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然,王衍的声音刚刚落下不久,那围着一同观书的众人,便一个一个的停下了话语,越发的投入进去。
江都王见状,轻轻点头,招了个侍卫过来说:“诸位大家既然有所领悟,那就不要去打扰,等诸君看完了,本王也要请教。”
在他想来,刚才王衍看的很快,这些人也不会持续太久。
不过,比起王衍来,众人看书,翻看的速度就很有限了。
毕竟王衍是一人,而且年龄很大,经验丰富,看过的书众多,观一知十,能迅速抓住要点,看起来自然快,而古优等人一同看,各自的阅历不同,这一句他看得快,那一句就未必。
“原来如此,为叙述法家之源流发展,难怪敢称之为法论。”
“不止如此,你看他引用的书句,看似沿着历史,其实内蕴枝干,分明是由经验,而入体系,是以在韩子这里,称之为集大成!”
“这本法论,并非单独论法,而是与儒家、道家、墨家比对,所引之书,很多颇为冷僻,一般人根本不会读过,也就是陈止这般在东西两苑当过监正的,可以记忆下来吧。”
……
于是,相互拉扯之下,这看书的速度十分有限,往往过了好一会,才会翻一页。
只是随着他们看的页数越来越多,这话却逐渐减少,反而频繁的点起头来。
“这什么情况?”
赵兴、关先对视一眼,再看周围的人,也是一脸茫然。
他们这些人聚集此处,还没开始听佛,先要看这群人一起看书,世上的离奇之事,莫过如此。
连台上的几僧也意识到不对了,那始终从容淡定的竺法潜更是眉头微皱,朝明法僧看了过去。
明法僧同样踌躇,有心上前,但看了一眼那边的几人,想着他们的身份,又犹豫起来,自己过去打断,身份上可是说不过去,而且看这情况,陈止那本书,八成又要让自己被坑了。
几人迟疑,这场面就非常的诡异了。
今日乃是佛评,众人聚集在这里,是为了听佛家讲佛,而王衍、古优等人,是洛阳名士、大家,来这里捧场的,佛家几僧也要给他们面子,这才是维持之道。
但现在,这群尊贵的大家,却围着陈止的那本书,津津有味的看着,不问其他了,你让几僧怎么办?让诸多其他来访的众人怎么看?让那些站的很远,只是为了见见世面的来客们如何自处?
空气中顿时弥漫起了尴尬的气氛。
在这个诡异的情况,持续了近半个时辰之后,五名僧人中的佛支佐神色越发凝重起来,他的身边仿佛萦绕着一层淡淡的乌云,最后引得那比丘首陀询问道:“师兄,莫非你是发现了什么?那陈施主的一本著书,何以引得旁人这般?”
佛支佐叹了口气道:“午时将至,贫僧让人备了斋饭,等会就要拿出来了,但这斋饭本以为是听佛的时候,让诸多施主餐饮,谁曾想会这这般局面?”
可不是么?你看现在这什么情况?
这么多人过来,就看一群人在那看书?
“诸位……”
终于,江都王坐不住了,他倒是想体现一番王者风度,问题是他一直在那跪坐着,腿都有些麻了,哪里还能风度的下去。
但他这边话音一落,那看书的众人,却忽然间炸开了郭。
“岂有此理!”
“为何这般行事?”
“太过了,不该这般啊!”
一众大家,忽然就一个个义愤填膺。
将那江都王吓了一跳,以为自己出声冒犯了众人,
“诸位,诸君,本王无意打断你们,实是这时辰不早了,想……想问问你们饿不饿,我好让佛支佐大师,给诸位安排斋饭……”
佛支佐坐在一边,听得此言,一口气差点没喘过来,但面对郡王推脱,也只能忍着,还得轻轻点头,以地主之身道:“若有所需,贫僧这就让寺中子弟准备斋饭。”
可惜,这两人的话,却好像没有入得古优、左廉等人的耳中。
他们这边放下,将书收好,就一个个直接找上赵远,拿着书的古优,更是指着那最后一页,问道:“这是何意?这开篇就说,法论三分,第一分为追溯前人,第二分则衍述今世,皆言之有物,且涉猎众多,为立言之说,且脉络清晰,如同江河流水,自源头而来,皆指向远去之处,那第三分正是展望后事,要述写法家未来之演变,怎的就没了?”
离赵远近的赵兴,忍不住看了过去,却见那最后一页分明写着四个字——
“未完待续。”
第482章 赞陈追问续何在?
这是个什么情况?
看着这四个字,再看一众大家的表情,赵兴的心里仿佛有猫儿挠抓一般,也是好奇心大起,但王衍、古优他们面前,实在是没有他立足的份儿,只能在旁边等着。
但这一等,目光就忍不住落到了赵远的身上,暗道此人不够意思,闹了半天,你这手里是有陈止的东西的,难怪之前有恃无恐,但你有这么一本书,何不让我先看看,也好心里有底,结果现在这闹得,不上不下。
埋怨归埋怨,但赵兴这心里,也还是存着好奇的,尤其是看到那一名名大家,愤怒质问赵远的情形,就更是疑惑,那本书里面到底写着什么。
他的这个念头,有人帮他施行了——
姜义这位平襄侯世子,这时候走了过去,在王衍等人的边上拱手行礼,说了两句之后,王衍做主,让古优将那法论卷递了过去。
“姜义,你也是年轻一辈的俊杰,就来看看这书吧,咱们几个老家伙恼怒的,是赵远这小子,在交出书册的时候,事先并不说清楚,这书并未写完,而且通篇提及其他诸卷,明显是一部,结果他倒好了,只拿出一本,还是不全的,这不是坑人么?”
王衍这老先生说着,又等着赵远,但这次他有了诸多同盟,古优、左廉等人亦加入进来,一个个逼视着赵远。
这位玩世不恭的公子,终究是抵不住众人的目光,不由讪笑道:“诸位莫怪,我那好友这番送书前来,本意并不是为了彰显,因而并不完善,也没有让我在这般庄重的场合拿出来,让诸位观看,是我心急之下,这才自作主张的拿出来,刚才王公您老人家不也这么说么?”
这皮球直接一踢,落到了王衍的身上,但他老人家是见得多了,论通变的水平,不知道比赵远高到哪里去了,这老脸是半点都不见变化,直接就点明道:“老朽本以为此书乃是一册,乃是陈君的文集,谁知道竟是通论法言之书!”
罗勋立刻不失时机的称赞道:“不错,不错,陈君此书,寥寥几千字,却将法家的来龙去脉讲了个清楚、通透,更杂有诸多过往之事,与法家书相互印证,即便是未曾接触法家说的人,骤然观之,亦可明了其意,若是哪家书院得之,不知道能省去多少功夫!”
左廉这位本就对陈止很有好感的左家人,也点头道:“不错,此数遍数法家渊源,可谓言之有物啊,而且不同于一般的法家书,只言法家之事、法家之言,这书以史家为脉络、道家为根本、儒家为表象,娓娓道来,文采斐然!便是不说其中学问、道理,只是看遣词造句,亦可传于后世!”
古优点头同意,并道:“尤为可叹者,还有这书法,笔锋厚重,掩卷难忘!”
在场的诸多大家,都有着丰富的经历,而且有着自己的读书和学习的方法,又或者天资过人,理解力远超旁人。
这些因素,使得众人可以脱颖而出,成为这个时代的佼佼者,也使得他们得以迅速的理解陈止这部通典法论的核心所在。
法家之传承,在当今之世有诸多说法,杂乱而繁复,但多数都可以追溯到先秦之时。
陈止的这部法论,也是如此。
但不同的是,陈止对法家的通论,偏偏又跳出了这个范畴。
这么一番话,出自诸多大家之口,各个身份不同,却听得周围人一阵惊叹,对姜义手上的那本书,立刻就有了浓烈的兴趣,恨不得抢过来一观!
亏得他们没有见过后世的畅销书,否则就要大呼一声,这般营销,当真是暗合天数啊——
选在佛评之时,曝光度就够了;
又有前事铺垫,才有赵远出面,立刻就有了传播的故事;
最后,又是一众大家争相目睹,给予诸多评价,根本就是口碑营销的典范!
更不要说,这些大家最后,还一个个斥责赵远,更是制造了话题和悬念,有助于日后炒作。
这般情况一个一个砸下来,登时就让再坐的人,都忘了自己是来干嘛的了,很多人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