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他的边上,坐着一位老人,赫然就是太常博士荀井,此人也听了回报,这个时候就抚须笑道:“他这是乱了阵脚啊。”
原来,刚才有人过来求助,嵇法得到了消息,他这司衙之中就有人把消息扩散出去,让荀井得知了,这位老人竟是主动过来,要给他分析形式。
嵇法本就是新近出仕,经验不足,也喜欢被人指点,自然不会拒绝,现在得了消息,就做出了请教的模样,要不要现在就带人过去,给予帮助。
“很简单,你现在最好的选择,就是静观其变。”荀井一副老谋深算的样子,“这事只让陈止去头疼,那是最好的,若是你也掺和进去,那就复杂了,你也是明白的,这可不是他陈止报个名字,就能解决和摆平的,大话已经是放出去了,最后只能难以下台,谁沾到这个事,谁就得倒霉,你何苦去蹚浑水?”
“但是太常是让我与他相伴……”嵇法却不放心。
荀井摇摇头,语重心长的道:“太常是让你和他一起,与大鸿胪那边联系,可不是让你与他一同,和这么多书院结怨的,他今天这个事,说好听了,是自作主张,说难听点就是不知进退,你大好前途,不可耽误其中。”
嵇法不确定的问道:“难道就真的没有转机?陈太乐毕竟能耐不小,说不定就能将事做完。”
“将事做成?”荀井冷哼一声,“这事是这么容易做的么?这是积累了多少年的弊病,多少任太乐令都无能为力,若是他能做成,还能等到今天?能做成这般事的,那可不是一个靠着名望和阴差阳错得了官职的人,能办到的,当世可为者,更是少之又少,照着老夫的看法,除非是武侯再生、陈侯在世,才有点可能。”
听到这老人,连武侯、陈侯都搬出来了,嵇法也就不再追问了,赶紧致谢。
“你也不要谢我,”荀井却起身摆摆手,露出慈祥笑容,“我也是看你这后生既好学,又知进退,所以才来点醒你,不想你这大好前途,因为陈止而蒙上阴影。”
说到这里,他压低声音,又颇为肯定的语气道:“陈止此人,或有薄名,但不足为凭,本来无事,经过他之手,也要变得有事,其实这次书院找上门来,对你而言,未必就是坏事,如果陈止因此令太常对他不满,撤回权职,不让他参与祭祀与献俘之事,不光可以让你职权大增,还可以免去节外生枝的可能,望君深思啊!”
荀井走后,嵇法陷入了沉思。
第326章 问问他,想不想进宫
“陈止真这么说的?”
太常邓蒙也得到了手下的回报,而且知道的比嵇法更加详细,连前后经过都被叙述了一遍,至于陈止的言辞,更是一五一十的都被记录下来,放在了邓蒙的桌上。
“上卿,此事要如何处置?”太常丞孙江就站在边上,眉头紧皱,“此事可大可小,一个不好,说不定要波及太常府。”
“这件事,既然是陈止的事,那我们就不要过问了,”沉默了一会,邓蒙给出了决定,“他说的话,从意义上看,是有很大问题,但只是看职权所属,并不超出太乐令之职,既然如此,我等又有什么理由介入?”
“可是……”孙江担心的事,却是之后的影响。
“我知道你心里想着的,是善后的问题,但这个事急是急不来的,”邓蒙反而笑了起来,“我等还是静观其变吧,说不定真有什么意外也说不定。”
他见孙江还要再说,就收起笑容,用淡淡的语气道:“陈止把话说得很明白了,这就说明,他有心承担责任,既然如此,我等岂能阻拦?”
对上官颇为熟悉的孙江,一听到邓蒙的这个口气,顿时就不再询问了。
与此同时,随着诸多书院之人的离去,消息很快就在洛阳城内外传播开来,带来了诸多议论。
不过,对于洛阳的人来说,陈止的到来本就没有引起什么波澜,因为陈止的名声,在青州、徐州,或许不小,在北疆的部族中也不低,可对于帝都的贵人、百姓而言,也不过就是茶余饭后的谈资。
在过去,又太多有名的人进京了,或者说,很多人只有获得了足够的名望,才有资格入京,所以来来往往的,都是名声不菲之辈,早就让这京城之人习惯了,陈止的名声是有些的,配合着北疆大败的消息、刘渊殒命的原因,也被洛阳之人知晓,多有惊奇之人,但却不会持续太久。
现在,随着诸多书院的消息传开,京城中倒是有不少人再次议论起来。
其中最具有代表的就是百家茶肆。
这座茶肆,位于闹市之中,却显得幽静深远,说是茶肆,其实更像是酒阁,共有三层,占地不小,来往皆是文人墨客,而且背景深厚,内里有诸多说书人——这个还是起源自陈侯,有这一番故事——这说书人说的,却也不是传奇话本,就是真人真事,而且多为当朝之事,被誉为是天下间消息最为灵通之处。
每日都有大大小小、老老少少的士人、名士来此品茶,然后听那说书人讲述最近的消息。
毫无疑问,眼下这说书人提及的,多数都是军国大事,其中就有北疆大败、匈奴各部族要来使之事——随着时间的推移,那消息眼看是拦不住了,朝廷方面索性也不封锁了,而是开始引导舆论,将刘渊身死和匈奴来使联系在一起,虽然没有明说,但那背后的含义却十分清楚——
虽然战场失利,但靠着谋略,令刘渊殒命,匈奴各部畏惧,于是遣使而来,以求安宁。
这样的戏码,虽然牵强,但在特殊的舆论渲染,以及民众心理的配合下,竟是渐渐成了主流,与之相应的,就是这个故事的角色之一,占据了很大篇幅的陈止,最近也时常被百家茶肆的说书人提起。
今日,随着三日之约被定下来,这说书人,又说起了陈止和书院的恩怨来,也让不少人期待起来。
“不知道这个陈止,到底是口出狂言,还是真有底气,不过也就是三天,三天之后,就可以见分晓了。”
“等会出了茶肆,就得有人开盘口,下赌注了。”
“有点意思,我那书院虽然不在其中,但正好借着名义过去观望,凑凑热闹。”
……
熙熙攘攘间,消息顺顺利利的传到了徐吉的耳中。
这位徐家公子顿时大喜,他这个时候,已经带着自家兄弟,从杨府出来,还在疑惑,怎么陈止那边还没有什么大动静,结果一下子就传来了这么劲爆的消息。
“我只是略施小计,不过是放出风声,那王布等人就闻风而来,如今事情的发展,更是顺利的出乎意料,陈止自掘坟墓而不自知,实乃蠢人,后面只需静观其变即可!哈哈哈!”
想到开心处,这徐吉竟是在牛车上哈哈大笑起来,全然不顾来往行人的诧异目光,一派放浪名士的做派。
只是,他的好心情在抵达自家府宅的时候,却是瞬间跌落谷底,因为他在家中见到了一名吏胥,带来了吏部的文书。
“他还真敢如此!好大的胆子!我看你还能嚣张多久!”
看着那文书上,将自己革职的决定,徐吉彻底陷入了癫狂,暴怒喝骂的时候,随手就将手边的几个杯盏、花瓶砸在地上,然后猛烈的喘了几口,又冷笑道:“我倒要看看,在我这一番计谋过后,陈止你还能撑到什么时候,等你不得不被调离,再看你是什么脸色!”
啪!
话音落下,他又拿起一个杯子,摔在地上。
………………
同一时间,在那宫中,皇帝刘岱亦听闻了陈止的消息,不由高兴起来,跟着又询问道:“陈止既然已经正式上任了,那也就是朝中官吏了,为何之前朝会,没有见到他?”
那中常侍莫安节无奈的说道:“陈止不过是太常从属之官,虽然也在京城,但官品为七品,只有大朝会的时候,方能上殿,平日里的朝会,是无须相从的。”
新汉的这个规矩,刘岱也是知道的,只是过去并不怎么在意,现在被莫安节这么一说,才明白过来,点点头,又道:“你说的也是,不过他现在已经上任,那朕也就能召他觐见了,大伴,这件事你安排一下吧。”
莫安节迟疑了一下,才道:“皇上,奴婢这边正有个关于陈止的事,要禀报给您,你听完之后再做决定吧,奴婢觉得,这几日若是召见陈止,并不是合适的时候。”
“怎么回事,怎么做什么都不成,”刘岱登时就不高兴了,“那朝中之事,朕要顾虑这个,要考虑那个,都不好直接做决定,也就罢了,怎么召见个人,也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