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冠绝新汉朝-第4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此同时,在那后院的一间房中,陈止与拓跋郁律相对而坐,正在品茶。
  陈止刚刚回府还没有多久,他在衙门里整理政务,稍微耽搁了一点时间,等回来的时候,拓跋郁律早就等着了。
  随即,陈止吩咐伙房准备些吃的,自己则带着拓跋郁律先落座。
  “陈君,明人不说暗话,想来你已经猜到,吴阶找我何事了。”放下茶杯,拓跋郁律深吸一口气,当先开口。
  他在来之前,反复思量着,要如何应对这次对话,同时猜测陈止让自己过来的真正用意,想来想去,还是决定如实相告。
  毕竟陈止让陈物传的话,显是看出了不少端倪,这个时候自己再那些借口,就平白落了格调。
  “不错,”陈止端着茶,笑道:“其实这会,可能代郡的几大家族,已经过去拜访过吴阶了,为的和拓跋兄你差不多,多数也是想了解大将军的心思,或者看看,有没有投靠大将军的可能。”
  “既然如此,陈君还能安坐?”拓跋郁律略显诧异,“我是真佩服陈君你的定力了,虽说我对幽州之事了解的不通透,但那位大将军可是野心不小,若真让他整合了代郡世家,那臣君你必然会被架空!”
  “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陈止摇摇头,也放下茶杯,“先不说这个了,谈谈拓跋兄你的事吧,我知道你对朝廷其实心有怨言,朝廷本来与拓跋部约定好了,双方共同夹击匈奴,朝廷在前面吸引匈奴的大军,而拓跋氏则伺机袭击其后,但现在朝廷和匈奴无声停战,压力一下子就落到了拓跋部的身上,所以你们急需外援,否则等匈奴喘过气来,又整合好内部,对外扩张之时,拓跋部就首当其冲。”
  “和陈君说话,就是省力,”拓跋郁律点点头,“这正是我部最担心的事,也是极有可能发生的事,如今鲜卑几部,眼看就要乱战,我拓跋氏连个外援都不好找了,思来想去,也就只有王浚是个人物,不找他,还能招谁?这次吴阶主动上门,想要和我联系,也算是正中下怀,不瞒你说,他不来找我,我恐怕都要找他了。”
  陈止点头道:“想来贵族首领,也有意思,给王浚派去使者,拓跋兄如今恰逢其会,自是要利用起来。”
  拓跋郁律笑而不答,这部族之内的和战联络,算是机密事宜,旁人猜出也就罢了,他不好直说,免得落人口实。
  不过,话说到这个份上,有些事自然不用藏着掖着了,拓跋郁律干脆笑道:“陈君,你让书童给我传话的时候,说是要给我参谋,那现在我就请教一下,你说我投靠王浚,到底是好是坏?”
  “此事要看你怎么想的,若是要保住部族,投靠此人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决断,”陈止直言不讳,“王浚此人心志不小,收拢鲜卑各部,势力庞大,无论是对朝廷来说,还是对草原而言,都是一个有着很大影响力的人物,没有人可以小视。”
  他说话的时候,脑海中闪过了第一世的种种记忆,按着原本的历史,这拓跋氏可是在华夏历史上留下了浓墨的一比,乃至影响了整个历史的进程,不知道如今,这个部族,又会如何发展,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陈君,你只是说保住部族,是个好决断,那其他的呢?”拓跋郁律便又追问起来。
  陈止沉吟了一下,才道:“其他的,我空口诉说,也没有凭证,拓跋兄也未必能够相信,不如就等一等。”
  “等?”拓跋郁律眉毛一挑。
  陈止点头说道:“不错,投靠王浚未来是个什么样,等这次几部围攻慕容之后,拓跋兄你就能明白了。”
  “哈哈哈!”拓跋郁律一愣,旋即大笑起来,等他笑声渐渐停歇,才摇头说道:“陈君真是好算计,恐怕你心里还在想着,这次大战,到底是真是假,想要用这句话来试探我呢,无妨,异地相处,我怕也是一般心思,这就给陈君一个准话吧,此战不假!”
  说着,他看陈止神色不变,又不由道:“拿我就等着战后,再参谋一下投靠王浚,到底会是个什么结果吧。”
  说着说着,他忽然看了陈止一眼,叹息道:“说打底,若是陈君你能为幽州封疆之官,我也就不用这么难以决定了,在我看来,你之才能比之那王浚,要高上十倍百倍,偏偏他的品阶还在你之上,白日里,我的行军司马还谈论过此事,现在见着陈君,不妨说一句肺腑之言,这季汉立国之时,若是没有这九品官人法,如今定可摆脱桎梏,一飞冲天,哪里还有边疆之祸!我虽为鲜卑人,思及此事,亦长叹惋。”


第436章 世卿世禄为士代,原来杨氏望弘农
  拓跋郁律说话的时候,面露感慨,仿佛真的心有叹息,只是眼睛里却有一丝狡黠,他的这股感慨,半是真心,半是顺势,无非是自己的心思被陈止勘破,要从其他方面,找回一点面子。
  他自认为对新汉的情况,还是颇为了解的,尤其是当年在洛阳为学,曾经受过世家之辱,回去之后对新汉的世家局面,很是上心,便顺势钻研,得了一点结论。
  先前在午宴之上,他能和那行军司马玖先生议论一二,谈及刘氏三得天下,却依旧有诸多野心之辈,就显现出对新汉局面根源的深刻认识。
  现在,他先是被陈止算到了心思,又被陈止的话压下了气势,就打算从自己所擅长的这种大势,来体现些价值。
  但陈止听过之后,却露出一点疑惑之色:“怎么?拓跋兄,是觉得当下世家势大的局面,是因为当年制定九品官人之法而成?”
  “自然如此,”拓跋郁律听得此问,知道陈止落入自己的话套之中,顿时坐正了身子,“季汉立朝以来,世家柄政之事层出不穷,乃至都曾逼帝退位,陈君莫怪,我乃塞外野人,这些话不知礼仪,但却是肺腑之言,若非是君,我亦不会多说。”
  陈止点点头,不再多说。
  拓跋郁律便继续道:“中原之世家豪族,往往良田无数,仆从成群,家丁堪比官兵,威压一方,有的地方家主之令更胜官府,如这两州之刺史,便是如此,一样是世家之威。”
  “按着拓跋兄的看法,莫非觉得,世事本不该如此么?”陈止笑着问道。
  这笑容,让拓跋郁律略感一丝不安,但还是点头道:“不错,本不该如此,虽说刘氏三得其国,多有赖于世家之助,但若不是当年接纳了九品之法,尚且不至于让世家坐大到如此地步,否则我今日安得烦恼?”
  说到这里,他见陈止的眼睛里,似乎有一丝不以为然,不由问道:“莫非陈君不这么想?又或者是因为出身陈氏,因此并不觉得如今局面有何不对?”他倒是直接,其实陈止为世家出身,这样的话在他面前说出来,本不合适,但正像拓跋郁律说的那样,正因不合适,说出来才显得是肺腑真言。
  “我虽为世家出身,但也知道世家乃朝廷之忧,”陈止倒也不避讳,但随机话锋一转,“可拓跋君的这番话,却有倒因为果的嫌疑,将世家势大的原因,归结于当年九品官人法的制定,就好像是将洪水泛滥的原因,说成是加固河道一样,恰恰相反,真正的原因,是由于世家势大,所以才有九品官人的诞生!”
  拓跋郁律一愣,随即下意识的摇摇头,这个说法委实有些冲击他过往的研究成果,是以第一时间就觉得此话荒诞,遂道:“陈君此言差矣,若无九品之法,何来品状之分?又如何会有世家之壮大?”
  “没有九品,自然没有品状,但哪怕没有季汉,却依旧会有世家!”陈止郑重说着,他的话已经有些犯忌了,也就是世家之人能说,换成是平民百姓,就是个定时炸弹,被人揭发,下场悲惨。
  见拓跋郁律还要再说,陈止摆摆手,止住对方之言,跟着问道:“我且问你,世家是自古就有的么?”
  拓跋郁律忽然一愣,然后眉头紧锁,他没想到陈止会突然问这个,却又不明白,这话与九品之法有何联系。
  “世家古已有之,古代自是有的,陈君问这话何意?”拓跋郁律问着,可这心里多多少少有了一点念头。
  不等拓跋郁律再说,陈止就道:“先秦之时,乃是世卿世禄之时,列国之卿与士大夫,皆可追溯姓氏,为血脉传承,是以当时便是有世家,也和如今的世家不同,秦以来,郡县立,尊中枢,乃选官任能,其中世代为官者,有经学传承,方为世家!可见如今所谓世家,并非天生有之,真正的源流正是秦与大汉,历经五百年发展,自与当年不同,情况不同,制度就该变化,否则抱残守缺,与食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