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冠绝新汉朝-第2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人说道:“还是看看再说吧,既然他们赶在这个时候、这个地方拿出这么一篇文章,相信不会是无的放矢,从那个慕容辛的表情来看,也是他精心准备许久的,其中必有缘故,我等倒是不用急着下定论。”
  最后一个说话的人,算得上是老成持重,说出来的话,让人听着也觉得有道理,不过因为场地和角度的关系,能在第一时间看到文章的,终究还是少数,再加上鲁王身份特殊,有护卫在旁边警戒,占据了一部分空间,与之相对的,就是其他人的空间被挤压了很多,很难看到文章,只能听前排的人谈论,然后加以议论。
  于是,这后面的人听说一个鲜卑人,妄谈战国七雄之事后,就都纷纷谈论,疑惑者有之,鄙夷者有之,嘲笑者有之,不解者有之,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但大体而言,都并不看好,有着先入为主的看法,虽然都知道,鲜卑人这个时候拿出文章,肯定有着考量,存在自信,但凭着中原之人的优越感,还是认定了这篇文章必然有着先天的不足。
  这些议论声,当然会传入那些个鲜卑人的耳中,让这些人的脸色都不好看,有几人更是面色通红,明显是在强忍着。
  他们与慕容辛同行,多数还是好友,当然知道这篇文章,虽说慕容鲜卑为保密,事先没有透露太多,但这些亲近之人还是看过原文的,所以都是佩服不已,知道这篇文章实乃佳作,这时候一听在场的中原名士,因为族别不同,就妄下判断,贬低文章,当然心中不服。
  想着想着,他们纷纷朝慕容勉、慕容辛看去,前者神色凝重,但眼睛里蕴含着一丝希望,后者则是冷笑连连,看着在场众人,一片轻蔑之色。
  注意到旁人情景,慕容辛转头低语:“且等片刻,你再看他们。”
  见此情景,其他鲜卑人也不便出声。
  “咦?”忽然,那徐老轻咦一声,而鲁王也是微微点头,而后吩咐下去,叫来一人,看上去乃是王府的一名文书,直接照着那篇文章读了起来,声音嘹亮。
  由此一举,情况倒是清晰起来,那人群中的议论也减少了许多,原因很简单,抛开其他因素而言,这篇文章在结构和辞藻的运用上,是非常附和中原的审美的,文章偏向骈文,兼有精巧之风,内蕴生气。
  在语言的声色之美、句法上的对仗工整,都可以说是无可挑剔。
  这样的文风,如果抛开书写之人的身份,拿在这样的晚宴之中,是绝对会引起众人追捧的,考虑到那慕容辛的年纪,恐怕更要有诸多赞誉。
  即便如此,现在碍于鲜卑之别,以及众人之前的断言,他们不好立刻改口,但议论的声音和人数已经迅速降低,而随着那朗读之人的继续,文章的文意也慢慢传达出来,这议论的人就更少了,更是多了一点零星的赞赏和认可之意。
  那几名鲜卑人,刚才还是面色通红,觉得受到了耻辱,但现在听到零星的几个称赞,顿时还是面色通红,但神色已经变了,露出了激动之色,对视之间更是神采飞扬,显然能被中原名士认可,对他们而言,是莫大的荣耀。
  “刚才众多名士还看低此文,如今竟有人认可,更显得此文珍贵!”
  “我们一定要受到中原认可,让他们不再看低我等!”
  “这是一个好兆头,这说明咱们慕容鲜卑,也是可以的!”
  也不怪他们会这么激动,实在是能当场转变众人的看法,着实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尤其是这群人还是中原的顶尖名士,但究其根本,却是因为慕容辛的这篇文章,确实让众人刮目相看。
  最初的字,到后来的文风结构,都只是表象,而文章的内涵才是关键。
  “这篇文章很有意思,开篇就点名了东方六国,不敌秦国,被秦国灭亡,但接下来的两段,却是在回顾这六国格子的强盛时期,以及诸多人杰的事迹,有诸多追忆,引起百家共鸣,然后忽然就文风一转,就说起暴秦崛起,逐一吞没的事情。”
  品味着文章内容,陈止也不由点头,同时想起了在原本历史中,很有名气的一篇文章。
  《六国论》。
  “《六国论》乃是宋时苏洵所作,论起结构和这篇《诸国论》十分相似,同样也是写的秦国与东方六国之间的变迁,但在立意上,两边却截然不同。”
  陈止这边想着,那念文之人,正好也读到了文章的最后一段。
  这最后一段,是以秦朝灭亡收尾,然后讲述了六国贵族在一定程度上的复兴,又有诸国之意,算是点题了。
  但陈止自是知道,这其实就是议论文中断章取义的技巧,因为在这之后,就是汉朝一统,历史掀开了崭新篇章,六国贵族或许也有存留下来的,但在历史舞台上,已经没有了他们的角色。
  “《六国论》以六国灭亡为论据,讲述了什么样的行为,最终会灭亡,是将所处的宋朝,暗暗比喻成进贡和贿赂强秦的六国,暗示结局,而这慕容辛的《诸国论》,其实是将秦国的灭亡,归结于东方六国被强行吞并后,心有不满,最终造成偌大帝国轰然崩塌,这其实是在映射新汉因为匈奴反派,对周边部族,采取高压态势,乃是一种委婉的劝诫,这种劝诫,颇得文人名士的欣赏,所以他们才会改变口风。”
  就好像后世科举的时候,考生答题不光要看字体、看卷面、看学识,同样也要看对考官心思的揣摩一样。
  这新汉朝的名士,很喜好这种利用文章,委婉劝谏的手段,显得优雅,又有担当,还容易青史留名,乃是性价比相当高、技术含量亦不低的文士手段。
  鲁王说的文武比试,这文之一道上,此等手段堪称绝妙。
  最后,连徐老和鲁王都不由点头道:“此文甚佳,足见功力,也是用心的,虽然你不是中土之人,但深得我辈精神,值得称道。”
  听得此言,以那慕容辛的倨傲,依旧免不了露出喜意,但他颇有城府,很快敛去,然后想到了原本的计划,看了陈止一言后,上前两步,赶着颇为热闹的气氛,就说:“两位都是德高望重的长者,番邦小民早就听闻大明,甚向往之,今蒙错爱,称赞陋作,心中甚感惶恐,但此文实乃小民心血所铸,是为了能对上国有所助益……”
  他这么一番马屁爬拍下来,别说鲁王、徐老,围观的众人亦暗暗点头。
  这慕容辛的话还没说完。
  “但小民毕竟是番邦之人,文章写出来,也很难被人重视,还望两位长者能新赐一名,也好使得此文,彰显于世。”


第284章 这名字好,我碰巧也写过
  “让我们赐名?”
  徐老、鲁王闻言,眯起眼睛,然后对视一眼,再看眼前这个做出恭谦之态的男子,不由都感到了对方的城府和心机。
  这篇文章,已经有名字了,就是《诸国论》,但已经有了名字,却又开口希望能求来一个新名字,这里面的逻辑其实很简单。
  “这个鲜卑人倒是明白,这篇文章虽然出色,但只要之出自他的手中,就会被人用有色眼光看待,但如果鲁王,尤其是徐老能够赐名,那文章的意义就不同了,一定程度上,经他异族文章的身份给抹除掉了。”
  孟趟公等人一言就看穿了其中猫腻。
  “这个恐怕才是慕容辛今次过来的真正打算,真是如意算盘啊,如果如愿,那不管这次晚宴他们能不能参加,最后的文武比试,有没有结果,至少有了这篇文章,慕容鲜卑的文名,就可以在这中土传扬了。”
  这样的结果,对在场的许多人而言,倒是乐见其成,虽然不太喜欢里面的算计,但能让周遭蛮夷,想尽办法的归化,依旧是个值得称道的事件。
  只是那几位江东学派的人,却不怎么乐意了,对方最开始打着陈侯名义,这和他们几人的立场是直接对立的,双方几乎没有转圜余地可言。
  如果最后慕容鲜卑一方得偿所愿,那对江东学派而言,就是重大损失。
  但论资历,这里还轮不到他们说话,只能在心里干着急。
  “你选是有心的……”就在众人各自思量之际,徐老忽然开口了,“既然你有这个心思,那老夫说不得可以成全你,只是望你今后能谨记今日之言,能一心沐浴名教教化,不做匈奴那般的狼心狗肺之事。”
  这位长者也是话里有话,但慕容辛知道目即将达成,自是心头欣喜。
  “只要名字一成,就可以继续接下来的计划了,一步一步,以文促武……”
  他心里想着,但脸上却是一副恭敬聆听的样子。
  徐老也不让他就等,笑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