话了,脸色并不怎么好。林海也不想和景之分辨什么,只是见景之手里拿着份折子,想是有事,便让人把黛玉抱走。徒景之却拦下王嬷嬷,将密折递给林海,示意他打开看,抱过黛玉道:“玉儿,就像你母亲姓贾,可和你父亲也是一家人一样,你三哥和七哥虽另有排行,可都是你的家人。”黛玉似懂非懂地点点头,道:“我知道的。”

待黛玉离去,林海看了密折内容,却是江南的甄应嘉向景德帝表忠心,道是太上皇既然要颐养天年,那自己也要侍奉在太上皇身边才是。他将折子还给景之,道:“这是要给行之下马威了。”

徒景之深知林海事事谨慎,不让黛玉把行之当成家人也属平常心思,将来日久见人心就是。便抛开这事,只缓缓道:“从来一朝天子一朝臣,便是我还在,毕竟皇帝换了人,他担心自己的前途也是常事。”

林海问道:“行之那里大概什么时候能知道?”

徒景之略想了想,道:“这份是给我看的,自然快些。给皇帝的平常折子总还得三两日。”他见林海蹙眉,只道:“你也莫要为行之着急,这本就是他该操心的。何况巡盐御史的职责虽然重要,这些年甄应嘉也还算尽职,可也不是离了他就不行的。”

林海道:“话虽如此,可行之登基不过几月,还没改元呢,甄应嘉就上这种折子,只怕是真以为你病的不轻,要试探新皇了。倘若准了他入京,便是当着你的面收拾老臣,倘若不准,这几年盐政收入一年不如一年,仍交给甄家,怕是会出事。”

徒景之踯躅片刻,方道:“所以,如海,我有个不情之请。”

林海见了徒景之的样子,心里明镜一般,面上笑道:“你先不用说,我给你样东西,你看了再说。”他从外间书案上拿过一个镶金檀木盒子递给景之,道:“这个,就是你的不情之请了,是不是?”

徒景之打开一看,里边一摞契约和单子,他心中大震,合上盒盖,一把握住林海的手,道:“如海,你真舍得?”

林海依然是那副清风不介怀的笑容,道:“景之必然知我心思。”

原来里边是林家彩工坊的所有契约和文书。如今景仁帝初初登基,自然一切以稳为上,徒景之心里想着从彩工坊补贴行之,好让儿子不被盐政的银两挟持,也好专心熟悉朝政,待过一两年有了根基再动这些老臣不迟。可没想到如海心思如此通达,竟然将彩工坊全盘奉上。彩工坊一开始就是林海的创举,后来虽然抽身出来,琉璃器物上徒景之偶尔也设计一些,但大的架构,无论是给工部、户部还是兵部的各项分支,都有林海的心血在。这些年来,朝廷遇有大事,彩工坊所供银两连年增多,甚至曾占到全年税银的十之一二,超过了盐政收入,他那时总道自己与如海是一体的,不甚在意。可景之也知道,如今皇帝换了人,便是行之待如海亲如家人,毕竟隔了一层,自己和如海活着的时候自然无事,将来两人不在,林家手里有这么个庞然大物终究不妥,如今拿出来献给朝廷,也未尝不是好事。

徒景之沉默半晌,拍了拍盒子,也笑道:“好,一会儿行之过来,你亲自交给他。”

====================================

作者有话要说:唉,小孩子都很奇怪呢,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

我那个小外甥,三岁的时候就在客厅里背着手皱着眉头走来走去,问他怎么了,他说他很无聊……还有小侄女,三岁半的时候看自己一岁半时候的录像,忽然特别严肃的说:“我再也不能回到那个时候了。”……尼玛你才三岁半好不好,不要说青春期中二的话好不好……

还有,下一章估计就能让林海当上巡盐御史啦~~

求留言啊!

79第 79 章(修标题)

第七十九章淮左有名都

徒行之那日陪着徒七被徒景之责骂一顿;不但不以为意;反而觉得心里舒服了许多。自他登基以来;不光身边侍奉之人各个变了模样,就是徒景之,也不再似以往那般对他时不时冷嘲热讽;让他体会到做皇帝的金尊玉贵的同时,心头竟偶尔也飘过一丝失落。

登基大典之后;除却那些礼法祭祀之事,新帝第一份重要旨意就是重申军国重事和朝中三品以上官员任免须报到太上皇处由两宫一同圣裁,此类旨意除皇帝玉玺外;更需加盖“太上皇帝之宝”方能下行。早在景德三十八年年初皇太子开始监国之时,朝廷便是如此运作;不过那时候是四品以上官员任免报到景德帝处,这时为了太上皇龙体休养要紧,便只三品以上的才报到太上皇处,且因着徒景之打算离开京城,还加上了两宫圣裁之语,好为日后做铺垫。景德帝治下国家承平,四海咸服,能称得上是“军国重事”的实在不多,至于三品以上官员任免,虽说是两宫圣裁,但新帝一概不敢擅专,全数报与太上皇处,只尊着太上皇的意思行玺罢了。由是新帝仍旧似监国之时一样,每三日前往西内大明宫向太上皇请安并研讨国事,父子两个见了面,若有其他大臣在,多是些父慈子孝恭谨问答的官面文章,若是新帝单独觐见,虽是太上皇专断,但徒景之每每也多让徒行之发表意见,对他有些不切实际的想法也不似以往横加指责,反而温言解说背后缘由,实在是存着个让他快快成长之意。

从徒景之开始装病到如今徒行之已经登基,外朝传言纷纷扰扰,流传到天京城以外的,皆道是景德帝毕竟君临天下近四十年,即使如今因为龙体欠安不得不行传位之举,却不是要将权柄交出,仍旧把持着军力调动和高官任免之权,有些臣子对新帝便免不了有些轻视。只是徒景之装病装得过了些,至少在神京,有好些大臣想着太上皇命不久矣,即使现在太上皇权柄在握,但若驾崩,将来还是新帝的天下,倒让徒行之在朝中行事少了些阻碍。

回宫后,徒行之老老实实写了份检讨,一开始只说今日书房之事,却是越写越想到以往之事,又想到那次从华棠院一别,自己竟一直没有机会和林叔说开,心里总是难受,便将满腔心意写在了检讨里。

这回徒行之来找林海,徒景之并没有似往常那样与林海一起在书房等他,反而是林海独自一人候着。也不知两人说了些什么,晚间徒景之问询之时,林海只笑说:“行之是个好孩子。”再不肯多言一句。

徒行之眼圈红红地捧着那檀木盒子,心满意足地回了宫,心里想着不管他说过什么做过什么,林叔对他总是微笑的,这就够了……林叔说这是给我的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