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冠绝新汉朝-第2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下来,按照这个商贾所说,众人明白了前因后果,原来陈止的车队在两日前抵达,昨日就启程离开了。
  “那日车队行来,有王家的王希少爷引路,陈家君子一至,城内外的人争相一睹风采,连县令都在逢楼设宴,款待诸位君子,那场面真是让人向往,可惜我不在县中,未能亲眼所见。”商贾说话的时候,露出遗憾之色。
  孙敏笑问:“三字帖是在酒宴中写下来的?”
  那商贾却摇摇头道:“是在酒宴之后,众人出楼,碰到了一个小童,这小童年不及十岁,却乖巧懂事,拿着字帖沿街贩卖,听说乃是其父所作。”
  “哦?”孙敏对这个结果有些意外,“是因为此童,陈止写下了那个三字帖?”
  “是也不是,”商贾见面前的世家子弟感兴趣了,也来了讲述的兴致,“听说,此童家中凄苦,其父本是乡间有名的书生,兵灾之时伤残,家道中落,妻子被接回了娘家,只能靠写点字帖维持生计,但他身有残疾,不便亲自行动,就在家写字帖,再由三个儿子拿出去卖,陈君子他们那日所见,正是长子。”
  孙敏明白几分,眼里却有一丝失望之色,口中则道:“原来是这样,三个儿子、三字帖,里面看起来有故事啊,是陈止主动相助?”
  商贾却道:“三字帖是陈君子所写,但并非陈君子主动相助,而是彭城刘家的刘君子央求,这位刘君子见了三小儿惨状,心有不忍,又敬佩他们的孝心,就请陈君子写了《孝经》中的‘纪孝行章’给三个孩童。”
  孙敏不解的问道:“既是《孝经》的一章,为什么会被叫做三字帖呢?”
  那商贾早就料到他会有此一问,笑道:“这个啊,我也是听人所说,没有亲眼所见,不敢胡言,这不是急着去见识见识么?听说那家人,如今在家中展帖,可以观之,其中玄妙,得君子您亲自过去看了,才能明白。”
  他这么一说,孙敏还好,那魏欧等人的心顿时又提起来了,担心陈止再闹出什么动静,若真是如此,他们说不定得改变北上路线,绕远一点。
  不过,也有明法僧、曹庆、荀折等人,有心再见识见识,他们或者是不服,或者是好奇。
  那商贾说着说着,忽的一愣,看到城门口多了一群人,那武原县令和诸多世家的族长,正赶过来,直奔自己所在之处。
  孙敏给他告了罪,就迎了上去。
  随后,就是一派迎接景象,看得商贾既震惊,又迷糊,等车队进了城,他才咂舌道:“好家伙,原来这队人的来头更大!陈家君子不过是县令设宴,这次是县令亲自迎出来了。”
  想到这里,他又暗自庆幸起来,刚才没有什么失态、失礼的地方,但旋即又遗憾起来。
  “忘了问刚才那位君子的来历,这今后给人吹嘘的时候,总不能不说名字吧。”
  不说这商贾的心思,却说孙敏、明法僧进了城中,自是一番寒暄、酒宴。
  等酒过三巡,孙敏提到了三字帖,那县令笑道:“就知道几位要问,我早让人将那三字帖请来了。”
  说话间,有个行走不便的中年男子缓慢上来,满脸讨好笑容,奉上一幅字帖,众人凝神看去,顿时都是眼中一亮。
  “好字!”
  连明法僧都忍不住称赞起来。
  “之前庙中墙壁上的正楷就堪称惊人,如今这一幅字帖,更是令我大开眼界,这绝对是入品之字!”曹庆惊叹连连。
  荀折则笑道:“难怪写的孝经一篇,却被叫做三字帖,一篇文章,分别以楷书、行书、隶书写了三遍,确实可称之为三字帖啊,更难得是,这三种字体,每个都可入品,陈守一的书法,当真是徐州一绝!”
  原来,这幅字是以三种字体书就,所以得了三字帖的美名。
  见几人欢快,那县令也笑了起来,这三字帖出现在武原县,字字入品,对他也大有好处,又得众人称赞,名声自然更响,于是就道:“这三种字帖,对应郑家的三个孝子,这位郑万就是他们的父亲。”他指着之前递字帖的那人,如此说道。
  “哦?就是你的儿子在外贩字?”孙敏朝那人看了过去,刚才他就注意到此人行走不便。
  其他人则在传阅那三字帖,最后落在魏欧手中。
  魏欧一看,也是忍不住惊叹书法,知道远超自己,但旋即轻笑一声,低语道:“陈止的书法之名早就传于徐州南北,其实不算意外,他在外游学,必然会有动作,但此举不比庙墙书言,言惊法师,我等后至,措手不及,又无法与之论道,如今这武原县中,他只能以书法扬名,或技止于此!”
  陈止的本事,魏欧自认为也知道不少,先前庙中遭遇,着实算是意外,他此行本意是修补名望,自然不想事事落后,虽然知道陈止能耐不小,但还是以这话自我安慰、安定人心。
  这话一说,也让几名有人松了口气。
  “咱们要不趁这个机会,早点上路,若能追上陈止,也省的再生意外。”
  “好主意。”
  商议笃定,众人安心,欢歌笑语中,夜色降临。
  整个县城都安静下来。
  与此同时,距离武原县不远的一片树林中,正有诸多人影晃动,隐隐有马匹嘶鸣的声音。
  几个健壮身影晃动,有对话声响起。
  “大哥,真要动手?”
  “连王弥都栽在陈止手中,咱们能行么?”
  “是啊,要我看,还是北上投胡吧,或者去找幽州王浚。”
  几人议论着,却被一个粗嗓门打断了。
  “来都来了,不做上一票,还有脸在绿林上混?咱们被那乳臭未干的冉瞻追赶,不得不逃入青徐,想投王弥,结果王弥他娘的被骂死了。但那个陈止,若老老实实待在彭城,我是不敢去的,但他居然出来游学,这是天赐良机啊,是送上门来的肥肉,怎能放过?宰了他,壮了名,再北上,还愁没有富贵?咱们急急赶来,就在这等着他的车队出武原,然后自投罗网!”


第207章 赐予是福?林边拦路!
  哗啦!
  这个时候,树丛晃动,一束月光照射下来,将说话之人的身影照明几分,就见此人虎背熊腰,满面虬须,眼睛瞪得有如铜铃,一副凶神恶煞的模样。
  若有冀州、兖州之人在此,只看这个相貌,就会想到官府张贴的悬赏布告——
  此人正是北方一伙马匪的头领,名为牛门。
  这牛门据说也是出身大家族,自有习武,但不知为何落草,带了一瓶人马,在北方流窜。
  几年以来,他在北方两州犯下不少大案,心狠手辣,杀戮不少,因为是马匪,手下的匪人都骑马而行,行动迅疾,加上人数不多,目标相对较小,再由于有王弥等大匪吸引官军,倒是让牛门的这一支队伍存活至今。
  期间,官府虽然围剿了几次,但都被他脱身出去,没有伤筋动骨。
  只是,常在河边站哪能不湿鞋,三个月前,他们截杀一支马队的时候,招惹到了一人,那人年方十几,但弓马娴熟,乃是兵勇之家出身,遇袭之后,带着十骑,一路追击,两百多马匪竟不能敌,竟是被那少年一路追杀,哪怕躲在山间角落,最后也会被找出来,最后无奈之下,逃到了青州,想要投靠王弥。
  但等他们到了青州,才知道王弥突破了官军的围剿,已经是率军南下,于是牛门这一队马匪也顺势南下,可到了泗水边上,又听说王弥被人朱守击败,兵马溃败。
  这下子,牛门顿时就懵圈了,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但很快又传来消息,说是王弥躲藏在彭城,似乎有什么图谋。
  牛门一听,就又带着人马过去。
  不过,这个时候他投靠王弥的心思少了,却有了结拜之心,想要以兵马入伙,和王弥共做大小当家,但还没抵达彭城,又有消息传来,说是王弥被人给骂死了。
  开始的时候,牛门以为这是说笑,根本不去相信,可随着消息越来越多的传来,终于确定了真实性,然后这支马匪就彻底混乱了。
  马匪内部,对下一步的动向产生了分歧,一部分人认为该在青徐境界劫掠,先补充一下,另一部分在主张北上,投靠其他势力。
  当然,也有建议投降朝廷的,考虑到朝廷的不确定性,这一系的意见根本不成气候。
  就在马匪内部意见不一的时候,又传来消息,说是那个骂死了王弥的陈止,想要外出游学,或许很快就会成行!
  顿时,匪首牛门就起了心思,他本就偏向北上投靠其他势力,但此人清楚,自己身为马匪,就算过去投靠,也未必能得个一官半职,说不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