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冠绝新汉朝-第3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的情况下,邓蒙当然不愿作为掌舵人的陈止,在这个时候被人拉走,尤其是陈止在职权上,明明是他的下属。
  最后的结果,是双方为了这件事,直接闹到了皇帝刘岱的面前。
  “邓太常,你让陈止过来联络两边,还特地说过,年轻人不怕承担担子,让我多给他一些信任和差事,我这是从善如流啊,结果呢,你倒好了,这边的事才刚办了一半,你就把人给我叫回去了,倒是给你那边闹出了好大的动静,那我这边的摊子怎么办?”
  赵珉的口气里有着那么一丝抱怨,冲着刘岱说道:“皇上,您来评评理,我说的是不是整个道理?当初陈止过来联络的时候,皇上您也是知道的。”
  “此言荒谬!”
  不等刘岱回话,太常邓蒙就反驳起来:“大鸿胪你也说了,陈止是派过去联络的,是为了之后的大典协调两边,可不是派遣过去,给你鸿胪寺做差事的,再说了,陈止乃是太乐令,是我太常府之人,难道我调动自己的属官,还要和鸿胪寺交代?这不是本末倒置么?也是有违官制、礼制!”
  “邓太常,你这是在混淆概念啊。”赵珉丝毫也不退让,冷笑一声,“陈太乐是你太常府的从属官,这不假,但他并非是你的私官,归根结底,我等都是为圣上分忧,为朝廷做事,当下最重要的,就是接待属邦使臣,这是彰显国朝威严的事,岂能等闲视之,陈太乐擅长统筹谋划,其若在我鸿胪寺中,一人可抵几十人,能为朝廷分忧,这种时候,邓太常你还秉持着门户之见,这是何等狭义!”
  他这一连串的话扔出来,登时就给邓蒙戴了几个帽子,后者岂能善罢甘休,虽不至于拿出冷脸,但语气上也有些不善了——
  “大鸿胪此言还是差矣,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我承认接待来使重要,能比得过祭祀么?所谓来使,也高观礼,要弘扬威严,也要靠礼,那大典之事,才是正道。若按你的说法,那才是本末倒置,为了一个环节,而忽视整个祭祀大典的重要,这是一叶障目啊!”
  赵珉冷笑依旧,毫不客气的指出问题:“休得胡言,你将陈止唤回去,是为了那文评、丹青评等事,以为我不知道,那祭祀大典根本就没有让陈止接手!”
  邓蒙摇摇头,语气颇为冷硬的道:“文评等事,事关名教教化,难道就是小事?名教关乎社稷根本,涉及后世传承,半点也不能忽视,何况这本是陈止筹划,他若不来主持,谁人能够胜任?就算是将陈止叫到这里,他必然更看重凝聚了自己心血的文评!我是考虑到这一点,才没让他接祭祀大典,否则万一让他顾此失彼,岂不是弄巧成拙?但这也只是暂时,待文评稍定,这大典的相关之事,也要由他把控,怎么到了大鸿胪这,就成了不让他接手了,也不知道是听了哪里的谣言。”
  二人你一言我一语,谁都没有退让的意思,其他列卿不由暗暗摇头,对引起二人争执的陈止,也生出了兴趣,不少人都拿眼睛去看太仆陈永。
  但这位老臣却是一副眼观鼻鼻观口、事不关己的样子,仿佛被人争抢的不是自己的族孙一般。
  两位九卿大臣,当着皇帝的面,就这么吵闹起来,连刘岱都找不到插话的机会,令他很是郁闷,毕竟他将九卿召集过来,是因为匈奴的那档子事,要商讨对策,结果刚起了个头,提到了陈止的名字,这两位就开始争吵了。
  好在这样的事,其实并不少见,别说现在是召集九卿的小会,就算是朝会大殿之上,这样的事也不少见,早期新汉礼制不齐全的时候,甚至还曾全武行上演。
  不过,听着听着,这位人皇也感兴趣起来了,他对陈止和文评同样充满了期待,对陈止更是欣赏,见两个重臣因陈止闹了口角,尤其其中一位,还是有名的老好人、秉承中庸之道的邓蒙,另一位过去对陈止语气不善,结果现在都拿出劲头来了,他也免不了有些好奇,干脆就津津有味的听着,也不劝阻。
  皇帝的这番作态,让其他人很是无奈,列卿之中也有那位张家的张应,他听着听着,眉头一皱,觉得陈止果然危险。
  “陈止只在太常府为官不到两月,和鸿胪寺联系不足一月,就把这两位上卿弄成了这个样子,这能耐也太大了,还有他那个文评,我本料到风潮不小,却也没有想到会是这个程度,这人又能折腾,又有能力,还能很快出政绩,就算是按着王布的想法,将他调往外地,怕是一个不小心,就要被他累积到了足够的功绩,直接回洛阳来了,为稳妥计,不如找一个品阶够高,不怕他不接,同时又难出成绩,没有个几年难以冒头的位子给他……”
  想着想着,张应陷入了沉寂,权衡利弊,想要找一个合适的职位,将陈止调走。
  就在他思考的时候,还有一人全神贯注的听着两卿争吵,眼睛里闪烁着异样的神采。
  这个人就是新任的大司农,杨结。
  他也是三杨之一,杨济的儿子。
  “这陈止还真不错,可以让两位列卿这般争夺,已经不需要再多说什么了,而那文评我也去看过,确实有趣,而且很有深意,既满足了名教的教化之意,又帮助太乐署、乃至太常府集权,手段非同一般,这样的人,确实是个合适的人选,不错,不错,出色。”
  这么想着,过了一会,他忍不住也询问起来,想要知道陈止在鸿胪寺又做了什么。
  他一开口不要紧,其他几位列卿,也顺势出声,只不过他们不是想了解陈止,而是要赶紧平息了这场争论。
  最终,这列卿所言皆为陈止之事,连皇帝都参与进去了,兴致勃勃的谈论文评和陈止,展望接下来的几评,格外精神。
  这一幕,让侍候在侧的中常侍莫安节看得一阵无奈。
  诸位,跑题了!那匈奴人还放不放了?


第371章 为国背锅,使人惊惧
  其实,匈奴人到底会如何,皇帝也好,列卿也罢,还真就不怎么担心,原因正像陈止与几位友人分析的那样,匈奴很难再兴兵了。
  新汉若是不怕耗费钱财,也不顾诸多隐患,依旧可以拉起一支人马,再攻匈奴,但这样也会刺激到匈奴,让本来有了分散迹象的匈奴内部,再次被外力逼迫着团结到一起。
  反观匈奴,在北线一战得胜,但也损伤不小,据守有余而进取不足,想再拉起人马攻出并州,那是想都不用想的,更何况就算是并州,其境内也未完全平定,还有晋阳的刘琨、边疆的鲜卑拓跋部、西边的羌胡、铁弗部的刘虎等势力虎视眈眈。
  这是一种颇为宏观的势力分析,普通的大汉世家未必能看得清楚,但作为整个王朝的上层,可以得到各方消息的列卿而言,却洞若观火。
  他们很清楚,就算对匈奴太过压迫,对方也不能做出更大的动静了,不过从分化和拉拢的角度来看,不好做的太过,所以之前都是依礼而行。
  但现在动手的是陈止,而且师出有名,等于是帮着朝廷拉仇恨,还能敲打一下匈奴,众人也乐得围观,并不急于解决匈奴的困境,才能在这忙中抽闲,为一个太乐令的归属吵闹起来。
  不过,吵闹归吵闹,正事还是要办的,在其他列卿的安抚之下,给了两边台阶下之后,太常邓蒙和大鸿胪赵珉,最终达成了协议,允许陈止在忙碌几评的同时,抽出时间给大鸿胪协调内外。
  “这倒是两全其美,但这样一来,陈卿的担子是不是太重了?”皇帝刘岱听了,却觉得有些不妥,这么一分配,陈止莫说当差的时间,就连业余的空闲,几乎都是点滴不存,被两位九卿瓜分,很难再有修整的时间了。
  赵珉却道:“年轻人多些担子,不是坏事,陈止有才干,所以能者多劳嘛,再者说来,匈奴人是他让人拿住的,现在还软禁了起来,对国朝与匈奴的两边的关系有所损伤,现在正是要拉拢和分化匈奴的时候,若是因为陈止导致有所反复,那可就不好了,让他多劳累一些,也算是惩戒吧。”
  他好像是突然之间,又想起了国际关系和外交影响一样,但却高高举起,轻轻落下,所谓的惩戒,让人听着哭笑不得。
  行走两个列卿衙门,统筹协调的差事,旁人是求都求不来,结果到了这里,却成了陈止的惩罚措施了。
  刘岱却听不出里面的猫腻,他长在深宫,本没有多少常识概念,从自身经验出发,就觉得多干活累,少干活轻松,那让人多做事,作为惩戒,也是说得通的。
  于是刘岱点点头,顺着赵珉的话往下面说去:“既然赵卿提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