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冠绝新汉朝-第8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结果,事实证明,还真有可能有变。
  但眼看着江都王的一封奏疏,怕是要将之前的情形全部葬送,杨结和陈永终于站不住了,对视一眼,便要开口说两句话。
  可就在此时,张应却前先一步说道:“江都王的这封奏章,倒是证明了之前的那封军情战报,并非虚假,如此一来,那当务之急就是先平息了这事,至于到底开展的责任在谁人身上,还是等战后再谈论吧,相比之下,那授予陈将军幽州刺史的提议,就有些太过急躁了,况且陈将军真正出仕还不到三年时间,外面不少人说他平步青云,如今已是一方郡守,更有征北将军的头衔,军政皆出其手,如果再为刺史,那这升迁速度,也着实是骇人听闻。”
  此言一出,便是对这奏章内容心存疑虑的皇帝,都不由下意识的点头。
  刘岱是有心偏袒陈止的,毕竟他和江都王的关系其实很远,也没有怎么接触过,更亲近陈止,只是毕竟是宗室奏疏,不得不有所表示,听了张应的话,觉得不偏不倚,乃是老成持重之言,就有心按着这个说法先处理了,实在不行,就把陈止召回来——
  皇帝到底也知道一些兵事,知道州与郡战,那郡能胜的几率太小了,还是念着称职的好,想要帮一把手。
  但杨结与陈永却是心头一震,马上就闻出了这话中的祸心,看向张应的目光都阴沉起来。
  要知道,这话听着中肯,但结合前面的局面来看,分明就是大大的偏袒,因为按着两位郡王的定调,此次战端的责任在王浚,不管他最后是胜是败,这个锅都要背,而相对的,哪怕是最坏的情况下,陈止也能从容回来,不用承担责任,继续在仕途上前进,只是有些曲折罢了。
  但现在张应这么一搞,等于说要等战果出来再说。
  战果会是什么样,这群人心里能没点数么?
  就算再看好陈止,那客观差异依旧存在,觉得最好的局面,也不过是平手之局,陈止勉强维持代郡。
  好嘛,他这边勉强位置,你张应转头来一句,根据江都王提供的线报,你征北将军乃是引起战乱的罪魁祸首,怕是直接就被打压下去了。
  更不要说,后面那句升迁太快,这是要直接绝了陈止快步上位的路啊!
  如今世家子弟,高品之人,有几个是小步而行的,哪个不是升迁过快?这话也就忽悠忽悠皇帝,换成世家官僚,谁个会信?
  眼看着皇帝就要上套,杨结坐不住了,他走上前一步,说道:“皇上,以常理而看,陈止不过一郡之首,虽有征北将军之名,但得之时间不长,岂是两州刺史之敌?何况,王司马身兼多职,实力雄厚,我觉得陈止只要头脑清晰,断然不会挑衅上司,朝廷过问此事,必须得先明清正反黑白,才好秉公而行,不如派人过去探查,并且警告双方,勒令双方休兵,各自陈述,再做定夺,又可以平息战乱,若是哪边不愿,那就是违逆上意,谁是谁非更是清楚了。”


第915章 汉殇(中)权争哪顾国
  杨结的这一番话,让陈永听得眼睛一亮。
  秒啊!
  他心里暗道,这番提议,听着也是老成持重之言,似乎也不会有损什么,而归根到底,众人都很清楚,王浚是绝对不会停手的,只要这个事定下来了,最后要给王浚定个罪名,就几乎没有悬念了。
  哪怕朝廷当下奈何他不得,可一个罪名落下去,又会增加朝廷和王浚交涉时候的筹码,相信这样的选择,众臣都是乐见其成的。
  果然,此言一出,其他重臣多数点头,出声附和。
  两位郡王亦安定下来,不再言语,似乎也是默认了。
  见此情景,皇帝刘岱这心里的天秤也有了倾斜,觉得这个方法,似乎是可以试探出北地两臣,到底哪个是祸根,而且他在经过蜀地叛乱、坐镇关中之后,在思想上也有了些许变化,并非愚钝,虽然对政务并不怎么热衷,却也明白,这幽州的战争,怎么看都是王强而陈弱,继续下去,对陈止并无好处,这也不是刘岱想看到的。
  于是这位皇帝轻轻点头,就要再说,肯定杨结的提议。
  结果,张应此时却再次出声道:“皇上,按说杨司农的提议,可谓万全,只不过须得考虑到朝廷的局面,如今冀州贼大,而因西南和南边的贼患,朝廷中军大部分,可都是被派出去了,余下的还要护卫京城,就是为了防止那并州、冀州的胡人有所动作,这时幽州可不能得罪。”
  “哦?”刘岱眉头一皱,看了过去,眼睛里闪过疑问之色,“莫非京城还能有危险不成?”
  “不错,京城其实并不安稳,”张应倒是不慌不忙、不卑不亢,“当下那石贼仗着有匈奴庇护,在冀州越发做大,只是此贼颇为明智,没有向南扩张,而是向北向动,不断侵蚀冀州,如今靠着江都王的军势,尚可抵挡,但若无幽州牵制,则此人更加不受钳制,早晚南下,那就直逼司内京畿了!这种时候,岂可动摇支柱,这是从大势范围来讲的,我相信大司马的心里,定然也有数的。”
  这下子,不少人都纷纷侧目,看向张应,有些人显得以后,有些则露出不解之色,更多的则是一副看热闹的样子。
  因为这番话,毫无疑问是在和杨结、陈永在打擂台呢,明着要把这两家的纽带和核心人物陈止按下去。
  于是,其他人就也不插话,等着看张应继续发挥,知道这人还有后话。
  果然,张应随即就顺势说着:“王大司马镇守幽州、平州,护卫大汉北疆,更是震慑冀州宵小,固然有一些武人习性,不为人所喜,但大节从来没有亏欠,纵观此人行事,每次出兵,其实都是攻伐对朝廷有威胁之人,这次恐怕也不例外!”
  此言一出,杨结、陈永是直接色变,其他人更是愕然。
  因为这话,实在是诛心之语了,就差指着陈止的鼻子,说他图谋不轨了,玩去和刚才几位大臣暗自打太极、下套的路数不同,等于是撕开脸了。
  但众人却也奇怪,这张应虽说之前与陈家不和,和陈止有些小矛盾,甚至于太仆陈永有利益之争,但都是小问题,不至于在这个关头,冒着得罪两位九卿、违逆两名郡王的意思,把陈止往死里弄啊,其中到底有什么缘故?
  “照张卿的说法,这事朕还不能插手了?”刘岱也听出了话中之意,表情有些不悦,他一方面是偏向陈止,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张应的话里,其实解开了朝廷的伤疤——对幽州的掌控,已经衰落到了一定程度。
  张应也知犯了忌讳,于是低头道:“臣此番话,都是发自真心!”意思就是,我不说漂亮话,直说真话。
  这对皇帝和上位者而言,着实是个不错的品质,还有几分孤臣的味道,因此刘岱神色稍霁,却是越发难以抉择了。
  这时,那甘陵王忽然道:“张尚书的为国之心,本王亦有所感,这话也说的在理,不弱便先了解一番,暂不行动,后续必然还有消息传来,更需要进一步的盯准战况。”
  这话再次让众人侧目。
  因为这表现出甘陵王,有心要改变最初的立场,朝张应倾斜!
  但原因倒也明晰,无非是要拉拢张应这个尚书令,毕竟比起九卿,还是尚书更值得拉拢,同时更是对广汉王的打击。
  更不要说,这两边最近本就眉来眼去的,明显是有过什么默契,先前的超会上,其实就有一点端倪。
  果然,广汉王一听这话,脸色就不好了,马上出言道:“此言差矣,王浚什么心思,诸位莫非不知,那征北将军乃是皇上亲近之人,被派往北地,本就是要盯住边疆,如今才多长时间,幽州刺史一不给朝廷上书,而不以上下之统问责,直接兴兵攻伐,岂是正道?”
  就算里面掺和了江都王的私心,而江都王算是自己的潜在盟友,但政敌支持的,那就一定要反对,广汉王在这一刻的觉悟,可以说是非常到位了,一同大义凛然的话下来,马上就和甘陵王有了明显的区分。
  马上,这屋子里的众臣,就开始眼观鼻鼻观口了,都知道这好好的一次军情会议,又要演变成小规模站队仪式了。
  实际上,两位郡王的争锋,就是靠着这样一次又一次小规模的站队,慢慢变得势均力敌的,而类似的局面更是时常发生,每一次虽不能带来明显的强弱改变,却还是让其他大臣不由头疼,同时影响着两方势力。
  果然,此言落下,广汉王就朝着九卿看去,等待着回应。
  而很快,杨结与陈永对视一眼,便上前说道:“臣等觉得广汉王之言在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