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冠绝新汉朝-第4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般几家,若他们一统天下,是否就没有九品之法?就没有世家之大?”
  一口气说了军阀割据时的几大势力,陈止微微停歇,看着额头见汗的拓跋郁律,他微微摇头,有些感慨的道:“便是昭烈皇帝,斩黄巾起家,因无名无财,更无家世,连宗亲之名都无人相信,朝廷说好的封赏,得在洛阳苦求多月,勉强得一县尉之职,后来朝廷为理秩序,将黄巾军功得官之人罢黜,派督邮去各地,以种种借口,削减职位,昭烈皇帝无从拒绝,只好自编一场鞭打之戏,在去官职前勉强谋一点名声,前路漫漫,但靠着名声,他才能渐入世家之眼啊。”
  拓跋郁律越听,这脸色越是变幻,这些人的名字,他当然知道,都是历史上的人物,留下了名号,但过去观史,只是看到他们如何叱咤风云,如何金戈铁马,现在听陈止这么一说,才惊觉,这些个人,确实都有着相通之处,心里的惊疑,逐步平息,开始信服起来。
  陈止则被勾起思绪,脸上浮现出追忆之色。
  前世,他也曾妄想做番事业,但了解现实之后,就息了念头,他一个没有名声和背景,乃至来历都说不清的人,在那个世道直接被看做流民,哪里有成事的可能?
  世家,不是两晋突然冒出来的,东汉末年就已彻底掌控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制定无数规则,没有九品,亦不逞多让,不是一个穿越者,靠着一个口号、两块玻璃、三个肥皂,就能打破的。
  于是,陈止只能退而求其次,择一家诸侯投靠,即便这样,也需要极高门槛,比如曹操麾下,有招贤馆之说,但敢去的人,多有跟脚来历,更不要说,更多的人是彼此推荐,陈止一介白衣,怕是有招贤馆也进不去,进去了也无人举荐,有人举荐……
  都有人举荐了,还要去召贤馆?
  慢慢的,他的目光落到了刘备的身上。
  和后世认知不同,这位刘皇叔算是群雄中根基最差的,所谓皇叔,最初无人相信,也无人在意,更别说靠个皇叔名号招摇撞骗,皇帝都不顶用,何况你个皇叔?
  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陈止都没听过和他有关的消息,差点以为自己的蝴蝶翅膀,把这位传闻中,靠着眼泪哭出一国的帝王,给扇没了。
  不过,最后他知道自己杞人忧天了,那个时代的交通和通讯条件,加上世家大族对消息和知识的垄断,别说陈止,就是地方官吏,没有特地传信,也很难知道,有刘备这么一号人物,就是知道了,也不在意。
  那个时候,随便找百多个人,兴许就能找个皇叔、皇伯什么的,不差刘备这一个,这个称号,可以锦上添花,但也得等皇帝认你了再说,怎么让皇帝认你?
  最起码,你得从草鞋专卖铺,一路打拼到一方诸侯,最次也得是省长那个层次,再往中央这么一去,指不定就能得到官方认证了。
  这样的情况下,陈止第一次听闻刘备,就是有关鞭打督邮的事了。
  而就连这件事,都是刘备精心策划的,是他在不知前路如何之时,咬牙拼出的一点名声。
  督邮,乃朝廷派去考察地方官员得失的官员,有很大的权柄,可以临机决断,夺官去职,而派出督邮的大背景,实是源自朝廷的一项善政——
  当时汉廷财政艰难,又有各地反应,那些没有经过正规途径,靠着黄巾军功得官之人,在各地倒行逆施,扰乱了很多地方。
  这也正常,马上打仗的人,突然为政一方,不是科班出身,能做好的是少数,而且那个时候,只能通过战功出头的人,多不是世家子弟,得不到教育机会,很多都是文盲,而且过去贫穷,一朝权在手,哪有不横征暴敛、贪、污】腐、败的。
  正因如此,不知有多少投诉直奔京城,促使朝廷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就是将这些得官的野路子,都给撸下来。
  如此一来,就苦了真心要有一番作为的了,因被贴了标签,成了一个整体,个人的能耐反而不重要了,只要你是黄巾军功得管,都得下马。
  刘备就是这群倒霉蛋中的一员。
  当然,也有少数世家子弟是顺着黄巾之乱而起,但这群人没有人会去找他们的麻烦。
  不过,朝廷做事讲究个名正言顺,总不能平白就把人家的官职拿掉,这也显得朝廷刻薄寡恩,所以督邮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派将出去,最不缺的就是种种借口,顺理成章的拿掉,再宣之于众,让人觉得是为民做主,舆论士林宣传一下,马上百姓就交口称赞。
  不知道有多少黄巾起家的人,栽在这个上面,还因此坏了名声,不得翻身,而且因为通讯的问题,这边下马了,那边还不能及时得到消息,往往没有警惕。
  但刘备不然,他在督邮上门的第一时间就有所警觉,很快发现了对方目的,并且意识到自己无法抗衡朝廷的意志,索性演上一场,说是这督邮要吃喝拿卡,要贪墨民脂民膏,所以他刘备不屑与之为伍,鞭打一番,挂印而去。
  不要觉得挂印而去,是多么潇洒,当初刘备为了这么一个官,在京城求爷爷告奶奶,最后还是沾了别人的光,被捎带上,才能为之。
  现在官印一扔,前路如何,他根本就不知道,他又不是穿越者,不知道天下将乱,不知道汉室将颓,不知道群雄并起,也不知道天下三分。
  那个时候的人,还以为汉家还当三百年。
  就这么一个不起眼的人,咬牙扔掉了好不容易得来的官印,不知未来如何,走的时候,声情并茂的一番演讲,刻意泪如泉涌,以此养望,被百姓所记。
  无权无势无世家,只能从名望着手,最起码,他比陈止多了清白名籍,还可为之。
  就是这么一番手段,非但没有让朝廷得到名声,反让刘备刷了名望,不过后世之人,往往记住了刘备的演技和眼泪,将他描述为反复无良之辈,忽略了他的手段和警觉,仿佛这是个事事靠人的泪包。
  “成事从来无善辈,但说立国称帝靠的是眼泪,那不是对其他人的侮辱么?岂不是说,这个时代绝大部分的人,都比不上一个只会哭的?这种逻辑,小孩子都能明白,难道还会有人被迷惑?哭能哭来天下,那天下人应该都不会哭。”
  摇了摇头,陈止收敛思路,停下追忆,看到对面的拓跋郁律,正眉头紧锁,思考着问题,知道对方终于意识到一点问题了。
  不过,很快拓跋郁律又问道:“就算如此,但九品之法,终究还有局限,为何当初不多考虑一些?”事到如此,二人的对话,已经由单纯的局势分析,有了变化。
  “当然不是,我在秘书省为官的时候,看过几本文献,上面对九品法的描述,和如今不同,观其行间之意,这九品法在建立之初,本意是调节士族流动的方向,掌控士族舆论,乃至接纳士族意志的尝试,不只是九品之法,就连之前用官僚代替世卿,也是为了倡导价值取向,打破地主豪强对权柄的掌控,只可惜,让狐狸制定法度管理狐狸,再由狐狸去长期执行,又怎么会不变味?”
  拓跋郁律一愣,沉思片刻,最终拱拱手,露出了心悦诚服之色,点头道:“原来如此,在下这次是真的受教了,也知道该如何做了,有话要对陈君明言。”


第438章 结盟与人口
  “哦?”陈止眼神微动,“拓跋兄此言何意?”
  拓跋郁律就道:“陈君对这些想的这般透彻,如今有执掌一郡,定是有心大有作为的,以你之才,就算是只是一郡之地,肯定也能积攒惊人实力,我若是现在就投靠了王浚,未来王浚与陈君意见不合,让我对你不利,那可就左右为难了,若是不从,难免被人说是背信弃义,可一旦相从,不说坏了你我交情,就说对上陈君你,我就没有半点把握,所以……”
  “所以?”陈止从那话中,已经听出了一些,有所猜测。
  “我回去会告知叔父,跟他提议与陈兄你结盟的可能,如此一来,不管是匈奴威胁,还是我鲜卑内战,乃至王浚对陈君的压力,都可从容应对,只不过……”拓跋郁律说着,观察着陈止的表情,希望从对方的脸上,看到意外和经验之色,可惜他失望了,陈止深入如常,连眼神都不见变化,就好像拓跋郁律说的,是什么无关紧要的话一样。
  拓跋鲜卑虽是草原部族,但能与匈奴汉国缠斗许久,还不算扩大,乃至屡屡让匈奴吃亏,足见岂能,连王浚都会抓住机会,想方设法的笼络,又何况是一方郡守?
  若是代郡能引拓跋为援,局面就能彻底打开,不复之前的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